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13年的伊朗武器禁運於近日解除,但有國家表示不滿,美國呼籲聯合國延長對其制裁。美伊兩國積怨已深,對抗多年,此次伊朗「出籠」,美國將會單方面展開新一輪圍堵。
伊朗禁運解除,重獲新生
此前,美國與伊朗逐漸對抗升級,伊朗想要採取過激手段,於是在喬治布希政府的廣泛遊說、傾盡所有外交力量下,聯合國安理會2007年開始對伊朗實施的武器禁運。該決議規定禁止伊朗對外出口武器,並呼籲所有國家對向伊朗出口重型武器保持警惕和克制。
直到「伊核協議」的出現,事情才發生轉機。在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達成協議後,聯合國的武器禁運令將於這份協議正式生效五年後自動解除,即2020年10月18日。
據悉,伊朗外交部18日發表聲明稱,宣布聯合國對伊朗的武器禁運即日起無條件自動終止。由此,伊朗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完全根據自己的防禦性需要從任何國家採購任何必要的武器裝備,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政策出口任何防禦性武器。
雖然聯合國解除了對伊朗的禁運,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但相應伊朗將繼續遵守「伊核協議」,接受對其核計劃的限制,包括大幅降低其鈾儲量。
聲明強調,伊朗不謀求獲取非常規武器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會突擊購買大量常規武器。伊朗外長表示,伊朗與世界防務合作的正常化,有利於多邊主義事業以及中東地區的和平與安全。
據了解,在禁運結束前的幾個月,美國就對聯合國提出延長對伊武器禁運決議草案,但這一草案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中並未通過,美國通過聯合國阻止伊朗「出籠」的計劃宣告失敗。
但美國仍不死心,於當地時間9月19日單方面聲稱,已恢復對伊朗的制裁措施,並威脅其他聯合國會員國,不執行制裁將面臨所所謂「後果」。而美國這種單邊主義霸權行徑招致國際社會普遍譴責。
各國表明對伊朗態度
據報導,俄羅斯方面在聯合國對伊朗禁運到期之後表示,俄方將繼續與伊朗進行軍事和技術合作。此前,俄羅斯曾向伊朗出售現代化的戰鬥機和坦克,但受限於武器禁運,其出售的軍火規模始終不大。
在去年,伊朗曾向俄羅斯表達過採購S-400防空飛彈系統的意願,但受局勢影響遭到了俄羅斯的拒絕。而如今,伊朗的進口武器市場成為了一塊大蛋糕,俄羅斯需要抓住這次可以「賺翻」的機會。俄方並不擔心因對伊朗出售軍武,而被美國制裁,俄羅斯外交部高級官員表示,俄羅斯不懼怕美國的制裁,因為克裡姆林宮已習慣了這種行為。而把武器賣給美國的對手,恰恰是對西方國家的有力反擊。
對此,中國同樣表達了自己的態度。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19日就聯合國對伊朗武器禁運到期一事作出回應:這是伊核問題全面協議和第2231號決議執行進程的重要時刻,體現了國際社會維護多邊主義和安理會權威、維護伊核問題既有成果和全面協議有效性的共同立場。中方願同各方一道,繼續維護伊核全面協議和安理會第2231號決議後續平穩執行,推動伊核問題政治外交解決進程,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和中東海灣地區和平穩定。
回望事件前後,美國對伊朗展開多方面制裁,在政治上打壓,在外交上封鎖。但這並沒有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支持。有相關人士認為,這不僅表明了伊朗成功抗住了美國的巨大壓力,而且同樣宣告了美國奉行的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雙重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