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研討會:種子、晶片完好歸來

2021-01-04 電子發燒友
打開APP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研討會:種子、晶片完好歸來

信鴿 發表於 2020-12-24 15:32:04

昨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暨航天重大工程助推相關行業科技自立自強研討會在京舉行。嫦娥五號任務自 2020 年 11 月 24 日成功發射,歷經 23 天的飛行,於 12 月 17 日順利返回。為充分發揮探月工程對國家科技進步和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作用,嫦娥五號搭載了水稻、苜蓿、蘭花等農牧業種子,致敬抗疫工作者的歌曲《星光》、《堅信愛會贏》,科普繪畫作品《點亮夢想》,以及中國飛鶴嬰幼兒配方食品等。

 

嫦娥五號搭載多種農作物種子,是為了利用太空輻射進行育種,為豐富我國種子遺傳資源做出貢獻,推動農業種源 「卡脖子」問題的解決。據澎湃新聞報導,嫦娥五號搭載了水稻、苜蓿、燕麥、擬南芥等各類農作物種子,以及竹子、蘭花等林木、花卉種子共 30 多種。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王濤介紹,紫花苜蓿主要用做畜牧業的飼料,有著高蛋白、高產、抗疫等優點。中國每年要從美國進口苜蓿甘草 130 萬 - 150 萬噸,紫花苜蓿種子是被美國卡脖子的關鍵方面。

由嫦娥奔月航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的晶片,也是本次搭載物品之一。晶片中包含 28206 幅全國小朋友們的畫作,其中 20 幅是從西藏小朋友們的創作中挑選出來的;致敬全球抗疫工作者的歌曲《星光》、《堅信愛會贏》也存儲在晶片中。

