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閱文之後:網絡文學的初心、商業模式與未來

2021-01-08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文化產業評論」(ID:whcypl),36氪經授權發布。

作者 | 黃斌(北京大學研究員,創意者經濟的提出者和研究者)

編輯 | 範佩宏

閱文管理層發生變動,有關合同輿論風波逐漸平息。這是網絡文學領域第一次出現如此大波動。然而波動的背後,又該做哪些思考?文學與商業之間共生共存的生態如何重塑?升級的商業模式能否促進網文活水對數字文化更好的滋養與補給?文化產業評論攜手「創意者經濟」提出者黃斌帶您深度解讀。

近日,閱文集團更換管理層、合同事件以及「斷更節」等成為網絡關注的焦點。隨著閱文集團一系列闢謠、「作家懇談會」等動作,輿論風波已有平息的跡象。但由於閱文在我國網絡文學中極為重要的地位,這一爭論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反思機會,讓我們得以重新審視網絡文學這一獨特的數字文化產業的變化,進而審視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生態的重構。

網絡文學的初心:我喜歡、我可以

網絡文學可謂是技術門檻最低的數字文化內容形式。因此,從網際網路開始不久,就已經有網絡文學了。今天來看,連北京都在舉辦網絡文學節,不少網絡文學作家成為各級作協會員、領導,入選四個一批了,甚至連習近平主席在文藝座談會上都點到了網際網路文學創作。但很長一段時間,網絡文學都沒有得到與之影響力相匹配的讚美,是非主流、小眾,甚至是被批判的。有些批評甚至都不是技術的指責,而是道德的誅心,是蔑視甚至是無視。不少「大神」是在終於被當地作協接納之後,才敢告訴家人自己在寫網文。

但就在這樣看起來是荒漠的環境中,在八九百萬人的耕耘下,網絡文學還是成長為了一片茂密的森林,成為了我國數字文化產業生態中最重要的IP來源之一,成為了我國在海外影響力最大的,推廣中華文化最為有效的形式之一,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在數字內容時代對全世界最大的貢獻之一。

這種貢獻不僅僅在於內容層面,還在於產業生態、產業組織層面。網絡文學最早爆發出蘊含在所有普通人心中的創意夢想,最早爆發出UGC(用戶生產內容)的巨大生命力,最早爆發出「平臺經濟」的新型產業組織方式,最早通過生產者與消費者的互動(學術研究中也將其稱之為「產消者prosumer」、「產用者produser」等)而不斷改進出最貼合市場(而不總是批評市場)的文化產品,從根本上帶來了數字文化內容的大爆炸。

正是看到了網絡文學的獨特價值和巨大潛力,才使得我更有自信提出「創意者經濟」,這一中國數字文化獨特的產業模式。

△創意者經濟模型中創意者的成長路徑,很大程度上是以網絡文學為案例藍本的

而這種驚人能量的來源,在之前研究網絡文學的時候,我願意僅僅把它歸納為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是「喜歡」。很多「大神」都願意講述自己從小以來的文學夢想,也從來不避諱在傳統文學道路上的屢屢碰壁。不是每個人都有「祭壇」、「花圈」的叛逆,只是當他們「不得不」開始在網上寫小說,並發現有人看,真的愛看的時候,都會有「柳暗花明」的歡喜,甚至「天生我才」的豪邁。

第二個是「不服」。更多的大神,其實是從讀者而來的,入行的理由也很單純,「他寫成這樣都能有這麼多粉絲,我也可以」。因為不服,因為不甘,從年輕人的激情,堅守了三五載,變成了中年人的事業。

唯獨很少是直言為了錢的。當然,「大神」們年入過億,肯定會催生創意者們「名利雙收」的夢想,但大家心裡恐怕都很清楚走向大神的一路艱辛。大部分的網絡文學作家,都不是全職的,「暴富」只是心裡小小的期待,真正擋不住的,還是年輕人滿眼的喜愛和滿臉的不服。

而第三個關鍵詞是「堅持」。這次合同風波中,全勤獎赫然在列。我曾打趣問到如何才能成為大神,閱文的人會很認真的和我說,至少一日兩更,最好三更以上。很多大神,幾年不曾在外應酬,走親訪友都要先存夠稿子才敢出門。這份堅持,比起歷史上最勤奮的作家們似乎也不遑多讓。

