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岌岌可危
晶片是2020年的熱議話題,臺積電則是晶片製造領域當之無愧的霸主,以55.6%的市場佔有率遙遙領先;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很早便透露,先進的3nm工廠將會落地中國臺灣南部科技園區,如今已如約上梁動工!
全球最大的晶片廠商是英特爾,這家成立於1968年的公司,擁有晶片的全流程生產技術,從晶片的架構、設計,再到晶片的生產、銷售,都是「一條龍」包辦;同時,英特爾還有盟友微軟,其在軟體頂端與英特爾遙相呼應,這便是大名鼎鼎的Win-Tel體系。
過去,臺積電稍遜英特爾;如今,英特爾7nm工藝受阻,微軟再添一把火,打算自研伺服器電腦和surface筆記本電腦的晶片。於是,臺積電的機會到了,未來卻岌岌可危,只能靠愛發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電力彈性係數
2015年,張忠謀便說:「缺電是最大的憂患」。據悉,臺積電的3nm工廠投入運營,耗電量將達到驚人的70億度;2019年,臺積電全球能源消耗量已達143.3億度,即未來耗電量將超過210億度;然而,2019年中國臺灣的發電量不過是2400億度。
在經濟發展上,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有一個電力彈性係數,公式為:電力彈性係數=電力消費年平均增長率÷經濟年平均增長率。臺積電的存在,電力消耗節節攀升,電力彈性係數大於1;反之,經濟增長率每增加1%,電力消費增長率的增量必然超過1%。
其電力結構無法跟上臺積電的發展,臺積電無奈用愛發電。如今英特爾失勢力、微軟再立山頭,臺積電的發展卻岌岌可危。2017年的數據顯示,中國臺灣火電佔比約73%、水電約10%、核電佔比13%,風電和光電忽略不計;可是臺積電所在的地區竟推動綠色製造……
用愛發電的臺積電
中國臺灣有個日月潭,在日本統治時期,日月潭是重要的水電場所;二戰過後,尤其是上個世紀70年代後,中國臺灣由傳統的漁農轉向現代的工商,電力消耗直線飆升,於是開始發展臺中的火電,石門、萬裡、恆春、龍門則開始修建核電站。
可惜好景不長,上個世紀爆發了兩次石油危機,導致火電的成本快速上漲;1979年美國三裡島核洩漏事故、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洩漏事故、2011年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導致島內的反核電力量日益壯大,龍門核電四廠被迫封存。對此,臺積電相當無奈。
不僅如此,臺中的火電對空氣的汙染極大,目前已經減少運作,轉而發展綠色新能源,可是水電、風電、光電等杯水車薪,尤其是光電,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島內停電時有發生,尤其是夏季,2017年便發生過多次停電,波及新竹和桃園,臺積電便坐落於此。
結語:臺積電很無奈
微軟再添一把火,自研晶片成主流,未來將會有大批的網際網路公司走上自研晶片的道路;而臺積電作為晶片製造領域的「龍頭」,卻因中國臺灣的電力供應問題導致岌岌可危,或將錯失良機,當真是可惜!
2018年,島內打算重啟核電站,結果反核力量直接「逛街」反對,其中就有志玲姐姐,用愛發電是當年的主題。未來臺積電3nm的晶片工廠投入運營,只能是用愛發電,對此,您有何看法?臺積電的發展是否岌岌可危,島內有可能重啟核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