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崔老師
2020年的雲棲大會就要來了,這是阿里雲誕生的第十一個年頭,也是雲棲大會舉辦的第十二年。
早在2009年,許多人還說不清楚什麼是雲計算的時候,阿里巴巴便一頭扎入了這個領域。前三年,公司內都不理解阿里雲在做什麼,內部評價甚至認為這個一年投10億的項目「浪費資源」。
如今,阿里雲儼然成為了國內的「領頭雲」,雲棲大會也發展成一個世界性的舞臺。從中國地方網站發展論壇到雲棲大會,回首雲棲大會的打怪升級之路,這十一年來,阿里雲到底經歷了些什麼?
2008年,用戶激增的阿里正面臨著「計算力」不夠的困境,極度依賴IBM 小型機、Oracle 商業資料庫以及 EMC 集中式存儲。那一年,王堅博士加入阿里,擔任首席架構師,並提出了「去IOE」,要研發一套新的技術架構來換掉阿里巴巴的舊引擎。
疼痛必須結束,而歷史才剛剛開始。
2009年,阿里雲剛剛成立,從一無所有進入到「雲計算拓荒時代」,並由此拉開了十一年雲棲大會發展的帷幕。
第一屆的會議名稱是「2009中國地方網站發展論壇」,聚集了全國各地的200家地方網站站長,當年的主要議題是中小地方站點的技術問題。
第二屆大會全稱是「中國地方與行業網站峰會」,3000多名站長共聚一堂,探討如何在社區中融合雲計算、移動網際網路、微博等創新應用,把握產業發展機遇。
直到2011年,大會演變成首屆「阿里雲開發者大會」,對外發布雲計算產品和服務,阿里雲的OSS、阿里雲郵箱等產品第一次亮相,驚豔世人。
在那次大會上,王堅第一次被人們熟知,他所說的那句「雲計算與移動網際網路的結合,將形成蝴蝶效應,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的變革」的預見擲地有聲,日後日漸被歷史所印證。
從2013年開始,大會落地杭州轉塘的雲棲小鎮。同年,阿里雲發布了飛天5000集群,成為全世界第一家能對外提供這種能力的公司。那兩年,除了本土企業,來到雲棲的跨國企業、國外的開發者相繼增多。
從那時起,國內雲計算才開始進入社會商業的運轉中。阿里雲從「雲計算拓荒時代」走來,也正式開啟了百花齊放的新徵程。
2015年,大會正式更名為「雲棲大會」,超過兩萬多名用戶參與,阿里雲的量子加密、DT PAI、混合雲、雲伺服器2.0、IOT解決方案等15款新品與方案相繼亮相。第二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提出了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等未來30年社會發展的五個新趨勢。
2017年的雲棲大會,阿里正式宣布成立承載「NASA計劃」的實體組織「達摩院」,計劃在三年內投入1000億。從此以後,達摩院成為了匯聚全球頂尖科技大牛和學者的交流中心,也承載著無數技術人的期盼。
城市大腦1.0也正式發布,並在次年升級為管轄範圍擴大15倍的城市大腦2.0版本。至此,通過管理百萬車流的城市,阿里雲正在向世界貢獻數位化城市方案。
阿里巴巴,正在從「追趕未來」變成「觸達未來」。
就在去年,阿里巴巴在2019雲棲大會上正式對外發布了第一顆自研晶片「全球最強AI推理晶片」含光800,算力相當於10顆GPU。
震驚世人的旅程遠沒有結束,2020年的雲棲大會,如期而至了。
2020雲棲大會將於9月17日~18日在線上舉行。屆時,大會將聚集上千名科學家、技術大咖和國內外知名企業領軍人,而以在線編程的方式參與大會的開發者將超過10000名。
據云棲大會組委會介紹,9月17日,將在主論壇上發布「雲計算和機器人領域的突破性進展」。
這當然最值得期待的部分,但今年的雲棲大會遠不止於此。據介紹,這次大會將以「3+300」的內容場次設置,為全球科技人帶來三場主論壇和展廳、100場分論壇和專場、100個城市站點線上線下聯動和100大新品發布,共覆蓋近千個技術和產業話題。
這場科技盛宴的唯一缺點,也許就是看點太多了。想要將大會的科技資訊一網打盡?根本不可能。
首先,是集齊了網際網路半壁江山的重磅嘉賓們,陣容群英薈萃,技術大牛、學者大咖多到數不勝數。目前,在雲棲大會官網的嘉賓名單已達14頁之多,總人數超過六百人,且還在不斷增加中。
