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俄羅斯人是怎麼帶娃的,看完嚇壞了中國奶奶!!

2020-12-27 網易

2020-12-24 22:54:45 來源: 行走的照相機

舉報

  俄羅斯的冬天到底是怎麼樣的?

  從十一月的第一場雪開始,到四月冰雪徹底融化,差不多有整整6個月的時間裡,全部被覆蓋在厚厚的冰雪之下。

  

  如此嚴寒的氣溫下,一群小朋友卻在大人的帶領下往身上潑冰水,而這正是俄羅斯小朋友從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一種主要方法之一。

  

  可愛的小朋友正開心地跳了起來,千萬不要說不冷,看看周邊這些小朋友穿的衣服就知道有多冷了。

  不過面對如此嚴寒,這些小朋友完全不放在眼裡,而是樂在其中。

  到底什麼原因讓這些小朋友能如此經得住嚴寒的考驗?

  

  一群小朋友正在往身上潑水,其實從嬰兒開始,俄羅斯大人就讓孩子們接觸大自然,並且習慣大自然。

  並且在冬天鼓勵他們去戶外活動,鍛鍊自己勇敢的性格。

  

  一群小朋友拿著小桶去接水,好給自己來一個冰水浴。

  看看這些小朋友一臉意猶未盡的表情,我們就知道對於她們而言,往身上潑冰水,完全就是小意思,沒有任何的畏懼和難度。

  不愧為戰鬥民族的小朋友啊!

  

  俄羅斯小朋友從小就習慣了在戶外冰雪地上玩耍、摔打,對於他們的父母而言,覺得通過讓孩子在戶外冰雪地上摔打玩耍,能夠從小鍛鍊他們勇敢的性格以及增強他們抗擊冰雪嚴寒的體質。

  除此之外,父母從小還會帶著小孩一起在戶外滑冰,總之冰雪中的運動對於他們而言很多都屬於「家常運動」。

  

  等到小孩長大,在冬天他們便經常在冰窟窿裡遊泳,在厚厚的雪上玩耍。

  畢竟別人是從小玩雪玩到大的,就像上圖一樣,幾個俄羅斯年輕人在雪地中摔打玩耍,不得不佩服這些孩子的勇氣。

  小夥伴們準備好這樣玩了嗎?

  

  ▼再看這些小盆友,不愧是戰鬥民族。。。

  

  就是這個戰鬥民族,他們也有一套驚人的嬰兒檢查和瑜伽。

  說是可以增強寶寶肌肉,讓TA們四肢更加強壯。但每個看過的中國家長,別說爺爺奶奶了,就是爸爸媽媽也快嚇死了!

  ▼(這寶寶的父母心真大)他們的嬰兒瑜伽這樣玩

  

  ▼(再快點都起快飛了!)還有這樣

  

  ▼(俄羅斯寶寶真的太不容易了)讓寶寶贏在起跑線,學遊泳就要先學閉氣

  

  ▼俄羅斯的冬天簡直就是,潑個水都能立刻結冰,為了從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小朋友會在大人的帶領下往身上潑冰水

  

  ▼甚至幾個月的小寶寶們逃不掉,在冬天被媽媽抱到戶外澆冷水。我只想說太!抗!凍!了!

  

  看過之後簡直嚇死了,這折騰的,真的是孩子嗎?

