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職場上的你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試試這3個職業規劃工具

2020-12-17 欣星

今年除了思維導圖和知識卡片的專業問題之外,我聽到最多的話是:

你真幸運,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

你是不是全職自由職業啦?

你是怎麼想到做目前的工作的?

你是怎麼兩次跨行就業成功的?

然後我也遇到很多人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想換工作,但是又害怕

我離職了,但是不知道下一步做什麼

我真不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我也想自由職業,但是我好像除了招聘,什麼都不會

年底了,很多人完成了今年的目標,開始深思熟慮明年的規劃,準備新一輪的打怪升級,他們的能量級不斷的放大,在朋友圈的光環越來越亮,影響越來越多的人,不斷的拉開著和同齡人的差距。

也有人突然醒悟,好像自己從來沒有認真經營過自己,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沒有想過自己的長期目標,沒有想過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想要的努力過。

你看,人生的頂級玩家和平庸玩家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一個源頭問題:你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想要什麼,從來沒有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

就像這兩天,一位女孩跟我說:

我沒有想過長期目標,也不知道想要什麼,一直不敢找工作,對自己也沒有什麼信心,沒有競爭力,年齡也是問題。但是今年整體環境不好,公司變動大,我對未來,開始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

現實就是這樣,不去主動思考自己想要什麼,不主動升級自己的生活配置成為高手,自己就永遠處於被動,被生活玩,被時間玩。

生活給我們什麼配置和道具,就過什麼樣的生活,可是生活從來不會主動的讓你的配置越來越高級,很有可能,只會讓你越來越低配,最後過著過著,我們就慢慢的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個人。

在《百歲人生》這本書裡提到,隨著人的壽命延長,每個人的人生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未來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會是鐵飯碗,沒有任何一個職業能夠做一輩子,很多職業會消亡。細思極恐。

在40歲就沒有競爭力,70歲面臨退休的職場環境裡,永遠處於被動的自己,該拿出怎樣的態度,用什麼能力,去過好未來的幾十年。

我想說,再也不要被動的生活,而是應該積極主動的思考未來。

百歲人生裡,讓自己一直保持具備全力以赴一件事情的實力和勇氣,也具備保持核心力量撤退以求存不滅的實力和勇氣,這個實力和勇氣都來源於你對無形資產的積累與經營,比如你的知識、品牌、能力、資源,手藝。

那麼如何去積累和經營你的無形資產呢,也依然要圍繞著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這個源頭問題來。

每個人每個階段的想法不一樣,這個源頭問題的答案也會一直變化,人終其一生就是在不斷的探索這個問題,保持探索,你總能無限接近更真實的自己,過上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

關於探索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推薦3個自己嘗試過且非常有用的方法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1、職業生涯規劃書

第一個方法是寫一份個人職業規劃書,這份規劃書,幫助我在大學畢業後實現了自己的短期目標,也就是跨專業就業。

在大二的時候,我參加了學習舉辦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準備了兩樣東西:個人簡歷和一份20多頁的個人職業規劃書。

準備初賽作品個人簡歷的時候,我意識到,過去自己做的事情,能過濾放到簡歷上的並不多,而你未來要做的事情,至少需要考慮,這件事情值不值得放在你的簡歷上,放在簡歷上,有沒有含金量。

不管你需不需要找工作,保持思考,你的簡歷上可以寫些什麼東西,或者你的自我介紹裡,有沒有值得拿出來說的經歷,這個思考會不斷的刺激你,不要懶,極致的工作,做些成績出來。

職業規劃比賽複賽的作品是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不要想著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好,職業規劃可以留到未來,這個想法本身就是被動的表現,這樣只會讓你的每一段生活都是被動給予的。

提前設計,提前規劃生活,才能讓你每一段生活都是主動創造的狀態。

那麼一份職業生涯規劃該怎麼做呢?一般會有這樣幾個步驟:

1、自我分析

我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其實是自我分析不夠,盲目的生活。

如果你不斷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可能喜歡什麼,再去嘗試,試錯,你總是發現自己的愛好和天賦。不妨嘗試這樣做一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1)分析自己是怎樣的性格

2)360度評價:了解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怎樣的

3)職業興趣測評:靜下心來做一份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了解自己可能喜歡並擅長的工作會有哪些?

