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綜藝市場:類型多元化 明星素人化 臺綜網絡化 傳播社會化

2020-12-28 中國日報網

新華網北京1月2日電(記者楊光)2020年伊始,各大電視平臺和視頻網站的綜藝節目也到了對上一年期末總結的階段。數據統計,2019年共上線406檔綜藝,其中電視綜藝205檔、網絡綜藝201檔,相比2018年的433檔(電視綜藝171檔、網絡綜藝262檔)略有下降。

相比數量的減少,質量上則愈發「精品化」。大體量、製作精良的頭部綜藝數量增多,曾經作為新鮮詞彙出現的「超級網綜」如今也成為常態。口碑方面,豆瓣評分破8不再局限於文化類節目,高品質、有意思更有意義的其他類型節目同樣也能得到受眾認可;招商方面,曾經被預言的「2019綜藝寒冬」其實並不準確,品牌招商似乎也並沒有想像中那樣艱難,尤其是在各種新穎花式廣告的包裝下,網絡頭部綜藝的招商情況更為樂觀。

回歸內容本身,類型多元化是2019年綜藝市場的一大特點。除依然數量佔據優勢的音樂類節目和戶外真人秀外,養成類節目也換上新裝重新霸屏市場;情感觀察類節目從不同視角展現社會百態激發觀眾共鳴;表演類節目更扎堆成為年末重頭戲。此外,從前節目嘉賓上略顯簡單粗暴的「星素結合」也逐漸升級成為讓明星素人化、素人明星化,再巧妙有機結合的嶄新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電視綜藝還是網絡綜藝,也無論哪一種類型,都在強化節目內涵,深挖節目自身的傳播意義和社會價值。從市場需求來看,受眾不再單純地滿足於依靠綜藝節目得到歡樂和放鬆,其更願意看到有深度的內容,對社會現象的展開、對社會價值的探討、綜藝內容與社會意義的結合,逐漸成為綜藝節目深耕的課題。

接下來,我們從類型多元化、明星素人化、臺綜網絡化、傳播社會化這幾大特點,回顧2019年綜藝市場發展態勢,也由此展望2020年綜藝行業發展未來。

類型多元化

養成類、表演類、觀察類百花齊放

曾經的綜藝市場,音樂類節目和戶外真人秀霸佔半壁江山,2018年文化類節目井噴,全年超過50檔,而在2019年綜藝市場節目類型則更加多元。上半年,藉助2018年的餘溫,各大視頻網站繼續推出養成類節目,表現最好的《創造營2019》拿下35.5億播放量,與前一年的《偶像練習生》基本持平,但冠軍決賽票數的3700萬還是與當年蔡徐坤的4700萬相差千萬,《以團之名》《青春有你》等節目的成績則相差更多。出圈,依然是養成類節目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從目前出道的藝人熱度來看,今年節目選出的周震南、趙品霖、李汶翰相比2018年出道的蔡徐坤、範丞丞、孟美岐、楊超越還有一定差距。

相比養成類節目的熱度下滑,今年下半年表演類節目則迎來了高光時刻。騰訊視頻《演員請就位》、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優酷《演技派》幾乎同時上線,輪番霸佔微博熱搜。儘管觀眾對表演類節目褒貶不一,節目本身也存在一些同質化問題,但不可否認此類節目對於整個表演市場良性健康發展的促進作用,相比過去的「流量至上」,演技高低也越來越受到業內的重視和受眾的認可,演員本身自然也會更注重業務素質的打磨。

2019年綜藝市場還迎來了情感觀察節目的爆發,聚焦親情、友情、愛情的觀察角度也朝著更加垂直的方向細分。《妻子的浪漫旅行》在旅途中折射夫妻關係、《女兒們的戀愛》聚焦父女關係、《我們長大了》關注二胎家庭等。