  俄羅斯寶寶能長大真的求神拜爺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給紅包?寶媽說出原因令人無法反駁
    奶奶帶娃是義務,姥姥帶娃要感恩?這不快周末了,和同事閒聊到了周末怎麼安排,她說準備去買點禮品和幾件衣服,去看看孩子外婆。因為前段時間孩子奶奶有事回老家了,自己和老公又都要工作,沒有辦法照顧孩子,於是就讓孩子姥姥過來照顧了孩子一段時間。
  •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別再說都一樣了,這幾種情況差別很明顯
    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有什麼差別?也許你會說,一個是孩子爸爸的母親,另一個是孩子媽媽的母親,能有什麼區別,不都是自己的親人帶。確實,如果孩子的父母心中,姥姥和奶奶都是孩子的親人,沒有誰親誰疏的概念,那自然差別也就不明顯了。可現實問題是,一般的家庭裡,因種種原因,孩子的奶奶和姥姥他們的地位原本就是不平等的。
  • 鄉下的奶奶帶娃,和自己帶娃有什麼不同?「差別」有點大
    家裡的老人負責帶孩子和自己帶出來的孩子究竟有什麼不同呢?鄉下的奶奶帶娃,和自己帶娃有什麼不同?「差別」有點大事實上家裡的奶奶帶娃的話,對孩子還是比較隨意的,雖然會好吃好喝的供著,但是卻不會像自己帶娃一樣追求各種各樣的東西,就比方說漂亮的衣服,精心的打扮,還有言談舉止等等。
  • 為什麼姥姥成了帶娃主力軍,並非奶奶不管不顧,而是壓根沒選擇權
    小話題:各位家長是選擇奶奶帶娃還是選擇姥姥帶娃呢?許多60後的長輩們當初為了響應國家政策,都選擇只生一個孩子,也就造成選擇很多80後和90後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在各種關愛中成長,說不溺愛那是不可能的,畢竟家裡就一個娃,真是自家孩子怎麼看都是優秀的。而當孫子輩出生的時候的時候,那場面就更壯觀了,一般都是4+2式待遇,4位老人加上孩子爸媽。這種孩子出生後便享受著"國寶"級別的待遇。
  • 姥姥帶娃三年,孩子大了奶奶又來「賣好」,寶媽:你誰啊?
    文|文兒說起老人帶娃,很多人都說:「現在流行姥姥帶娃,奶奶去哪兒了?」按理說,女人嫁到男方家,生的孩子也跟男方姓,孩子應該奶奶帶的多才對。那麼,奶奶為什麼不帶娃呢?其實,原因有很多種,有些是因為婆媳關係不好,奶奶覺得帶娃是給兒媳帶,索性不喜歡兒媳也不帶娃了。還有的是,兒媳不放心婆婆帶娃,更信任自己的親媽帶娃。當然,還有的是奶奶不喜歡帶娃,也帶不好,最後只能交給姥姥帶。
  • 姥姥成帶娃主力軍,並非是奶奶們撒手不管,而是壓根沒有選擇權
    以前孩子出生後都是奶奶幫忙帶,偶爾姥姥姥爺來看孩子才能幫忙照顧一下,但不知從何時起,帶娃的都是姥姥了。 這不免就讓人有疑問,姥姥成帶娃主力軍,奶奶們都去哪了?其實並非是奶奶們不負責撒手不管,而是這些扎心原因。
  • 姥姥帶娃?爺爺奶奶都在幹嘛?中國現象讓人看了眼圈紅紅的!
    @胡姥姥:誰願意帶孩子啊,多累啊,這不是沒辦法嘛,我姑娘忙,我不幫他,她就得丟了工作回家帶孩子,你說現在這孩子回家能幹啥啊 真不上班了,一點價值都沒有了。@周姥姥:我姑娘打小就沒幹過活,這生個孩子人都瘦了不少,我不過來搭把手,女兒在人家屋簷底下,啥也不會幹,我也擔心不是。
  • 「姥姥帶娃成主力」是個偽命題,並非奶奶不管,而是沒有選擇權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以前,很多家庭的孩子出生後都是由奶奶帶,但是近幾年來,姥姥帶娃卻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
  • 寶媽一個人帶娃怎樣才輕鬆?這種方式,你和娃都會喜歡!
    現在很多家庭一個人的收入要養活一大家子人,經濟壓力讓很多家庭的寶媽必須選擇,給娃戒奶,匆匆返回職場!這個時候,很多新手爸媽請來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娃!一來他們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二來家裡的衛生,買菜做飯,下班回來便有熱菜熱飯吃!
  • 奶奶帶娃和媽媽帶娃,快來看區別在哪裡,太真實了
    有個孩子,家裡確實熱鬧很多,但也很讓人頭疼,因為她太不聽話了。每次跟嫂子說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嫂子都很認真的說自己孩子可聽話了,很乖的。時間長了也就看出些門道了,基本上只要哥哥嫂子不在,她就跟演員一樣切換角色,從乖乖女變成家裡的小霸王,讓我也是很服氣了!然後我就歸納了幾點讓大家參考下。
  • 奶奶帶娃一天看十幾個小時電視,感統測試發現孩子語言邏輯均不好
    很多家長在帶娃的過程中反映,孩子經常哭鬧、作業拖拉、吃飯挑食,或是出現不合群等現象。有一個親子網曾對280名學齡前兒童做過調查,結果顯示,有167名孩子存在這些現象,其中30%的孩子是屬於比較嚴重的。因此專家指出,這類孩子屬於感統失調,而0-3歲是孩子預防「感統失調」的關鍵時期,如果家長不夠重視,很可能會影響娃後期的學習和發育。奶奶帶娃一天看十幾個小時電視,專家:孩子語言邏輯均不好吧在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一個關於感統測試的片段。
