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的筆記本電腦選購指南,也耐心看過各位的評論和留言。
電腦其實是一個各種的組合,說白了還是一句話,需求決定你需要什麼東西。
CPU,顯卡,主板,作為電腦性能的三大件,決定著你的電腦到底做為商務機還是遊戲全能電腦。
所以,接下來我會分別講述電腦各個硬體的基本詳情,還想給各位多一個參考。
今天聊一聊電腦的大腦------CPU。到底不同的CPU有什麼不同?
如今的電腦CPU廠商,無非就是Intel和AMD。
某東AMD處理器截圖
某東Intel處理器截圖
英特爾的處理器注重單核性能,雖然近年來AMD處理器各路完虐英特爾,但是對於遊戲方面,兩者相同規格遊戲幀數相差半斤八兩。
眾所周知,經歷了這麼多代,奔騰系列,酷睿系列,至強系列,賽揚系列等,賽揚系列基本淡出了歷史舞臺,奔騰為低端雙核,價格實惠。酷睿為中端,價格適中。至強主要用於伺服器領域。
首先說一下英特爾處理器後綴的命名,(有點亂,還望見諒)
1、X後綴
X代表Extreme,中文意思是至尊級,代表同一時代性能最強的CPU。如英特爾® 酷睿™ i9-10940X,酷睿™ i7-7820X 處理器。
2、K後綴
K後綴=解鎖倍頻且更高性能
自從Sandy Bridge時代Intel限制超頻之後,K後綴成為了超頻的標誌。從i7-2600K開始到現在的 i7-9700K,但凡帶K後綴的CPU都解鎖倍頻,可自由調節。此外,K後綴還代表著同樣數字型號的最高規格,比如i7-8700K的性能強於i7-8700。
3、XE後綴——至尊旗艦級
如英特爾® 酷睿™ i9-10980XE 至尊版處理器,
18核36線程,是Intel發燒級平臺有史以來核心最多的型號。
4、C後綴
C後綴是五代酷睿的特殊產物。Broadwell酷睿時代,英特爾將處理器性能降低,核顯性能增強,成為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一代。
5、S/T後綴
S和T後綴代表了節能版,其中S代表功耗降至65W,但是頻率也相應地降低。比如3.1GHz-3.9GHz的i7-4770S(對比i7-4770K為3.4GHz-3.9GHz)。
T節能版,頻率縮水嚴重
T後綴的CPU在功耗上更加低,為45W或更低,頻率也比S後綴的更低。比如i5-8500T(2.10GHz~3.50GHz),對比i5-8500(3.0GHz~4.10GHz)。
6、R後綴
R後綴採用BGA封裝,並且採用Iris 核心顯卡。R代表採用了Iris高性能核顯的R。Iris Pro代表了同類產品中核顯最強的系列,比如i7-4770R、i7-5775R。不過這款產品的TDP為65W,為節能版。可見Intel也看到這類CPU追求GPU性能更加強大,同時降低功耗並且採用BGA封裝,以滿足一體式/HTPC等迷你電腦的需求。
7、P後綴——弱化核顯版
以前的P後綴CPU就是屏蔽了核顯而來
在Sandy Bridge時代,Intel曾經推出Core i5-2380P/2450P,之後還有IVB架構的Core i5-3550P處理器,它們最大特徵就是沒有內置核顯。當然並非把GPU模塊取消掉,而是Intel在出廠過程中就GPU質檢不合格的CPU屏蔽掉核顯然後掛上P後綴重新銷售,降低整體成本。
8、C後綴
C代表是五代酷睿的特殊產物。在Broadwell酷睿時代,Intel又搞出了一個新花樣,那就是C後綴的五代酷睿。
9、B後綴
B後綴處理器與正常酷睿處理器規格參數完全一致,改成了FCBGA整合封裝,可以降低CPU、主板與散熱器的整體高度,為緊湊型一體式電腦準備,如Core i7-8700B、Core i5-8500B、Core i5-8400B。
二、英特爾酷睿移動CPU
1、M代表了雙核標準功耗版本的筆記本CPU。
在四代或者以前的酷睿時代,性價比高,性能適中,讓35W/37W的M後綴的CPU一直是主流筆記本的絕對主流,如大家耳熟能詳的i5-4200M,i3-2310M等。可惜到了五代酷睿之後,M後綴的CPU成為了絕唱,我們再也找不到新一代標準功耗的雙核CPU,i7-4610M成為了最後一款以單線程高頻率為代表的高性能i7雙核筆記本CPU。