此外,2019年綜藝市場還開拓了很多新的品類,創新探尋了新的切入視角,《潮流合伙人》《beauty小姐》《花花萬物》以潮流、時尚、消費為主題、《大冰小將》《我要打籃球》從垂直單項運動切入、《我和我的經紀人》《令人心動的offer》關注職場,類型愈發多元、邊界不斷拓展已成為綜藝市場一大現象。

明星素人化

將明星變成「素人」 將素人變成「明星」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關於把電視上星綜合頻道辦成講導向、有文化的傳播平臺的通知》後,綜藝節目紛紛開始深耕「星素結合」的創作模式,但很多節目依然是打著「星素結合」的擦邊球,節目主體依然聚焦明星流量,素人在節目中只是為了存在而存在。

2019年綜藝市場終於找到了「星素結合」的一個新的思路,將明星變成「素人」 素人變成「明星」。

首先,將明星變成「素人」,即讓明星徹底褪去光環,去做普通人做的事,感受普通人的感受。例如湖南衛視「我家」系列,就褪去明星光鮮亮麗的一面,將他們回歸兒子、女兒、丈夫、妻子的身份,用最簡單的鏡頭記錄他們更加「素人」的一面,《超新星全運會》則打亂影視歌行業壁壘,讓明星們以各運動項目選手身份比拼體育運動,同樣收穫了很高的關注度。

將素人變成「明星」,則是挖掘素人身上的光環,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夢想秀》《出彩中國人》等一系列達人類選拔節目,而如今則開拓了新的素人展現形式。例如《遇見你真好》《心動的信號》這類情感觀察節目,則將過去「素人觀察明星」方式反其道而行,讓明星坐在觀察室中觀察素人,這些素人嘉賓雖然大多沒有舞臺經驗,卻在真實鏡頭記錄下各自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個人魅力。《這樣唱好美》則從家庭、職場、社會等不同層面展現普通女性之美,既有褪去明星光環後為人母的女歌手,也有為了音樂夢想一直堅守的普通人,節目徹底打通明星與素人之間的壁壘,真正做到了「星素結合」。

臺綜網絡化

電視綜藝注入網際網路基因求轉型

從最初電視綜藝的壓倒性優勢,到網綜逐漸發力追趕,如今網綜早已摘掉小成本、小製作、粗製濫造的刻板印象,無論是規模、預算還是製作水平,無論是原創能力還是明星陣容,網綜如今風頭都遠遠超越了臺綜。

從廣告招商數據來看,2019年僅上半年中國綜藝廣告市場規模接近220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網綜市場規模達79.71億元,同比大增56.1%之多;而根據藝恩統計的播映指數來看,網綜排名前三位的《奇葩說6》《明星大偵探5》《演員請就位》播映指數都超過60,而電視綜藝中播映指數最高的《舞蹈風暴》也僅有59.7;從受眾口碑來看,豆瓣評分最高的2019年十檔綜藝節目中,網綜節目《這!就是街舞2》《樂隊的夏天》《明星大偵探5》霸佔三席,其中還不包括先網後臺、臺網聯動模式播出的《見字如面3》《非正式會談5》《忘不了餐廳》等。

更開闊的思維提升原創力、花式廣告植入提升招商力,各種碎片化的切條片段和衍生節目也更符合年輕受眾的收視習慣。網絡綜藝的不斷創新和發展,一改以往單一被動向電視臺購買版權的消極局面,甚至優質原創網綜節目還在反向輸出電視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電視綜藝也在積極求改變、求發展,加之如今收視率不再是衡量一檔電視節目好壞的唯一衡量標準,臺綜網絡化成為一大趨勢。

臺綜網絡化首先體現在電視綜藝與視頻網站的合作上。體量大、權重高的現象級綜藝依然可以將版權賣給獨家網絡平臺,而其他節目則會和不止一家視頻網站合作作為其網絡播出平臺,吸引更多年輕受眾。

除了單純播出平臺上的網絡化以外,電視綜藝還越來越多地注入網際網路基因。將節目精華片段碎片化繼而在抖音等社交平臺傳播、聯動直播模式增添互動黏性、線上線下融合增強影響力等等,強化網際網路思維或也將成為電視綜藝搶佔年輕市場打響反擊戰的突破方向。

