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0萬年前,地球的一次高燒,孕育了史上體型最大的蛇

2021-01-04 騰訊網

在20世紀時,德國動物商人卡爾·哈根貝克發布了一則懸賞公告:如果有人能夠找到一條體長超過30英尺(9.14400 米)的蛇,並將其安全、健康的送到漢堡動物園,那麼他將會支付對方1000英鎊的賞金。

除了卡爾·哈根貝克之外,還有許多類似的懸賞通告,懸賞的目標都是為了獲得一頭體型超大的蛇。然而到最後,他們的賞金都沒有發放出去。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顯示,有紀錄以來體型最大的蛇是一條名叫「桂花」的網紋蛇,它的體型達到了14.85米。之後由於環境變化,蛇類的棲息地減少,以至於再沒有任何一條蛇的體型能夠突破「桂花」的記錄。

但如果我們能穿越時空,到達5500萬年前的南美洲哥倫比亞地區,我們將會發現當地盤旋著史前體型最大的蛇:泰坦蟒。

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

大約在67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左右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導致非鳥類恐龍全部滅絕。接下來的劇情我們都很熟悉,那就是恐龍退出了生態鏈之後,哺乳動物開始興起,佔據了原本恐龍佔據的生態位。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恐龍滅絕後的1000萬年後,地球曾經發起了一場「高燒」,這場高燒就是「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

我國科學家陳祚伶介紹說,在古新世始新世時期,地球增溫速度極快,在不到2萬年的時間裡,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5-8℃。由於地球溫度極高,以至於極地地區以及高山之巔都沒有永久性冰川,就連極地地區都呈現出溫帶森林風貌,而多雨的熱帶氣候甚至延伸到了北緯45°左右,也就是現如今的哈爾濱地區。

由於氣候的改變,使得無法適應高溫環境的生物紛紛原地滅絕,以哺乳動物為例,在此次事件之前古老類型的哺乳動物種數接近80%;而極熱事件之後,古老類型只有45%,而新生的哺乳動物類群體型卻相對較小,只有原始哺乳動物體型的60%左右,之所以會如此,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體型較小有助於解決散熱問題。

然而和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冷血動物的體型卻變得越來越大,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蛇:泰坦蟒就在這個時期出現。

泰坦蟒

最先發現泰坦蟒的科學家之一喬納森,為了給研究蛇類的專家展示他發現的蛇有多震撼,通過視頻的方式給對方展示了體型較大的蛇椎骨,專家看到之後表示:雖然這個椎骨很大,但也沒有特別離譜。

喬納森又拿出了自己發現的泰坦蟒化石,對他展示說:這才是我們發現的化石。專家看完之後立即表示:我明天乘坐最早的飛機趕來。

(泰坦蟒與蟒蛇椎骨對比)

根據泰坦蟒的化石,科學家們復原了泰坦蟒的體型大小,也預估了它們的體重。結果發現泰坦蟒體型能達到驚人的15米,甚至更長,身體最粗的地方直徑達到了1米左右,體重更是達到了1噸左右,和如今的大象差不多。

蛇屬於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隨著周圍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然而蛇體內的生物酶需要在一定溫度下才能工作,因此在低溫環境中,體型較大的蛇難以保持自身體溫,從而導致滅絕或者體型變小。

科學家們研究發現, 泰坦蟒如此龐大的體型,至少要在3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才能生存。而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時期,剛好有如此高溫。

體型如此龐大的泰坦蟒,他的食物也是體型龐大的冷血動物,科學家們在發現泰坦蟒的地方又發現了同一時期的鱷魚以及巨龜,結果發現這些生物的體型也非常龐大,其中鱷魚體重達到了半噸,而成年巨龜體重則可以達到1噸左右。

更重要的是,泰坦蟒由於體重過重,研究人員發現它們難以在陸地上快速移動,只能依靠水的浮力,捕捉水生生物,或是靠近水源的陸生生物為食,而巨龜和鱷魚恰巧又經常出現在水中,所以它們會成為泰坦蟒的食物一點也不令人奇怪。

泰坦蟒的消失

很可惜的是,泰坦蟒並沒有在地球上存在太長時間,隨著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的結束,地球溫度又恢復到了之前的水平。泰坦蟒賴以生存的高溫環境不復存在,它們也無法維持如此龐大的體型,以至於在演化過程中逐漸滅絕了。

然而我們知道,現如今由於人類活動,再加上環境變化,以至於空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越來越高,現如今地球溫度也在不斷增高,一旦全球變暖失控,地球或許迎來第二次「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地球生物可能會再一次面臨洗牌的機會,現如今的蛇類或許又會借著此次高溫事件再次演化成恐怖巨蟒,只是人類還能否在極熱事件中生存,還是個未知數。