2、U後綴
隨著超極本/超薄本的流行,加上筆記本端CPU競爭一家獨大,Intel就大力推廣節能版CPU,這類CPU就以U為結尾,如i7-8559U(TDP28W),i5-8269U(TDP28W)。
3、H後綴
H後綴家族是十分特殊的系列
H代表了BGA封裝(焊在主板)的筆記本雙核CPU,產品很少,定位在大尺寸平板,一體機,一體化主板等領域,比如英特爾® 酷睿™ i7-8750H 處理器以及 i7-8850H 處理器。
4、Y後綴
Y後綴的筆記本雙核CPU算是曇花一現,在Core M推出之前,Intel就推出了Y後綴的CPU如Core i7-4610Y,TDP僅有11.5W,比起U版本更加低。定位在x86平板這類對散熱要求很高的平臺。不過在Intel推出專門為平板領域服務的Core M家族後,Y後綴的CPU在目前不再更新。
5、QM後綴
QM代表的是四核標準電壓產品
四代酷睿之前四核筆記本CPU的標準版本,比如i7-3630QM。四核心八線程,45W的TDP(部分低功耗四核版本為35W,如i7-3632QM),是遊戲本標配的CPU。
6、MQ後綴
MQ後綴的CPU只存在在四代,四核心的四代酷睿一改以往的QM後綴,將倆字母調換,變成了MQ,如i7-4700MQ。TDP比三代或之前的多了2W,因為四代把電壓調節器內置到CPU,需要額外功耗;MQ系列的CPU採用PGA封裝,可更換升級。所以,我們經常看到遊戲本升級CPU就是靠MQ系列CPU。同時MQ也有低功耗版本,TDP為37W,比如i7-4702MQ。
7、HQ後綴
HQ代表的是直接焊接在主板上的四核處理器,主要用於一些高端的遊戲本。
8、XM後綴
XM系列代表的是旗艦級移動版四核處理器,
基本上只有頂級遊戲筆記本會採用,同時也能更換。此類cpu性能強大,同時在散熱和供電允許的情況下可無限制超頻。
9、MX後綴
MX後綴的筆記本CPU特指四代酷睿至尊版,特點和XM一樣,可更換CPU封裝。
10、HK後綴
高頻,不鎖倍頻,也就是可超頻的。如英特爾® 酷睿™ i7-7820HK 處理器
沒有後綴代表標壓,當然頻率也沒有降低,不縮水,只是不能超頻。
AMD
再來看看AMD處理器的命名規則,
現在的AMD以銳龍系列為主,R3、R5、R7,R9 ,TR等數值越大性能越好。
後面的數字代表是第幾代,比如R5 1500X,1代表第幾代,5代表性能越高越好,X代表支持完整的XFR技術(帶X的超頻能力更強,而且超頻是全自動智能的)。
當然還有R3-3200G,G代表帶有核顯,可以不裝顯卡就可以開機。
移動端AMD基本都具備核顯。
近年來AMD處理器具有很強的性價比,價格低廉,很多作為DIY裝機黨的最愛。不過最近價格上漲。作為性價比,AMD處理器比同級別英特爾相對便宜。能完美平衡遊戲和剪輯視頻等任務。
英特爾處理器由於單核性能較強,雖然平常的多核性能相對AMD偏低,但對於遊戲優化和AMD處理器差距不是太大。有時可能i3-9100F相比AMD R5-3500遊戲幀數持平。
選購指南
桌面組裝CPU,用於遊戲,預算足可以選購英特爾i9系列,畢竟遊戲吃單核性能,高頻處理英特爾相較於AMD還是有很多技術。
視頻剪輯等方面,如果注重多核性能,可以考慮AMD,線程撕裂者64核心.128線程,英特爾最多的i9-10980XE也就18核心。36線程。
移動端,
移動端AMD處理器筆記本普遍比英特爾價格低。預算低的可以考慮AMD銳龍筆記本。市場反應也不錯,不過低價的銳龍處理器基本用的核顯,無獨立顯卡,可以輕度吃雞,對於大型3A遊戲或者PS,PR軟體等,還是建議考慮AMD處理器加單獨顯卡版本,比如華碩天選等。
英特爾處理器基本都是十代i5+獨顯的配置,輕薄本,注重辦公,使用時間長的基本都是處理器帶U的低功耗版。比如Thinkpad系列,遊戲本就要注意,最好選擇標壓版本。
經歷了兩次的改版,還望各位能夠喜歡!!!
以上就是小編對於處理器的選購指南,篇幅有限,以後會考慮出視頻,希望各位多多支持和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