傳播社會化

要傳遞歡樂更要傳遞深遠社會意義

有意思更有意義,是近兩年綜藝節目的研究方向。從最初在綜藝真人秀中注入公益環節,到後來將娛樂性與社會意義相結合,從內容到傳播方式,從線上到線下,綜藝節目愈發注重社會責任的傳播和價值引領。

《極限挑戰》《奔跑吧》等戶外真人秀節目便最早將公益環節注入到節目當中。舉行公益演唱會啟動「陽光跑道」計劃、以「城市垃圾」為主題進行任務、舉行線下愛心公益活動等等,有機將節目的娛樂性與社會意義相融合,提升了節目的社會價值。

此外,在今年新上線的綜藝中,也有不少深挖節目背後社會意義的好節目。《明星大偵探》新一季緊跟社會熱點,以「網絡暴力」「傳銷」等社會話題為角度切入,引發網友熱議;《奇葩說》以娛樂的方式探討嚴肅社會話題,強化了節目的社會價值,實現了自我突破與變革;《小小的追球》以投入環保事業、傳遞公益力量為主線,讓觀眾從節目中感受環保的重要意義;《忘不了餐廳》用「阿爾茲海默症」的真實故事呼籲社會給予這些老人更多關愛……

除了這些將公益融入綜藝當中的節目外,還有很多純公益節目同樣引起關注。精準扶貧節目《我們在行動》以公益為節目內核,結合企業責任感和明星影響力將公益價值落到實處;《我想見到你》將目光聚焦在詮釋『平凡中見偉大』的主題內涵中;公益尋人節目《等著我》堅守六年砥礪前行,助力19000人實現團圓夢,凝聚社會力量、傳播社會價值。

除了線上播出的內容外,綜藝節目在社會價值和社會意義的傳播上還更加注重線上線下聯動。《天天向上》建成「天天向上圖書館」,助力孩子完成讀書夢;《拜託了冰箱》發起線下「食物分享」公益活動;《放開我北鼻》在北極、上海開通「北鼻專列」倡導主動為有需要的人讓座等等。

無論是純公益節目還是在節目中融入公益環節和元素,都收穫了觀眾的好評和熱議,幾檔娛樂性並沒有那麼強的純公益節目收視、流量、口碑也都不俗,可見受眾觀看綜藝並非只為從中獲得輕鬆歡樂,有意思更有意義、傳播社會價值、在歡樂之後感受節目背後的社會意義才是觀眾所需要的,這也將是播出平臺和綜藝製作公司未來的研究方向。

臺綜工作室制度初見成效

網綜製作團隊更懂年輕受眾

2016年「限模令」出臺後,各大製作公司、工作室以及播出平臺都開始鑽研原創自製,三年的時間,國產綜藝自制能力不斷提升,市場上優質綜藝製作團隊也在大幅增多。

電視綜藝方面,湖南衛視工作室制度推出了《舞蹈風暴》這檔黑馬節目以及《聲臨其境》《中餐廳》兩檔高質量的綜N代;浙江衛視也推出廠牌制度,成立吳彤廠牌、姚澤添廠牌等,《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收視口碑依然不俗,《各位遊客請注意》收穫不少話題熱議;東方衛視繼續與恆頓、唯眾、歡樂傳媒等製作公司合作,《忘不了餐廳》算是今年口碑較好的一檔公益真人秀,此外與嗶哩嗶哩聯手打造了《大城無小事》也算得上一匹跨界各做的黑馬;江蘇衛視除與遠景文化聯手打造「最強大腦」系列外,還和愛奇藝、抖音聯手打造了另一檔科技類綜藝《從地球出發》;北京衛視繼續和千秋歲文化合作《跨界喜劇王》。

