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英國昨晚突然宣布在5G領域排除華為,7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英國是以莫須有的風險,配合美國排除中企,不計代價將商業和技術問題高度政治化,使中國在英投資安全受到更明顯的威脅。中方將全面嚴肅地評估這一事件,並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維護中企的正當合法權益。
中國如何回擊英國跟風「圍堵」?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認為,中方反制是應有之義,英方應為錯誤付出代價。中方的反制方向將遵循對等原則,在金融經貿方面也會有相應措施出臺。
不過英國對華為的「禁令」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華為繼續保持在相關技術上的全球領先地位,或將是其在英國「翻盤」的重要助力。在脫歐背景下,為應對眼前困局,詹森政府更追求短期利益。未來英國政府換屆,英國也有重新考慮這一決策的空間。同時,中英關係和中美關係的變化,也是促使英國改變決定的重要因素。
英國當局為何「翻臉」禁華為?
當地時間7月14日,一直在是否允許使用華為5G態度上搖擺不定的英國,官宣最新立場:禁用華為。英國政府強調從今年底開始英國運營商從華為購買任何5G設備都將是非法的,另外政府要求運營商到2027年將華為設備完全從英國的5G網絡中移除。
英國文化大臣道登承認,此舉會導致英國5G建設推遲一年,但堅稱「事關維護英國電信網絡長期安全」。不過英國分析人士認為,英國這一決定是出於政治考量。
今年以來,英國政府對待華為的態度,一直在變。1月,英國政府宣布,允許華為有限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但市場份額不得超過35%。4月,英國重申,允許華為有限參與5G建設。5月,美國宣布全面制裁華為後,英國態度變得曖昧,英媒發出警告:詹森政府要變臉了。
崔洪建認為,詹森政府內外壓力增大,是英國政府「甩鍋」華為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英國頻頻幹涉中國香港事務,使得中英關係出現變化,英國保守勢力反華情緒逐步升高,借華為問題施壓詹森當局。另一方面,美國正在「五眼聯盟」內部加強對華政策上的施壓,逼迫英國在與美國保持經貿合作,或者允許華為繼續進入英國市場做出選擇。
禁令之下 華為與英國誰損失更大?
與華為分手,英國顯然要付出不少代價。崔洪建認為,未來2-3年內,英國5G技術會處於相對停滯狀態。如果撤除華為設備,英國當局將付出的替換成本高達20億英鎊。英國獨立自主產業政策也會受到質疑。
面對英國的決策,華為方面表示:令人失望,這對英國所有的手機用戶來說,都是一個壞消息。在通信業觀察員項立剛看來,英國禁令對華為實際業務影響不大。在今年2月華為披露的91個5G合同中,來自歐洲的合同達到47個,佔比過半。但此前英國當局設立的苛刻條款,使得華為海外5G訂單中,英國訂單量只相當於深圳一個區的量,總體佔比並不高。另一方面華為在英國,包括光通信在內的其他業務也會繼續進行。
歐盟會成為美圍堵華為前線嗎?
輿論認為英國的「翻臉」或將影響其他國家對華為5G的決策。路透社7月15日發表評論稱,英國全面禁用華為後,歐盟成為美國將華為清理出5G網絡的前沿陣地。
不過崔洪建認為,由於歐盟各國對5G的使用程度以及與中國的關係並不一致,在華為問題上,歐盟很難形成統一立場,多數歐洲國家不會跟風英國。14日德國方面表示,目前並不希望拒絕與任何設施供應商或任何國家合作。德國媒體也報導,德國總理默克爾多次表態不會在5G建設中排除特定企業。德國電信在一份內部文件中談到,如果聯邦政府反對使用中國移動技術,該公司預計將至少花費30億歐元。
來源:看看新聞Knews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