據了解到,嫦娥五號本次任務還搭載了北京冬奧會的紀念品,包含兩個吉祥物以及四枚紀念章。

責任編輯:PSY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國際在線消息:日前,探月工程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著月球樣品順利返回我國預定區域。隨返回器一同回家的還包括冬奧會吉祥物、徽章、水稻、苜蓿種子,以及中國飛鶴嬰幼兒配方食品等搭載物。12月23日,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在北京會議中心舉行,並掀開新一輪航天育種科研大幕。
  • 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啟動 飛鶴星飛帆成全球進入月球的嬰幼兒...
    中國網財經12月23日訊 近日,嫦娥五號順利結束為期23天的太空之旅,返回地球,並帶回1731克月球土壤樣品,成功完成了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在這趟轟動全球的攬月徵程上,中國飛鶴旗下嬰幼兒配方產品星飛帆萬裡相隨,親歷傳奇。
  • 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舉行 會旗會徽吉祥物完成...
    人民日報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季芳)21日,在中國傳統節氣冬至到來之際,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完成月球之旅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旗、會徽、吉祥物,首次與公眾見面。 12月17日,嫦娥五號在太空遨遊23天之後,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2020-12-20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和嫦娥五號一起「上天」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搭載嫦娥五號在月球遨遊23天後,一批約重40克水稻種子順利返回地球,標誌著我國水稻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12月23日,國家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種子交接儀式。
  • 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完成交接
    央視網消息:12月21日,嫦娥五號搭載北京冬奧會展示品交接儀式在北京冬奧組委首鋼辦公區舉行,完成月球之旅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會旗
  • 嫦娥五號「回家」 飛鶴星飛帆奶粉實現地月往返
    原標題:嫦娥五號「回家」,飛鶴星飛帆奶粉實現地月往返   12月23日,在國家航天中心舉辦的嫦娥五號搭載物品交接儀式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
  • 嫦娥五號月球樣品正式交接 初步測量重約1731克
    中新網北京12月19日電(郭超凱 葉雨恬)12月19日上午,中國國家航天局在北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這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為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搭載抗疫音樂《星光》成功返回
    2020年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鮮為人知的是,嫦娥五號在發射、落月、返回的旅程中,還搭載了一首抗疫主題音樂《星光》。這是一首什麼樣的音樂?選擇搭載這首音樂,包含了怎樣的考量?
  • 隨「嫦娥」奔月的種子發芽了 與「前輩」相比它們經歷大不同
    原標題:隨「嫦娥」奔月的種子發芽了 與「前輩」相比它們經歷大不同搭載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遨遊23天後,一批重約40克的「航聚香絲苗」水稻種子隨同返回器順利著陸,標誌著我國水稻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2020年年末,國家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在北京舉行了嫦娥五號搭載種子交接儀式。
  • 嫦娥五號為何搭載了這首抗疫音樂?
    鮮為人知的是,嫦娥五號在發射、落月、返回的旅程中,還搭載了一首抗疫主題音樂《星光》。這是一首什麼樣的音樂?選擇搭載這首音樂,包含了怎樣的考量?解密:嫦娥五號搭載《星光》全過程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當下,抗疫主題音樂作品眾多,《星光》何以能夠被嫦娥五號搭載?
  • 小夥自製木工版嫦娥五號走紅!網友:這手藝絕了-月球,嫦娥五號...
    近日,嫦娥五號歷經重重困難,成功從太空返回,還捎帶了「土特」產月壤。為了歡迎嫦五回家,貴州遵義一位95後手工打造了「木工版嫦娥五號探測器」,走紅網絡。據媒體報導,小夥子安旭表示,見到爺爺在看嫦五發射的新聞,就想要製作木製版的嫦娥五號探測器。作品超2米高,前後花了15天,在嫦五平安歸來當天趕製而成。
  • 乘嫦娥五號「奔月」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乘嫦娥五號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nbsp&nbsp&nbsp&nbsp自從11月24日搭乘「胖五」開始探月旅程以來,嫦娥五號跨越38萬公裡,闖過多個難關,成功攜帶月球樣品返回地球,完成了這次意義非凡的太空之旅。&nbsp&nbsp&nbsp&nbsp嫦娥五號回家了,它幹了些啥?返回著陸經歷了什麼?讓我們一起探訪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回家之旅。
  • 嫦娥五號任務進入科研階段 月球土壤證實不含有機物
    嫦娥五號返回器日前抵達地球,任務正式由探測採樣轉入科學研究階段,相關交接儀式於周六(19日)舉行。嫦娥五號採得的月球樣本總重1.731公斤;另有研究人員初步了解後表示,土壤樣本不含任何有機物。交接儀式上,中科院院長侯建國從國家航天局局長暨探月工程總指揮張克儉手中接過月球土壤樣本及證書,標誌研究工作正式展開。中科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主任鄒永廖表示,研究相關樣本有助了解月球的成分特徵。
  • 小夥自製木工版嫦娥五號走紅!網友:這手藝絕了
    近日,嫦娥五號歷經重重困難,成功從太空返回,還捎帶了「土特」產月壤。為了歡迎嫦五回家,貴州遵義一位95後手工打造了「木工版嫦娥五號探測器」,走紅網絡。據媒體報導 ,小夥子安旭表示,見到爺爺在看嫦五發射的新聞,就想要製作木製版的嫦娥五號探測器。 作品超2米高,前後花了15天,在嫦五平安歸來當天趕製而成。
  • 嫦娥五號榮耀歸來!還有個小動物成功搶鏡……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並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國務委員王勇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宣讀了習近平的賀電。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我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及其發射使用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工程其他分系統也有航天科技集團所屬相關單位參與研製。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國防科大貢獻多項關鍵技術
    湖南力量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國防科大貢獻多項關鍵技術 長沙晚報12月17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張進 孫曉亮 張青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舉國沸騰。記者17日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空天科學學院科研團隊參與了多個重要項目的設計與研製,為嫦娥五號完成探月任務貢獻了多項關鍵技術。 在23天的太空之旅中,嫦娥五號的每一步都牽動人心。在整個「挖土」過程中,機械臂及末端採樣器既要避免與月面巖石障礙物或探測器本身發生碰撞,還要能夠高效精確地完成採樣、放樣、抓罐、放罐等關鍵操作。
  • 嫦娥五號「乘客」水稻種子已經發!芽!了!
    去年,嫦娥五號順利實現了月球樣本採樣返回。其實,你知道嗎?在嫦娥五號同行的「乘客」中,還有一批40克重的「香絲苗」水稻種子,而在這批去過月球的珍貴種子中,有一些已經開始發芽了。可別小看這批種子,它們可創造了一個首次——我國水稻航天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將產出100%中國原創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