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商報訊 2020年,或將成為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爆發之年。近日,杭州區塊鏈頭部企業趣鏈科技與山西省公安廳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打造全國首個公檢法聯盟鏈。雙方將聯合成立「區塊鏈應用實驗室」,共同推進區塊鏈技術在司法及政務領域的應用,促進山西公安的數據警務、智慧警務建設發展。
去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會議時,明確了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的重要作用;國內區塊鏈技術正在加速從理論階段向應用實踐過渡,杭州區塊鏈的產業格局每天都在悄然發生改變。
不過,面對這波熱潮,杭州區塊鏈創業者們的態度倒是甚為一致,「希望大家能夠冷靜下來,不要趁熱炒作,好好用技術幹點實事」。
區塊鏈就是幾年前的移動網際網路
頭部企業融資捷報頻傳
自比特幣在2009年1月面世以來,區塊鏈概念已經誕生11年了。然而,這些年來各種虛擬貨幣的炒作亂象,讓大家對於區塊鏈到底是什麼、能帶來什麼,還是很難理解。需要強調的是,區塊鏈並不等於比特幣,而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信任機制,通過去中心化的記帳方式,建立機器信任,重新構造了現代社會的信任機制。
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杭州區塊鏈技術與應用聯合會秘書長季江民解釋道,傳統的集中化應用信息系統存在數據不共享、數據不可信、低效高成本、系統不可靠、實時監管難等痛點,因此人們迫切需要一種「構建信任」的新技術。而區塊鏈這一概念,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區塊鏈不是新技術,而是多種技術融合創新的應用技術」。
「區塊鏈就是五六年前的移動網際網路,是未來跟水、電、路等一樣重要的基礎設施。」趣鏈科技創始人兼執行長李偉舉例說「:通常,銀行等機構的應收帳款、票據、債券等需要經過多個部門流轉完成,但通過郵件、文件傳輸協議甚至紙質文件進行信息傳遞,這種協同是低效的;區塊鏈作為一種底層協議技術,可以將這些平臺的協作有效聯繫在一起。」2018年6月,趣鏈科技完成了15億元的B輪融資,創造了區塊鏈領域單筆最大融資記錄,成為區塊鏈行業裡的首家準獨角獸企業。
雲象區塊鏈創始人、VNT Chain 聯合發起人黃步添則用另一個生動的例子來解釋區塊鏈的運作原理,他認為區塊鏈是一種信任基礎設施:「想像一下,如果有上萬個人要共同投票通過一個決議,現在一般會在線上投票,並由投票發起方來統計最終結果,但誰都不知道會不會有人惡意篡改數據,或者因為系統出現故障導致電子投票系統漏記、誤記某張選票;但如果是通過區塊鏈投票,每個人的投票結果都會被清晰地記錄下來,每個人都可以互相見證,而且投票結果是由機器公證、無法篡改的。」
2019年12月,雲象區塊鏈完成了數千萬人民幣的A++輪融資,這已經是公司完成的第五次融資。此前雲象區塊鏈曾獲得深創投、美國中經合集團、多維聚龍等多家機構投資,累計融資金額突破2億元。據黃步添介紹,公司分別在北京、上海、寧波設立了分公司,營業收入已經基本實現盈虧平衡,預計2020年將實現盈利目標。
事實上,不止雲象區塊鏈,2018年10月底國家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後,資本熱情高漲,融資捷報頻頻。
過去兩個月,僅杭州就有4家企業傳出融資消息,除了雲象區塊鏈,還有杭州區塊跳動科技有限公司獲數百萬美元的Pre-A輪融資,杭州星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獲千萬級人民幣的A輪融資,浙江甲骨文超級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未知金額的融資等。另外,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於2019年11月21日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被稱為「全球區塊鏈業務第一股」。
從區塊鏈企業的發展情況來看,杭州市2010-2019年間區塊鏈企業的註冊數量始終呈上升趨勢,尤其是2018年,該市新增的區塊鏈企業註冊數量達到 717 家,增長率為153%。截至2019年12月,在杭州市註冊的區塊鏈企業總量為1611 家,相較於2010 年增長了1440 家,區塊鏈近幾年在杭州發展的活躍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區塊鏈到了應用爆發的前夜
金融領域最早實現廣泛商用
據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統計,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已披露151個區塊鏈應用案例,覆蓋了28個應用領域和場景,其中金融、電子政務、醫療、智慧財產權保護、溯源及公益慈善六大領域落地案例較多,效果較為顯著。
