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翻看年初計劃時,我突然發現了一件很震撼的事情——
我今年所得到的一切,幾乎之前都在腦海中有「預謀」過。
很多計劃當時寫完也就忘了,但結果卻是 ——幾乎都實現了,這太神奇了。
在年初,我就已經躺在床上充分發揮了想像力,要是有朝一日能通過頭條寫文賺錢,要是能夠通過照片賺到稿費,要是在工作之餘還能去不同的地方玩……我甚至還正兒八經想像了一個願望達成的場景,真是爽歪歪。
而如今,即使有些收穫與當初的設想稍有出入,但也差不多是換一種方式實現了。
看來,「心想事成」這四個字真的非常正確。
01
《思考致富》中有這樣一句話:成功只會降臨在那些具有成功意念的人身上。
換句話說就是:欲望驅動,才是無數人獲得成功的真正秘訣。
這話咋一聽有點唯心主義,但實際上確是再真實不過了。
《思考致富》一書中講了一個愛迪生和他合伙人的故事:
一個看上去平淡無奇的流浪漢巴恩斯,有一天突然有了一個非常強烈地想法,那就是:
他希望與偉大的發明家、企業家愛迪生先生共事,而不是為他做事。
為了能達成這個目標,他滿懷信心地來到愛迪生的辦公室,宣布此行的目的是與這位大發明家共事。
可這個年輕人不知道的是,愛迪生從來就沒有什麼合伙人,也不需要什麼合伙人。但是,巴恩斯的堅持還是為他贏得了面試的機會,並在那兒得到一份打雜的工作。
幾個月過去了,同辦公室的職員們都覺得從這個打雜的人身上,看不到半點目標實現的可能性。但是,巴恩斯仍在日復一日地強化著自己的欲望,那就是:
成為愛迪生的事業夥伴。
在打雜的那些日子裡,他也一直用事業夥伴的標準要求自己。
直到有一日,他終於迎來了機會。在推銷員都不看好愛迪生設計的一個新機器時,唯有他,花了一個月時間,跑遍了整個紐約城,並成功售賣出7部機器。
當他抱著滿腹的全美銷售計劃回到愛迪生的辦公室時,愛迪生也以合伙人的身份,向他張開了懷抱。
巴恩斯這種「不到黃河心不死」的決心,不僅使自己成為偉大發明家最倚重的人物,也為他贏得了一大筆財富。
而在此前,兩手空空的他只是在腦海中種植了一個深刻的想法而已。
後來,愛迪生回憶起第一次和巴恩斯見面的場景時說:
他看上去像一個平平常常的流浪漢,但臉上卻表現出某種特別的東西。根據多年與人交往的經驗,我知道,當一個人對某件事物的渴望,真正強烈到願意拿整個未來作為籌碼獲得它的時候,他必定會取得成功。
02
學生時代我特別愛看讀者、青年文摘等雜誌,閒來無事也愛投稿。
每次投完我都覺得,我寫的文章很有可能會刊登出來,甚至還因此一遍遍地往學校報亭跑,看看有沒有雜誌社寄給我的樣刊。
然後,好幾次,我還真的如願以償,不僅順利從報亭拿到了樣刊,還拿到了稿費,文章居然真的刊登了出來!
每次我都特得意地跟爸媽嘚瑟:你看你看,我說什麼來著?想什麼就來什麼!
今天想想,這是玄學嗎?是,但也不是。
正是因為腦海中有了非常強烈的上稿欲望,所以才會一遍遍地修改、訂正,才會一遍遍地寫文、投稿。
當我打心眼裡覺得自己能將腦海中的念頭變成現實時,此後我的一言一行,其實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奮進。
再來說說我男友,和整天只惦記吃喝玩樂的我不同,他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但他並不是一個只知道埋頭苦幹的人,從畢業那年開始,他就有著非常明確地職業規劃,和他聊天時聽到最多的都是:
「我要再努力努力,希望今年工資能漲到XX。」
「要是今年能混到管理崗就好了。」
這些話聽起來可能有點裝逼煩人,但讓人吃驚的是,他每年還真的能達成年初既定的目標。
這是運氣使然嗎?
我覺得不像。
03
我結合生活去讀《思考致富》,最大的一個感悟就是:
一個人如果明確目標,並且矢志不渝的追求,真的很有可能去創造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因為當你非常清晰地知道自己要什麼,那麼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集中所有關注點,錨定在唯一的方向上,一言一行都在朝著這個方向靠近。
反之,如果腦海中始終沒有種下信念的種子,不管身邊人如何安利勸說,能聽進去並且付諸於行動的終究是少數。
當然,種下欲望的念頭只是第一步,日復一日地堅持下去更為重要。
最後,用九邊的話做個總結吧:
一個人做一件事非常厲害,不一定是他多有天分,可能是他在某個領域投入的時間量非常大,所以顯得非常熟練,舉重若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