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者」聚美優品落敗史:投充電寶拍網劇 電商收入跌回4年前...

2020-12-05 同花順財經

原標題:「追風者」聚美優品落敗史:投充電寶拍網劇,電商收入跌回4年前,市值縮九成

1月15日,據媒體報導,聚美優品宣布,董事會聘請華利安(中國)作為財務顧問,對「私有化」方案進行評估,特別委員會正在繼續評估擬議的「私有化」交易。

近日,聚美優品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執行長兼代理財務長陳歐發出了私有化要約,擬用每ADS(美國存託股份)20美元的價格收購尚未持有的股份。收購完成後,聚美優品將從紐交所退市,成為陳歐的私有公司。

據悉,這是四年前陳歐首次嘗試私有化未果後,進行的第二次私有化提議。通過1月10日起新實行的比率轉換,此次聚美優品提議的私有化價格為2.0美元/股,仍低於四年前遭到中小股東反對的價格。

截至發稿,聚美優品股價報收於18.50美元/ADS(折合A類普通股的報價為1.85美元/股),跌幅2.63%,市值僅剩2.19億美元。與之相較,20美元/ADS的報價溢價8.10%。

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的背後是聚美優品業績的逐年倒退。起家於垂直電商的聚美優品,截至2018年底,其主營業務「商品銷售」的營收貢獻已縮水五成,而其他業務增長的背後是聚美追投風口致虧。

市值跌9成,私有化價格不及四年前的1/3

聚美優品於2014年5月16日在紐交所上市,發行價為22美元,開盤當日上漲24.18%,市值約31.24億美元。此後三個月內,股價一度攀升至39.45美元,總市值達57.8億美元,創上市以來新高。

隨後,聚美優品的股價開始一路下行。受售假實錘的影響,聚美優品形象大打折扣,股價應聲暴跌,在2014年底跌至歷史新低。

進入2015年後,聚美優品的股價經歷了三個月的短暫上揚,隨即陷入持續走低的狀態。自2015年12月24日後,聚美優品的股價再未超過10美元/股。

至今年1月15日,聚美優品報收18.50美元/ADS(折合A類普通股的報價為1.85美元/股),跌幅2.63%,市值僅剩2.19億美元。與之相較,20美元/ADS的報價溢價8.10%。

2.19億美元的市值較上市市值縮水92.99%,較最高點市值縮水96.21%。資本市場表現不佳的背後是聚美優品業績的逐年倒退。

上市頭年,聚美優品實現38.73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近30%;實現淨利潤4.03億元,同比增長157.65%。自上市第二年起,聚美優品的淨利潤出現負增長。2015年,聚美優品營收達73.43億元,同比增長88.88%;淨利潤首度下滑至1.23億元,縮水70%。

至2016年,聚美優品的營收也開始走下坡路。2016至2018年,聚美優品的營收分別為62.77億元、58.17億元、42.89億元,降幅分別達-14.51%、-7.33%、-26.27%。2017年和2018年,聚美優品連續兩年營業利潤為負,共計-2.94億元。

也是在2016年的2月,陳歐與產品副總裁戴雨森以及股東紅杉資本進行第一次私有化嘗試,計劃以每股美國存託憑證7美元的價格收購聚美優品股票。此後,聚美優品還一度將私有化的價格下調至3美元。

由於此次私有化的價格遠低於發行價,受到中小股東的集體抵制,聚美優品的第一次私有化以失敗告終。2017年11月,聚美優品宣布撤回2016年2月17日遞交的非約束性私有化方案。

今年初,聚美優品宣布,計劃調整ADS與A類普通股之間的比率,由原來的1股ADS代表1股A類普通股調整為1股ADS代表10股A類普通股,預計將於2020年1月10日生效。

此前,針對聚美優品私有化,有業內人士認為,聚美只有私有化才能給投資人提供一個相對有溢價空間的退出渠道。然而,通過1月10日起新實行的比率轉換,此次聚美優品提議的私有化價格為2.0美元/股,仍低於四年前遭到中小股東反對的價格。

主業營收縮水5成,重回4年前

聚美優品成家於垂直電商,上市後開始不斷擴充品類,卻折戟於假貨風波。隨後聚美優品砍掉第三方平臺業務,向跨境電商轉型,「All in 海淘」並押寶母嬰電商市場。

2015年,聚美優品以可轉換債券及循環信貸的方式,向寶寶樹投資15.5億元人民幣(約合2.5億美元)。

那一年,跨境母嬰電商成為價格戰重災區。前有網易考拉、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的帶頭突擊,後有小紅書、洋碼頭等新興創業公司的追趕。2016年4月8日,408跨境電商稅收新政出臺,又對保稅自營類平臺帶來不小的衝擊。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據,2016-2017年,聚美優品極速免稅店的整體交易額排名第五,佔13.6%的份額,在網易考拉海購、天貓國際、唯品國際、京東全球購之後。

