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隱龍
《火影忍者》中,查克拉的始祖是一顆神樹。這顆神樹一直作為人類信仰的載體而存在,雖然世界戰火不斷但從未有人膽敢食用神樹上的果實。終於在一個戰火紛飛的日子裡,大筒木輝夜吞食了神樹之果成為第一個擁有查克拉的人類,並藉此以一己之力平息了世間戰亂而被稱為「卯之女神」。人類和平終於在大筒木輝夜的威權統治之下得以實現,然而隨著力量的膨脹這位「卯之女神」終於迷失在欲望之下墮入魔道,其統治也開始變得專橫酷凜。由此,曾熄滅的戰火重新燃起,關於忍者的世界也在回歸大地的動蕩中漸漸浮現。
可以說,查克拉不僅支撐起了《火影忍者》的忍術體系,同時也支撐起了其哲學體系。查克拉是力量也是欲望,是創造也是毀滅,是肉身也是靈魂,是秩序也是混亂,而這一切終於被漫長的故事凝聚在一株入地通天的神樹之上。剝去令人眼花繚亂的忍術亂鬥,以神樹為創世者的設定顯得極為古典。當神樹在最後一戰中徐徐展枝椏時,人們不難從中看到上古時代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類文明有著廣泛的趨同——樹木崇拜。
大筒木一族
《山海經》的建木與《冰與火之歌》的魚梁木日本神話有相當部分源於中國,而在中國的確有一種被上古時代先民所崇拜的神樹,名為建木。
在中國的創世神話中,宇宙在最初是一片混沌,後經盤古以利斧開天闢地,天地才漸漸分離。後世《晉書·天文志》載「天地隆高相從,日去地恆八萬裡」,說明在晉朝人眼中天地之間的固定而遙遠,然而在混沌初開之時天地之間的延展卻是從觸手可及的距離開始的,以至於世間有神樹為橋以溝通天地,「眾神緣之上天」——這顆神樹便是建木。
古籍中關於建木的記載頗多,僅《山海經》便有兩段獨立的描述。一段見於「海內南經」:「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在全書收尾的第十八卷「海內經」中再一次提及:「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名曰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皞爰過,黃帝所為。」
青銅建木
其中「大皞」即伏羲氏,「黃帝所為」則說明建木並非天生而是由黃帝所栽種。《淮南子·墬形訓》稱其「眾帝所自上下」,故建木雖有神樹之名,卻主要用於溝通天地兩界,除此之外並非有更多的神奇之處。
《山海經》不僅僅是神話集,同時也是一部地理著作。後世學者認為其作者為巴蜀人或楚人,而建木也的確是巴蜀先民聖樹崇拜所遺留下的痕跡。上古時民眾在聚居地的中心立木桿號眾,這種木桿在甲骨文中被稱為「中」,樹立木桿則被稱為建中,建木在《山海經》注、《呂氏春秋》、《淮南子》等典籍中均被認為在「天地之中」,其淵源也被認為出於此。
中國先民對樹木的崇拜並不算特別。「人類學之父」愛德華·泰勒在其代表作《原始文化》中有一段陳述:「在宗教目的方面,神聖的樹木和神聖的叢林之間沒有實際差別。樹木適宜放置給靈物貢獻祭品的供臺或祭壇。這靈物或許是樹木精靈或者是居住在那裡並像人類自己的住宅和統治他周圍一小塊土地的土地神。」
愛德華·泰勒
在愛德華·泰勒眼中,樹木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為「樹即是神」;第二層含義為「樹連接神」,中國神話體系所取的是第二層含義——當然,無論是哪一種含義,樹木都天然地成為祭拜的對象。建木崇拜後來融入道家修真思想化為天梯,武當派祖師張三丰便曾作《上天梯》一文介紹其性命雙修的大道。
除天梯外,道教認為仙境無處不成樹,道教經典《雲笈七籤》中言天宮眾星部不一不是樹眾環繞,神樹品類極多,不同的樹與俗世之人還保持著微妙的聯繫,如「春生三月命樹桑,夏生三月命樹棗李,秋生三月命梓梗,冬生三月命槐梧」之謂也正是樹木崇拜的進一步發展。
《冰與火之歌》中舊神信仰的象徵魚梁木崇拜也是樹木崇拜的典型。維斯特洛大陸上的舊民與自由民一直保留著在魚梁木上雕刻人類面孔的習俗——從龐大的神樹林來看,魚梁木或許也並非神本身,而是連接神的一個靈媒吧。
《冰與火之歌》中的魚梁木
北歐神話的生命樹與印度神話的菩提樹如果說中國神話中的建木代表著「樹連接神」,那北歐神話中的世界樹更接近於「樹即是神」。世界樹又稱為宇宙樹,在北歐神話中,世界便由世界樹的枝蔓所構成,北歐主神奧丁的長槍崗尼爾也是用世界樹的樹枝製成。世界九大王國均分布在世界樹上,這些王國的統治者即包括人類,也包括巨人、精靈、華納神族等物種。
北歐神話中的神靈並不是萬能的,其風格近於希臘而遠於基督教。世界樹名為「伊德拉希爾」(Yggdrasil),意為「奧丁之馬」,但其與奧丁之間並不存在隸屬關係——樹名的由來是源於奧丁為獲得知識犧牲了左眼並被吊在樹上九夜,這一歷練在神話中被奧丁自己解釋成「騎馬」,於是世界樹遂有此名。世界樹與主神奧丁之間的關係亦師亦友,由此將世界樹本身視為神也不過分,只是因為北歐神話並無如上帝一般「法力」的神靈,所以世界樹的「神性」也沒有其他神話體系中那麼強大。
北歐文化在歐洲遠遠稱不上主流文化,然而其神話卻影響甚廣——暴雪公司出品的遊戲《魔獸世界》與《魔獸爭霸》,其設定大幅度借鑑北歐神話的體系,尤其是暗夜精靈族的建築如生命之樹、遠古之樹、永恆之樹等,幾乎完全繼承了世界樹的設定,在其RPG遊戲中還有守護永恆之樹的戰役,相比於北歐神話本身,遊戲中的樹倒是更具有宗教意味了。
