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秘叢叢,圖片來自「億歐網」
上周,億歐大健康跟進了DRG即將全國推進執行、FDA批准首個新冠藥物瑞德西韋。
專題方面,「醫藥創新」、「智慧醫療」、「非公醫療」、「健康管理」均有更新。
企業動態方面,GE醫療、蘇寧、明峰醫療、恆瑞醫藥(600276,股吧)、基石藥業、復星醫藥(600196,股吧)等均有新動作。與此同時,億歐大健康還跟進了禾木公司、思路迪診斷、叮噹快藥、傑思拜爾、聯新移動醫療的融資動態。
「聚焦:DRG、瑞德西韋」
DRG要全國推進執行?國家醫保局明確改革時間表
億歐大健康10月19日消息,今日下午,國家醫保局發布《區域點數法總額預算和按病種分值付費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明確要求,用1-2年的時間,將統籌地區醫保總額預算與點數法相結合,實現住院以按病種分值付費為主的多元複合支付方式。
此前,國家醫保局曾聯合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印發《關於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國家試點城市名單的通知》,部署北京、天津、河北邯鄲、山西臨汾、內蒙古烏海、遼寧瀋陽、吉林省吉林市、黑龍江哈爾濱、上海等30地啟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國家試點。
FDA批准首個新冠藥物瑞德西韋,吉利德盤後漲近4%
億歐大健康23日消息,美東時間22日,美國FDA正式批准吉利德的抗病毒藥物Veklury(remdesivir,瑞德西韋)上市,用於12歲及以上、體重至少40公斤的需要住院治療的成人和兒童COVID-19治療。
消息傳出後,吉利德股價盤後漲近4%。該公司股價周四收漲0.76%,報60.67美元。
「企業動態:GE醫療、蘇寧、明峰醫療、恆瑞醫藥、基石藥業、復星醫藥等」
對話GE醫療丨分子影像領域「神仙打架」,加速邁進精準醫療時代
在2020年CEMF大會上,精準醫療成為了影像設備巨頭熱議的話題。近十年,主要被應用在癌症臨床診斷和分期治療中的分子影像學的快速發展,讓各大巨頭看到了讓醫療器械邁進精準醫療時代的契機。
目前,GE醫療、西門子、飛利浦等一些傳統的大型醫療設備巨頭都已明確將分子影像列為其未來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而由於分子影像學源於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影像技術學的結合,所涉及的領域超越了傳統臨床知識結構下的影像學,對上遊製藥企業的新藥研發也帶來了革新。禮來、輝瑞等製藥巨頭亦在布局這一領域。
對話明峰醫療丨追趕中的國產醫學影像設備,如何切入百億級市場?
疫情之下,醫療器械與生物醫藥、疫苗同成為了資本市場關注的重點。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國內醫療器械領域便一共發生了122起融資事件,融資規模超過203億元。借著這股資本東風,不少企業也開啟了上市徵程。
今年3月份,醫學影像設備研發製造商明峰醫療於披露的輔導信息中再次明確將赴科創板上市。對此,明峰醫療總裁江浩川在近日接受億歐大健康採訪時表示:「儘早登陸資本市場,是為了提升公司品牌、拓展融資渠道能更好發展核心技術,實現高端醫療設備的國產替代,同時拓展產品線,滿足不同醫療機構的需要。」
恆瑞醫藥三季營收近200億元,同比增長14.57%
10月19日晚間,恆瑞醫藥披露其2020年三季報,2020年前三季度總營業收入194.13億元,同比增長14.57%;淨利潤42.59億元,同比增長14.02%;歸母淨利潤41.41億元,同比增長17.11%。
作為研髮型企業,恆瑞醫藥的產品涵蓋了抗腫瘤藥、手術麻醉類用藥、特色輸液、造影劑、心血管藥等眾多領域。前三季度,恆瑞醫藥取得創新藥製劑生產批件3個,仿製藥製劑生產批件3個。其PD-1三大核心適應症(肝癌二線、食管癌二線、非鱗NSCLC)相繼獲批,甲苯磺酸瑞馬唑侖新適應症(結腸鏡檢查鎮靜)獲批。
基石藥業PD-L1抗體舒格利單抗再獲FDA孤兒藥資格認定
億歐大健康10月19日獲悉,基石藥業今日宣布FDA已授予其PD-L1抗體舒格利單抗(CS1001)孤兒藥資格,用於治療T細胞淋巴瘤。這也是它獲FDA認定的第二個孤兒藥資格。
此前,今年7月基石藥業的PD-1單抗CS1003被授予用於治療肝細胞癌的孤兒藥資格認定。