網綜方面則顯得更加繁榮,市場上一大批了解年輕受眾、對胃年輕人心態的網綜製作公司。米未傳媒除了《奇葩說6》外,還製造了《樂隊的夏天》這檔圈層綜藝爆款;哇唧唧哇專注偶像養成類綜藝,今年《明日之子之水晶時代》雖不及往年高光時刻,但依然有一定熱度,同時哇唧唧哇更注重全產業鏈打造,目前在國內偶像市場已佔據一定地位;笑果文化依舊深耕喜劇形態,《脫口秀大會2》《吐槽大會2》在保持原有風格基礎上有所升級,還推出了脫口秀線下品牌並挖掘脫口秀新人;魚子醬文化在2018年憑藉《偶像練習生》闖進大眾視野,2019年《青春有你》《青春的花路》《限定的記憶》《這樣唱好美》幾檔各類型節目全面開花,也都很符合網綜生態和年輕受眾口味。

從2016年的網綜元年,到2017年集中爆發同時伴隨亂象叢生,再到2018年網綜市場質量大幅提升追趕電視綜藝,如今到了2019年,網綜顯然已在體量、質量、流量等方面趕超電視綜藝,並憑藉對年輕受眾心理的精準捕捉收穫了大眾認可度,口碑方面也大幅提升。無論是網綜的繼續探索發展,還是電視綜藝想要打響反擊戰,如何在創造社會價值、傳播社會意義的同時找到創新方向,都將是2020年綜藝市場的必須研究課題。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網綜反哺衛視,臺綜轉型網綜,平臺轉化能力或成考驗
    摘要:網綜、衛視綜藝之間的轉換越來越頻繁,由網轉臺、臺轉網,臺網聯動,這些在劇集裡司空見慣的現象,逐漸開始在綜藝市場瀰漫開來。一檔綜藝節目網播好還是上星更佳,目前並沒有明確的衡量標準,整個行業也在思考下一個爆款綜藝會出現在哪個平臺。但可以預見的是,網綜和衛視綜藝之間的邊界會愈發模糊,臺網綜藝合一趨勢明顯。
  • 復盤2019中國音樂綜藝,我們總結了圈層爆款的方法論
    在主題上,2019年音樂綜藝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仍然是偶像類音綜,但在切入點的選取上則更具體,垂直類音綜趨於細分化、多元化和專業化。除了綜N代《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聲入人心》聚集於專業歌手或素人的競演、《蒙面唱將猜猜猜》的懸疑競猜、《跨界歌王》的跨界演唱,還湧現出代際合作、星素結合、互動參與、音樂Live、訪談、旅遊、紀錄片等多種融合類型,在內容生產上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創新。首先,"競演"仍然是今年音樂綜藝的主流。
  • 2019年綜藝節目大盤點,你Pick哪一個?
    熱點資訊▕ 知識分享▕ 專業解讀訂閱NewMediaLab廣東省新媒體與品牌傳播創新應用重點實驗室本期作者想繞遠路回家的橘貓本期關鍵詞綜藝 | 題材創新 | 年度盤點回顧2019年的綜藝市場,國內一線衛視以及網絡平臺貢獻了上百部綜藝,涉及多樣題材和各個領域。
  • 演技類、綜N代、定製……Q4綜藝市場拼盡全力
    作者 | 桃子告別了樂隊綜藝的夏天,經歷了一波明學洗禮,觀察了明星從談戀愛到生孩子,今年前三季度的綜藝告一段落,沒了爆款加持,今年的綜藝市場顯得有些落寞,還剩最後不到三個月,各大平臺在Q4開始發力。相較去年前三季度不僅有《偶像練習生》《創造101》《這!
  • 明星去素人家裡蹭飯,素人委婉拒絕,結果某明星回了一句
    「參加真人秀綜藝已成為許多明星的基本業務之一,原以為有黃曉明的事情,藝人明星們應該在自己參加真人秀時有所警惕,稍微約束一下自身的行為,儘量不要秀出自己的低情商。但最近,在一檔名叫《親愛的,來吃飯》的節目裡,又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明星大型尷尬現場。
