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啟後,2020年註定將載入深圳發展史冊——不僅完成了40年產業變遷的沉澱,更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首年。
在此,深圳智慧城市建設率先邁出了第一步。8月17日,深圳市市長陳如桂宣布,深圳實現5G獨立組網全覆蓋,進入5G時代。深圳5G基站已累計建成超過4.5萬個,基站密度國內第一,成為了全球5G第一城。
這將為深圳打造國際化科技創新中心、全球四大灣區之一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5G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全球各國正在搶奪的戰略高地。2019年,深圳市委市政府明確了「把深圳打造成為全球5G發展高地,始終走在5G時代最前列」的目標,並把4.5萬個5G基站建設納入了2020年「民生工程」。
也就一年的時間,深圳提前一個月完成了這個目標,同時還在交通、警務等十個政務領域,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十個垂直行業領域確定了一批5G應用示範項目,配套支持5G企業提升產品研發和創新能力,引進國內外5G重點企業,完善5G產業生態環境。
其中,離不開運營商、鐵塔公司等的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尤其是深圳移動的5G新基建案例,已經成為了具有代表性的切面。
下一步,深圳計劃重點抓好5G技術攻關,形成5G產業全鏈條發展,全面構建5G應用生態體系,成為5G全球標杆城市。
作為典型,深圳移動也將以國家新型智慧城市發展規劃為指引,建設廣泛覆蓋的5G網絡,推動5G場景典型應用,助力深圳打造5G世界級標杆城市。
深移動再現「深圳速度」
「深圳移動完成1.5萬5G基站的全量建設任務很不容易」,移動相關領導曾在此前的採訪中透露。
上半年,5G建設壓力空前巨大,遭遇了「用電難、管道難、物業難」,還要面對疫情防控、設備供貨不足等問題。深圳移動也因疫情造成施工人員不足,2月和3月幾乎停滯建設。
為此,深圳移動根據實際情況重新評估和安排建設計劃,使用無人機航拍的勘查新模式,掌握整體建設環境和傳輸路由,在5G基站建設上跑出了「深圳速度」。
截至8月,深圳移動建成5G基站15000個,3月份以來,月均建成2000+,6月份建設達到峰值5000+。
能完成建設任務皆因5G建設也是深圳移動的「頭號工程」。期間,深圳移動多次向廣東省公司匯報申請5G專項投資,集中資源全面加大無線網、傳送網、核心網及局房土建投資力度。
在5G基站部署上,深圳移動規劃了5G精品網,聚焦科技、教育、金融、製造等深圳產業,以「一軸兩帶」(以深南大道為軸,西線「科技+教育帶」+東線「金融+產業帶」)為核心,同時針對福田CBD、南山科技園等重點區域,以及交通樞紐、高校醫院等民生熱點場景打造精品覆蓋。
面向產業發展,深圳移動堅持5G獨立組網技術和SPN高速承載,建網初期即具備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5G特有能力,推進核心網、傳送網全面升級改造,支持垂直行業應用。
為了保障部署的順利進行,深圳移動還開啟了「白+黑」「5+2」攻堅模式,全面提升5G建設效率。
5G應用、產業生態多領域領跑
「新基建,不是建了就完了,還得有新應用。」深圳移動相關領導在採訪中表示,發展行業應用、釋放5G紅利是重點。
誠然,5G與3G、4G很大的不同在於發牌即應用。此前,運營商和合作方開展了網絡測試、市場調研、應用示範等前期儲備,牌照的發放,更像是發令槍,加速了5G相關產業的成熟。
《2020年5G通信發展白皮書》的調研發現,國內用戶對5G抱有極高的期待,有8成用戶希望使用5G服務,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深圳的5G用戶佔比位居第一。
深圳要打造5G標杆城市,還得讓深圳人都先用上5G。為此,深圳移動圍繞5G產品高速率、大流量、權益多等賣點,以套餐優惠、信用購機、權益體驗等策略吸引客戶升5G套餐、換5G終端。
截至2020年8月,深圳移動5G終端用戶達到143萬,5G資費用戶達到145萬,5G用戶破百萬。
與此同時,深圳移動通過與華為等企業合作,圍繞智慧城市以及城市管理、教育、醫療等行業,開展了大量5G應用創新探索,帶動了深圳各行各業的5G應用開花。
據了解,深圳市今年公布的5G政務應用重點項目和5G行業應用示範項目中,有將近一半是由深圳移動承擔的。