舒格利單抗是全人源全長抗PD-L1單克隆抗體,它是基石藥業的核心產品。據悉,舒格利單抗也是國內研發進度最快的國產PD-L1單抗,其適應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胃癌、肝癌及食管癌等。
3億美金拿下一卵巢癌ADC藥物,華東醫藥(000963,股吧)加大布局ADC抗腫瘤領域
億歐大健康10月20日消息,今日早間,華東醫藥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中美華東與美國ImmunoGen達成獨家臨床開發及商業化協議。華東醫藥獲得ImmunoGen美國臨床三期在研產品Mirvetuximab Soravtansine(MIRV)在大中華區的獨家臨床開發及商業化權益。中美華東將向ImmunoGen支付4000萬美元首付款和最高可達2.65億美元的裡程碑付款,以及約定比例的銷售額提成費。
ImmunoGen成立於1981年,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沃爾瑟姆,其於1989年11月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當前市值約10.04億美元。該公司利用抗體-藥物偶聯技術(ADC),從事抗腫瘤藥物研發,是全球知名的ADC藥物研發公司之一,有多個創新型產品處於研發階段。
復星醫藥ORIN1001片獲美國FDA藥品臨床試驗批准
億歐大健康10月20日消息,復星醫藥今日晚間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Orinove收到美國FDA關於同意ORIN1001片用於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進行臨床試驗的函,Orinove擬於近期條件具備後於美國開展該新藥針對該適應症的Ib 期臨床試驗。
ORIN1001片為復星醫藥自主研發的具有新酶型靶點、新作用機制和新化學結構類型的首創(First-in-Class)小分子藥物擬用於晚期實體瘤、特發性肺纖維化治療。
新冠檢測推動業績超預期增長,凱普生物(300639,股吧)前三季度淨利增長160%
億歐大健康10月23日消息,今日早間,凱普生物發布2020三季度業績報告,前三季度,公司營收為9.17億元,同比增長77.10%;歸母淨利潤2.73億元,同比增長160.29%;實現扣非後歸母淨利潤2.65億元,同比增長167.12%。
其中,2020Q3單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11億元,同比增長105.01%,歸母淨利潤1.44億元,同比增長219.81%,扣非淨利潤1.40億元,同比增長224.39%,較上半年業績增長進一步加速。
高瓴與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成立10億基金,發力臨床研究領域
億歐大健康10月24日獲悉,今日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與高瓴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聯合成立「生命科學轉化基金」,一期規模10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中國研究型醫院建設、醫藥器械領域原發創新,構建行業生態。
該戰略合作協議主要圍繞研究型醫院模式建設、國內外學術交流促進、研究型醫療人才培養及科技合作與成果轉化四方面展開。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進行研究型醫院頂層設計,高瓴全資控股的高博醫療集團以旗下實體醫院作為試點單位,共同探索和實踐研究型醫院模式。
蘇寧易購加碼醫藥電商布局,成立新公司蘇寧大藥房
疫情使得社會各界對醫療健康領域的關注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度,繼拼多多之後,蘇寧易購(002024,股吧)也在持續加碼這一領域。
天眼查APP顯示,10月19日,蘇寧易購成立一家醫藥零售公司——江蘇蘇寧大藥房有限公司。該公司法定代表人為龔震宇,註冊資本1000萬,經營範圍包含藥品零售、藥品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保健食品銷售、食品網際網路銷售(銷售預包裝食品)等。
血液灌流龍頭健帆生物(300529,股吧)三季報:淨利潤增長66.54%
