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裝機,背線是標配,基本上市面上的各式機箱都會說自己是支持背線的。然而,在實際裝機時,可能會遇到例如預留背線空間不足等各種各樣的問題。即使沒有額外問題,正常裝機想要讓背面看上去很整潔,也是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去精細調整的。不過也有簡單的辦法,背板一蓋,完全擋住,眼不見,心也就不煩了。
今天裝機的主角,金河田魔術師Pro,採用的是雙面鋼化玻璃側透,這樣的設計就無法通過常規的背板遮掩來隱藏凌亂的背線了,那麼問題來了,這款雙側透機箱,要怎麼樣解決煩人的背線問題呢?
快遞到手,開箱走起。機箱的外包裝比較普通,倒是中間魔術師三個字設計的挺有感覺,美中不足的就是被快遞膠帶在中間來了這麼一下=,=
機箱的前面板有兩種,更美觀的金屬面板,與散熱更好的鐵網面板,這裡選擇的是金屬面板,乾淨整潔,好看就完了。
前面板的周邊有一圈散熱孔隙,增強散熱。機箱擁有一個RGB燈條,位於前面板的最下方,可以通過前置I/O控制。
大概是為了有別於常規機箱並增加美感,前面板的頂部與底部分別有一個小凹陷。
機箱頂部,常規布局,左側前面板I/O,從上到下依次是:開關機、重啟按鍵,1*耳機/麥克風插孔、2*USB2.0接口、1*USB3.0接口、LED(前面板燈條控制),右側為磁吸式防塵網。
機箱整體採用0.7mm的SPCC鋼板,兩個側面均採用4mm厚的鋼化玻璃,玻璃的左、右、下三面有鋼板加固,防止玻璃側板的磕碰爆碎。
兩側鋼化玻璃採用無孔設計,滑動安裝,比較便捷。
機箱的尺寸為440*215*480mm,中塔式ATX的結構,主板兼容ATX、M-ATX、ITX等板型,CPU散熱器高度支持160mm,最高兼容320mm長顯卡。
散熱方面,前面板最大支持3*14cm機箱風扇/360水冷,頂部最大支持2*14cm機箱風扇/280水冷,後部支持1*12cm風扇/120水冷,另外,機箱的隔板處也可安裝2*12cm風扇,風道組合比較靈活。
機箱內部,5個主要走線孔位均採用背線孔橡膠墊,可以使背線效果更好。
電源倉上方的隔板處,除了上文提過的可以拓展散熱風扇外,還可以通過配合SSD支架,拓展安裝兩個SSD,當然拓展的前提是不使用豎裝顯卡。
機箱共有7個PCI擴展插槽,一次性擋板設計(diss一下ヽ(≧□≦)ノ),這裡有一個小細節,擋板上的圖案與撲克牌的花色分布十分相像,魔術師的代表道具既視感~
另外,這款機箱支持豎裝顯卡,可以選配豎裝顯卡配件,在此處更換,代替這7個PCI插槽。
開篇我們說,這款雙側透機箱如何避免凌亂背線問題呢?答案就在這裡!通過設計好的理線槽與隱線板配合,就可以像變魔術一樣將線材藏起來。
背部隨機來的兩個SSD支架,有一說一,卡扣設計挺有意思。
下置電源倉,比較常見的設計,具體使用感想與細節,我們裝機中談。
裝機配件全家福。
CPU:Intel I7 7700K
CPU散熱器:長城 蓋世G400 無雙版
主板:技嘉Z270-Gaming 3
顯卡:影馳GTX1060 3G 黑將
內存:金士頓 HyperX 2*16G 2400Mhz
硬碟(一):金士頓UV400 240G SSD
硬碟(二):西數3TB HDD
機箱:金河田魔術師PRO
電源:金河田GF600G
顯示器:AOC Q3279VWF 2K
硬體中,許多都是老面孔,就不多說了,這裡主要說一下幾個新面孔。首先是CPU散熱器,講道理,雙側透機箱,總要來點RGB搭配才有感覺,RGB CPU 散熱器的選擇就有點多了,這裡好一頓對比,最終選擇了這款長城蓋世G400無雙版。
為什麼選擇它呢?