暗夜精靈族的建築
相對複雜一些的要數印度神話中的菩提樹。印度是多種宗教的發源地,在佛教神話中,釋迦牟尼於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而徹悟,至今菩提伽耶仍作為佛陀成正覺之地而位列佛教四大聖地之一。而在印度教的神話中,菩提樹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維護之神」毗溼奴的化身之一,其本身便是神。同時,菩提樹又是神居住的地方,毗溼奴的住所正位於菩提樹根。菩提樹與神的關係如此緊密而複雜,而以佛教、印度教兩個不同的視角去審視,菩提樹同時包含著「樹即是神」與「樹連接神」兩種含義,其宗教內涵也相當豐富。
對比中國神話中的建木、北歐神話中的世界樹、印度神話中的菩提樹,會發現《火影忍者》中的神樹其身份非常多元。神樹是一切查克拉的根源,它本身可以視為神;大筒木輝夜為了奪取所有查克拉而與神樹合二為一,它又可以視為神的化身;十尾的身體被六道仙人封印成了月亮,在這裡它又代表了人間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在中國神話中,東方大海還有兩株扶桑樹可以視為神界與人間相通之地;而《火影忍者》中的神樹,其背後所通向的或許更為抽象。
扶桑樹
《舊約全書》裡伊甸園中的生命樹與知善惡樹若論抽象,以樹為喻,最抽象的故事莫出於基督教神話。
基於基督文化的廣泛傳播,《舊約全書》中的知善惡樹大約是地球上最出名的一顆樹了。在《舊約全書·創世紀》中,亞當與夏娃正是因為偷吃了知善惡樹上的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園的,當然若非如此,人類也不可能繁衍壯大;而這段違背神旨意的原罪,則讓知善惡樹與蛇一道變得家喻戶曉。
相比之下,伊甸園中的另一顆樹就顯得低調很多。這顆樹名為生命樹,亦見於《舊約全書·創世紀》:
2:9 神使各樣的樹從地裡長出來、可以悅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子當中又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和合本)
《伊甸園》
這裡的生命樹全稱卡巴拉生命之樹,從宗教哲學的角度來看,其內涵既深邃晦澀,同時又與知善惡樹構成宇宙的兩極。知善惡樹代表著人類墮落的途徑,宇宙本無善惡之分,因亞當夏娃食用禁果產生了自我意識而區分出了善惡,這種區分在本質上便是墮落,在《舊約全書》中便具象化成了知善惡樹;而生命樹則代表著人類墮落後的逆向提升,也便是「去善惡化」。
生命樹以樹為名,實際上卻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與猶太教的神秘哲學卡巴拉有著緊密的聯繫。卡巴拉用來解釋永恆而神秘的造物主與短暫而有限的宇宙之間的關係,而卡巴拉生命之樹則用來描述通往神的路徑以及神從無中創造世界的方式,是卡巴拉思想的核心。生命樹可以畫成一幅由十個圓(sephira)與22個徑(pass)所組成的樹狀圖,但在猶太教拉比們的眼中,生命樹又不是一個存在於紙上的圖樣,而且是一個真正存在的,一個三度空間的宇宙。
卡巴拉生命之樹
即使是普通的神職人員也很難精通這些深奧晦澀的理論,但一個結論是顯而易見的:生命樹蘊含著萬物的起源。以晦澀難懂著稱的日本動漫經典《新世紀福音戰士》其劇場版的片頭便以一幅生命樹的圖案為始,從中不難看出基督教創世神話的身影。作為三大天啟宗教中的兩支,猶太教而與其同源的基督教在對世界本源的解釋上顯得更為哲學化。如果說生命樹可以視為猶太教的「密宗」,那麼知善惡樹則隨著基督教教義而成了「顯學」。
生命樹的理論體系極為繁雜,然而知善惡樹同樣隱含著深深的哲學思考——伊甸園本沒有戰爭、沒有疾病、沒有痛苦,人類的災難始於知善惡樹所結的禁果,然而這顆知善惡樹卻上帝安置在伊甸園中的。上帝為什麼要安置知善惡樹成了信乃至神學家思考良久的宗教難題,由此衍生出的作品亦深化了人類對所處世界的認知。
不得不說,《火影忍者》中對神樹的設定也正是這種認知中的一部分,甚至連神樹之果也酷似亞當、夏娃偷吃禁果的橋段。神樹之果給予了大筒木輝夜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同時又激發了她掌握世界的野心。佛與魔不過一念之間,《火影忍者》講述的是故事,而《舊約全書》中的生命樹與知善惡樹則勾勒了人類的終極追求。
十尾神樹
結語《火影忍者》中的神樹雖然身為「十尾」,但架空度要遠遠高於其它九隻尾獸,不過其設定的確與世界各個神話中的樹木崇拜有著驚人的耦合與呼應。以樹為神也罷,為神的連接點也罷,為世界也罷,為能量也罷,不同的解釋範式背後總有著人類共同的終極追求,而大筒木輝夜的黑化,又何嘗不能從諸如基督教中「墮天使」之類的神話中找到相似的身影呢?
正如同各個神話中的主神都沒有消滅惡魔,《火影忍者》中的大筒木輝夜也沒有被殺死而是被封印。無論是宗教還是文學,總喜歡給故事留下一個開放式的結束,這其中或許也隱藏著人類的另一個終極追求吧,那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