  • 又有綜藝和韓綜重名?2019新綜藝發布,網友:有點眼熟!
    文/靖哥哥隨著2019年不斷臨近,各個平臺都陸續在招商會上發布了2019年新綜藝的上線安排。除了續訂2018年大熱的綜藝,如《妻子的浪漫旅行2》《真心大冒險2》《明星大偵探5》等,各平臺也都發布了全新綜藝的計劃。
  • 十年回望國產綜藝:版權引進式微、綜N代難續、網綜微綜潮起
    而在版權引進的狂潮之下,同時也拉開了國產綜藝明星戶外真人秀的大幕。從《爸爸去哪兒》開始,國產綜藝從天南到海北、從上山到下鄉,短短幾年時間裡,真人秀的身影走遍了全國各地。各大衛視平臺都紛紛獻出了真人秀代表作,憑藉著更真實生動的呈現效果,這一節目類型,至今仍然是國內綜藝的頭號熱門。
  • 分手觀察、全民養生,2021「獵奇」綜藝一覽
    那些我們熟悉的類型還能裝什麼新酒?戀愛看膩看分手、不選少年選大叔? 甜甜戀愛沒意思,咱們分手吧 從明星假想戀愛,到明星情侶觀察,再到素人配對猜心,戀綜這幾年一直沒停下微調的腳步。 戀綜和甜寵劇類似,有穩定需求但也很難大爆。
  • Q4綜藝前瞻:網臺打法多樣,快樂即將抵達?
    當下更能夠吸引觀眾的,仍然是《密室大逃脫》《中國新說唱》《心動的信號》等綜N代節目,新類型節目題材極具多元化,但鮮少有爆款品相節目出現。 愛騰優芒一如既往有條不紊地進行綜藝布局,抖快B站等短視頻平臺也正打造屬於自己的綜藝品牌。 近日,湖南、浙江、東方、北京、江蘇五大衛視也紛紛亮出冬季片單,不少熱門綜N代將在Q4見面,大量新類型綜藝也正在路上待籤收。
  • 進擊的網絡綜藝:會是網絡視頻平臺進入新時代的「門票」嗎?
    精細化與大製作是表象,核心是對內容更注重了。引爆話題熱點的節目無疑需要強大的製作水平支撐,流量與內容質量並不衝突。流量明星和網綜是需要相互成就的。相較於韓國綜藝以PD為核心的模式,國內綜藝節目目前在製作環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詳細地從播放端、盈利模式和製作團隊三方面詳細梳理了韓國綜藝與國內綜藝的差別,以及他山之石的啟示。 網綜逐步邁向真正的自製階段,創新可期。
  • 爆款缺失的2020,「觀察類綜藝」是如何陷入迷途的?
    即便《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出現,讓2018年成為偶像元年,但卻絲毫沒能阻擋觀察類綜藝的突圍,《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心動的信號》熱播,開啟了觀察類綜藝的2.0時代。2019年是觀察類綜藝數量暴漲之年,明星、素人、情感、職場等觀察類節目遍地開花,尤其《我和我的經紀人》《令人心動的offer》等兼具熱度與口碑的新節目也獲得不錯的市場關注度。
  • 2020五大衛視Q1綜藝節目速遞
    經歷2019年綜藝市場激烈的競爭與「廝殺」,面對嶄新的2020年,無論是臺綜還是網綜早已蓄勢待發,逐漸進行全新一輪的綜藝節目布局。其中就五大衛視近日紛紛官宣出的Q1綜藝節目單來看,「綜N代」節目依舊是打響2020年綜藝市場的「不變」內容,與此同時,在五大衛視逐漸試水「新節目」,凸顯「變」的創新態度。
  • 2020年Q3綜藝:潮綜、音綜、旅綜…誰與爭鋒?
    首先,主流視頻網站在捍衛團體選秀綜藝、音樂類綜藝、談話類綜藝的優勢基礎上,在類型上也不斷深耕,包括直播帶貨綜藝的異軍突起,潮流綜藝的三足鼎立,戶外旅遊類綜藝的花樣迭出。 其次,電視平臺在綜藝內容的製作上,因為相比網綜要考慮更廣譜受眾的需求,創新角度主要聚焦在「合家歡」類型,王牌綜N代在保留原有節目大框架的基礎上,進行了諸如嘉賓調整、賽製革新等小調整。
