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意安
11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根據有關規定,人民銀行日前會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審查通過了「連通(杭州)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提交的銀行卡清算機構籌備申請。
央行表示,連通公司需在一年籌備期內完成籌備工作後,依法定程序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開業。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依法有序推進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連通公司是美國運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在我國境內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並作為市場主體申請籌備銀行卡清算機構、運營美國運通品牌。天眼查數據顯示,其股東分別為連連數字科技有限公司、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Inc和American Express Marketing&Development Corp。
一位接近央行人士告訴十字財經,一年之內,連通公司會申請開業,而申請通過之後,美國運通就可以在境內獨立發行單標卡處理人民幣業務,但未來,運通或將採取「臺灣模式」來經手人民幣業務。
所謂「臺灣模式」,指的是在臺灣,美國運通、萬事達、Visa等各個卡組織可以獨立發卡,但是清算轉接由臺灣聯合信用卡中心集中處理。
「清算轉接交給當地的清算機構,卡組織主要負責銀行卡品牌的運營。雖然這是臺灣政府的規定,但對卡組織來講,也算是一種比較輕的模式,畢竟,自建清算系統需要很多時間和資本的投入。」該人士表示,該模式會成為中國市場的借鑑,運通未來的具體清算轉接業務會由銀聯來進行集中處理。
這一說法得到另一接近運通人士的認可。
而該模式下,因為參與了清算轉接的環節,銀聯亦會參與銀行卡手續費分潤。然而,在另一市場人士看來,分潤不是核心關鍵,真正讓卡組織們在意的是,銀聯在清算過程中會掌握相應的交易數據。
在E(American Express,美國運通)、M(Mastercard,萬事達)、V(Visa)三家機構中,美國運通無疑已拔得頭籌,相較而言,萬事達和Visa雖明確聲明已遞交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申請書,但迄今為止,尚未得到監管的進一步反饋。
一接近Visa人士稱,兩者的申請進度未能更進一步,不排除是因為在自建清算系統的問題上不願讓步所致。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國內人民幣業務的晶片卡採取的都是PBOC的技術標準,而海外,無論是美國運通、萬事達還是Visa,所採取的都是EMV的技術標準。對於未來的運通單標卡如何在境內外順暢受理,一外卡組織的技術人士向十字財經補充表示,鑑於國內外晶片技術標準和受理環境不同,卡組織已經研發了能夠同時被兩種受理環境識讀的晶片,以實現「一芯兩用」。
央行表示,批准連通公司銀行卡清算機構籌備申請是貫徹穩步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政策要求的又一具體成果,是我國銀行卡市場開放的重要一步。開放銀行卡市場有利於為產業各方提供多元化和差異化的服務,培育公平競爭環境,構建合理穩健的產業結構,提升我國銀行卡市場服務水平。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行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行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