相關焦點

  • 5500萬年前,地球的一次高燒,孕育了史上最大體型的蛇
    根據金氏世界紀錄顯示,有紀錄以來體型最大的蛇是一條名叫「桂花」的網紋蛇,它的體型達到了14.85米。之後由於環境變化,蛇類的棲息地減少,以至於再沒有任何一條蛇的體型能夠突破「桂花」的記錄。但如果我們能穿越時空,到達5500萬年前的南美洲哥倫比亞地區,我們將會發現當地盤旋著史前體型最大的蛇:泰坦蟒。
  •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有多大?
    那麼,從蛇出現到現在最大的蛇是什麼蛇呢?現存最大的蛇是什麼蛇呢?它們到底有多大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基於蛇的圖片可能會給小夥伴們帶來不適,下面我們就用卡通圖來代替)史上最大的蛇蛇是整個蛇目下所有爬行動物的總稱,其中包括蛇、蟒、蚺、海蛇等所有的四肢退化的爬行動物,而在蛇目下體型最大的兩個科無疑就是蟒科和蚺科了。
  • 地球上最大的蛇,長度堪比五層樓,3米鱷魚當辣條一口吞!
    有許多人都害怕蛇,這可能是源自人類基因中對蛇類的恐懼。原始人一般生活在山洞裡,在山洞這種陰暗潮溼的環境中經常會有蛇類出沒,有時還會對人類發起攻擊。有科學研究發現,剛出生不久的小孩子見到蛇的照片後,就會嚇得哭出聲來。這可能是人類在潛意識裡對蛇最深的恐懼。
  • 5500萬年前,地球毀掉了大部分深海生物,如今為人類敲響警鐘
    研究者表示,除了我們熟悉的五次大規模的生物大滅絕之外,地球上還發生過小規模的生物滅絕,而且每一次災難發生的時候,都對地球影響非常大。5500萬年前火山大爆發導致深海生物大滅絕在距今大約5500萬年前的古新世和始新世交接的時期,地球曾經發生過一場短暫的大規模升溫事件,通過對同時期海洋沉積物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這場發生於5500萬年前的全球升溫,造成深海生物大規模滅絕。
  •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蛇?是不是大蛇的壽命更長?
    其實,世界上的確有一種蛇可以身長超過15米,普遍身體長度都在12到15米之間,且體型大的體重遠不止幾百公斤,而是超過了1噸重,這個蛇種的名字就叫泰坦巨蟒。只不過很遺憾,我們已經不可能看到這種蛇,因為它們早已經滅絕多年,從化石證據來看,泰坦巨蟒也是恐龍之後在地球上生存過的最大陸地肉食動物。
  •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長?蛇這種東西能大到什麼程度?
    其實,世界上的確有一種蛇可以身長超過15米,普遍身體長度都在12到15米之間,且體型大的體重遠不止幾百公斤,而是超過了1億噸重,這個蛇種的名字就叫泰坦巨蟒。只不過很遺憾,我們已經不可能看到這種蛇,因為它們早已經滅絕多年,從化石證據來看,泰坦巨蟒也是恐龍之後在地球上生存過的最大陸地肉食動物。
  • 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颱風來襲?官方回應
    還記得前幾天的19號颱風「海貝思」嗎?對,就是那個今年全球加強最快的熱帶氣旋and今年以來西太平洋風速最強的颱風「颱風之王」2天前氣象部門就預測它還有可能不斷加強10月9日圖雖然「海貝思」一路向北衝著日本去了但一路上留下了它的傳說!
  • 盤點地球上出現過體型最大的8種生物,你見過最大的樹嗎?
    地球自誕生的46億年的時間裡出現過多次生物大爆發時期,科學家發現許多動物的祖先在遠古時期的體型都非常巨大,不過由於環境或者其它外來因素的變遷都慢慢消亡了,如今地球只有在海洋中還存在一些體型巨大的生物,其中藍鯨與人類相比較猶如一架小客機那樣巨大,下面來看看地球上出現過哪些不可思議的龐然大物吧!
  • 恐龍和遠古昆蟲都體型巨大,和當時空氣含氧量有關嗎?不只是這樣
    我們都知道很多恐龍的體型都十分巨大,比如侏羅紀時期的腕龍和梁龍類恐龍,其體長可達30~60多米,體重可達30~100噸,是地球生命史上出現過的最大的陸生動物。食肉的霸王龍體型也很巨大,體長可達13米,體重可達7~15噸,比如今的非洲象還要大一些,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肉食性陸生動物。
  •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活最久的有多少年?
    蛇類體型差距很大,最小的盲蛇不足10cm,主要生活在地下視力退化。最大的蛇應該屬於蟒蛇類,主要分為蚺亞科和蟒亞科,其中蚺亞科以亞馬遜森蚺為代表,它們棲居水中,為卵胎生。蟒亞科主要以網紋蟒為代表,在東南亞一帶較多,為卵生。科學界有一種說法:蛇類大家族中森蚺是最重的蛇,網紋蟒是最長的蛇。
  • 盤點地球史上出現過的5大恐怖海洋生物,它們都是各個時期的霸主
