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 趙冠迪
趙冠迪,高中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中學,2020年通過上海市綜評考入復旦大學自然科學試驗班。
高中的經歷
我來到復旦大學的路徑,不無曲折而又機緣巧合,最終水到渠成,帶來最好的結果。
初中時,我通過物理競賽獎項進入了高中。憑藉較為穩定的課內成績,我開始尋求「磨礪」,參加了學校的物理競賽。競賽生活一開始充滿坎坷,整日整日地訓練,無數次深夜與同學們討論筆記、錯題,我放棄了本應閒暇的高一時間,高二時,競賽和等級考甚至還要互相搶時間。
雖然很累,但我收穫頗豐,我不僅獲得了幾所學校的自招優惠政策,而且在36屆競賽進入省代表隊,達成了自招錄取的條件。然而形勢「急轉直下」。決賽後不久我得知了自主招生被取消的消息,痛心良久。
由於競賽我缺課了兩個月。高三一回到課堂,就感受到了英語一考的壓力。起初我並不喜歡機械的訓練,在課上也沒有全力以赴,在高三上學期始終無法提高成績,結果在一考中,英語成績一貫穩定的我發揮失常,於是我便成了高三下學期要修五門課的人。
五門在身,高考看分。這也就是我所追求的 「磨礪」啊!看似相當黑暗的前景,逼出了我的潛力。我制定了詳實的學習計劃,從基礎開始反覆刷題,補上了缺課的內容,重新整理課內筆記……一改拖欠作業的習慣,網課中學習自律而高效,放棄了幾乎全部的閒暇與休息。成績依然起起伏伏,但是我相信世界的未來是概率所支配的,個人的努力換得更大的概率達成某種希望,而事不如願也是必然存在的可能,所應做的,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有了系統的訓練,我參加等級考和高考都信心十足,心態平穩地走出考場。
高考後,我與復旦最終相遇。我參加了綜評批次的面試,在復旦收到了高中以來最大的鼓勵,順利進入了我所十分嚮往的自然科學實驗班。
有人說我「運氣不好」,在我看來沒有運氣這回事。現在看來走的一條小概率路徑,既是巧合也是唯一的安排。過去的奮鬥都是為了現在有幸進入復旦大學的我做的鋪墊,而這樣的現實,也是我自己選擇的結果,必將不會留下遺憾。欣然接受的同時,我也將在這所令人心所嚮往的學府中走出自己的未來。
三年來我值得一提的學習習慣就是做筆記。我的所有筆記都用活頁本承載,三年以來,物理競賽的筆記,不論是普物範圍內的課程,還是四大力學的進階,都由我詳盡地記載,因而筆記疊起來總共有半人高。我做筆記的同時並不是機械地重複,而是帶有思考地重新組織,釐清課程的內容主線。獲得整體的思維,同時也達到了高效上課,全神貫注的效果。
選擇復旦
高中時期,我報名參加了兩次上海市的物理實驗培訓,兩年都來到復旦進行培訓,有幸走進復旦大學邯鄲校區,走進恒隆物理樓,看著掛滿一牆的實驗報告公示,整潔的儀器,高水準的教授,讓我更加嚮往復旦大學的物理專業。
志願填報時,在專業與學校的權衡下,我選擇了復旦作為更加全面發展的平臺,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物理專業所在的自然科學實驗班。
選擇自科
高中階段我學習物理的志向比較堅定。不僅是學習競賽給了我獨一無二的榮耀感,更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了這門學科的歷史淵源,從心中接納這門學科的邏輯。
物理對於我有其獨特的吸引力,在簡潔對稱的公式之中可以演化出世界的每一層級學科的龐雜,在其中我找到了世界本來就包含的美感。這門學科,越學習越思考越覺得自己不懂的多,可謂「愈往而愈不知其所窮」。物理是人們意圖理解一切現象的野心。
同時我也發現這門學科也有著光明的發展前途,不僅物理可以與大多數學科交叉,而且在我關注的刊物中能看到持續的突破和進展,有許多生機盎然的方向在復旦可以找到。
物理系的學習也是對自己思維能力、抽象邏輯、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多方面交叉發展的基礎。沒有堅實的數理基礎,也就難以「強民族之基」。從這個角度講,物理系的學習,也是為了社會的發展讀書,我們肩上也有重大的責任。
選擇物理系,我不會後悔。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心有所信,方能行遠。選擇復旦,我相信強大的教授團隊,活力的學術氛圍;選擇物理,我相信人類理解一切的野心;選擇向前看,在這個未來尚未確定的世界裡,在復旦的校園裡,在自科的學堂裡,我相信自己會有獨一無二的未來。
來源:復旦大學 復旦招生 圖文 | 趙冠迪 編輯 | 劉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