網絡文學之所以能成浩湯之勢,正是因為這一渠單純、清澈的源頭。

但既然已成大江大河,終究要匯入大海,商業邏輯,終究是避不開的。

商業模式的改變:該來的總是要來

數字文化之所以讓人慾罷不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即時獎賞」模式和「排行榜」效應。閱文之所以能執網絡文學之牛耳,最核心的原因是吳文輝先生創立的付費閱讀制度。每一次被點擊、被閱讀,作者不僅有被認可的心裡滿足感,更能直接看到經濟收入。從主動的方面看,「即時獎賞」的滿足不斷推動作者持續更新;從被動的角度看,實時刷新的排行榜也會對作者產生無形的壓力。

這一商業模式不僅成就了產業,更成就了作者。在不被主流文學圈和輿論認可的那段時間,不少網絡文學的創意者能對傳統文學作者建立自信,很重要的一套「心理建設」就是:「我寫的東西是真正有人看的,是有市場價值的」。大神們也確實是賺到了錢的,甚至不乏年入過億的超級大神。

當然,再單純的源頭,也終究是在奔向大海。市場價值貫穿網絡文學始終,影響了網絡文學本身。

比如網絡文學按字閱讀付費制度,使得網絡文學作品往往都很長,文字上自然少了很多精煉之美;

比如網絡文學的用戶反饋機制不總是挑選最好的作品,更多的是挑選在一定認知水平條件中最受歡迎的作品。考慮到這些用戶對網絡文學的需求,公允地說,至少大部分腰部作品質量了了;

又比如網絡文學曾經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機制,借用時髦的話說,可以稱之為「後浪」機制,創意者可以不用引導,甚至不用陪伴用戶成長,只要永遠寫同樣的題材,保持同樣的水準,就可以不斷收割持續湧入的新的、更年輕的讀者,所以很多從業者本身也認為網絡文學天花板不高,甚至不少「大神」在成名後,主動轉向傳統文學圈,以追求內心中認為更好的文字。

這些都還是網絡文學本身的問題。發展至今,網絡文學本身已經成為數字文化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更不可能獨立於生態之外成為伊甸園了。從閱文被納入騰訊「泛娛樂」,後來升級為「新文創」的體系後,閱文就越來越成為數字文化產業最重要的IP來源。比如早年的《花千骨》等,尤其是近期改變上映的貓膩大神的《慶餘年》,馬親王親自操刀的《長安十二時辰》這樣的超級爆款。但也有不少沒有能力打造核心IP的數字文化企業,將網文做成了引流工具,成為了網上的牛皮癬小廣告。網絡文學的問題,最終會反映到數字文化的問題中去。

從閱文的年報上,或許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這種商業模式的變化。閱文的收入結構本質上只有兩部分,一是在線業務收入,二是版權運營收入。2017年-2019年三年中,閱文的版權運營收入佔比從9%升至19.8%,再升至52.9%,已經成為近年來閱文業績的主要支撐;而在線業務收入佔比則從83.4%下降至76.0%,再降至44.4%,而這還不全是付費閱讀的收入,還包含了線上廣告等收入。

△經作者整理,閱文集團年報中的收入構成

(縱軸為收入,單位:億元)

這其中一個標誌性事件是,2018年10月,閱文集團收購了新麗傳媒,從財務數據上看,版權運營收入大增是合併了新麗傳媒的報表。但以2018年為例,減去新麗傳媒的併入報表的2.7億元,全年的版權運營收入也有7.3億元,遠高於2017年的3,7億元。而收購新麗傳媒這一動作,本身已經揭示了騰訊、閱文集團戰略思路的調整。

這次事件影響中,股市不跌反升,看起來資本市場是歡迎改革的。

△閱文事件前後其股價波動

新生態重構:如何用網絡文學的活水灌溉更大的數字文化森林

文學和商業可能不需要這麼近。

但網絡文學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和商業關係緊密;發展至今,更是已經「人到中年,回不去了」。稍微危言聳聽一點就是,如果網絡文學的商業模式不改革,在短視頻、直播等新業態的衝擊下,網絡文學這一種數字文化形式是否還能好好活著,都將會成為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因此,在不可避免的商業模式變革中,如何調整合同、付費閱讀還是免費閱讀等問題,都只是眼前的問題。長期來看,如果閱文在面對上遊的作家和面對下遊的版權運營和內容生產商採用兩種商業模式,而不是融合在「新文創」的整個體系中,更大的概率不是兩者兼顧,而是是顧此失彼。

