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英語還重要嗎?
點讚最多的回答是——英語可以差,但英語文化和思維一定要有。
如果你的見識和眼界足夠寬廣,即使你口語有瑕疵,那最終會成為你的特色!
上周,我一個四級都沒過的同學,居然獲得一家世界100強公司的offer。
去年年底,她還因為經濟寒冬被裁,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咖啡廳洗杯子、做保潔。
轉眼不到半年,居然淘汰掉985高校英語專業的競爭者,拿下外企offer,月薪也從4k漲到2萬。
終於,在慶祝party上,她向我們揭曉了「內幕」:
「面試的時候,看著那985競爭者口若懸河,作為一個之前的英語大都還給了老師、只是每天看些TED演講的新手,我真覺得自己沒戲了。」
「問到我的時候,我抱著橫豎都是死的心態,把我大腦裡僅有的艾美獎、美國女作家、AJ鞋說了個遍。」
「收到offer,我也很驚訝,問面試官:為什麼是我?」
面試官說:「和外國人一起工作,更重要的是懂得西方文化和思維,顯然,你更懂。」
1不了解文化,99%的人在學「假」英語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為什麼明明很努力地學了很多年英語,跟中國人用英語溝通很順暢,一碰到老外就覺得自己英語很low?
為什麼詞彙量上萬了還是看不懂原版電影/電視劇?
這並不是個例,忽視英語文化的輸入,代價就是苦學12年,一到用時發現是個「假英語」。
「假英語」不僅不能供我們使用,還阻礙人難以進步。
藝人江疏影曾在節目上自爆學英語的慘烈過程。
接受過大學本科英語教育的江疏影,面對某思、這種出題人和評分者都是英語native speaker的考試,因為難度太大,一度崩潰。
我們會覺得:這樣的事情是明星為了節目效果誇大其辭的故事,普通人的生活不至於。
然而,這才是最可怕的現象——
上一代抱著這樣的觀念,把脫離真實英語文化的英語教給我們。在接受從小到大的英語教育後,錯誤的英語被灌輸到我們的大腦裡。
有的人繼而傳給了下一代,有的人留學、出國旅遊接觸到native speaker的英語,被迫處於尷尬境地……
在北美留學的朋友告訴我,國人在國外咖啡廳有個經典的國人英語梗。
不少國人初次走進咖啡館,服務員問:「How do you like your coffee?」
how?like?國內所有老師都教過我們,這倆詞是「怎麼樣、喜歡嗎」的意思。
所以大部分剛來的人都會回答:It tastes good。
如果你這麼回答,你會發現服務員會一臉懵圈+無奈的看著你。
她不是在問味道怎麼樣,而是在說:你點的咖啡有沒有什麼要求,加不加糖,加多少奶?
這就是傳統英語教育最大的誤區:學英文盲目的追求工具性,忽略最根本的交際性和知識性。
研究顯示,不懂英語文化的人,在學英語過程中,學習效率會比懂的人低40%。
學英語要更重視文化和思維,還是詞彙量和語法,這是戰略與戰術的區別。
雷軍曾說過:「永遠不要試圖用戰術上的勤奮,去掩飾你戰略上的懶惰。」
我們的英語總學不好,不要總怪詞彙量不夠、發音不標準,很可能是戰略上出了錯。
2忽視英語思維,你交了多少智商稅?
有個測試,能夠測出有沒有英語思維,我們不妨一起測一下:
一位老師口頭說出圖片上的數字,問學生們聽到了什麼。
答:六個數字,可能是個電話號。
是幾啊?
「六五七······什麼什麼四。」這是一般同學的答案。
為什麼沒聽懂?是單詞量的問題?不是。是語法問題?不是。是發音問題?不是。
有學生回答:我剛才在那裡反應中文呢。我剛聽英文時,坐在那裡在腦子裡把它們飛快地轉換成中文,才轉了一半您就說完了。
如果你和這位學生的思考過程一樣,那麼很遺憾,你還沒有建立英文思維。
沒有英語思維的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是:
看到英語—翻譯成中文(腦中)—想好中文回答—翻譯成英文(腦中)—表達英文。
而英語思維的人則是:
看到英語—想好英語回答—表達英語。
沒錯,是否具有英語思維,區別在於你用哪種語言思考:中文or英文?
聽到英文,要不自覺在大腦裡翻譯一遍,這樣的思維扯了不少人學英語的後腿。
數據顯示:大約1/4的中國人都在學英語,每年大約花費300億。但如此「斥巨資」,成績卻「堪比國足」:
官方最新數據公布,全球考生平均分,中國排34名,榜單倒數第6。
300億學費,大部分是交了智商稅。
回想一下自己,因為忽視英語思維,我們交了多少智商稅?
有的人苦學12年,英語依舊保持中小學水平。背完單詞背語法,味同嚼蠟;
另一類人,在國內的英語考試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一遇到真老外,張嘴露怯,說出的話總是很不得體。
比如當有人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時,大部分人會說:I know。
事實上在英語文化中,這是不禮貌的回答,意思是「我知道了,別廢話了。」
正確、得體的回答應該是:I get it。
選擇有時候比努力重要。學英語,及時止損,調整戰略,那些年因為沒有英語思維交的智商稅,是時候該拿回來了!
3思維搭建,不用12年,100天足矣
拿到外企offer的同學分享了她學英語的方法:TED深析法。
TED的演講者很多是各個領域的精英,演講的內容涉及你所能想到的各個層面,每每聽完一個演講,我們都會對英語世界的文化獲得更深維度的了解。
這樣「不簡單」的內容,如何學最透徹?
關鍵詞是:拆解。先把整個視頻按照觀點拆解成塊,然後拆解段落的表達方式。
這樣,文化觀點+英語思維的表達模式,我們就全部學到。
比如點播量非常高的一期《艾美獎金牌製作人分析:肥皂劇能讓人學到什麼》,第一步我們可以把視頻拆解為:
觀點1:改變自己永遠不晚;
觀點2:放下你的自大和高人一等的情緒;
·······
下一步,我們對觀點的表達進行拆解,比如「放下你的自大」的地道表達。
你會怎麼表達「放下你的自大」?put down your pround?
no,地道的應該是:Drop your ego。
結合語境充分理解單詞、句型,這樣就可以充分鍛鍊我們的英語思維邏輯。
最後,一定要輸出。對視頻進行原音跟讀,糾正錯誤讀法,練習發音技巧。
深析法+強制輸出:你的10分鐘等於別人2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