例如,在工業能源領域,深圳移動與南方電網開展「5G智慧電網」建設,初步驗證了5G具備承載智能電網業務的能力,取得了六項全球第一;在交通港口領域,深圳移動聯合招商港口等單位成立了「5G智慧港口創新實驗室」,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智慧港口,樹立了應用標準規範。
而5G商用還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ICT產業鏈上各方的充分配合。為此,深圳移動牽頭成立了5G聯創中心、5G產業聯盟等,與近百家政府部門和企業單位籤訂了5G戰略合作協議,打造了多個全國領先示範項目。
基於已有經驗,深圳移動發布了《5G應用場景白皮書》,面向整個行業介紹工業網際網路、5G智慧交通等13個細分場景下的具體應用。
助力深圳打造5G世界級標杆城市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背景下,深圳宣布率先進入了5G時代,成為了國內5G商用探索的先鋒城市。而超前完成建設任務、布局5G應用和產業生態,可以說是深圳移動對深圳特區40周年的獻禮。
過去一年裡,深圳市政府鼓勵5G企業參與全球5G標準合作,大力支持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並重點引進5G產業鏈中具有代表性的國內外5G領軍企業、潛力企業、科研院所。
同時,深圳市政府還統籌搭建5G產業生態環境,組建5G產業聯盟和技術聯盟,在標準制定、技術研發、測試驗證及試點應用等方面,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的對接,推動多領域融合型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應用。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深圳搭建實施5G+智慧警務、5G+智慧醫療、5G+智慧園區等多個應用示範場景,在交通、醫療、教育等十個政務領域,超高清視頻、工業網際網路等十個垂直行業領域確定了一批5G應用示範項目。
王志勤認為,深圳承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雙重使命,在5G標準制定、技術研發、網絡建設、融合應用、產業生態等方面均走在世界前列。
在「點亮深圳5G智慧之城發布會」上,深圳市政府提到,三大運營商、鐵塔公司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發揮「釘釘子」精神,不講條件、全力以赴推進5G基站建設。
尤其是深圳移動,落地的5G應用已融入多個行業,遍布智慧城市、金融、網際網路、教育、醫療、交通、工業能源、文娛旅遊等領域。
對於深圳5G建設速度,王志勤指出,要釋放5G的巨大潛力,賦能雙區建設,需要深圳政府、行業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攜手共進,共同推動、持續創新。
接下來,深圳移動也將繼續推動5G產業轉型,促進5G與各垂直行業融合,打造「樣板房」,帶動千行百業5G應用規模複製,鞏固深圳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地位。
5G圖景的難題與未來
不難發現,5G從基礎建設到了應用落地、產業共建的階段,已經為數字經濟社會帶了新便利。
不過,同時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難題。例如,5G網絡需要更高的能耗。據統計,5G基站功耗是4G的2~3倍,電費將比4G多2~3倍,帶來巨大的附加成本。
今年3月份,工信部就提出轉供電改直供電辦法,政策支持直接由供電部門提供5G電力電能,降低能耗和成本,不少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但這並非長久之計,還需要提升技術手段,升級基站設備、國家電網設施等。
另外,南京郵電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黃衛東教授也認為,5G應用主要是面向B端的工業網際網路,目前工業企業生產現場的設備、控制系統等網絡連接制式大多零散,技術標準不同,開發的產品都是自成體系,難以實現大範圍的數據互通與信息共享,因此,應用場景還有待提煉。
但值得期待的是,從深圳成為全球5G第一城可以看到,5G發展剛剛起步就顯露出了數位化社會的雛形。未來,隨著6G技術壁壘的突破,還將會帶來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