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參加工作或者即將參加工作的小夥伴們一定遇上過這種情況:公司要麼不給配備電腦,要麼就是從不知道哪弄出來一臺舊主機。要是對公司派發的電腦進行全面升級,總覺得有點虧,不升級吧又影響效率。那有什麼好的辦法能讓自己更舒心些呢?最簡單的當然是更換固態硬碟!如果只是日常普通辦公,原配的這些CPU是完全足夠了。你問要是性能不夠咋辦?當然是找上面繼續要更好的電腦了。
現在新辦公電腦的購買審批時間太長,七八月份入職的新員工還都用的是自己的電腦,正好下面一個總包項目結束,我就和領導反映,把項目這邊剩下的工作站打包要了過來。雖然這批工作站也就幾年,CPU還是 6100,不過因為工作站本身沒有M.2槽位,所以一塊SATA固態成了必需品。正好最近HP S750 2.5&34;的1TB版本作為辦公主機的主力硬碟。新一代96層3D NAND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技術加持與足容設計,使得長時間大容量寫入情況下讀寫速度依舊穩定,更高的存儲密度使數據安全性也得到了更好的保障;金屬外殼則是更有利於散熱和抗衝擊能力;三年有限保也能讓人用起來更省心。
8G及以上U盤一枚,是用來製作PE盤和存放鏡像文件、安裝軟體的,儘量選擇一個USB3.0的盤。
軟體準備:
系統鏡像可以通過msdn i tell u或者官網的media Creation Tool獲取。更詳細的製作精簡系統的教程可以看筆者之前的教程。
軟硬體雜談 篇五十一:手把手教你製作一個精簡版Windows10鏡像_辦公軟體_什麼值得買post.smzdm.com
這次升級的就是這臺ThinkStation主機了,雖然是Core i3 6100的六代平臺,但是這種工作站你懂的,要節約成本,索性連M.2的槽都沒焊上,焊盤乾乾淨淨。這種就是最適合使用SATA盤來升級的機器,對於二三代酷睿平臺更是如此。個人是不建議把原來的系統留下的,因為一般都是配置的win7/8,相對win10其實並沒有什麼優勢。
首先你要準備一臺可用的電腦,要是沒有的話,接下來的就不用看了,再見。當然現在舊系統還是可以用的,或者是找一臺新電腦,準備製作PE啟動盤。筆者選擇的是微PE,相比其他PE,微PE不會有各種噁心人的軟體置入,使用其他PE軟體製作啟動盤的步驟也是類似的。
製作PE啟動盤會將這個U盤格式化,如果U盤有中有重要數據一定要拷貝走,如果U盤有中有重要數據一定要拷貝走,如果U盤有中有重要數據一定要拷貝走。確認好各項設置再下一步,不小心是會把自己的數據搞丟的。
然後把需要的鏡像和軟體拷貝到U盤中即可,方便後面的系統和軟體安裝。現在的win10能夠聯網後自行下載驅動,絕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單獨準備相應的驅動,當然你要是新品網卡一般還是得準備對應版本的網卡驅動。
基本上支持UEFI的板子把PE盤插上開機就能直接進PE系統了,win10的鏡像現在直接打開就能安裝了。開機後進入PE系統,就可以直接雙擊打開對應的鏡像文件,然後再雙擊setup.exe執行系統安裝,按照個人需求分盤即可,當然不想分盤也無所謂。安裝完重啟一般就能進入系統了,就可以準備相關的測試和軟體安裝了。
HP S750 2.5&34;進行了測試和查看。SATAIII的接口,保證了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均超過500MB/s,而4K性能也可以說是同級別SATA產品中的翹楚了。得益於本身主控算法與顆粒的加持,這塊固態的讀寫和實際數據拷貝也能夠十分穩定流暢穩定在520MB/s左右。
可以看到在HD Tune Pro的文件基準測試中,S750的在長時讀寫中還是十分穩的,本身的抖動更像是軟體本身的測試算法波動導致的。寫入穩定性也基本和讀取的測試相同,全程維持在470MB/s左右,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波動。
