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11月13日上午,國家傑青復旦大學遲楠教授應邀來物理科學學院為師生作了題為《可見光通信挑戰與展望》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院長滕冰主持。
在報告中,遲楠展望了在實現可見光通信後在生活中應用的場景——光聯萬物以及其可控、可視化對信息安全的作用。2020年是5G元年,5G網絡已經嶄露頭角,但是通信的研究卻並不止於此,中國科技產業巨頭華為已經開始致力於研究6G網絡,而且其他很多國家也開始了相關的研究。對於6G的方向也各色各異,有依靠於太赫茲的,也有依靠於可見光通信的,也有提出光子定義無線電的,等等,所以可見光通信可能就是通向未來通信的鑰匙。根據摩爾定律來說,每隔18個月,集成電路的元器件的數目翻一番,這樣儀器產品的造價是難以估量的,所以信息量子化、光子化不失為一個很好的方向。有人預言6G將是基於光子的通信,7G將是基於量子的通信。然而對於實現可見光通信將要面對的挑戰更是一座又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對於通信的線性相關可能要從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角度去接近線性模型;對於通信接收問題,現有的光電器件的靈敏度是遠遠不夠的,而納米等離子天先的發展可能是一個不錯的突破口。
報告結束後,遲楠和在場的各專業老師和同學進行了交流,對於不同專業老師不同角度的問題進行了解答。對於學生們關於學習過程中的小問題,遲楠進行了疏導並向學生講解了一些報考復旦大學的注意事項,並鼓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夢圓復旦。
遲楠,國家傑青,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高速光通信和高速可見光通信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高譜效率多維多階光調製技術和數位訊號處理技術。發表SCI檢索論文260餘篇。可見光通信速率多次被國際同行評價為當時國際最高並在核電和國防等重大工程得到應用。5次擔任光通信國際會議主席,近5年應邀在國際會議作大會主題報告2次,特邀報告30餘次。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獎等各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