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丨香港無三權分立 各機構絕非「獨立王國」

2021-01-08 央視新聞

日前,特首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沒有三權分立,並表示她個人認為三權各司其職,透過行政長官向中央負責。她希望從今屆政府開始正本清源、撥亂反正。這引來各方討論香港有否「三權分立」的問題,但筆者對特首的觀點表示贊同,香港沒有三權分立,這在基本法中已經寫得十分清楚,香港一直是以行政為主導,以行政長官為核心,三權互相制衡、互相配合,各權力機構不是「獨立王國」,都需要通過行政長官向中央政府負責。

基本法中沒有三權分立

根據基本法,特區享有的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均是來自中央授權。整個架構是以行政主導,而行政長官是核心,並非是「三權分立」。根據基本法第四十三條,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而基本法第四十八條中將行政長官的職權寫得很清楚,其中包括(二)負責執行本法和依照本法適用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其他法律;(三)籤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公布法律;籤署立法會通過的財政預算案,將財政預算、決算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五)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員;(六)依照法定程序任免各級法院法官。這些都說明了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中,沒有特首不行。特首既是香港的首長,又是特區政府的「領導」,雙重身份使其具有相當廣泛的職權。

以司法權為例,雖然基本法第十九條寫明,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但只是不受任何幹預,不等於完全獨立,必須要依法辦事。目前,根據基本法第八十八、九十條規定,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由有關獨立委員會推薦,行政長官經立法會同意後予以任命,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同樣,土地審裁處、勞資審裁處的法官經有關獨立委員會推薦後,由行政長官任命。這體現的正是司法的權力來源,亦體現了行政長官行政主導的安排。

當然,特首不能干預判案,但筆者認為,從整個環境來看,特首完全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給予大法官一些指示。例如,司法系統近期對2019年黑暴案件量刑方面參差不一,社會普遍意見認為起不了阻嚇作用,對此,特首有責任向首席法官給予指示要求調整相關量刑指引,否則就會有違社會對司法的期盼和信心。

三權中也有從屬關係

可以看出,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也有從屬關係,既然基本法中已經將特首定義為首長,意思就是整個政治體制都由特首領導,特首應該站在最前沿。例如,基本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如認為立法會通過的法案不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整體利益,可在三個月內將法案發回立法會重議。特首的權威可見一斑。

同時,筆者認為,特首在行政主導的精神下,可以決定邀請哪些現屆議員出任第六屆延任立法會議員。應該在本年立法會開始前,檢視個別議員在過去是否有忠誠地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及擁護基本法,並由特首發出「延任」邀請。若有任何議員被視為不符合基本法原則者,都不應獲得延任邀請。特首應及時褫奪那些議員的資格。

特首也受到權力制約,特首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向中央人民政府負責,同時,特首如有嚴重違法或瀆職行為而不辭職,可由立法會提出彈劾,但須注意的是,從政治上看,彈劾必須要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決定權在中央政府而非立法會手中。

筆者認為,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機關是各司其職,互相監督,但最後都是來自於中央授權,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最終話語權,在司法上對基本法有最終解釋權,中央人民政府在行政上有指令權,在立法上有發還權。

「三權分立」如今在香港社會上引起分歧,證明民眾對此仍有誤解,更有不少別有用心的人在其中推波助瀾,令「三權分立」與「言論自由」及「學術自由」等,逐漸變成一個政治口號,尤其是法律界的個別人口稱司法獨立,實則想把司法變成「獨立王國」,抗拒社會意見和監管。對整個社會都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使得社會越發撕裂,對政府的不滿更加深。這些都必須予以糾正。

難得特首對過去23年來沒有說清楚的問題進行解釋,筆者認為這是一個良好的趨勢,也希望特區政府未來加強宣傳,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將香港從政治陰霾中解救出來,重新面向陽光。希望未來香港能在特首的領導下,去除黑暴,掃除疫情!

(文丨香港立法會議員 何君堯)