    可分為場景的蛇,頸龍和尊敬的設定了。而長陳敬龍身長約為13米,最具特點的是頸部昌達三點七米左右,有76個頸椎是人類的十倍以上。三角形的小頭和場景約佔體長的一半。因為我長得像蛇一樣的頸部而得名。但科學家發現他們的頸部相對僵硬,主要不是魚和烏賊等,而它們的近親短頸的設計龍則恰恰相反,他們的頭骨長達三米左右,脖子短。儘管它們的體型龐大,但也是優秀的獵食者,甚至不是其他場景。
  • 世界上最大的蛇,為何都扎堆在熱帶雨林之中?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大量資料顯示,最大的蛇有3輛轎車首尾相連那麼長,井蓋那麼粗,這條蛇有一個與它體型不等的名字叫做「桂花」,但它真的有那麼大嗎?世界某個角落中是否隱藏著巨大無比的狂蟒巨獸呢?下面給你一個肯定的答案。桂花真有那麼大?
  • 世界上最大的蛇為什麼滅絕了?
    的確,亞馬遜森蚺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蚺,它們中的「大個子」體粗如一般成年男人的軀幹,它們生性愛水,所以總是在泥岸淺水區域活動。雖然亞馬遜森蚺的體長一般也只有5米左右,但吉尼斯記錄顯示,目前地球上現存的最大亞馬遜森蚺,其體長超過了10米,體重也在225公斤以上。
  • 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的小行星上,可能帶著生命嗎?
    而早在1970年,地質學家Glen Penfield在墨西哥猶加敦半島進行石油勘探工作時就發現了一處巨大的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這是一個橢圓形的巨大隕石坑,其直徑約為180千米,是迄今為止地球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隕石坑。根據科學家對該隕石坑的研究發現,該隕石坑形成的年代約為距今6500萬年前,這更為小行星撞擊說提供了有利的證據。
  • 地球史上最強恐龍排名,竟然不是霸王龍,是它!
    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的蒙古和中國,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的化石大部分是在蒙古發現,而在中國發現了更多破碎骨頭。過去曾經有過許多的種,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種為勇士特暴龍(T. bataar),又譯勇猛特暴龍。特暴龍最長可達12米,最重7.5噸。和近親相比,特暴龍吻部較窄,腿雖然長但按照比例不如近親長,前肢比例是暴龍科裡最短小的,身體很粗壯。
  • 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有多大?
    眾所周知,藍鯨是現存地球上體型最大的動物,這個體型就算是拿陸地上最大的動物非洲象來比,也至少需要20頭非洲象才能頂得上一頭成年藍鯨。那麼,在地球的生命史上,藍鯨是最大的生物嗎?除了藍鯨還有哪些巨型生物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介紹一下。
  • 一種天然形成的木乃伊,曾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陸地生物,萬年不腐
    在西伯利亞的雅庫特地區,有人在洞穴裡挖到過一萬年前的動物幼崽木乃伊,保存得相當完整。經鑑定,應該是類似獅子的食肉動物,可能是由於洞穴塌陷或者母親死亡,無法餵食,眼睛還沒睜開便死在寒冷的洞穴中。迄今為止,西伯利亞已經出土了野牛、犀牛、山貓、馬等動物的木乃伊。它們與現代動物都有一定的區別,或者說是現代動物的祖先。通過它們,人類可以研究出動物進化的軌跡。
  • 誰是地球史上咬合力最強者——鄧氏魚VS巨齒鯊。
    一種是最強的硬骨魚類——鄧氏魚(Dunkleosteus),是一種活於古生代泥盆紀時期(約3.6億至4.3億年前)的大型古生物,身體長約11米,重量可達6噸,咬合力可達5.5噸,是泥盆紀時代最大的海洋獵食者,同時也是寒武紀到泥盆紀時期之間出現過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魚類,其主要獵物是有硬殼保護的魚類及無脊椎動物,是當時的頂級掠食動物,鄧氏魚的外貌,給人以異常兇猛的感覺。
  • 地球史上最強的一對海怪,共存100萬年,皆是各自巔峰物種!
    在地球漫長的幾十億年裡,海洋霸主之位可謂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從第一任霸主奇蝦,到後來鸚鵡螺、翼肢鱟、鄧氏魚等等,猶如人類歷史的王朝更替。每當在這些海洋霸主開始沒落時,地球總會安排新的霸主繼位。但在中新世時期,海洋裡同時出現了兩種「空前絕後」的超級海怪——巨齒鯊和梅爾維爾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