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 FET都有哪些發展機會?

2020-12-15 騰訊網

電源管理晶片是現代電子產品和設備不可或缺的關鍵器件。同時,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終端開始向電氣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這就為電源管理晶片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天風證券的報告中指出,目前,電源管理晶片主要應用於計算機、網絡通信、消費電子和工業控制等領域。汽車電子領域雖然現在所佔市場份額較小,但是近年來其發展速度卻不容忽視。

根據這種市場發展趨勢,近年來,致力於電源管理晶片的廠商也開始從低端消費電子開始向汽車領域靠攏。但對於車用半導體來說,耐高溫以及更大功率是他們對相關器件的需求。這些越來越高的要求也使得氮化鎵登上了電源管理晶片的舞臺,成為了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革命中的關鍵一環。

電源管理晶片的關鍵指標

提到電源管理晶片,就不得不提這個領域中的行業龍頭——TI。早在2010年,TI就開啟了在氮化鎵領域的探究。在這十年當中,TI不僅增加了其在工業、電信、伺服器和個人電子產品中的應用,還完成了超過4000萬小時的可靠性測試。

據其官方資料介紹,TI歷經十多年的投資和開發,提供了獨有的整體解決方案——將內部矽基氮化鎵(GaN-on-Si)器件的生產、封裝與優化的矽基驅動器技術相結合,從而能在新應用中成功採用GaN。

TI指出,隨著功率需求的增加,電路板面積和厚度日益成為限制因素。電源設計人員必須向其應用中集成更多的電路,才能實現產品的差異化,並提高效率和增強熱性能。在TI看來,功率密度、低EMI、低IQ、低噪聲高精度與隔離功能是未來電源管理晶片發展的五個重要因素。

德州儀器高壓電源應用產品業務部氮化鎵功率器件產品線經理Steve Tom表示:「TI GaN所關注的是如何提供並在應用中達到更高的功率密度。如果你仔細觀察周圍的世界會發現,電源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包括現在在汽車和工廠裡面的應用,以及在更智能更小巧的消費品中,電源管理無處不在。」

通過在先進工藝以及封裝等方面的探索,TI在其電源管理晶片的功率密度上得到了突破。根據TI官網介紹,TI 功率密度技術的主要優勢包括:

產熱更少:藉助我們先進的器件和氮化鎵技術,實現出色的器件開關性能。

熱性能更好:利用先進的冷卻技術(包括增強型 HotRod QFN 封裝、電源晶圓晶片級封裝和頂部散熱),幫助封裝體散熱。

效率更高:藉助多級轉換器拓撲和先進的功率級柵極驅動器,使用較小的無源器件實現較高的開關頻率,同時又不影響效率。

更小的系統佔用空間:利用高級的多晶片模塊技術,節省布板空間、簡化電路板布局並降低寄生效應的影響。

汽車 GaN FET將帶來什麼改變

從早些時候TI公布的氮化鎵發展路線圖中,我們便得以發現,其氮化鎵產品將要向汽車、電網存儲和太陽能等領域發展。

根據這一發展計劃,日前,TI推出了其面向汽車和工業應用的下一代650V和600V氮化鎵(GaN)場效應電晶體(FET),進一步豐富拓展了其高壓電源管理產品線。其中,LMG3525R030-Q1是其首款帶集成驅動器、內部保護和有源電源管理的車用GaN FET。

根據其官方資料介紹,與現有解決方案相比,新的GaN FET系列採用快速切換的2.2 MHz集成柵極驅動器,可為工程師提供兩倍的功率密度和高達99%的效率,並將電源磁性器件的尺寸減少59%。據介紹,該款新產品也是TI針對氮化鎵產品的戰略性投資。

在本次發布會當中,Steve Tom特別強調了LMG3525R030-Q1的集成驅動優勢。他指出,對比離散的解決方案,集成驅動可以實現高速的切換頻率以及較大的壓擺率。他預測,這些優勢可以為汽車提供更快的充電時間,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低的成本。所以,這些可以在系統長期穩定性、可靠性方面,為汽車解決方案提供很大的優勢。

據悉,採用TI GaN FET的封裝產品,其熱阻抗比性能最接近的同類產品還要低23%,因此可使工程師使用更小的散熱器,同時簡化散熱設計。無論應用場景如何,這些新器件均可提供更大的散熱設計靈活性,並可選擇底部或頂部冷卻封裝。此外,FET集成的數字溫度報告功能還可實現有源電源管理,從而使工程師能在多變的負載和工作條件下優化系統的熱性能。

Steve Tom表示:「之前GaN對於市場同類產品的優勢,除了之前提到的關於成本、供應鏈、可靠性之外,最大的優勢來自於集成,因為集成可以讓晶片變得非常智能,可以通過現在FET所處的環境、電流和溫度進行相應的措施,這不僅可以讓可靠性更提高一個等級,並且可以使得電源設計者省去很多設計所需要的步驟。所以,我們的產品與市場同類產品相比最大的優勢是集成了驅動和保護,使得我們是一個更智能的產品,而不僅僅是一個GaN FET。」

