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信息來源: 量子材料科學中心
編輯:麥洛 | 責編:悠然12月11日,以北京大學為依託單位,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共同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溫超導材料與機理研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2020年度總結和學術交流會在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舉行。
會議現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謝心澄院士、數理科學部常務副主任董國軒、數理科學部綜合與戰略規劃處處長張攀峰、數理科學部物理科學一處處長倪培根、項目主任姜向偉;北京大學科學研究部副部長蔡暉,基礎辦公室主任楊凌春、副主任鮑錦濤等部門相關人員出席。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於淥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卡弗裡理論科學研究所張富春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方忠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林海清院士、清華大學翁徵宇教授、清華大學王亞愚教授、南京大學李建新教授、南京大學聞海虎教授、吉林大學馬琰銘教授等專家蒞臨指導。北京大學王楠林教授、王恩哥院士、王健教授、江穎教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向濤院士、胡江平研究員、周興江研究員、丁洪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仙輝院士、封東來教授等項目團隊核心成員和部分青年人才參加會議。
謝心澄指出,超導基礎研究是我國的優勢學科領域之一,取得過一系列有重要國際影響的成果,通過基礎科學中心項目進一步集中和整合國內優勢科學資源,推動深度交叉融合,有望進一步實現原創性科學前沿突破。他要求項目組潛心攻關,開展高水平合作,佔領國際學科的制高點。董國軒和倪培根先後發言,對團隊的組織方式、運行機制提出指導性意見,對項目組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學術成績表示祝賀,要求項目組不忘立項初心與使命,爭取取得新的突破。蔡暉表示,「高溫超導材料與機理研究」項目是北京大學第一個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校方會一如既往地為該項目做好配合和服務工作,為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王恩哥、張富春、於淥分別主持項目的匯報和討論。項目負責人王楠林介紹了項目的基本情況和項目團隊在2020年度的總體進展。陳仙輝、封東來、向濤、胡江平、周興江、丁洪、王健、江穎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程金光研究員分別詳細報告了相關團隊在學科前沿的研究進展。期間,項目組專家和團隊成員對相關科學問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和討論。
項目執行以來,團隊成員在鐵基拓撲超導體、高溫超導材料與物性、關聯電子系統新量子現象的發現和調控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在鐵基拓撲領域做出系列開創性工作,包括最先理論預言、實驗指認部分鐵基超導體的內稟拓撲超導性質、率先發現鐵基超導體磁通渦旋中馬約拉納零能模和其特有的近量子化電導平臺,從而開創和引領了該研究方向的發展。項目團隊在尖端實驗技術發展與應用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包括實現超高壓力下雷射加熱合成富氫元素體系超導體並確認了LaH10體系250K超導電性;自主研製了能量可調的強場雷射泵浦超快時間分辨太赫茲測量系統、超快時間分辨掃描隧道顯微鏡,並用於超導體的瞬態響應研究和取得重要進展。項目還在其它相關二維材料研究中做出原創性發現,包括實驗證實二維冰的存在,有可能為富氫體系超導研究提供新的平臺。江穎獲得日本「仁科芳雄亞洲獎」、英國牛津儀器「馬丁-伍德爵士中國物理獎」、北京市傑出青年中關村獎、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等獎項。王健代表北京大學參與了脈衝強磁場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該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會後合影
報告結束後,項目組專家對該項目團隊所取得的進展給予充分肯定,對團隊在尖端儀器研發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專家們就如何進一步聚焦領域內重大科學問題、發揮項目組成員聯合攻關優勢,以及疫情背景下國際合作的開展等多方面對該項目提出意見和建議。專家們期望項目組要敢於定下雄心勃勃的目標,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做大事、做難事,以進一步取得突破性進展,引領領域發展。王楠林代表項目組對與會的學術和管理專家的指導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表示項目團隊將認真研討專家建議,努力工作,同時加強和國內其他超導專家和團隊的合作交流,力爭取得更多原創性重大突破,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在超導基礎研究領域的科學競爭力和國際地位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