  • 拒絕「內卷」,電視綜藝2020這一年!
    2020年對於電視臺而言並不算是好開局,儘管疫情原因增加了關注度,但綜藝招商延後、廣告市場收緊等並發的情況,引發電視臺一系列大調整,創新綜藝小而美類型居多,大型綜藝維穩且更加謹慎。與此同時,為了尋找增量市場,電視臺深挖周間檔和主題晚會價值,進一步探索與視頻平臺的合作空間,試水「+電商」「+直播」的媒體融合新方向,不斷創造新的流量入口,拓展營銷邊界。
  • 2018綜藝行業調研報告-電視綜藝篇
    從表現效果來看,截至11月25日,2018年度網播量排名前十的電視綜藝中,綜N代有8檔,而在2017年度網播量排名前十中,綜N代僅有5檔,這意味著2018年新綜藝突圍成果不佳,綜藝市場依然處於綜N代的支配中,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頭部綜藝流量下滑的落差,《奔跑吧》第二季的68.1億播放量較上一季下降近30%。
  • 中國版《HeartSignal》來襲,素人戀愛節目如何玩出新花樣?
    8月26日晚,邱越監製的素人戀愛推理真人秀《心動的信號》在騰訊視頻上線。她的壓力不小,因為在此之後,多檔同類型的節目將會密集上線。歷經了暑期檔網綜選秀扎堆的盛況後,綜藝市場又即將迎來另一井噴的題材—素人戀愛真人秀。繼韓國綜藝《Heart Signal2》在中國走紅後,已經有騰訊、愛奇藝、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四家平臺放出消息要翻拍這檔節目。
  • 粉絲經濟下國產電影的社會化傳播
    筆者以「粉絲經濟」為背景,集中研究利用粉絲效應進行了成功社會化營銷的國產電影。從宏觀營銷層面出發,提出了把握自身定位、選準營銷渠道、明確營銷主題的整體策略。同時對微觀傳播層面進行分析,提出電影社會化傳播應該圍繞由備受關注的傳播主體發聲,傳播內容緊貼策略、多元化,傳播形式親民、互動、有度,以目標受眾為核心延伸傳播對象這四個關鍵。
  • 韓國網綜市場大揭秘!4分鐘帶你看懂韓國網綜市場
    韓國網綜,跟中國的網綜有明顯區別。早期韓國網綜普遍體量非常小,多為UGC內容,tvN go《新西遊記》點擊量突破五千萬後,韓國網綜才正式進入PGC和OGC時代。韓國網綜的主要聚合播出平臺為NAVER TV,本文將重點分析這一平臺的內容布局和商業模式,為大家揭秘韓國的網綜市場。
  • 從《明星大偵探》第三季談網絡綜藝的發展趨勢
    摘要:2016到2017年,是網絡綜藝節目的規範管理之年,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連續下發兩份文件,要求進一步加強網絡原創視聽節目管理。本文以芒果TV自製網綜節目《明星大偵探》第三季的成功播出為例,探討網絡綜藝應當如何在發展中始終樹立正能量的旗幟,在內容和製作方面不斷改進。
  • 2019騰訊娛樂白皮書:國產片主導「爆款片單」,男星成美妝帶貨頂流
    與此同時,在票房過3億的電影中,喜劇佔比逐年下降,動作片成為票房貢獻最大的影片類型,異軍突起的動畫和科幻成為2019電影市場的亮點。《哪吒之魔童降世》5天突破10億,以50.01億票房成為2019年冠軍,與《羅小黑戰記》和《白蛇:緣起》佔據去年電影口碑TOP10三席位。2019年,電影市場也在面對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