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回國創業僅有創意不夠 做好創業前期評估很重要

2021-01-04 中國僑網

  回國創業,僅有好點子還不夠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留學生學成回國,在不同領域中探索創業之路。從產生想法、確定方向,再到具體實施,挑戰與機遇共存,其過程往往並非一帆風順,不少創業者經歷了困難和曲折。全球化智庫與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顯示,海歸創業中有54%的企業尚未開始盈利,運營成本高、對國內市場不了解是遇到的主要困難。

  對廣大海歸創業者來說,在創業之初就要做好應對各種風險和困難的準備,有些「彎路」原本可以避開。

  做好創業前期評估

  對於創業者來說,一個「好點子」很重要,發現市場需求並找到了合適的解決方案,很可能就尋到了創業契機。但是,僅憑「好點子」和熱情還不夠,一些海歸在創業前不重視「好點子」的可行性評估,「一拍腦袋就去做」。

  王書勃在韓國漢陽大學讀研究生時就開始創業。當時他注意到,一方面在韓國的中國留學生課餘時間有找兼職、找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韓國企業為了開拓中國市場,希望多招聘一些中國員工。王書勃由此萌生了一個想法:通過做一款手機軟體或者網頁,將這兩種需求結合到一起,幫助用人單位與求職者對接。「當時組成了一個規模不算小的初創團隊,其中博士就有7位。大家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是最後創業還是失敗了。」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書勃語氣中仍透著無奈。

  項目實施的過程中,王書勃才意識到自己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盈利模式。他說:「無論與用人單位對接成功與否,我們當時並沒有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但公司運行一段時間後我們才發現,用人單位按照對接成功的崗位數量支付給我們的費用十分有限,盈利的可能性很小。」

  公司無法實現盈利,王書勃的首次創業實踐無奈「落幕」。他雖然把握住了用戶需求,組建了功能較為完善的團隊,但缺少對盈利模式的考量和評估,以至於無法把握長期發展的可能。

  經歷了第一次創業的陽光和風雨,王書勃總結說:「先想清楚一段一段的路要怎麼走,比直接『埋頭努力』更重要。」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2017年,研究生畢業後的王書勃決定回國在服裝設計領域「二次創業」。這次,他吸取了以往經驗,先深入研究國內市場,對自己想法的可行性、後期執行方案、盈利模式等問題都做了充分思考和評估。從最開始做服裝代購到與韓國設計師品牌達成合作,王書勃逐漸成長起來。去年,他創立了自己的服裝品牌。

  明確產品服務定位

  找準創業方向和產品定位,關係到創業者能否順利達成自己預期設定的目標。有的留學生回國之初並不十分了解國內市場環境和相關政策,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創業方向的把握更需謹慎。

  2004年,劉偉奇畢業於美國史丹福大學,通過在國內醫療、投資和管理等領域十餘年的工作積累,他關注到慢性病患者、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對於醫療服務的特殊需求,2014年,劉偉奇創立了同心醫聯科技有限公司。

  「我在美國學的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並不具備醫療科技領域的專業背景,因此對我來說,創業中如何找準切入點是個不小的困難。」劉偉奇說。在領導團隊明確了創業大方向之後,對於如何定位最可行的產品方向,他與團隊也做出了很多嘗試。「我們在創業早期做了不同的產品,通過它們來判斷哪類產品更符合患者需求,以便更快速地找到契合我們的切入點。」劉偉奇說。

  與此同時,海歸創業前,也要熟悉國內創業環境,了解中外的不同。劉偉奇表示,近幾年中國的醫療行業發展迅速,海歸在創業前必須充分了解國內的相關政策、醫院的運行體系、患者看病流程以及中國醫療領域的科研、教育情況,等等。「如果沒有充分了解這些內容,在創業過程中就可能會出現誤判、選錯方向的情況;在執行過程中就可能與實際情況相矛盾,產品和服務就很難滿足用戶的需求。」他說。

  找準方向不懼「試錯」

  幾位接受採訪的海歸創業者都提到,留學生回國創業時選擇的領域「接地氣」很重要,國內商業發展有自己的軌跡和特點,將國外的理念與模式直接照搬過來,很容易「水土不服」。

  創業之初,劉偉奇與團隊嘗試做出了一款手機軟體,可以輔助醫生管理慢性病患者檔案。他說:「當時的這個想法是好的,醫生也認為可以從日常生活出發預防慢性病,我還參考了一些醫學專家的意見。但是,在實際運營時卻發現很難推廣。」劉偉奇坦言,慢性病出現的部分原因與不良的生活習慣有關,當項目真正實施後,才發現要針對的是糾正患者的生活習慣,而這並不容易。「這個設想從醫學角度來看是沒問題的,但是在落地、執行、推廣的時候都遇到了困難,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要讓患者接受醫生建議、改變生活習慣很困難,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他說。

