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

2020-12-11 武漢發布

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試驗室對紅外鏡頭進行調光軸測試。記者高勇 攝

這裡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集聚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聚焦武漢;這裡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一系列重大改革探索在武漢展開。

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01

技術進「鏈」:

5G產業鏈企業集聚

分工合作共享萬億級市場蛋糕

1日,比芝麻粒還要小的晶片,正從敏芯半導體生產線下線。今年上半年剛量產的這款晶片,決定著5G基站的網絡傳輸速率。這意味著,用於5G基站、數據中心的高端晶片,我國終於實現自主可控。

「每一次的實驗都很煎熬,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有著15年光電晶片工藝研究經驗的敏芯半導體晶片工藝平臺相關負責人說,團隊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去解決晶片可靠性問題。

「十三五」期間成立的敏芯半導體決定在國內率先展開技術攻關,疫情防控期間仍夜以繼日,終於在今年上半年實現量產。

技術進鏈、人才鑄鏈,從一顆「芯」串起,武漢沒有「掉鏈子」。敏芯半導體今年上半年已接到多個5G晶片訂單,客戶之一就是永鼎光通。

裝配好敏芯的晶片後,永鼎下線的5G前傳光模塊,將「棒」傳到武漢飛沃科技有限公司,這家企業是中國電信5G前傳無源波分設備最大份額供應商,經飛沃集成,裝有光模塊的設備,被供應給三大運營商,裝上基站、數據中心等,讓5G離我們越來越近。武漢正在數字經濟領域快速發展,在5G爆發年贏得先機。

據了解,武漢已建成國內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最大的光纖光纜、光電器件生產基地,在光谷就集聚了100餘家5G產業鏈企業,既不缺長飛、烽火等龍頭企業,也有像永鼎這樣專注的中小企業,產業空間足夠大,大家各有分工、側重,共同分享萬億元級市場蛋糕。

2015年7月19日,烽火科技子公司武漢虹信通信的科研人員在天線近場測試場內進行測試。記者周超 攝

「十三五」期間,武漢全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邁上新臺階,一直在克服相關產業「鏈條不長,產業集聚度不夠,附加值不高」等短板,著力補鏈、延鏈、強鏈,多個產業形成「雁陣」,展示出的產業鏈韌性,在風雨中經受住了考驗。如今年疫情後第二季度,在整體復工復產比行業晚1個月的背景下,東風公司實現銷量達93.5萬輛,同比增長11.8%,成功跑贏大市,拉動1928家供應商聯動復工復產,成為全球低迷車市中的一抹亮色。

02

企業進「群」:

康寧、江豐逐京東方而來

以商招商,千億級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1日,與京東方一街之隔的一塊空地上,記者看到,江豐電子「高世代平板顯示產業用濺射靶材及設備關鍵零部件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正在加緊建設。

東西湖區發改局投資科負責人介紹,總部在寧波的該企業是一家為半導體、液晶顯示、光伏產業用元器件專用材料進行生產、研發的企業,總投資20億元,是顯示器行業的上遊企業,也是圍繞京東方項目引進的配套項目之一,其首期項目主要建設生產車間、配套研發樓等。

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江豐電子在華中地區緊密服務於武漢京東方液晶面板企業的製造基地。

據了解,要讓金屬導線更細,從而讓晶片在不縮小尺寸的基礎上,容納更多的電晶體,計算得更快,這就需要超高純金屬材料及濺射靶材,這些原材料就好比晶片的「血管」。

而在京東方廠房同側,康寧10.5代顯示玻璃基板項目與之無縫連接。作為京東方的核心配套項目之一,這裡生產出來的玻璃基板,通過傳送帶直接送到京東方面板生產線。無人搬運,無需指揮。

對於顯示面板而言,玻璃基板是必不可少的產業「糧食」,其生產線往往與顯示面板生產線同步建設。康寧項目在武漢落地,也讓武漢再迎顯示技術「龍頭」。

「十三五」期間,武漢京東方10.5代線液晶顯示器項目在漢建成投產,這是目前全球世代最高、尺寸最大的液晶面板項目之一,將使武漢成為國內乃至全球顯示領域產業鏈最完整、生產技術最先進、產能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企業進「群」,逐新型顯示產業而來,上下遊企業落戶,千億級的新型顯示產業集群呼之欲出。

11月20日,猿輔導、編程貓等東湖高新區6家在線教育龍頭企業,組團來到湖北大學現場宣講招聘。「我們幾家企業都是這幾年陸續來到光谷,在光谷著力布局下,選址相隔不遠,政府還常組織行業座談會和各種活動。」少兒編程頭部企業編程貓武漢公司公共事務高級經理王進介紹,不論線上線下,從北京、上海等地來漢的在線教育企業,都在光谷進了「群」。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光谷全國率先出臺了「網際網路+」十條、「在線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十條等產業政策,猿輔導、跟誰學高途課堂、火花思維、學而思網校等30餘家知名在線教育企業選擇在光谷落戶第二總部,當地入「群」的在線教育服務企業已有110多家。

