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美光科技兩大半導體巨頭相繼宣布在本月14日後不再向華為供貨,除此以外,三星、海力士等快閃記憶體晶片的科技企業預計也將會中斷對華為的晶片供應。美國為華為布置的晶片坑越挖越大,據悉,華為目前的庫存可用晶片最多只能維持到明年第一季度,從目前華為接連失去晶片供應的情勢來看,其智慧型手機業務的處境可謂十分不樂觀。
然而據說華為目前的困境並不止步於晶片,有消息稱屏幕供應商應該也可能會因顯示驅動晶片源自美國的原因斷供華為,屆時華為會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核心部件均缺失而不得不暫停智慧型手機業務。以手機為核心的消費者業務是華為公司這兩年的重要營收支柱,今年上半年消費者業務的營收佔華為總營收的一大半,如果手機業務「停擺」,對華為的打擊非常大。
京東方是當下全球第一大LCD屏供應商,也是華為OLED手機面板主要供應商,像華為旗下的Mate20系列、PC顯示器的產品,都是採用京東方的面板。分析人士認為京東方或許也會停止供應OLED顯示屏給華為,好在京東方及時否認了這一消息:京東方將會隨著華為的決策轉變提供相應的服務,並且京東方和華為依舊合作順暢,雙方並沒有停止合作的打算。
高通、臺積電、美光科技等行業巨頭即使捨不得華為這個大客戶,最終也迫于禁令壓力無奈放棄與華為合作,京東方為何能底氣十足的公然支持華為,繼續為華為供貨呢?要知道,美國政府制裁政策的核心要點是「使用了美國的相關技術和設備的任何企業,要想向華為供貨的前提是獲得美方許可」。
但好巧不巧的,京東方是一家在技術上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去美國化」企業,完全有足夠的實力不把美國制裁政策「放在眼裡」。而且美國在屏幕技術上相對比較落後,雖然屏幕所需的驅動晶片依然會涉及到美國的相關技術,但也不是非美國不可,這方面如果選擇和技術更加先進的日本合作,反而優於和美國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目前正研發屏幕驅動晶片,如果京東方供應的屏幕和華為正研發的屏幕驅動晶片相結合的話,華為和京東方既能緊密合作關係,也更能進一步「去美國化」。先不論晶片處境如何,最起碼華為旗下產品的顯示屏幕供應是有保障的。
當然了,華為和京東方未來會不會進行顯示屏和屏幕驅動晶片的合作還未可知,這畢竟只是我們的猜測,一切還要看雙方自己的考慮。不過值得一說的是,雖然中國的科技企業,尤其是半導體相關行業相比美國稍顯落後,大多數中國企業仍然離不開美國技術和設備,但如果國內的企業能夠像華為和京東方這樣實現優勢互補的話,實現「去美國化」也不是不能實現。
希望國內的相關企業能夠從華為事件中吸取教訓,夯實基礎,紮根技術創新和智慧財產權保護,三到五年後,能夠擺脫美方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壓制,再也不受這窩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