1、 這款散熱器能拓展:採用雙塔雙風扇結構,其中一個風扇在兩側,另一個在中間,空出的一側可以隨時再行添加風扇,升級成英豪版,增強散熱;
2、 這款散熱器價位不高,但是性能與特點讓人眼前一亮:散熱器的外部採用機甲包裹,將內部營造成半密閉的風室,強效增壓。
3、智能溫控,靜音散熱:散熱器的底座採用短矩陣排列的4根6mm直徑熱管,風扇為90mm直徑的靜音散熱風扇,液壓軸承,可以根據溫度智能調轉速,這使得風扇在大部分時間都能保持安靜,實測正常使用基本聽不到聲音。
4、最後說一下選擇這款散熱器十分重要的一點,均勻美膩的RGB:蓋世400G的機甲外殼自帶3D RGB效果,配合4條RGB裝飾燈與ARGB風扇,整體RGB效果十分不錯,燈光均勻,顏色飽滿,自帶七彩漸變呼吸燈效,同時也支持華碩等品牌主板的燈效同步,既可獨樹一幟,也可八方呼應,具體效果我們後文點亮後見。
金河田GF600G 80PLUS金牌電源。
比較有特色的金色外觀,600W的額定功率,非模組設計。
配件說完了,下面開始裝機了。首先準備工作,將散熱器與主板結合。總的來說這款散熱器的扣具是比較合理的,安裝順利。
主板安裝。這裡有個小問題,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手裡機箱的出場誤差大了那麼一點點,實際安裝的時候,幾個主板螺絲總是差那麼一丟丟,這邊對齊那邊出去,有點難受。
這款機箱硬碟架設計的還是很有意思的,側邊有一個螺絲固定,拆卸之後順著卡扣路線往外拉就ok了,單螺絲+卡扣,既穩定又方便。
不過在安裝螺絲的時候,就有點尷尬了。我這邊是使用SSD + HDD的存儲組合,優點就是裝機的時候基本能把主機的硬碟安裝方式都嘗試一遍。在實際用硬碟架安裝HDD的時候,通過預留孔位可以很順利的擰上兩個螺絲,但是另外兩個。。並沒有插入螺絲刀的機會呀=,=好吧安裝兩個螺絲基本倒也是ok的。
SSD支架,卡扣+螺絲固定,方便好用沒什麼說的。
電源安裝,沒什麼問題。
安裝到最後,有一個問題:其他背線都很ok,但是這條CPU供電線,如果通過預留的CPU供電口走,就有點尷尬,即使將它強行弄到一邊,也是有點不爽,畢竟這是雙側透機箱,這麼單獨的一條線還是有點影響美觀的。
最終,我選擇了通過走隱線板,再從正面走回來的方式,這樣背面十分整潔,正面多了一條CPU供電線,個人感覺也是無傷大雅。
至此,雖有些小瑕疵,但是裝機也是順利結束了。
一次點亮,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CPU散熱器的燈光效果了,怎麼樣,沒忽悠你們吧,效果確實不錯。
機箱底部RGB燈條。
下面從外觀與裝機體驗兩個方面簡單總結一下。
外觀:整潔美觀的前面板+底部RGB燈點綴,給人不錯的第一印象;兩側全側透鋼化玻璃,配合背部隱線板,無論是正面還是背面,都可以最大化的展示內部硬體;機箱有著不錯的兼容性,同時支持豎裝顯卡,配合多個風扇位,既有不錯的散熱環境,又有一定的DIY空間。
裝機:SSD硬碟架等固定卡扣的樣式設計科學,美觀又實用;硬碟架的卡扣+單螺絲,與抽拉式的安裝方式,安裝方便,使用穩固;PCI插槽的撲克花紋很有意思;例如主板螺絲孔上方預留等細節方面做的多還不錯。不過,硬碟架安裝機械硬碟時,並沒有預留充足的孔位,導致只能固定兩個螺絲,不過就正常使用來說也夠用了;CPU供電線孔位雖有預留,但是位置尷尬,還好可以通過隱線板走線,試了兩個電源的CPU供電線,還好,長度都夠用。
總體來說機箱還是不錯的,雙面側透+魔術藏線,十分適合喜歡展示機箱硬體,玩光汙玩RGB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