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耶穌是金髮碧眼的白人?
為什麼《最後的晚餐》裡全是白人男性?
天使是白人,教皇也是,就連聖母瑪利亞也是
是不是天堂裡都是白人?
如果天堂也存在黑人
那黑人天使肯定是在廚房裡準備牛奶和蜂蜜
拳王阿里在1971年接受BBC採訪的時候,談起了關於種族歧視的話題,他用風趣又深刻的語言博得了電視機前觀眾的捧腹大笑。
但這種看似無釐頭的對話其實是在諷刺美國「白人至上」的價值觀,同時揭露了所有黑人的無盡哀傷。
縱觀現代音樂發展史,從Funk、Jazz、Rock、Hip-hop,再到Disco、 House以及Techno,黑人文化和黑人藝術家幾乎引領了所有現代音樂領域的潮流。
貓王不是搖滾樂的發明者
David Guetta也不是EDM的創始人
01
他們都去哪了?
EDM(電子舞曲)作為目前最主流的電子音樂類型,早在1980年代末就因為海盜電臺和俱樂部文化的興起,在歐洲和美國就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受眾。
當時的美國主流話語權對EDM類型的音樂,保持著廣泛的蔑視,認為其難登大雅之堂。直到千禧年左右,麥當娜《Ray of Light》的專輯發行,才第一次將EDM帶入到主流視線,此後許多音樂人為此添磚加瓦,才將EDM的概念帶到今天的高度。
麥當娜也是世紀之交電子舞曲的icon之一
時至今日,EDM的定義已經和過去大相逕庭。今天大部分人所談及的EDM概念更像是電子音樂中的流行音樂,像是近些年部分流行舞曲的統稱。
截止到2014年,EDM在全球市場規模中佔據了62億美元
說回80年代,早期的EDM幾乎都是由黑人DJ創作完成。芝加哥真正的House教父Frankie Knuckles,底特律三巨頭Belleville Three,紐約的Larry Levan,這些黑人藝術家完成了最早關於電子音樂/電子舞曲的探索。
右一 Frankie Knuckles
EDM的野蠻生長也滋潤了派對場景,1980年代,芝加哥地區誕生了酸性浩室派對(Acid house party),Rave文化的種子在此刻的芝加哥地底埋下。
不過當時的社會環境中,警察的殘暴行為加劇,種族之間的緊張局勢,只能迫於將Rave場景轉為地下,那些黑人、西班牙人和性少數群體就那樣在狹小逼仄的空間中發展出了自己的烏託邦。
1968年芝加哥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暴亂現場
隨著EDM在過去十幾年間的發展,奇怪的是,黑人DJ的身影和性少數群體卻從主流視線中消失了。我們作為旁觀者,儘管很難理解黑人與白人之間的二元對立,但某些地方確實可以察覺到異樣。
近幾年的百大DJ榜單,白人群體掌握了絕對的主導地位。黑人少之又少,能夠被人熟知的更是鳳毛麟角,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那些前輩曾經做出的貢獻,我們只能從古早時期的歷史中,依稀了解過去黑人DJ的傳奇故事。
02
This is Business
一盤生意
今年的早些時候,芝加哥House老炮Marshall Jefferson在Mix Mag上提到:「如今EDM行業的興起選擇性地遺忘了過去開拓者們的貢獻,尤其是在美國,黑人藝術家仍然不受尊重。」
而這樣的現象,就好像上世紀60年代的故事重演。當The Beatles用英倫入侵到美國時,開始尋找他們認為的Blues英雄,但那些英雄當時不是在餐廳洗碗就是在當別人的小弟。
芝加哥House OG Marshall Jefferson
Marshall還談到,90年代晚期部分荷蘭DJ用人海戰術塞爆DJ Mag的不記名投票,好讓他們在榜中脫穎而出。而黑人DJ們都覺得自己太酷,不能那樣推銷自己,所以當時我們都笑話他們。
但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那些默默無聞的荷蘭DJ真的就此半路殺出,開始霸佔排行榜,並且大一舉成名,身價暴漲。
從2002年開始,荷蘭籍DJ屠榜百大DJ榜單
拋開情懷和歷史問題,黑人DJ的「消失」是市場自由選擇的問題嗎?我們可以從市場規模的角度來看。
或許是種族的天生屬性,決定了白人更渴望白人英雄;黑人想要黑人英雄;黃種人也想要黃種人英雄。
截止到2011年的人口普查,美國黑人的人口比例不到9%,白人佔到了80%,這個數字黑人在英國是3%。如果說白人的人數比少數種族更多,是不是就意味著白人就擁有更多數量的聽眾?
