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小編的朋友圈被兩個信息刷屏了!
一個是「八月再見,九月你好」
圖片截取自網絡
另一個是研招網發布重磅消息,2021初試時間定了!
一旦進入預報名階段,也正是你進入這場考研大戰的一次官方宣告。預報名時候要填的信息,也提示著現在仍在糾結院校的部分同學和跟風報考的同學:
嘿!快要填報考信息了,你的報考院校和專業真的都確定好了嗎?
一、擇校=找對象
作為圈內人,考研圈裡的流行語你必須要知道:
考研要上岸,擇校佔一半
事實上,考研擇校這件事兒就像找對象,並不是最帥的、最美的、追求者眾多的人就是最適合你的
(如果你也美若娜扎富若思聰,就當我啥也沒說)
俗話說「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每個人都要找自己相適配的另一半,才能和和睦睦皆大歡喜。否則,最終的結果無非兩種:
要麼,你要跟TA分手;要麼,TA要跟你鬧掰了!
二、如何找到真愛院校
歸根結底,尤其是對於現在還在糾結院校的同學和22考研的同學,怎麼才能找到合適自己的「真愛」,成功上岸呢?
偷偷告訴你一個無價之擇校黃金公式:
選擇=碩士類別+地域+院校+專業+個人
1. 碩士類別?
答:全方位了解信息,確定好適合自己的大體方向。除了一般大家都會考慮到的不同的培養方向,有的同學還可以考慮不同的學習方式,選擇脫產或非脫產、定向或非定向。
2. 地域?
答:一般來說,影響你擇校的地域因素無非三種:地理位置、家鄉、未來發展城市。
對於學習網際網路、金融、媒體等專業的同學,經濟、科技更發達地區的專業土壤當然普遍更好;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有個人情懷的同學,也不需要有太多的糾結與選擇;
讀研期間就已經積累到了這個城市的各方面信息、朋友圈,方便畢業後直接生活、工作與發展。
3. 院校?
答:
首先要確定好目標院校的層次,你的目標是否還是從小到大一直糾結的北大or清華?是985、211、雙一流等名校?還是只要求穩上岸?
其次,要去了解學校的信息,包括計劃招生人數(擴招or縮招?)、報考人數(你有多少競爭對手)、錄取人數、報錄比(是否熱門)、推免名額、信息公開量的多少,甚至包括複試分數線、複試比例、總成績算法等;
再次,對部分專業的同學來說,還要去了解院校的真題風格,或穩當?或更靈活?了解近年考題是否具有大變革;
看看幾個目標院校裡你的目標專業排名情況
最後一個小tip:別忘了參考本科學長學姐的考研院校情況,給你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參考,不要自恃清高,更不要妄自菲薄。
4. 專業?
答:
熱門專業之所以熱門,必然是現階段的社會需要,因此相對好就業。
假如你在專業上有明確的個人興趣,別猶豫了,就是它!
痛恨數學的同學,有機會藉此跨考到一些不考數學的專業,從此「脫離數學的苦海」,告別脫髮!
5. 個人?
答:
首先,可以判定一下,你是什麼垃圾,哦不,你是什麼廢物:自認廢物卻踏實實幹?還是紙上談兵假把式的那種「真廢物」?總之,以投資與發展的眼光看自己。
根據你本科院校的水平和以往學習基礎,來認清自己的總體水平。
最後三點小TIP(噓!不要講出去哦)
名校不一定難考,普通院校不一定好考!
有很多厲害的專業藏在非一線城市裡哦!
相對A區熱門院校,一志願報考B區會更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