億歐大健康10月22日消息,健帆生物近日披露其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健帆生物今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4.4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2.64%;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13.1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42%。第三季度,健帆生物淨利潤1.8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6.54%;前三季度淨利潤6.2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0.13%。
全球首個CD38單抗——達雷妥尤單抗新適應症納入擬優先審評
億歐大健康10月22日消息,昨日CDE公示,強生西安楊森公司在中國提交的達雷妥尤單抗注射液的兩項新適應症上市申請擬納入優先審評。
達雷妥尤單抗是全球首個獲批上市的靶向作用於CD38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早前該藥已在中國獲批單藥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成年患者。本次提交的是兩項針對多發性骨髓瘤新適應症的上市申請。
「融資消息:禾木公司、思路迪診斷、叮噹快藥、傑思拜爾、聯新移動醫療」
首發丨高瓴領投,神經介入領域「禾木公司」完成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
億歐大健康10月19日消息,近日,禾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簡稱「禾木公司」)宣布完成數千萬美元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高瓴創投領投,君聯資本、三正健康投資等跟投,浩悅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
此次融資將助力後續新產品的研發與引進,同時加速研發管線內產品推向臨床和已上市產品的商業化進程。禾木公司於2017年正式運營,研發中心位於威海,運營總部設在北京,是一家中國血管介入創新型平臺企業,為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顱內血管狹窄等腦血管病領域提供神經介入整體解決方案。
首發丨聚焦精準診斷領域,思路迪診斷獲15億元新一輪股權融資
億歐大健康10月19日獲悉,近日,分子診斷企業思路迪診斷宣布完成15億元人民幣新一輪股權交易,這也是思路迪診斷從思路迪集團分拆後的第二輪獨立融資。此前思路迪診斷已於2019年完成分拆後首輪2.8億人民幣融資,思路迪新藥也於日前完成了分拆後首輪1.4億美金募資。
其此次融資由CPE領投,中金資本旗下基金、濟民可信、清松資本、浦東科創、海爾醫療、睿億投資、蘭尚資本跟投。老股東魯信創投(600783,股吧)、山東交通發展基金和仙瞳資本持續加碼。易凱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首發丨叮噹快藥獲10億元B+輪融資,持續打造叮噹大健康生態圈
億歐大健康10月20日消息,中國網際網路醫藥健康企業叮噹快藥宣布完成10億元的B+輪融資,泰康、海爾醫療、龍門投資攜手招銀國際招銀電信基金、國藥中金、軟銀中國等老股東共同投資,華興資本擔任本次交易的獨家財務顧問。
目前,叮噹快藥已經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0多個省市完成了醫藥新零售布局,服務數千萬用戶。
專注脊柱全內鏡領域,傑思拜爾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
億歐大健康10月21日消息,蘇州傑思拜爾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傑思拜爾)近日宣布完成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本輪融資由道彤資本主導,生命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獨家財務顧問。
據悉,此次融資主要用於進一步提升其在脊柱內鏡全套解決方案上的領先地位,主要包括擴大生產、新產品註冊、市場推廣等。