03

產業進「園」:

給地給政策超前布局數字經濟

高端高新產業「四谷」已然形成

10月27日,在武漢工業主陣地、主引擎、主支撐的武漢經開區,7個涉及「數智網端」等新興領域的重點項目開工,其中,總投資100億元的中國電子·華中數字經濟產業園,計劃導入中國電子華中研發中心、中國電子產業數位化研究院、中電數字產業聯盟,引進智能網聯、信創、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城市研發應用等類型企業。該項目有望於2024年竣工,預計可帶動15萬人就業,新增產值1000億元。

2018年6月8日,武漢楚星光纖應用技術公司,寬敞明亮的光纖拋磨車間。記者高勇 攝

「武漢經開區工業基礎雄厚,尤其是在工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領域具有獨特優勢,是一座數字經濟產業的金礦」。中國系統園區事業部中部區域總經理陳虎表示,中國電子作為網信產業國家隊,將深耕武漢經開區,聚焦網信產業與數字經濟,在產業園區、現代數字城市、大數據應用等領域繼續加大投資力度。

「武漢經開區是武漢、湖北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要始終走在最前沿。」當地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武漢經開區正搶抓重要窗口期,圍繞數、智、網、端等領域,加快推進發展數字經濟、智能製造、智能網聯、智能終端等重點產業進「園」。

產業進「園」,已成武漢各區、各產業行業共識。2020年第十三屆中國生物產業大會上,光谷生物城介紹,將規劃用地面積400畝,建設國內首個「前沿生物技術產業園」。在「十三五」期間,當地已崛起生物創新園、生物醫藥園、醫療器械園、生物農業園、醫學健康園、生命健康園、智慧健康園等光谷生物城七大生物產業園區,形成了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醫療器械、IT+BT融合、生物服務為特色的產業集群,打造武漢大健康產業驅動核。

「十三五」期間,武漢堅持創新發展不動搖,以光芯屏端網、汽車製造與服務、生命健康三大萬億產業集群為龍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各個產業園連成線、組成片、築成「谷」。

