這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讓所有留學生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學業中斷、籤證收緊、航班叫停,後疫情時代,當國內就業已經成為學生畢業後的首選,出國留學還有沒有意義?準畢業生們要為他們自己做怎樣的規劃?
人才回流大勢所趨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出國留學,2018年出國留學生總數超過66萬人。隨著留學生人數的增加,選擇回國就業的人數也在增加,顯示出人才的良性循環。
根據經濟全球化智庫(CCG)與領英中國(LinkedIn)聯合發布的《高校校友通過觀察:中國作為高校大學畢業生信息職業技術發展問題研究與展望》報告分析數據結果顯示,我國十所「雙一流」高校畢業生出國留學佔比達七成以上,但選擇在國內企業就業的比例已經超過八成。
從2014年到2018年,U10畢業生中首次實現就業在中國的比例也是逐年快速增長,其中2018年的增長方式尤為重要明顯,從73.5%增加到83.0%。最新相關數據資料顯示,今年海歸求職人員人數不斷累計突破80萬,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8.19%,已是世界大勢所趨。
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人才回流,為回返者施展才華提供了機會和空間,離不開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制定了長期的回返者人才引進機制和政策。教育部指出,教育部支持留學生回國服務,鼓勵他們成為雙創新力量。
海歸人才優勢明顯
歸國人員能夠在國內職場謀得一席之地,表明他們具有一定的優勢,如開闊視野、思維和創新精神。這與他們的留學經歷有關。回答新的世界項目,出國留學不僅僅是一種純粹的教育追求,也是增加一個人生經驗的重要途徑。當外國留學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學習時,他們會體驗到生存能力和改變思維方式的能力,從而建立一個健全的思維框架,獨立探索生命意義的新可能性。
作為全球化時代的潮流引領者,你必須有非常廣闊的國際視野,你必須有個人經驗。如果能夠把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結合起來,就能夠構建更加健全的世界觀。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出版人張延也認為西方文化教育管理體系更注重人才培養自己獨立進行思考、思辨的能力。她在節目中提到,接受西方國家教育教學體系可以培養和訓練的學生,將更具有挑戰性思維、戰略性眼光和創新實踐能力,他們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會有更多的人選擇。
不管去不去,回到留學的目的上
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在全球經濟持續發展蔓延,各國企業因此收緊籤證與出入境管理政策,給正在進行留學和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學習造成了「回國難、出國更難」的困境。轉眼新學年已至,歐美疫情卻再度告急,到底我們還要注意不要出國留學,成為問題困擾很多學生們的難題。
在我看來,這只是一種暫時現象。從長遠來看,出國留學是豐富生活經驗,開闊國際視野,提升個人能力的重要渠道,對未來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只要有條件,還是值得一試的。無論全球化的未來趨勢如何,人類命運的全球共同體仍然是發展的主要方向,對國際人才有著需求。通過留學積累國際知識和能力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領英中國總裁陸堅建議,留學發展規劃我們可以從短期和中長期角度來做。「雖然在短期內如今年不太適合自己出去留學,但長期研究來看,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留學還是一個值得去的。這對於學生拓展國際經濟視野、培養思辨思維能力,都是一種很有幫助的,是非常值得的體驗和經歷。」
我是橙哲學堂一顆大橙子,專注國際K12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