這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風雲四號衛星總設計師董瑤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勇堅,光明乳業董事長濮韶華,凱德中國董事總經理李琤潔,紅蜻蜓集團董事長錢金波,地平線創始人餘凱,新浪微博首席技術官劉子正、四川農信科技中心總經理夏浩淳、三一重工CIO呂青海……光是科技和商界的大咖,就用手指頭都數不過來。
第三屆青橙獎也將迎來10名青年科學家,達摩院遴選出的這些在機器智能、基礎數學、醫療大數據、基礎軟體、晶片等多個領域表現突出 「科技後浪」們,平均年齡還不到32歲。而四位平均年齡只有29歲的「雲棲青年」們,翎客航天聯合創始人吳曉飛、心咚科技創始人黃靖時、阿里雲資深安全專家萊因、阿里雲資深設計師楠生,也將在雲棲大會上講述自己的科技夢想。
除此之外,大會還邀請到秦昊、馬未都、鄒市明、陶虹等數位公眾明星來擔任技術公益宣講人,號召全社會一起Tech for change。
當然,在數字時代,除了各種重量級嘉賓,也少不了「雲上雲棲」的技術相聚。
本次雲棲大會採用線上展廳的方式,工程師們特意搭建了「信息盲道」,為盲人朋友提供無障礙觀展,堪稱前沿技術成果的應用範本。而在突破時空限制的雲上科技展上,達摩院也將呈現最新的硬核科技。
對於在近百個站點設置線上線下聯動的「百城匯」,除了與區域經濟及產業進行深入互動,還將攜手中國最頂尖的高校,為各地高校傳遞科技力量。
在前沿技術成果和應用之外,各種技術大咖的對談欄目,將為公眾展現技術圈獨特的文化魅力。其中,阿里巴巴集團新晉CTO魯肅將在《CTO時間》暢談技術與人生;《飯桌對談》也攢起了擼串火鍋局,技術人們將探討前沿技術及對職場新人的問題解答;達摩院則集合了十數位「掃地僧」,在7大前沿科技領域之間展開一場深度探討。
重磅嘉賓邀請到了,雲上相聚安排上了,最重要的前沿科技,也該亮相了。
本次雲棲大會中,近百場分論壇上,將重磅發布總計上百款的前沿技術和產品,涉及數十個領域。雲基礎產品、大數據、數據智能、物聯網、雲原生、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量子計算、晶片、AIoT……感受一下雲棲帶來的科技衝擊吧!
不僅限於基礎技術領域,雲棲大會也在關注著更多與生活有關的科技產品。據悉,天貓小黑盒也將在9月17日發布智能新品,涉及多家品牌。
除了前沿技術與科技產品,阿里雲還將與北大光華在雲棲大會聯合發布「數字經濟風雲榜」十大趨勢榜單,從數字治理、數字產業和數字生活三個方面註解數字經濟。在此,還將展現十三期「數字經濟樣板間」,看新一代數位技術如何為各個實體經濟、傳統產業提供支持與解決方案,向公眾展現數位化轉型如何影響社會。
在阿里雲目不暇接的科技震撼之下,我們能夠感受到正身處數字時代之中。
是的,未來似乎已經到來。DT時代、五新、城市大腦、達摩院、平頭哥、阿里巴巴第一顆晶片含光800等重磅發布還歷歷在目,雲棲大會還將怎樣引領前沿科技的發展?
我們還有更多的期待。
時至今日,雲棲大會早已發展成為全球頂尖的科技盛會,堪稱「數字經濟的風向標」。縱觀11年的雲棲歷史,既是數字經濟探索、實踐、變革與升級的歷程,某種意義上,也折射著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歷程。
回首2009年,參加雲棲大會是每一個程式設計師的朝聖之旅,數以萬計的開發者來到這裡學習新知、碰撞交流。十年過去了,阿里巴巴已經成長一家高科技公司,全面邁入了數字經濟時代,而雲棲大會,也成長為一個分享和洞察未來產業乃至社會發展趨勢的舞臺。
雲計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量子計算、晶片、AIoT、組織協同、新零售、新金融、數字政府、製作……在這條打怪升級之路上,雲棲大會還將拓展哪一個新領域?神秘的重磅發布究竟是什麼?阿里雲又會為這個世界帶來哪些驚喜?也許,9月17日之後,我們終會得到答案。
2020年的雲棲大會就要來了,我很期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