相關焦點

  • 香港司法豈能成為「獨立王國」!
    司法機構自覺接受社會監督,才能更好實現司法公正、社會公正。法治是香港核心價值,廣大市民一直對香港司法寄予厚望。但香港司法公信力近來日益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近日公布的一份民調顯示,超過一半受訪者「不信任」香港司法機構,約九成受訪者認為香港法官在判案時受到政治因素影響。
  • 國務院港澳辦發言人: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三權分立」的說法...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9月7日發表談話表示,近期香港社會圍繞香港通識教育科教科書中有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屬於「三權分立」的表述問題再起爭議。我們贊同林鄭月娥行政長官的有關表態,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在教材中刪除有關內容的決定。
  • 三權分立的真面目是什麼?孫中山為什麼要以五權憲法取代三權分立
    西方三權分立制度所得到的吹噓和推崇,最多在18世紀及18世紀之前是名副其實的。在21世紀的今天回頭去看200多年前的資本主義發展史,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家創立「三權分立」是為了適應資產階級爭取權力的需要,是為了解決西方資產階級和封建統治階級的權力分享問題。所以,與資產階級有著千絲萬縷聯繫的「三權分立」一點也不是超越階級的萬用民主形態。
  • 反對派炒作「三權分立」議題,梁振英斥:有人想藉此鹹魚翻身
    【環球網報導】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日在行政會議前見記者時強調,香港沒有「三權分立」,香港享有的行政、立法、司法權並非跟中央分權,而是由中央政府授權。反對派卻對此說法肆意抹黑。全國政協副主席、前特首梁振英2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反對派炒作「三權分立」議題,企圖從內部分裂中解困,梁振英還點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郭榮鏗,稱他想藉此鹹魚翻身。梁振英9月2日晚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有些人總是有意無意的將外國的政治體制概念硬塞入香港的政體,將香港演繹成政治實體和主權國家。他向炒作「三權分立」的人發問:西方國家的地方政府有「三權分立」嗎?特區政府有完整的權力體系嗎?
  • 「一國兩制」漫談⑧|為什麼不是「三權分立」?
    香港回歸前由《英皇制誥》、《皇室訓令》規定的政治體制,回歸後由基本法確立的政治體制,都不是三權分立,而是行政主導。所不同的是,回歸前是行政集權,回歸後是行政主導,行政與立法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現代社會都有行政、立法、司法三種公權力,不過三權之間的關係不盡相同。香港雖有三權分立之形,但行政權明顯居於更權威更主動的地位。政府擁有立法創議權,政府議案優先列入立法會議程,簡單多數通過,體現行政優先,議員議案的通過則有更高的門檻。
  • 孟德斯鳩論三權分立丨檢書69
    在《論法的精神》第十一章第六節「英格蘭的政治體制」中,他提出了影響深遠的三權分立思想。以下是該節譯文的摘錄:每個國家都有三種權力:立法權、適用萬民法的執行權、適用公民法的執行權。 依據第一種權力,君主或執政官制定臨時或永久的法律,修改或廢除已有的法律。依據第二種權力,他們媾和或宣戰,派出或接受使節,維持治安,防止外敵入侵。
  • 第六章 中國為何不實行「三權分立」?
    也就是說,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一種議行合一的政權組織形式,而非三權分立的組織形式。 中國為什麼不實行西方式的三權分立制度模式呢?首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長期奮鬥的重要成果。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中國曾經有過多種政治制度形式的選擇。
  • 最高法院副院長:中國絕不能搞「三權分立」
    有網友提問,中國為什麼不能實行西方「三權分立」式的司法獨立?沈德詠認為,西方「三權分立」不適合中國國情。第一,我國不存在「三權分立」的經濟基礎。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的所有制關係決定了勞動者之間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們之間不存在資本主義社會私有者之間那種深刻的利益對抗關係,因而在國家政治形式和黨派制度上,沒有必要人為地把他們劃分為代表各種不同利益的政治對手。
  • 法總理反擊參院「保鏢門報告」:違反三權分立
    當地時間21日,法國總理菲利普批評參議院有關貝納拉案的調查結論「難以理解,也不公正」,指責主事的參議員未遵守三權分立原則,而且調查報告「政治色彩非常強烈」。
  • 俄羅斯是「三權分立」嗎?和美國有何不同?符合本國國情嗎?
    三權分立,是西方關於國家政權架構和權力資源配置的政治學說,主張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種國家權力分別由不同機關掌握,相互制約制衡。三權分立制度在西方各國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的總統制、英國的內閣制、法國的雙首長制等。在美國,行政權指政府,立法權指國會的上下議院制度,司法權指法院,三者互相制衡。