近年來,受頭部綜合電商平臺的市場擠壓,垂直電商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2015年開始,聚美優品主營業務「商品銷售」的營收貢獻持續縮水,從2015年的71.13億元降至2018年的33.5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33.59億元的營收貢獻與4年前聚美優品上市首年的規模相當,相較於2015年的「商品銷售」營收規模腰斬52.78%。

到2018年第一季度,聚美優品在中國網絡零售 B2C市場中的交易份額只剩下0.2%,天貓和京東則超過80%。2018年5月,聚美優品宣布以8650萬美元的價格,向第三方投資機構轉讓寶寶樹4%的股權。

除核心業務表現低迷外,聚美優品大手筆追投「風口」的行為,也遭業界詬病,曾被中小股東指責其「不務正業」。主業務營收佔比持續縮水的同時,「服務與其他」業務佔比不斷攀升。

聚美優品在2018年財報中表示,過去發生的幾起收購可能導致大量現金的使用,潛在稀釋發行的股權證券,出現重大商譽減值支出、其他無形資產的攤銷費用和對潛在未知負債的敞口。

例如,2018年在應收貸款和應收利息上發生了2770萬元的減值損失,在應收利息上發生了20.5元的減值損失。2018年從投資中扣除了100萬美元的長期投資損失。

「服務與其他」收入佔比翻7倍,追投風口致虧

聚美優品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服務與其他」收入佔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63%、3.14%、21.68%。

2017年,是聚美優品發生重大轉折的一年。這一年裡,聚美優品首虧,營收持續下滑,活躍用戶量和商家數量也出現萎縮。

2017年報顯示,聚美優品全年淨利潤虧損3698萬元,而上一年同期盈利為1.5億元,電商業務的營業利潤為9500萬元。年報中稱,導致虧損的直接原因是街電虧損約1.33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街電貢獻了1%的收入和340%的淨虧損。

早在2017年8月,聚美優品股東恆潤投資就曾在一封公開信中,炮轟聚美「不務正業」,未兌現諾言,將2014年在美IPO籌集的資金用在了非核心業務的投資上,其中包括投資1430萬美元用於電視劇製作,以及向一家手機移動充電電源初創公司投資4480萬美元。

恆潤投資表示,聚美優品對上述兩項非核心業務的投資資金超過5900萬美元,相當於彼時聚美市值的12%和帳面現金的18%。

2015年底,便有關於聚美優品籌劃成立影視公司「聚美影視」並籌拍網改電視劇《溫暖的弦》的消息傳出。陳歐當時回應稱,聚美優品將向「時尚娛樂媒體+電商」方向靠攏,成立影視公司只是第一步,未來將投拍多部影視劇,將娛樂與電商業務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2017年6月21日,聚美優品宣布籤署最終協議,將投資9600萬元製作《溫暖的弦》,由聚美影視和上海觀達影視聯合出品。為了宣傳該劇,聚美優品還配合劇集推出了專屬包裹。

陳歐曾表示,投資影視是為了給聚美優品引流,至於這些流量能否真正變現,為聚美貢獻營收,要在2018年財報中才能具體體現。

2018年財報中,針對投資影視劇這一行為,聚美表示,由於對這些新領域缺乏了解,並且缺乏與這些新領域相關的客戶數據,讓聚美更難預測客戶的需求和偏好。這將對整體盈利能力和經營成果產生不利影響。

除了試圖通過影視劇引流,聚美優品還將眼光投向「共享充電寶」的風口。2017年5月,聚美優品宣布將以3億元收購共享充電寶企業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股權。8月31日,聚美優品完成對街電的收購,陳歐出任街電董事長,聚美優品佔街電約60%的股份。

除了涉足影視劇和共享充電寶領域,2017年4月,聚美優品還宣布跨界空氣淨化器市場,推出品牌「REEMAKE 睿質」,並發布了兩款產品。

搜狐財經查閱多個電商平臺,目前均顯示無相關產品或已下架。聚美優品官網提示,該淨化器已於2019年7月24日被搶光,未顯示銷量情況。Reemake睿質的官方微博也已於2018年12月12日停更。(文/範迪)