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表示,區塊鏈經過十多年的試錯,現在到了應用爆發的前夜。如果區塊鏈技術不能應用於實體經濟,不能創造新的財富和新的價值,是玩不下去的。
「信任在金融領域的成本是最高的,這決定了區塊鏈技術能夠最早、最快地被金融從業者重視與接納。」雲象黃步添說,區塊鏈技術所具備的分布式、防篡改、高透明和可追溯的特性,非常符合整個金融系統的業務需求,目前已在支付清算、信貸融資、金融交易、證券、保險、租賃等細分領域廣泛應用。他表示,雲象區塊鏈是國內第一個實現中國商業銀行體系跨機構聯盟鏈的團隊,在共識算法、隱私保護、智能合約、跨鏈等核心環節擁有80多項專利技術,目前已在多家金融機構落地應用。
同樣是在金融領域率先布局的趣鏈科技,早在2016年就與浙商銀行共同打造了以區塊鏈技術為支撐的移動數字彙票平臺;此後還推出了業內首個企業「應收款鏈平臺」,在平臺上,應收帳款可以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
「我們還建立了一個區塊鏈開放服務平臺飛洛,它既面向金融機構,比如建設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等等;也面向中小企業或者個人,如果他們想落地區塊鏈應用,又缺乏很強的IT基礎設施能力,就可以直接在飛洛上開發區塊鏈應用。」李偉透露,趣鏈科技還基於飛洛平臺舉辦了「趣鏈區塊鏈開發者大賽」,進一步為區塊鏈行業挖掘出了更多創新技術,探索出了更豐富的應用方向。
「的確,現在的重點已經不是空談區塊鏈的革命性價值了,而是直接上陣,探索出經得住實踐檢驗的區塊鏈應用。」國內資深區塊鏈社區巴比特的副總裁馬千裡也談到,巴比特不僅僅是區塊鏈領域的內容平臺,還擁有實力強勁的區塊鏈技術團隊,目前已在數字政務、垃圾處置、數字籤約等領域落地應用。
2018年11月,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完成了市首條政務區塊鏈底層系統「政務服務鏈」的搭建和試運行,正是由巴比特提供技術支持。目前,該區塊鏈系統已經初步應用於杭州市「最多跑一次」的可信身份認證場景中。具體來說,市民在辦理業務時,通常需要利用來自上級部門的身份信息進行身份驗證。現在這些身份信息同步到「政務服務鏈」中,一次上鏈後,市民就不必來回從上級部門讀取數據,從而提高了辦事效率。
巴比特另一個有趣的應用案例,是針對烏鎮網際網路小鎮的垃圾處置。其通過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的結合,實時監測相關人員是否在特定的地點與時間內按計劃對垃圾進行了處理,多方協同監管,消除任何一方因怠惰而違規的可能性。
同時,區塊鏈技術在司法領域的落地,杭州也走在了全國前列。2018 年6月2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對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進行了公開宣判,在全國首次確認了採用區塊鏈技術存證電子數據的法律效力,並明確了區塊鏈電子存證的審查判斷方法,其技術提供方是數秦科技旗下的保全網。
杭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杜前曾談道:「區塊鏈技術顯著降低了法律維權成本。以往,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法律糾紛因證據搜集成本高,被稱為『最打不起的官司』,運用區塊鏈技術判案後,有望得到根本性逆轉。」
「浙大系」區塊鏈創業者獨佔鰲頭
杭州有望打造全球區塊鏈第一城
2019年10月24日,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陳純教授在會上作了匯報,並談了意見和建議。這位浙大人的「出圈」,讓大家關注到,浙大走出了一批傑出的區塊鏈創業者。
2016年7月,一直懷有創業夢的李偉與幾位浙大博士一起創立了趣鏈科技,團隊投身於國產自主可控聯盟鏈平臺的研發與行業落地應用。之後的兩三年裡,趣鏈率先與中國人民銀行、四大行總行、滬深交易所等近百家金融機構以及谷歌、英特爾、微軟等國際知名企業展開了合作,並服務於國家住建部、國家市場監督局、雲南省政府、婁底市政府等政府機構,積極探索區塊鏈在民生、政務、金融等場景的應用。
而在趣鏈成立的三個月前,同樣是浙大出身的黃步添,其創立的區塊鏈公司雲象剛剛拿到300萬元的天使輪融資。和大多數區塊鏈創業者一樣,黃步添與區塊鏈的結緣始於比特幣。「2009年就接觸比特幣了。一開始,我對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並沒有特別關注,覺得開源項目的生命周期不會太長,說不定不久後就消亡了。」直到2011年,黃步添開始意識到區塊鏈技術是有生命力的,它不僅活著,還活得很好。
2012年,在浙江大學讀博士的他決定改變自己的研究方向:「一開始,我的研究方向是作業系統虛擬化。我一直在思考,雲計算技術已經相對成熟,我的研究還有多大的意義?雲計算解決了生產力問題,可是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技術,通過點對點共識機制,可以建立信任網絡;這是信任關係的變革,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那時起,他就堅信區塊鏈技術一定能產生價值,賦能實體經濟。