ATTO Disk Benchmark中也可以看到超過32K的讀寫測試就更開始趨於正常性能,能夠達到510MB/s以上了,這是因為文件系統的特性所決定的,在更高的文件大小的讀寫測試中的表現也印證了這一點。
直接使用CrystalDiskMark跑測試,可以發現不管是4K性能還是大文件隨機存取的性能基本不會有什麼掉速,隨機讀寫能夠穩定在500MB/s以上,4K單線程甚至能到達45MB/s這個水平。
AS SSD Benchmark的跑分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當然相比機械硬碟高了幾個數量級的4K讀寫性能才是保證日常使用的重中之重,隨機讀寫穩定在500MB/s左右,4K單線程也能穩定20MB/s以上這個檔,所以直接換固態吧少年。
1TB的足容固態足夠你日常辦公使用了,大家也知道以前機械時代就牽扯到1MB=1000KB換算和1024KB=1MB的文字遊戲,現在因為存取模塊都是Flash晶片,從根源上就避免了換算以前的換算冗餘,也更有利於你的數據安全。哪怕你是做視頻剪輯的,文件直接扔進固態盤,加載拖動都不存在任何問題。要是還用原來的機械盤,這裡的磁碟怕不是一直100%佔用率了,幹啥都秒開就一個字:爽!
有了優秀的硬體自然也要有對應的軟體,才能讓我們的工作效率更高,用起來更舒暢。
瀏覽器:新版EDGE
自從Windows10成為了大家的主力系統,edge遭遇了和IE一樣的滑鐵盧,因為它真的是太難用了,大家基本都在用Chrome或者Chromium內核的各種瀏覽器。新版edge去年首發公開,經過一年多的打磨終於在今年推出了正式版應用。基於Microsoft自家的系統級同步,新版edge成為了最適合國內使用的瀏覽器之一。
壓縮解壓:BandiZip
壓縮解壓軟體是電腦上最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長期以來都是WinRAR佔據著絕大多數人的電腦。7z雖然性能強大,但說實話用起來並不是很順手。Bandizip是一款免費的壓縮解壓文件,同時支持Win與mac平臺。
截圖:Snipaste
大家截圖一般都是用QQ截圖吧,不過Snipaste的自動範圍識別比QQ截圖要更多,還有更進一步的貼圖功能。
剪貼板增強:Ditto
win自帶的粘貼功能非常單一,要是有很多需要複製粘貼的內容就力不從心了。直接用Ditto直一路複製過去,最後再去選擇粘貼就OK了。
播放器:Potplayer
win平臺的播放器雖然不少,但是值得一提的也就寥寥幾款。具體多好用就不多提了,什麼倍速濾鏡直播源,用過的都說好。
看圖:Honeyview
win10自帶的照片太難用了,舊版圖片查看器有容易出現內存釋放不讀圖的問題。一個第三方的看圖軟體就顯得尤為重要,即便是體積很大的圖片,加載與縮放切換也都是很快的。
公司配電腦很多都是這種看上去很美的情況,包括當時我入職拿到的那臺E470也是被我一通升級改造,不過因為這些名義上還是公司的固定資產,那肯定還是要小心電腦被收走的情況。這樣換固態或者直接把這款固態做個Windows To Go則是相比其他升級更為穩妥,免得自己升級半天是給他人做嫁衣,這次入手的HP S750 2.5" 1TB版固態讓辦公機器還能再戰,長時間大容量讀寫情況下依舊能保證性能和穩定性,新一代96層3D NAND所帶來的低發熱和高存儲密度與足容量,能夠花相對少的錢獲得最大的提升,從而方便高效率的完成工作。
如果覺得此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還請多多點讚、收藏評論。這裡是老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