  • 「三權分立」式司法獨立不適合中國國情
    近日,中央黨校黨建部政黨制度教研室副主任董亞煒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我黨領導人民制定法律,但是黨必須在自己制定的法律內活動,同時,西方的「三權分立」式的司法獨立,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資本在社會中的絕對統治地位,完全不適合中國國情。
  • 中央司改辦:審判權檢察權獨立行使與三權分立下司法獨立不同
    中國審判權檢察權獨立行使與三權分立下司法獨立不同香港大公報記者: 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這和司法獨立有何區別?姜偉表示, 「司法獨立」的概念是根據一些國家三權分立的政體提出來的。我們國家實行的是議行合一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不僅是立法機關,而且是權力機關。
  • ...因此違反了美國憲法的三權分立原則。第六,強制要求就TikTok...
    第五,該行政令所依據的IEEPA本身違反了「禁止授權原則」,構成違憲:IEEPA的授權過於模糊,未明確總統行使裁量權的指導性或約束性原則,因此違反了美國憲法的三權分立原則。第五,該行政令所依據的IEEPA本身違反了「禁止授權原則」,構成違憲:IEEPA的授權過於模糊,未明確總統行使裁量權的指導性或約束性原則,因此違反了美國憲法的三權分立原則。第六,強制要求就TikTok美國資產出售向美國財政部支付報酬違憲:這一點違反了憲法第五修正案關於限制政府權力剝奪私人財產的規定。
  • 都說美國政府是三權分立 那麼美國的第四權力部門是怎麼回事?
    當我們提到美國政府的權力分配時,都知道美國是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的,總統、國會和最高大法院作為三大權力的代表,他們的權利相互鉗制,從而保證美國不會出現獨裁者。然而即使是三權分立在兩黨政治的情況下也不能完全保證權力不向某一個極端傾斜,因此美國人認為有些人或者機構是平衡權力的政府「第四部門」:新聞媒體從道格拉斯·卡特爾在1959年提出「第四部門」的概念以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大部分美國人都認為新聞媒體能夠承擔起這個第四部門的指責。
  • 軟體研發企業的三權分立
    這就是三權分立的思想來管人,管事。放在軟體研發行業內,常見的立項(確定項目經理)就是選總統,對議會(項目部)負責就是對軟體設計研發的行政執行負起責任。【產品部】 和 【需求部】 就是企業內的立法與司法。研發部、產品部、需求部共同組成 行政、立法、司法的三大互相監督的部門。
  • 央視快評:香港不能無休止亂下去
    央視快評:香港不能無休止亂下去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4日消息,8月3日下午,香港一些極端激進分子拆走海港城前面旗杆上的國旗扔入海中,惡劣行徑引發香港社會各界極大憤慨。
  • 由行政長官指定法官審理國家安全案件「損害香港司法獨立」嗎?
    理由如下:首先,基本法規定的特區政治體制是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不是「三權分立」。而是他通過判例建立了香港法院的憲法性管轄權,也就是違憲審查權,努力營造「司法獨大」、「司法至上」,硬是把行政長官視為只是行政機關首長,他才能得出行政長官指定法官是行政幹預司法,損害司法獨立的看法。這也正是長期以來,香港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對特區政治體制的錯誤理解,即把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扭曲為「三權分立」體制的主要原因所在。對此,我們不得不再一次指出,「三權分立」不是基本法的制度設計!
  • 大灣區之聲熱評:英國政客操弄海外護照幹涉香港的如意算盤打錯了!
    △音頻丨大灣區之聲熱評自中國全國人大高票表決通過涉港國安立法決定後,一些不自量力的西方政客不甘寂寞,跳將出來說三道四一番,以顯示自己還存在。近日,英國外交大臣拉布就大放厥詞稱,如果「港區國安法」在香港實施,英國將為 「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護照)持有者提供更大的籤證權利。
  • 揭秘:三權分立下的美國究竟何人掌握最高權力?結果出人意料
    眾所周知美國在建立後就通過一系列憲法確立了民主政治,並且在其中實行三權分立的政策,從而確保民主政治的正常運轉。但是政策是一回事,實行起來又是一回事,美國的政權從來不是多數人掌握,而是少數人的政治。在憲法的不斷修訂下,三權分立逐漸變得空虛化,變成了民主的幌子。為什麼這麼說呢?舉個例子,拿美國歷史上負有盛名的羅斯福總統來說,在其任期內美國的政治是趨向於總統集權的。羅斯福總統的任期具有複雜性,在其上任之初,美國就遭遇了罕見的經濟危機,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總統必須獲得最高的權力,因此羅斯福總統成為了最具實權的總統。
  • 每經24點丨央視熱評:香港沉淪,國家絕不答應;雙11後快遞業高峰期將...
    1丨央視熱評:局勢失控,正氣不彰,香港沉淪,國家絕不答應!據央視新聞,「一國兩制」是什麼?它的核心要義是維護香港的和平與繁榮。《基本法》對國家通過直接幹預來確保這一目標是開放的,一切都要實事求是,國家不會有一刻忘記這一責任。亂港分子搞「三罷」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