對於汽車方面需要非常多層級的電源轉化,車載充電器可能是一方面,進行一個AC/DC 的PFC轉換,另外還有GaN可以被應用在高壓的DC/DC的轉化方面,因為汽車是整體需要非常多層級的電源轉化,所以GaN可以被應用在汽車的許多方面。

向工業領域繼續拓展

除了在汽車領域有所突破外,工業領域也是TI GaN FET的另一個發展方向。LMG3425R030便是TI針對工業領域推出的新產品。

TI指出,在工業設計中,LMG3425R030可在更低功耗和更小電路板空間佔用的情況下,在AC/DC電力輸送應用中實現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

這款LMG3425R030在工業中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包括5G、電信、伺服器等領域,同樣,在電源AC/DC轉換中也擁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

Steve Tom表示介紹:「通常在傳統的應用中,在非常高的效率、功率密度以及非常低的成本中必須要有所取捨。但是,GaN可以達到99%的效率,同時在成本方面,氮化鎵器件也十分具有競爭力。」

此外LMG3425R030的集成化設計還可以進行熱監測,在過溫的時候提供保護。該器件也可以在集成驅動中也可以監測電流,在過流或者短路的時候,其GaN FET可以啟動自我保護程序。

文稿來源:半導體行業觀察

圖片來源:拍信網

點擊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Neumann 再次發布 U 47 FET 麥克風,這次是收藏版
    這一時期的很多聲音概念目前都在被重新認識並被認為是偉大的財富 - 尤其是在數字音頻界。不同時代之間的工作室技術的相互作用為新的聲音實驗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基礎。那個時代決定性的幫助塑造了 1970 年代 Neumann U 47 fet 的聲音形象。
  •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和SiC的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分析
    第三代半導體材料GaN和SiC的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分析 Julie 發表於 2020-12-18 10:11:01 眾所周知,先發優勢是半導體行業的特點。
  • 歷時6 年發展,GAN 領域當下最熱門的「弄潮兒」都有哪些?
    從數學的角度來看,任何數據都有自己的概率分布特點。生成式模型的任務是從有限的訓練數據中總結出這個概率,將這個概率學習成一個「公式」、一個「模型」或者一種「模式」。當它學習到這個樣本的分布特點後,模型就能夠據此源源不斷地生成新的偽數據了。有些童鞋可能會問這些偽數據有什麼用呢?例如在影視作品中,每個群眾演員都是很貴的,只要露臉了他的薪酬可能就需要翻番。
  • 中國製造有哪些機會?有哪些隱患?看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
    中國製造有哪些機會,有哪些隱患? 工程院昨天正式布了2019年《中國製造強國發展指數》。強國報告,一一點破玄機。這裡來簡單總結一下四大要點。
  • 為求好聲音,另闢蹊徑,FET推FET加變壓器輸出,讓聲音柔順到底
    人總是要做些無聊事,我想第一階段的聲音( FET ) 讓我聽的很高興,那如果兩級都是 FET 會怎樣 ?
  • 超全的GAN PyTorch+Keras實現集合
    機器之心編譯參與:劉曉坤、思源、李澤南生成對抗網絡一直是非常美妙且高效的方法,自 14 年 Ian Goodfellow 等人提出第一個生成對抗網絡以來,各種變體和修正版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它們都有各自的特性和對應的優勢。
  • 體現在股市上的機會有哪些?
    體現在股市上的機會有哪些?體現在股市上的機會有哪些? 2020年6月18日,我們的高層在陸家嘴論壇上做了書面發言:「一個以國內循環為主、國際國內互促的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什麼是雙循環?體現在股市上的機會有哪些?
  • 使用GAN生成時間序列數據,DoppelGANger論文詳解
    時間序列內的長期相關性,例如晝夜模式:這些相關性與圖像中的相關性在質量上有很大不同,圖像具有固定的尺寸,不需要逐像素生成。順序數據在樣本中具有廣泛的功能值並不少見-有些產品可能有成千上萬筆交易,而另一些則只有幾筆。對於GAN來說,這是有問題的,因為它肯定是模式崩潰的秘訣-樣本將僅包含最常見的項目,而忽略罕見事件。對於圖像-幾乎所有工作都集中在GAN上-這不是問題,因為分布很平滑。這就是為什麼DoppelGANger的作者提出了一種創新的方式來處理這些情況:自動歸一化。
  • 訓練GAN,你應該知道的二三事
    (哈哈,這麼說來 GANs 其實在中國古代就已經有了發展雛形了。)眾所周知,GANs 的訓練尤其困難,筆者自從跳入了 GANs 這個領域(坑),就一直在跟如何訓練 GANs 做「對抗訓練」,受啟發於 ganhacks,並結合自己的經驗記錄總結了一些常用的訓練 GANs 的方法,以備後用。(本篇不是 GANs 的入門掃盲篇,初學者慎入。)什麼是 GANs?