根據公開資料,傑思拜爾是一家專注脊柱全內鏡領域的創新技術公司,其團隊在國內內鏡領域深耕20多年,有比較豐富的集電子、工程、光學、軟體、機械、人體工學、能量學等於一體的複合產品開發經驗。
後疫情時代智慧醫院建設潮起,聚焦智慧病房的聯新再獲3億融資
10月22日,深圳市聯新移動醫療可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新」)舉辦戰略融資籤約儀式,宣布完成3億元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老股東深創投領投,高特佳弘瑞、青島國信招商母基金、中銀粵財基金、軟銀中國資本、廈門國貿(600755,股吧)海通鷺島基金和毅達鑫業跟投。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聯新還曾完成一輪1.5億元的B+輪融資。在今年的疫情背景下,聯新逆風破浪於本年度連續完成兩輪融資,表明了在疫情催化下智慧醫療賽道的廣闊前景,以及聯新在智慧醫療領域表現出來的產品創新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讓未來的發展擁有足夠的想像空間。
「天府健談:好大夫在線王航、百度健康總經理楊明璐、上醫仁家CEO曹雪莉、中電數據董事長李世鋒」
好大夫在線王航:網際網路醫療第三方平臺=網上基層醫療機構
好大夫在線創始人兼CEO王航發表了題為「探索第三方企業在網際網路醫療體系中的角色擔當」的演講,他的主要觀點如下:
1.從網際網路醫療第三方平臺在疫情期間發揮的功能來看,線上網際網路醫院實際上是線上的一種網上基層醫療機構。
2.實體醫療機構擁有專業的醫療資源,網際網路醫療第三方平臺廣覆蓋、擁有海量人群,服務輕量級且快速分流:雙方必然會走向合作關係,重點是轉診。
3.第三方平臺要以醫生為核心,構建所有架構,醫生品牌是醫院品牌的基礎,另外特別關鍵的一個運營點是開放入口,把醫生的開放生態搬到網上,同時要促進醫生團隊機制,應對馬太效應。
百度健康總經理楊明璐:智慧全場景,服務新體驗
百度健康總經理、百度健康醫典總經理楊明璐發表了題為「智慧全場景 服務新體驗」的演講,她的主要觀點如下:
1.基於百度的搜索入口資源和強大的AI、大數據能力,百度健康希望做好兩層連接:一層是連接用戶的需求和他們所需要的服務,另一層是連接好供給側和供給側需要找到的用戶。
2.過去半年,百度健康實現了從0到1的高速發展:今年5月,百度獲得了第一張網際網路醫院的牌照,在海南成立了第一家網際網路醫院;今年6月,百度健康的問醫生產品已經成長為諮詢量最大,醫生數量最大的線上健康諮詢平臺;同年8月份,百度健康首個慢病管理中心——糖尿病中心對外發布。
3.百度健康強調五大服務場景的打造,這五大服務場景由淺入深分別是:知識和信息獲取場景、在線諮詢服務場景、健康商城服務場景、網際網路醫院服務場景、慢病管理服務場景。
上醫仁家CEO曹雪莉:從三自有體系優勢,看中醫網際網路破局之路
但在「中醫熱」下,中醫行業的發展局限性依然明顯,與中醫打交道近20年的上醫仁家CEO曹雪莉深知中醫對人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在這次論壇上,她發表了《中醫觸網,上醫仁家的中醫網際網路破局之路》的主題演講。
她的主要觀點如下:
1. 在網際網路醫療賽道裡,如何讓醫生跟平臺,醫生跟患者,患者跟平臺之間產生牢固的信任、快速的信任,可能是形成最後轉化的關鍵點。
2. 中醫與網際網路的結合有自身的優勢:在建立信任方面,中醫生和患者粘性高,圈粉能力強;在提升轉化方面,中醫能覆蓋防、治、康,更容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中電數據董事長李世鋒:數位技術重塑大健康,將成數字經濟新增長點
中電數據董事長李世鋒發表了《健康醫療大數據體系建設》的演講,他的主要觀點如下:
1、網際網路醫院、人工智慧,離開數據都是空中樓閣,離開高質量的、全量的大數據則更是如此。
2、數據+新一代技術+醫療應用是一個融合的事業,需要構建一個創新體系,政產學研用。
亦諾微CEO周國瑛:溶瘤病毒的聯用「百搭」,有望實現1+1>2
亦諾微CEO兼首席科學家周國瑛發表了題為「溶瘤病毒研發的機會和挑戰」的演講,她的主要觀點如下:
1. 溶瘤病毒具有溶瘤和免疫的雙重作用。
2. 溶瘤病毒藥物的聯用成為熱門話題,溶瘤病毒好像成了「百搭」,和PD-1單抗等聯用能實現1+1>2的療效。
3. 溶瘤病毒的研發門檻很高,因為你必須對病毒有特別多的了解,才能知道怎樣去設計病毒。怎樣保證成藥是溶瘤病毒研發中很大的瓶頸。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