來源: 搜狐網

相關焦點

  • 美團重啟共享充電寶,聚美優品街電早已盈利
    美團三次入局,共享充電寶成「肥肉」事實上,早在2017年8月,美團進入共享充電寶行業,據了解,這項服務最早在石家莊、青島等地實驗,後兩度被擱置。沒想到短短幾個月時間,美團共享充電寶項目就宣布關閉了。此次是美團第三次布局共享充電寶,經過三年多的市場更迭,共享充電寶行業如日中天,並且是整個共享行業裡發展較好的,能優先實現盈利的市場。
  • 聚美優品3年巨虧120億,陳歐依靠街電充電寶,竟再次成為大贏家?
    導讀:聚美優品3年巨虧120億,陳歐依靠街電充電寶,竟再次成為大贏家?眾所周知,最近這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也極大地促進了國內電商市場的發展,而在國內一提起電商平臺,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馬雲的阿里巴巴和劉強東的京東,以及最近這兩年才崛起的拼多多,很少有人能再想起陳歐的聚美優品,不得不說現在的聚美優品在國內電商市場的份額也一直在不斷的下降,這也成為了其創始人陳歐最大的痛!
  • 聚美優品將退市,陳歐去哪兒了?
    而按照當時的協議,母公司和買家將收購聚美優品所有已發行A類普通股和美國存託股份,價格為每股2.0美元。至此,聚美優品終於可以告別美股這段不堪的日子。回想六年前上市時,聚美優品最高市值一度達55億美元,如今僅剩下2.27億美元,跌去了370億元,不可謂不慘烈。作為聚美優品的創始人,陳歐已經許久沒有發聲了。這幾年,在被熱點裹挾的網際網路世界裡,他早已不是熱搜範圍裡的人。
  • 聚美優品現在退市,時機對嗎?
    來源:投中網2014年5月16日,56.5億美元。2020年4月14日,2.27億美元。這是聚美優品上市與退市時的市值,6年時間沒了96%。北京時間4月15日上午,聚美優品宣布完成私有化,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根據公告,聚美優品已經完成私有化,成為買方團擁有的私人控股公司,不再是上市公司。
  • 聚美優品打造時尚科技集團 共享充電寶街電成重要抓手
    共享充電寶行業是典型的重資產、重運營,只有達到最夠的覆蓋率,才能帶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進而形成消費習慣和依賴,所以通常會用「1+N」模式來運營,其中「1」是基礎,是以共享充電寶為核心;「N」是手段,是多個場景的廣泛覆蓋,具有很大的流量潛力。
  • 聚美優品旗下的充電寶 如何成為共享經濟「倖存者」?
    (原標題:聚美優品旗下的充電寶 如何成為共享經濟「倖存者」?) 很少有行業像共享充電寶一樣,誕生不到四年,卻有著過山車般的發展軌跡。2017年上半年,共享充電寶誕生之初,市場迎來大量資本入局,成為當時最火熱的風口之一,入局者眾多。
  • 聚美優品陳歐:千萬不能讓自己後悔
    他一手創立了聚美優品,歷經網際網路電商變革的浪潮。有人說陳歐是幸運兒,趕上了時代風口,但光鮮後的汗水,只有自己知道。創業不易2010年3月,陳歐、戴雨森聯合創立聚美優品,以團購模式切入化妝品電商行業,並以一支自導自演的廣告片,成功走進消費者心裡。一時間,陳歐成了公眾熱議的話題人物,甚至被猜測是富二代。
  • 陳歐的野望:把聚美優品打造成時尚科技集團
    這種情況下,電商平臺通過投資新的領域,進行多元化的布局,已經是大勢所趨。  以聚美優品為例,去年聚美宣布進軍影視行業,又以3億元投資共享充電寶品牌街電。除此之外,還曾以2.5億美元領投中國最大的母嬰家庭服務平臺寶寶樹。「聚美優品已經不是幾年前的那個美妝電商公司,而是一個多元化的時尚科技公司。」一位分析人士這樣表示。
  • 美團的共享充電寶開始鋪量了,三電一獸離場的倒計時開始敲響了
    剛才吃飯,看到了飯館裡面新放了一臺美團的共享充電寶,之前的那家已經不見了蹤影,有了點小的感慨。今年4月,業內就有新聞爆出,美團開始招兵買馬,進軍做共享充電寶。相關企業還不以為然,以為美團會跟2017年一樣,虛晃一槍。
  • 共享充電寶第一股來了,充電寶企業2019年註冊量同比增46.3%
    文|企查查據悉,共享充電寶平臺小電科技已於6月底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創業板掛牌上市,這意味著著「共享充電寶第一股」即將誕生。我國充電寶相關行業最近兩年增勢迅猛,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共有3564家,2019年新註冊企業720家,同比增長46.3%。