稍晚於雲象和趣鏈,2016年,同樣專注於區塊鏈底層技術,同樣由浙大畢業生主導的秘猿科技成立。如果說黃步添屬於學者類型的區塊鏈創業者,秘猿科技的謝晗劍則是深居簡出的低調極客。他是以太坊Ethereum核心研發團隊的唯一中國成員,也是中國最早的智能合約開發者,同時還設計與開發過世界上第一個開源數字貨幣交易所Peatio(「貔貅」)。
秘猿科技一直專注於區塊鏈基礎技術,從事底層區塊鏈平臺開發和共識算法研究,發布了一個基於以太坊構架的區塊鏈平臺CITA,上面可以開發各種區塊鏈應用。
與黃步添等人在「鏈圈」紮根不同,嘉楠耘智區塊鏈事業部總經理邵建良則與「礦圈」緊密相連。2008年,從浙大畢業以後,邵建良進入一家銀行的網絡金融部門工作,期間接觸到了比特幣。
邵建良在了解比特幣一個月後,就購買了嘉楠耘智的阿瓦隆礦機,他以挖礦作為開端進入區塊鏈行業。2019年11月嘉楠耘智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敲鐘上市,邵建良也從嘉楠耘智的早期客戶順利晉升成為「全球區塊鏈業務第一股」的高管。
這些浙大系的區塊鏈創業者和從業者,為杭州區塊鏈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根基。黃步添認為,目前全國區塊鏈頭部企業大多都聚集在杭州,無論是創業氛圍、資本環境還是產業鏈配套,杭州都為區塊鏈行業的創業創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未來有望打造「全球區塊鏈第一城」。
在區塊鏈技術的探索研究方面,杭州目前走在全國城市的前列。作為「中國區塊鏈創新城市四強」之一,杭州是全國首個明確將區塊鏈寫進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城市。截至目前,杭州已經有6個區塊鏈產業園正式投入運營。
區塊鏈核心技術須自主可控
打造相關基礎設施是應用關鍵
2019年12月26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省人民大會堂舉行,全面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2020年經濟工作。趣鏈李偉在會上建言,區塊鏈技術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應與產業融合發展,賦能金融、政務、民生、工業製造、電力能源等多個領域,助力全省數字經濟建設一號工程。
他認為,區塊鏈也要像晶片、作業系統一樣,必須自主可控,從技術、公司發展到國家核心能力都是戰略性的需求。區塊鏈技術大量落地的金融行業也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關鍵業務領域,迫切需要把「卡脖子」的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裡。
「不過要實現產業融合發展,前提是要建立信任,這需要一步一步來,不能一蹴而就。」李偉說,目前區塊鏈技術還未完全成熟,需要花更多時間在技術本身,他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沉下心把技術做好,戒驕戒躁,做好吃苦、啃硬骨頭、坐冷板凳的準備,就像雲計算、大數據、AI這些顛覆性技術的出現一樣,要耐得住寂寞,要對技術存有敬畏之心。
雲象黃步添則認為,中國擁有龐大的區塊鏈應用場景市場,為區塊鏈技術迭代發展提供了應用空間,2020年將成為區塊鏈應用集中落地的一年。「中國完全有能力成長出世界級區塊鏈技術標杆企業。」
對於區塊鏈落地實體經濟的難點,他談到,在技術上,打造可擴展性且具有安全隱私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將是產業區塊鏈落地應用的關鍵;同時在落地過程中,要打破原有業務模式,協調多主體參與協同等問題,會給場景落地過程中帶來不確定因素。
巴比特馬千裡則認為,區塊鏈技術落地存在的主要問題,正是巴比特創始人長狹提出的「不可能三角」問題,即去中心化、高效率與安全性組成一個「不可能三角」,三者不可兼得。如何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中找到能夠兼顧三者的解決方案,並使之符合監管要求,是區塊鏈從業者需要長期探索的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區塊鏈技術會讓整個社會的運轉效率得到提升,而且是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
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必將誕生出與之對應的法律監管。比特律團隊負責人、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張宇強調,在匿名性如此強的區塊鏈領域,監管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她表示,在區塊鏈領域,我國目前已具備總體框架和基本脈絡,並嘗試了規範的立法實踐,但一來區塊鏈及應用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二來立法有滯後性,因此仍需不斷補充、完善,促進區塊鏈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