數字文化的生命在於IP認同和共建。每一個作品,生產出來,交給用戶,最多只走完了價值歷程的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用戶的轉發、評論、吐槽、彈幕、甚至同人、再創作。因此,在更大的數字文化生態中,網絡文學的價值,也必然會從作者和讀者的共建,變成作者、讀者和影視文娛生產者、消費者的共建。同時,更多元的建構會促進多角度的闡述,也是數字文化能夠誕生出真正精品的重要方式之一。「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首先,需要一千個讀者。

另一方面,網絡降低了交易成本,天然促進了集聚,推動了強者愈強。頭部網文的商業價值,現在已經不是,未來更不會僅僅依賴於付費閱讀,而會更多地依賴於多渠道的轉化和變現。可以想見,在新的商業體系裡面,頂級作家會比以前有更大的創作空間和議價能力,也會有更好的經濟收益。

在新生態中,真正需要討論的,是如何幫助那些仍然懷有夢想的創意者邁入網絡文學這個最容易進入的創意產業大門,如何保持源頭活水不枯竭,更踴躍,從而能夠滋養數字文化這一更廣闊的森林。

這涉及到很多經濟和管理學的問題,有些甚至是無解的。比如上市並對投資者負責的這種制度安排中,企業如何更好的與自己的客戶、合作夥伴、員工共生;比如在閱文這樣的大生態中,一個IP的價值究竟有多少是來源於創意者本身的高水平創作,還是閱文的渠道或推廣?這其實才是合同的本質,反過來也可以說,不同的合同,平臺方一定會匹配不同的資源,從而必然會影響作品和IP本身的價值。

這些問題,都是對閱文新管理層的挑戰。而再難的問題,也只有去闖去試去改革。

從眼前看,這主要涉及到兩個問題:

一是如何保持源頭活水。在一個更注重版權運營的生態體系中,在一個越來越不依靠於付費閱讀收入的模式中,怎麼給與新人足夠的激勵?是否要從付費閱讀、打賞等市場邏輯,轉變為籤約作家、扶持獎勵的運營邏輯?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這或許並沒有好壞之分。在市場邏輯中,現在很多網文已經套路化了,閱讀量高的並非是最好的,而且很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是運營邏輯就和編輯的品味、偏好密切相關,編輯可能更有經驗看出什麼作者,什麼文章會有潛力,但是市場未必認可;早期認可的,未必後期會成為大神,或者就算網文大神也不是都適合改編的。

二是如何穩住現有的核心合作夥伴,尤其是那些與平臺患難與共、共同成長的「大神」們。在商業模式的深刻變革中,不是所有的老人都能適應新的生態,適應了讀者,未必適應版權商。可能會有「大神」從神壇跌落。幫助這些具有穩定創作能力和創意水平的「大神」轉型,既是閱文能持續賺錢的天理,也是網絡文學這一大家庭中的人情。

在這兩個問題之下,平臺和創意者的關係,才是所有問題的根本;如何在數字文化生態這個大生態中,更好的構建網絡文學小生態,並讓兩者能夠共同成長,才是通過改革、通過發展來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在這個大邏輯和大體系下,閱文可以選擇成為版權商,成為經紀人;但以閱文在網絡文學中的核心地位,閱文也可以選擇成為網絡文學生態本身。

生態就必然是多元的、開放的,而不是機械的,唯一的。其實從最近閱文CEO程武的回應中已經可以看出他對生態的期許。他明確表示了,關於包括改編版權等各種衍生權利在內的著作財產權,閱文會在作者與平臺雙方自願的前提下,提供多版本的合同選擇,對授權權限分級,為作者授權匹配對應的權益,把選擇權交給作家。更通俗的說,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一直都沒有過時。

從我個人來看,我希望閱文成為森林,而不僅僅是一個大樹!成為大江大河,而不僅僅是一艘巨輪!

我更希望,網絡文學,這個為無數創意者開啟數字文化夢想,為數字文化繁榮提供源頭滋養,為數字文化走向世界打開窗口的文化形式,能夠源源不斷、奔流不息!