  • TI為何把首款GaN FET定位於汽車和工業應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11/420378.htmTI如何看待GaN在汽車和工業方面的機會?此次GaN FET的突破性技術是什麼?為此,電子產品世界記者線上採訪了TI高壓電源應用產品業務部GaN功率器件產品線經理Steve Tom。
  • GAN快速入門資料推薦:17種變體的Keras開原始碼,附相關論文
    夏乙 編譯整理量子位 出品 | 公眾號 QbitAI圖片來源:Kaggle blog從2014年誕生至今,生成對抗網絡(GAN)始終廣受關注,已經出現了200多種有名有姓的變體。這項「造假神技」的創作範圍,已經從最初的手寫數字和幾百像素小渣圖,拓展到了壁紙級高清照片、明星臉,甚至藝術畫作。
  • 《和平精英》KOL巔峰賽第一周 「gan」戰隊奪得積分榜榜首
    本屆2020QQ名人賽《和平精英》KOL巔峰賽迎來了第一周的比賽,本周登場了AB兩組共50支戰隊,最終有25支戰隊成功獲得了晉級資格。離階段六開始還有一分鐘,「skr」戰隊不慎被擊倒三人後,剩餘一人逆境一串三成功反打「9986cy」,但隨後遇到「gan」三人遺憾淘汰。階段九開始,只剩最後三支隊伍,滿編隊伍「gan」佔據高坡團滅「SMR」後,尋找並輕鬆打掉了「s」戰隊的獨狼,成功滿編吃雞。
  • 掀起熱潮的Wasserstein GAN,在近段時間又有哪些研究進展?
    有哪些最新的發展,可以實際應用到哪些場景中?》在原來的論文中,這個限制具體是通過weight clipping的方式實現的:每當更新完一次判別器的參數之後,就檢查判別器的所有參數的絕對值有沒有超過一個閾值,比如0.01,有的話就把這些參數clip回 [-0.01, 0.01] 範圍內。通過在訓練過程中保證判別器的所有參數有界,就保證了判別器不能對兩個略微不同的樣本給出天差地別的分數值,從而間接實現了Lipschitz限制。
  • 未來消費電子會哪些有機會,可能面臨哪些不利因素
    打開APP 未來消費電子會哪些有機會,可能面臨哪些不利因素 藍科技 發表於 2021-01-04 14:51:11 儘管2020
  • 如何使用GAN做一個禿頭生產器
    飛槳的模型庫裡用於人臉屬性轉換的模型主要有三種:    普通的GAN模型對每一對圖像風格域都需要獨立地建立一個模型,相比之下,StarGAN就是個多面手了,即單個 StarGAN 模型就可以實現多個不同風格域的轉換,它允許在一個網絡中同時使用不同風格域的多個數據集進行訓練。
  • 白話GAN及其解決小樣本問題的探討
    生成對抗網絡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GAN,在14年被Goodfellow等提出後即熱度不斷,基於GAN的新模型論文更是層數不窮,有人將能叫得出名字的GAN模型都整理在了github上the-gan-zoo
  • 2021投資機會和風險有哪些?分析師劃重點
    天風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攜天風證券商社首席分析師劉章明、天風證券有色金屬首席分析師楊誠笑、天風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宋雪濤,與主持人姚振山一起,帶大家一起洞悉2021牛年投資機會!消費電子最大機會在哪?分析師:彈性最大、空間最大的是AR在直播中,天風證券研究所所長趙曉光表示:「消費電子彈性最大、空間最大的是AR,因為手錶、耳機,都是智慧型手機延續,電視是存量市場,AR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國內各手機廠商都推出AR產品,AR解放人的雙手,把虛擬的內容跟現實場景緊密結合,無論在ToC還是ToB端都有很大空間,因為是從無到有的。」如何看待免稅行業?
  • 馬雲指明未來發展方向,信息變革時代下,人人都有機會
    這次演講指明了未來發展的方向,認為未來國內的機會就在那些百萬人口的小城市!為什麼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小城市呢?這可能跟信息變革有關,信息變革時代下,人人機會均等,那什麼是信息變革呢?何為信息變革?自從有人類社會,數據一直存在,數據的發展跟數字、計數工具息息相關,手指計數、壘石結繩計數、算籌算盤計數等等的變遷,反映出數據量的增長,但是數據的價值在「二戰」之後才得以體現!資訊時代的關鍵就是計算機和網絡,各個工業部門的數據都存儲在計算機內,通過網絡進行交流,隨著計算機的個人化、網際網路的發展,數據指數級飆升;多媒體技術、物聯網技術擴大了數據的形式和來源,於是機會來了!
  • GaN FET在汽車電子高頻變壓器設計實例
    >GaN FET在汽車電子高頻變壓器設計實例 德州儀器 發表於 2020-12-21 14:43:34 當前的消費者對於續航裡程、充電時間和性價比等問題越來越關注,為了加快電動汽車(EV)的採用,全球的汽車製造商都迫切需要增加電池容量
  • 基於G-FET的生物傳感器,用於選擇性鑑定致命菌株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使用單一一個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表來跟蹤生物結構固有的電子信號,由波士頓大學一個研究小組已經開發了一個平臺,有選擇性地識別致命的菌株,提前,可能導致更準確的定位與適當的抗生素,感染研究小組發表在《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