  • 外出遛娃,46歲媽媽偶遇46歲奶奶,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很現實
    但二胎政策開放後,仍有很多40、50歲的女性加入生娃大軍,不過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讓人煩惱不已。外出遛娃,46歲媽媽偶遇46歲奶奶樓下王阿姨今年剛滿46歲,只有一個娃得她家庭美滿幸福,生活無憂。可自從生了二胎,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婆婆白天帶娃,我晚上下班回來帶,現在孩子不跟我親怎麼辦?」
    文/秘籍君現在寶媽生完孩子,大多會選擇出去上班,那麼帶娃的事自然就落在老人身上。有老人幫忙帶娃是好事,年輕人可以出去上班,家庭經濟壓力就會小一點。但是,老人帶娃也會有弊端,而且後續解決起來還很麻煩。堂妹雯雯,孩子1歲多了,平時白天婆婆帶,晚上她回去自己帶。但是,最近她發現孩子跟她不親了,跟她在一起的時候總是習慣喊「奶奶」,哭了也總要找奶奶,不要媽媽哄。而且,晚上讓孩子跟她睡越來越難了,要哄好半天他才不情不願地跟媽媽睡。所以,堂妹很苦惱,問我:「婆婆白天帶娃,我晚上下班回來帶,現在孩子不跟我親怎麼辦?」
  • 省心奶奶帶雙胞胎外出,將嬰兒車五花大綁成籠子,網友:押運車?
    一些人在看孩子時,為了讓孩子少生病,就會減少孩子的外出活動時間,或者為了省心省力,乾脆讓孩子坐在推車裡,這樣就能避免抱著或是追著跑了。殊不知,孩子正處於快速長身體的階段,此時他不僅需要良好的睡眠與營養,更需要進行充分的戶外活動,以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質。
  • 老一輩帶娃才放心?新一代「假帶娃」出現,別把孩子一生給毀了
    寶寶誰帶這個問題,他們都認為讓老一輩帶比較放心。老一輩帶娃經驗豐富,而且又是孩子的親人,但新一代「假帶娃」出現,父母們都要注意了,別把孩子一生給毀了。本以為老一輩帶娃更放心,不曾想奶奶卻是在「假帶娃」虹虹和她的丈夫結婚一年後,生了個女兒,由於他們有房貸與車貸的壓力,有了女兒以後,消費也有所提高,生活壓力很大。
  • 60歲精緻奶奶「碾壓」40歲憔悴媽媽,同樣是生娃,差距卻一目了然
    或許生完孩子的寶媽總覺得自己不再是少女,所以對外貌這些東西格外注重,看到了明星藝人們的「凍齡狀態」都羨慕不已。奶奶也是一個性格活潑的人,就和母女倆聊起天來。後來阿美得知奶奶已經60歲時,是完全不敢相信的。畢竟阿美也是有孩子的女人了,年紀也不是很小,奶奶身上歲月沉澱出的氣質讓她能夠感受到年紀不小,可是皮膚狀態和舉手投足間的優雅卻讓人看不出年齡,聽到年紀時還是嚇一跳。
  • 寶寶不看電視不玩手機,原來是奶奶在做這件事
    雖然我們倆都自己帶娃,但必須承認平時最怕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媽媽,陪我玩吧。玩什麼?怎麼玩?玩多長時間?拜託寶貝,你的玩具媽媽真的不能走心玩啊。每當娃要求陪玩的時候,我其實都有點瑟瑟發抖。陪玩這個事情,也是很要技術活的啊。朋友圈裡說扎克伯格這麼陪娃:
  • 奶奶帶娃說方言,孩子時常蹦出一句「幹啥呢」,三分可愛七分憂心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在孩子語言發育的啟蒙時期,周圍人說話的方式,會給寶寶的語言形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很多老一輩只會說方言,帶出的娃也個個精通方言,看起來放非常可愛有趣。奶奶帶娃說方言,孩子時常蹦出一句「幹啥呢」朋友芸汐的閨女,一直都是奶奶在帶的,芸汐平時上班忙,剛休完產假就面臨加班,每天早出晚歸,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帶娃。上個周末芸汐終於得閒,上午懶懶地窩在沙發上看書。
  • 越來越多老人開始「假帶娃」,明面上盡心盡力,卻把孩子帶偏了
    有的老人會盡心盡力照顧孩子,可是有的老人就不會了,表面上看他們也是在照顧孩子,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心思並沒有真正放在孩子身上。周媽媽對此深有體會。上幼兒園的女兒萌萌放暑假後,周媽媽沒有時間來看管孩子,於是就把萌萌放在了爺爺奶奶家,由爺爺奶奶來照顧。可是當暑假過完之後,周媽媽去接女兒,發現女兒瘦了不少,而且胳膊上還有一塊不小的傷疤。
  • 老師給學生買了蛋糕,看到娃帶的勺子之後,網友:乾飯人的勺子
    小朋友們和家長時不時會展現一些「神操作」,讓人哭笑不得的同時,也感嘆他們怎麼有那麼大的腦洞。 老師給學生買了蛋糕,看到娃帶的勺子之後,網友:乾飯人的勺子 隨著媒體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老師願意分享自己上班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