  在「試錯」與探索中,劉偉奇找準了定位:將影像與AI技術平臺、線上網際網路醫院和線下實體醫學影像中心相結合,為患者提供「一站式」診療解決方案, 幫助醫生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如今,他的團隊開發出了以動脈瘤輔助診斷為代表的38個智能診斷產品,並且已經落地應用。

  「有了之前創業失敗的經驗教訓,我再次創業時設置了更小但更易實現的目標。」王書勃說。回國後,王書勃不再像首次創業那樣「想當然」。現在,他與服裝設計專業畢業的妻子一起腳踏實地經營著自己的服裝公司,並已獲得40多個設計師品牌的授權合作。「找到可行方向之後,就要堅持下去。」他說。

相關焦點

  • 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以往熱門的留學國家陷入公共衛生危機,在新未來下,海歸群體如何制定未來決策呢?在此背景下,智聯招聘發布《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結合平臺求職大數據及問卷調研,呈現2020年海歸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的回國趨勢,以及海歸就業、創業情況。
  • 海歸創業新路徑:用科技點亮生活
    近幾年的海歸創業趨勢中,科學技術與各行各業的聯繫日益緊密。一方面,一些高精尖的技術「走下神壇」,有了許多「接地氣」的產品形式;另一方面,一些相對傳統的領域也越來越多地引入新的科技產品,從而賦能高質量發展。  而打通邊界,正是海歸的優勢之一,也是其在創業過程中不斷開拓的新路徑。
  • 他是海歸博士,回國從0創業,締造中國CDMO龍頭企業!
    他是海歸博士,回國從0創業,締造中國CDMO龍頭企業!來源:藥智網|露露君近日,「2020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發布,馬雲連續3年蟬聯榜首,第二第三名分別為馬化騰、鍾睒睒。其中,洪浩憑209.5億元,居該排行榜第181名,他創立的凱萊英醫藥集團,更是被業界稱為「中國CDMO龍頭企業」。
  • 報告指上海最吸引海歸創業上市企業聚群
    中新網廣州12月18日電 (蔡敏婕)2020年海歸及國際人才吸引力城市榜單18日在廣州發布。其中,在今年海歸創業上市企業聚群城市榜上,上海以20家海歸創業上市企業數量佔首位,北京以14家次之,深圳以10家排第三位。
  • 巾幗不讓鬚眉 「她」時代的海歸女性創業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王菀 記者 朱宏利)十一位女性海歸,十一個不同領域,十一個創業故事,12月17日下午,由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婦女委員會主辦的首屆海歸女性創業論壇在歐美同學會四合院內舉行。
  • 回國創業,用好相關政策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出以來,各地政府部門紛紛推出相關政策,鼓勵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並提供資金、辦公場地、相關信息指導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還根據各地區重點發展的行業,制定具體創業鼓勵辦法。「雙創」蓬勃發展的形勢下,海歸應該如何用好相關政策,為自己的創業助力?
  • 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海歸回流呈年輕化、高知化趨勢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網原標題:《2020中國海歸就業創業調查報告》發布——海歸回流呈年輕化、高知化趨勢業 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留學趨勢升溫。如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生源國,而隨著中國產業結構升級、人才紅利優勢凸顯,國際化人才也在紛紛回流。
  • 歡迎報名,人民日報海外網啟動海歸創業培訓
    經過半年多的籌備,人民日報海外網正式啟動海外創業培訓營項目。海歸創業培訓營由人民日報海外網與超級蜂巢共同發起,聯合領投會中國投資人中心、中國人才科學研究院聯袂參與。培訓營通過 「導師帶教」,推動優秀創業項目的最終落地,提供解讀政府創新創業政策、拓展融資渠道、參觀知名企業與園區、對話業內大咖等一系列服務課程。
  • 騫雲科技SmartCMP榮獲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二等獎
    (原標題:騫雲科技SmartCMP榮獲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大賽二等獎)11月27日,由中國技術創業協會留學人員創業園聯盟主辦的2020第六屆中國海歸創業複賽、決賽暨第21屆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網絡年會在廈門圓滿落下帷幕。
  • 「80後」澳洲海歸的創業啟示:順勢而為
    標題:「80後」澳洲海歸的創業啟示:順勢而為 創造價值的過程更精彩  中新網上海6月15日電 題:「80後」澳洲海歸的創業啟示:順勢而為 創造價值的過程更精彩  記者 許婧  「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和曾經的大航海時代一樣偉大,在這樣的大時代裡,我一定願意去做一些能創造價值的事,創造價值的過程永遠比享受價值的結果更精彩」。
  • 海歸青年逐夢「留學之鄉」:沉下心,海歸大有可為