2020年9月10日,「武漢造」摺疊屏5G手機下線。記者何曉剛 攝

在「光谷」,已形成國內最大的光纖光纜生產基地、光電器件生產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術研發基地和最大的雷射設備生產基地,在「車谷」,武漢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基地正在加速擴容,今年內成為全國最大的5G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示範區,在「網谷」,國內首個、目前唯一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一期已基本建成,在「星谷」,商業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三大產業集群加速形成,未來將崛起近600億元產值的產業新城,引領我國衝刺擁抱「太空經濟」。(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李佳 通訊員田瑤林)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熊志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 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片築...
    「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 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片築成「谷」2020-12-09 08:27:32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記者 李佳 通訊員 田瑤林 瀏覽次數:3 次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試驗室對紅外鏡頭進行調光軸測試。
  • 「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崛起,新興產業園區連成線組成片築...
    「十三五」期間,武漢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光芯屏端網」等萬億級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技改工程,推動技術進「鏈」、企業進「群」、產業進「園」,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爭做高質量發展的開拓者、先行者。
  • 產業協同融入武漢 培育「光芯屏端網」產業生態圈
    從礦冶經濟到數字經濟,從依賴資源到依託工業網際網路,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光芯屏端網」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通過離岸科創中心,還探索出「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石;孵化在武漢、加速在黃石;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黃石」的發展新模式。
  • 培育「光芯屏端網」產業生態圈
    從礦冶經濟到數字經濟,從依賴資源到依託工業網際網路,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光芯屏端網」產業生態圈初步形成。通過離岸科創中心,還探索出「研發在武漢、生產在黃石;孵化在武漢、加速在黃石;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黃石」的發展新模式。
  • 東湖高新區:堅定不移發展「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影響力快速提升
    長江網12月8日訊(記者李佳)12月8日,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浴火重生英雄城 感恩奮進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在武漢」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行。
  • 湖北省委書記與華為、中興負責人座談 加快推動「光芯屏端網」產業...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應勇與華為、中興負責人座談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培育引進更多終端企業 加快推動「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發展11月19日下午,省委書記應勇分別與來鄂參加中國5G+工業網際網路大會的華為公司輪值董事長胡厚崑、中興通訊公司董事長李自學座談交流。
  • 「光谷」「車谷」「網谷」「星谷」崛起,武漢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加快...
    持續3天的「比學趕幫超 決戰四季度」2020年全市重點項目互觀互學互評互促活動,展現出武漢主動作為、奮發有為態勢。全市各區不遺餘力推動相關產業聚集發展,產業特色鮮明,並向中高端邁進。決戰決勝四季度,武漢動能轉換成效顯著,搶佔技術前沿、填補產業空白、推動轉型升級,「光谷」「車谷」「網谷」「星谷」等高端高新產業集群加快建設。
  • 布局「光芯屏端網」產業鏈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訊 記者柳潔、通訊員丁元拾報導:0.2毫米厚的金屬掩膜板通過傳送帶,緩緩滑入真空腔,經過20多個小時的濺鍍處理後,被送到武漢某光電公司,用於柔性手機屏製作過程。在全洋(黃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專家蔡宗宏身著無塵服,在生產線上緊張工作。
  • 武漢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強勁崛起
    ■ 大力培育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和國內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市經信局負責人介紹,「十三五」以來,武漢五大產業新基地加快建設,長江存儲、華星光電、京東方、康寧玻璃、東風雲峰、吉利等重大項目相繼落地,工業經濟規模總量進一步提升。
  • 強勁崛起!武漢大力培育這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
    「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培育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建成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製造基地,中小尺寸顯示面板基地和國內最大的光器件研發生產基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模中部第一;光谷生物城位列全國生物創新園區第四。
  • 武漢光谷萬億級光電子產業集群可能成為華為發展的新引擎
    光谷的「一芯驅動」和芯屏端網產業集群布局使得武漢東湖高新區增速在武漢各區名列首位,形成了以國家存儲器基地、華為、尚賽光電、虹識技術、極目智能、依麥德等多家企業為主的新引擎。華為5G手機的一部分的研發、測試在武漢研究所完成
  • 未來武漢哪個區最牛?看產業定位!江夏的產業定位是……
    長江日報記者高勇 攝 目前,打造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3個世界級產業集群,鞏固提升裝備製造、鋼材及深加工等8個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壯大人工智慧、5G等5個新興前沿產業,加快發展一批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 萬億級產業集群鍛造廣東鋼鐵「脊梁」
    珠江東岸,華為、vivo、OPPO生產著全球近1/4的智慧型手機,電子信息產業帶向中高端邁進;珠江西岸,格力、美的車間裡工業機器人穿梭自如,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初具規模;沿著珠江口海岸線向兩端延伸,一個世界級綠色石化產業帶加速崛起:作為全球水上運輸最為繁忙的水域之一,珠江口見證了萬億級產業集群的不斷湧現。
  • 武漢市人大代表劉家海——布局涉化新興產業 推動武漢化工區高質量...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訊(記者李璟)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化工及新材料是製造業中的重要基礎產業。武漢市人大代表、中國石化(600028,股吧)武漢石化總經理劉家海認為,武漢化工區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武漢乙烯為核心的現代石化產業體系,化工及新材料產業初具規模,但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突出問題。
  • 地方「十四五」產業布局路線圖密集浮現
    地方「十四五」產業布局路線圖密集浮現  先進位造業、戰新產業、現代服務業成三大主線,一批萬億級產業集群將崛起  地方「十四五」產業布局路線圖正密集浮現。
  •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 武漢將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
    發布會上,武漢市發改委介紹,武漢將建設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發揮創新重要樞紐作用。重點是依託科教資源、人才資源位居全國前列的比較優勢,以打通「最先和最後一公裡」為突破,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耦合,打造「四個地」。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 第二屆武漢產業新地標揭曉,數字經濟項目成亮點
    長江網12月24日訊(記者黃瑩)12月25日,經網絡投票和專家評選,第二屆武漢產業新地標再發現評選結果揭曉,12個參評項目當選武漢產業新地標。  什麼能代表現代化建設中的大武漢?高質量發展的外殼形象是什麼?是拔節生長的城市天際線,是無人值守的「黑燈工廠」,是科技賦能的產業園區,還是數智領航的成長新勢力?一個產業地標,折射出一個時代,構成了城市經濟發展的物理表徵。產業新地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崛起在中國產業版圖上,是武漢近年來快速發展的生動註解,也是未來動力所在。
  • 武漢47名院士將引領10大高端產業發展
    7月30日從武漢市科技局獲悉,武漢將實施院士專家引領高端產業發展行動計劃,47名院士、37名專家將引領武漢10大高端產業發展。武漢是科教大市,科技精英薈萃,擁有兩院院士71名,在全國城市排名居前。發揮院士專家學術優勢,對於推進武漢產業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武漢市科技局負責人介紹,武漢此次行動計劃涉及院士47人、58人次,專家37人。為合理髮揮院士專家作用,院士專家們不是產業發展的實際操作者,而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引領支撐力量。院士的引領作用將體現在三個方面:建平臺,即牽頭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創新供給。
  • 以武漢6%的面積,創造11.6%的GDP,光谷動能「基因」是什麼—— 行走...
    (長江存儲供圖)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閱讀提要本月,《2019光谷創新發展報告》出爐,圍繞新經濟發展與產業、科技創新與創業、創新主體等多個核心創新指標,對光谷過去一年的創新能級進行透視掃描。2019年,武漢東湖高新區GDP首次躍居武漢各區之首。這片518平方公裡的創新熱土,以武漢6%的土地面積,創造出了該市11.6%的GDP。
  • 對接武漢光谷 黃石崛起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黃石以武漢光谷為依託,加快產業協同發展,一個以PCB(印刷電路板)產業為圓心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 全球每銷售3臺智慧型手機,有1臺使用這裡的PCB板; 全球每100臺新下線汽車,有15臺使用這裡的PCB板。 這裡是黃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