相關焦點

  • 「閱文風波」折射中國網絡文學市場變革之路
    這從閱文的年報也可見端倪:從2017年到2019年,其在線業務收入佔比從83.4%下降至76.0%,再降至44.4%;與此同時,閱文的版權運營收入佔比則從9%升至19.8%,再升至52.9%。在北京大學研究員黃斌看來,閱文之所以能執網絡文學之牛耳,最核心的原因是從起點文學開始延續至今的付費閱讀制度。這一模式不僅成就了產業,更成就了作者,誕生不少年入千萬的超級大神。
  • 網絡文學作者「集體維權」,閱文集團困境待解?
    過去的一周,可能是網際網路文學行業問世以來,最風浪滔天的一周。閱文集團創始團隊五名管理者「榮退」,多位網絡文學作者對新合約提出異議,甚至引發湖南省網絡作協、貴州省網絡作協、四川省網絡作協的發聲,閱文集團更是在昨日兩度發文澄清。5月3日,針對市場傳言,閱文集團新任管理層兩度進行回應,新任CEO程武也在個人朋友圈進行了說明。
  • 閱文集團股價大跌背後的網絡文學困局
    在線閱讀業務,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創意蓄水池,也是一切版權運營業務的核心,如果沒有足夠的付費用戶群體支持,單靠免費模式下的廣告分成,大部分網文作者都難以養活自己,更別談創作出更多超級IP。這個問題,從財報來看,似乎是閱文集團的問題,但是從趨勢來看,卻是整個網絡文學都存在的問題,因為閱文集團,在某種程度上就代表著中國的網絡文學。
  • 閱文上市暴漲,網絡文學如何塑造了今天的娛樂產品和消費者?
    閱文以及它所經營的網絡文學,成了騰訊進入娛樂行業最好的入口。1、五個數字,快速了解這家做網文生意的大公司成立於 2015 年的閱文集團,由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合併而來。如果撇去內部整合,閱文真正能夠用來經營網絡文學 IP 的時間,嚴格說來還不足以為他們帶來豐厚的成果。
  • 閱文集團與天成嘉華舉辦「網絡文學+民族」主題研討會
    與會專家認為,網絡文學植根於傳統文化,先天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基因。魯迅文學院研究員、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王祥表示,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很多是從華夏遠古神話、宗教神話裡面汲取的架構,講故事的基本模式不是憑空而生的,是從傳統文化中產生的。
  • 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發布,閱文集團9部作品入選三大榜單
    今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升級為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在原來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基礎上,增加網絡文學IP影響排行榜和海外傳播排行榜。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共評出10部作品,閱文旗下《朝陽警事》《我在火星上》《天道圖書館》入選。
  • 騰訊文學盛大文學合併成立新「閱文」
    上億資金採購非網絡文學  記者近日前往位於張江微電子港的閱文集團總部,見到了以閱文集團CEO身份亮相的吳文輝,他曾先後擔任盛大文學和騰訊文學CEO。  據介紹,新成立的閱文集團今年將投入上億資金用於非網絡文學內容的採購,以引進傳統作家作品為重點,與傳統出版機構洽談合作。閱文集團還旗幟鮮明地提出服務「全民閱讀」的目標。
  • 好演員好作家讓網絡文學釋放生命力,2019閱文原創文學風雲盛典舉行
    昨晚,「2019閱文原創文學風雲盛典」發布了2019年度中國原創文學風雲榜,並重磅推出2019 TOP影遊改編價值書單,盤點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及IP改編年度表現,將故事性和產業標準有機統一,彰顯了中國網絡文學一流創作水準與人氣峰值,為中國文創產業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
  • 騰訊接手閱文,網絡小說要全免費了?
    作為起點中文網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吳文輝在2003年主導了在線付費閱讀的普及,為起點中文網的內容生態及盈利模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網絡文學產業現行商業規則締造者」之譽。2018年底開始,免費+廣告的在線閱讀模式快速崛起,閱文的付費業務受到不小的衝擊。
  • 緊扣時代命題,講好民族故事,閱文集團與天成嘉華舉辦「網絡文學+...