    海歸青年逐夢「留學之鄉」  12月8日,第四屆留學生節暨2017海外學人回國創業周(以下簡稱「留學生節」)將在珠海拉開帷幕,搭建海歸圓夢的平臺。  珠海是中國留學文化發源地之一,被稱為「留學之鄉」。170年前,「留學生之父」容閎從這裡離家赴美,開啟「海歸」報國先河。
  • 海歸師兄弟回國創業選武漢,打造柔性OLED面板保護膜
    該條生產線的創設人、34歲的海歸博士明天這樣告訴記者。看到武漢在電子產品領域的發展潛力「80後」的湖北人明天,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博士後研究。2015年,他和專攻高分子材料領域的同門師弟肖蔓達一起,在美國成立創業公司,專攻電子屏幕保護膜材料。2016年初,感受到國內市場的潛力後,兩人開始打算回國創業。
  • 掃描|上海市歐美同學會舉辦2020年上海海歸青年創新創意創業高峰會議
    為迎接科技新浪潮的到來,加快落實上海市「十四五」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12月13日,上海市歐美同學會成功舉辦2020年上海海歸青年創新創意創業高峰會議。會議以「新變革·新智慧· 新力量——勇當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為主題,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等上海三大先導產業,以數字經濟和智慧城市為突破口,集中研討「卡脖子」技術的布局突破,進一步凝聚青年海歸智慧、發揮青年海歸力量,激活青年海歸的創新創意創業動能。
  • 回國創業那些事
    對談、交流的話題包括:1.如何找到合適的團隊一起搭夥創業?合伙人團隊沒法一起走下去,怎麼辦?2.為什麼說創業要有理想,但不要理想化?兩者的界限是什麼?3.海歸創業者如何告別不接地氣?到底什麼是接地氣?4.創業最難的點在於什麼?5.投資人如何選擇創始人?投資人會比較看重創始人的哪些品質?
  • 《南通市市區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新創業創意項目補助管理...
    當前,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科技創新創業在經濟發展全局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越來越突出。為了鼓勵和推動創新,對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新創業創意項目進行補助,南通市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南通市市區科技型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創新創業創意項目補助管理辦法》(通政辦發〔2015〕103號,以下簡稱《辦法》)。《辦法》於2015年6月通過並頒布實施。
  • 第四屆中國·西安海歸創業大賽即將啟幕!
    為支持海歸精英創業西安,第四屆中國·西安海歸創業大賽決賽將於2020年12月5日在西安高新區嘉會坊嘉會國際交流中心盛大啟幕。 · 大 · 賽 · 簡 · 介 · 中國·西安海歸創業大賽迄今已成功舉辦三屆,累計吸引270個優秀創業項目參賽(其中海外項目20個),
  • 中國進入"創業大爆炸"時代 去年創業企業數365萬
    據珠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李偉輝介紹,珠海正大力推進人才優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進創新創業人才,打造創業「沃土」,促進產業集聚和創意集聚,借賽事舉辦之機,珠海對來此創業參賽團隊送出政策「大禮包」:其中包括幫助創業者落戶珠海;安排創業團隊入住珠海人才公寓或提供1處周轉住房;免評審入駐珠海創業孵化基地,享受租金減免優惠和「一站式」免費創業孵化服務;對孵化基地內初創企業招用的博士、碩士或緊缺高技能人才
  • 譚小平出席「智薈星城·海創未來」海歸創新創業座談會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4日訊(全媒體記者 黎鐵橋 實習生 傅悠航)24日,「智薈星城·海創未來」海歸創新創業座談會舉行。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譚小平出席並講話。他寄語全市海歸人員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為長沙海歸小鎮建設獻策出力,為建設現代化長沙凝聚磅礴力量。
  • 「海歸精英」創業新路徑:從底層做起,催生垃圾回收新模式!
    「海歸精英」遇「垃圾分類」創業風口彭凱,90後合肥本土小夥,2016年從澳大利亞埃迪斯科文大學留學回國,潛心創業。回到合肥後,他首先嘗試了商貿創業,在家人的扶持與幫助下,從事與父輩相關的酒水貿易行業,事業也算風生水起。
  • 海交會開啟「廣聚英才貸」2.0 廣州建行支持海歸人才創新創業再加碼
    在全球化持續推進、海外留學人員與日俱增的背景下,如何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就業與創業成為擺在政府和各類企業面前的一道考題。 12月18日,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以下簡稱「海交會」)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拉開帷幕。本次海交會以「面向海內外,智匯大灣區」為宗旨,全方位服務海外人才,為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發展鋪路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