此外,時代的大環境也在暗流湧動,千禧年後EDM行業各種大事件層出不窮。2004年,Ti sto首次以DJ的身份參加雅典夏季奧運會,開創DJ行業乃至EDM的先例。
2004年雅典奧運會那時還很青澀的鐵叔
根據美國音樂雜誌《Spin》說法,Daft Punk 2006年在Coachella的表演,可以視為EDM行業的關鍵轉折點。此後不久,David Guetta也放棄了他早期的French Touch,開始轉戰EDM領域,並且將此發揚光大,一度成為EDM的代表人物。
Daft Punk 2006年在Coachella的表演
EDM的爆火催生出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一些人意識到DJ可以比傳統的藝人產生更大的利潤,DJ可以不受場地大小的限制演出,所以EDC和Tomorrow land的規模一年比一年大,參加一場電音節就像是一次短期度假。
當然,市場角度無法充分說明問題,行業中的種族歧視的確客觀存在。從1997年百大DJ公布第一屆的Top1的時候,傳奇黑人DJ Carl Cox就憑自己的能力拿到了第一。
Carl Cox
同樣作為Top1,Carl Cox的演出收入卻無法獲得相應的匹配,甚至還沒有排名靠後的DJ賺得多。作為全球頂級黑人DJ —— Carl Cox的遭遇亦是如此。
也許黑人DJ真的永遠沒辦法像白人DJ一樣,拿到30萬美元的演出費,偏見與歧視一直會繼續下去,只是它的表現方式不是像三K黨痛恨黑人那樣,歧視都在數字裡。
3K黨與黑人
03
黑人DJ是即將面臨瀕危的群體
EDM興起以後,經濟和話語權雙雙流向白人手中,也因為只有白人DJ才寫EDM。搖滾樂曾經發生過一模一樣的事,Chuck Berry和Little Richard為首的黑人們開創了搖滾樂的根源,但今天談起搖滾樂教父,大多數人更知道是Elvis Presley。
儘管已經有Beyoncé、Michael Jackson和Rapper們打破種族界限的主流巨星,但這種結果還是導致,黑人已經不寫搖滾樂了。同樣的,黑人今天也再不製作EDM。
Beyoncé與Michael Jackson
但說起更深層次的原因,搖滾樂也好,爵士樂也好,這些音樂類型和電子舞曲一樣,是可以進行複製的。我們現代社會的商業屬性,可以說起源自工業革命帶來的規模化,這是商業化的一個基本前提,可以複製。
具備這個商業前提,就存在了一定的商業價值,越來越多的人和主流意見湧入,客觀上擠壓了黑人DJ的生存空間。這也為什麼根植於黑人街頭文化的Hip-hop還是屬於黑人的領地,這種不光是音樂上的講究,還強調著文化背景上的認同的Hip-hop很難被複製取代。
白人Eminem即因文化認同
而被黑人主導的hip-hop文化圈接受
並一定程度上成為兩個群體的橋梁
那些被EDM吸引過來的新粉絲與剛進跳舞場景的人,並沒有太多渠道來了解這種音樂是怎麼來的,音樂上的黑人根源認知已經被侵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那些音樂公司的掌權者,壓根不在乎音樂的歷史和完整性。
對黑人生存的擠壓,令他們又回到了自己的舒適區
底特律的傳奇DJ Kevin Saunderson甚至有一種陰謀論,他認為有人正在刻意將黑人DJ從根上消除。Kevin的擔心並無道理,過去芝加哥爆發過Disco Sucks運動,一夜之間Disco音樂就突然暴斃。
DJ Kevin Saunderson
2007年,高富帥Calvin Harris發表的專輯《I Created Disco.》,會不會讓很多人誤解?
市場的選擇和行業的偏見,這些黑人DJ難有出頭之日。他們的作品被白人買賣後重新漂白重混,再次投入到市場中換取更高的回報,而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一切發生。
黑人DJ的生存困境,不僅折射出西方世界根深蒂固的偏見,更是反映了資本對文化產業的侵襲。目前國內電音市場,那些網紅BOUNCE DJ對真正的DJ音樂人生存空間的擠壓,不就是國內市場的翻版麼。
沒人想整晚只聽一種音樂
我們都需要一個
更加多元化的Rave場景
在這首歌中你能聽到Carl Cox的溫柔節拍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以下資料:
[1] Wiki: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ectronic_dance_music
[2] Mixmag:https://mixmag.net/feature/marshall-jefferson-why-i-quit-djing
[3] Billboard:https://www.billboard.com/articles/news/pride/8460757/gay-black-men-edm-influence-history
[4] Billboard:https://www.billboard.com/articles/news/dance/9475336/dj-e-clyps-op-ed-racism-in-dance-scene/
如有錯漏,請通知從林電音編輯部,我們將懷著感激之情認真對待所有為我們提供幫助的作者。
猜你喜歡
孤島巴黎:電子樂的神秘組織與鍊金術師,都在這裡了
是時候重新認識喊你回家吃飯的Kenny OG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