    與會專家認為,網絡文學植根於傳統文化,先天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基因。魯迅文學院研究員、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委員王祥表示,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很多是從華夏遠古神話、宗教神話裡面汲取的架構,講故事的基本模式不是憑空而生的,是從傳統文化中產生的。
  • 中國社會科學院&閱文集團:2019年度網絡文學發展報告 | 網際網路數據...
    回顧2019年網絡文學,收穫與經驗並存,欣喜與缺憾同在。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本報告以網絡文學領軍企業閱文集團數據為藍本,聚焦網絡文學年度變化、總結網絡文學年度發展、研判網絡文學年度趨勢。在內容創新、作家迭代、粉絲社群、IP聯動及網文出海幾方面進行梳理,試圖勾勒網絡文學的年度畫像。
  • 閱文集團9部作品(項目)入選2019年中國網絡文學排行榜三大榜單
    中國網絡文學IP影響排行榜上榜作品共6部,閱文入選4部,分別為《慶餘年》《全職高手番外之巔峰榮耀》《鬥羅大陸》《誅仙》。中國網絡文學海外傳播排行榜榜單共3部作品(項目),閱文旗下《天道圖書館》依託海外熱度入選海外傳播排行榜「最佳海外影響」作品,閱文集團海外門戶「起點國際(Webnovel)」入選海外傳播排行榜「最佳海外推廣」項目,也是這次評選中唯一入選的平臺。
  • 閱文5周年,免費模式失靈,收購新麗虧損,騰訊靠換帥贏未來?
    素有「網絡文學教父」之稱的吳文輝是閱文前CEO。今年4月27日晚間,閱文集團發布公告,宣布高管調整,集團CEO由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CEO程武接任。閱文高層至此完成第一次大變動,但這只是閱文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陣痛。換了管理高層的閱文,日子並不好過。
  • 閱文事件將網際網路文學部分深層問題擺在了陽光下
    ,抵制閱文集團推出的作者權益縮水的新合約,將閱文事件推向了高潮。近一周以來,多位網絡文學作者對新合約提出異議,甚至引發湖南省網絡作協、貴州省網絡作協、四川省網絡作協的發聲,閱文集團更是三度發文澄清。 截至5月3日,網絡文學大神級作者姬叉、明巧、夢入神機、天蠶土豆、我吃西紅柿等對事件發聲,《鐵齒銅牙紀曉嵐》編劇汪海林、知名編劇高璇聲援作者維權。
  • 小米牽手閱文集團多看閱讀注入頂級網絡文學資源
    7月21日,小米與閱文集團強強聯手,為多看閱讀注入頂級網絡文學資源。在全面注入閱文集團網絡文學內容後,多看用戶將可通過體驗絕佳的多看閱讀App,閱讀國內最新最熱的頂級網絡文學原創作品,並實時追蹤眾多頂尖網絡原創作家最熱作品的最新章節。同日,多看閱讀App發布全新4.0版本。
  • 閱文風波滿月 網文作者何去何從
    來源:北京商報網一個月前,閱文的「合同事件」在網文圈引發了地震,之後的「5·5斷更節」則讓利益糾葛更加尖銳。一個月之後,對峙雙方的恩怨仍未完全了結,始終沒有一個能平衡平臺、作者以及讀者三方利益的方案。而那些受波及最深的網文作者們,也為自己的未來謀劃,無奈離開也好,自行創業也罷,網文江湖似乎到了不破不立的關鍵時刻。
  • 吳文輝隱退閱文 騰訊重整網絡文學市場
    2013年吳文輝帶領團隊再次創業,成立創世中文網,而後創世中文網加入騰訊文學。兩年後,騰訊文學和盛大文學整合成閱文集團,創世中文網、起點中文網、雲起書院、起點女生網、紅袖添香、瀟湘書院、小說閱讀網等均被打包進閱文集團。吳文輝團隊成為了閱文集團核心管理層。
  • 「價值向上,閱文互聯」閱文集團亮相UP2017騰訊互娛年度發布會
    本次UP發布會上,騰訊互娛旗下文學、動漫、遊戲、影視業務板塊分別揭曉年度戰略規劃與重要產品動向。其中,作為泛娛樂產業的核心內容輸出源,代表文學板塊的閱文集團發布了全新「價值向上,閱文互聯」體系,明確未來發展規劃,重點發力動漫改編探索及網文國際化,力求為泛娛樂產業升級探索更大空間。
  • 吳文輝的夢想是網文帝國,騰訊對閱文的期待卻是IP源頭
    在官方聲明中,閱文集團將吳文輝描述為「網絡文學產業的開創者和奠基者」,「他帶領核心管理團隊,立足起點中文網開創了網絡文學的商業模式、運行體系和作家孵培體系,更實現了公司IPO、收購新麗傳媒以及搭建文學IP版權體系等重要裡程碑,為閱文集團在新文創時代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閱文集團官方聲明稱。
  • 從寫代碼到寫網文,閱文旗下白金作者公子衍的成長之路
    閱文白金女作家公子衍作為言情系列小說的大神作家,深受粉絲追捧。她筆下的女主角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也不知不覺的激勵著她的讀者。而個又一個甜寵、幽默又風趣的故事的創作者確是個安靜沉穩的「乖乖女」。從寫代碼到寫網文自小就是優秀作文典範閱文旗下作者公子衍原名張青,85後,河北人,定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