  • 共享充電寶第一股來了!充電寶企業2019年註冊量同比增46.3%
    據悉,共享充電寶平臺小電科技已於6月底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創業板掛牌上市,這意味著著「共享充電寶第一股」即將誕生。我國充電寶相關行業最近兩年增勢迅猛,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共有3564家,2019年新註冊企業720家,同比增長46.3%。
  • 共享充電寶即將迎來新的格局
    共享充電寶是在「共享經濟」風口上出現的產物。2014年8月,來電科技成立,隨後,才有了接二連三的入局者。2017年以來,隨著共享經濟概念的火爆,共享充電寶也被資本推上風口。而除了融資大戰之外,專利戰早在2016年就已開始爆發。
  • 街電、私有化真的能救聚美優品?陳歐的「獨角戲」還能唱多久?
    在第一次私有化以失敗告終之後,2019年6月聚美優品的私有化「戰役」再次打響。在天貓、京東還在為618年中大促忙碌的時候,聚美優品宣布將在未來12個月內實施最高1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消息公布後聚美優品股價一度大漲18%。對於品牌來說,有時候資本市場是理性客觀的,一時的股上漲總是很短暫。截止6月3日收盤,聚美優品市值也僅為2.88億美元,股價較發行價跌了89%。
  • 從宜家家居到聚美優品旗下的共享充電寶 誰在引領租賃經濟新潮流?
    (原標題:從宜家家居到聚美優品旗下的共享充電寶 誰在引領租賃經濟新潮流?)
  • 低調的光汙染 追風者水冷套裝實測
    提到Phanteks(追風者),我們首先會想到散熱器和機箱,其實追風者早在2年前就已推出了水冷頭,只是目前在市場上表現一般而已。其實追風者的水冷套裝顏值也頗高。這次打算用三款追風者的水冷裝備,打造一款水冷機。
  • 忙於帶鹽的陳歐,把聚美優品齁死了
    這不是聚美優品第一次提出私有化要約,4年前聚美就想以美股七美元的低價3折退市,因這一價格遠低於聚美22美元的發行價和此前39美元的最高價,「巨沒有品」和」陳七塊「的嘲諷之聲接踵而至。新的更好的10年,從私有化開始。
  • 聚美優品潰敗退市,為什麼網紅CEO們只能「活在」創業期?
    上市三年後,遭遇重重困難和危機的聚美優品市值只剩3億多美元,市值蒸發將近95%,這期間阿里、京東、美團等電商公司越來越成為平臺電商的寡頭公司,垂直類電商很快看到了增長瓶頸。到2020年私有化退市,聚美優品股價定格,市值停留在了2.27億美元,僅為上市當天的4%。事實上這家公司上市不久就被資本市場判了死刑。
  • 市值縮水96%,被外界炮轟不務正業,聚美優品私有化後會有何打算呢?
    2015年7月份,聚美優品投資母嬰社區寶寶樹,之後陳歐又想打造「時尚娛樂+電商」新模式,並在次年進軍影視行業,但可惜反向平平。  2017年,陳歐曾經因為斥資3億收購共享充電寶街電約82%的股權而和王思聰進行互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甚至此舉被部分投資人視之為「不務正業」。  風波不斷也波及到了公司發展,聚美優品的營收和用戶數量出現了逐年下滑的情況。
  • 共享充電寶代理哪家公司比較好?
    2017年4月,來電宣布獲得由SIG和紅點中國領投,九合創投和飛毛腿董事長個人跟投的A輪融資2000萬美元,成為當時共享充電寶行業最大一筆融資。得益於融資的助力,來電很快通過大機櫃,迅速佔領商場、醫院、火車站等公共場所。相較來電的一路苦熬,作為上市公司聚美優品被投企業的街電,有點「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意思。
  • 充電31分鐘花了9元,共享充電寶「悶聲發大財」
    最近,共享充電寶挨罵了因為它……悄咪咪漲價了行叭,底氣都挺足~是什麼給了共享充電寶漲價的勇氣呢?局面穩定了接下來就該考慮盈利的事情了有報告統計了共享充電寶的收入來源年宣布盈利了想當初,聚美優品給街電投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