4)技能盤點:你做過的事情裡可以萃取出哪些能力,怎麼證明?

5)優劣勢分析:你的優勢有哪些,有哪些不足,如何克服?

2、環境分析

社會環境+職業環境分析:每個人在社會中能夠生存,一定是在社會這個生態系統中,自己能提供什麼東西。

那麼當前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職業環境是怎樣的,哪些職業是在未來比較熱門的,你所感興趣的職業環境如何?

3、職業定位

個人與環境匹配的SWOT分析:你在就業環境下的挑戰、機會、優勢、劣勢分別是什麼?

4、職業目標與路徑

短期目標(1-3年)中期目標(3-5年)、中長期(5-10年)長期目標(10年之後)分別是什麼,可以做哪些事情實現目標。

當你的職業目標設定清楚後,你的潛意識就被激發,根據目標靶向,你的所有行動決策會不自覺的被你的目標牽引,從意識層面,幫助你實現目標。

在大二的職業規劃裡,我的短期目標是跨專業就業成為一名生物行業的HR,畢業第二年,我實現了自己的規劃,成為了生物行業龍頭公司的一名HR。

2、個人商業畫布

在畢業的第一年,接觸了一個超級棒的工具:個人商業畫布。

通過這個工具,我規劃了自己的個人品牌變現這個商業模式計劃,並且在3年後也就是今年也初見成效,雖然當時的規劃和自己現在具體做的內容有些出入,但是在驅動力上,依然起了很大的作用。

每個人都是一家公司,自己是這家公司的CEO,你要研發、生產、銷售自己的產品,挖掘自己的客戶,做好財務的收支記錄,自負盈虧。

所以當你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的時候,你不妨用這個工具來盤點下自己現在這家公司的生產能力如何:

1)核心資源:「我是誰」,你有什麼興趣、愛好、技能;「我擁有什麼」,有什麼知識經驗、人際關係等無形資產;

2)關鍵業務:根據核心資源,你要做什麼;

3)價值服務:你有什麼服務提供給別人,你的產品是什麼?

4)重要合作:你想做的事情,哪些人可以幫助你,可以給你資源;

5)客戶群體:你的目標客戶是誰,誰願意為此買單;

6)客戶關係:你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和你的客戶打交道;

7)渠道通路:你的產品宣傳渠道有哪些?;

8)成本結構:你的成本是多少?要付出什麼?

9)收入來源:收入來源有哪些?有多少?

把這些想通之後,你會清楚的知道自己每次做事情的意義是什麼,在哪個環節起著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轉起來。

如果想更好的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查看書籍《商業模式新生代(個人版)》。

3、理想職業探尋工具

從職場人變成一名自由職業者的時候,我用了這個工具來幫助自己做最後的決定。

當你迷茫不確定自己要不要換工作的時候,不確定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時候,你不妨來做這樣的一個梳理。

1)確定理想職業的樣子;

2)問自己: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喜歡解決什麼問題?做什麼事情能讓自己愉悅?

3)這些問題答案變成職業描述,能匹配出什麼崗位;

4)同樣是感興趣的職業裡,你看中的哪些因素,從個人匹配度、職業影響力等方面來評分;

5)選擇評分最高的兩個職業,進行低成本試錯,比如尋找已經在這個崗位上的人聊聊,或者參加相關的興趣小組,體驗線下活動,參加工作坊等等。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就是你的探索和嘗試還不夠,不如選擇性的多做一些事情,多一些嘗試。

註:本工具來源「即能」小程序《職業規劃 :為自己的未來「鋪路」》第一節:告別迷茫,找到理性職業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做好規劃,升級配置,不斷打怪升級,才能成為頂級玩家,希望今天的文章有幫到你。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歡迎點讚、分享、轉發

相關焦點

  • 畢業工作一年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 廣州職場心理諮詢為您解讀:畢業工作兩年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小寧是商務英語專科畢業的,畢業就來了廣州,本想著廣州這邊外貿公司多,自己更有機會,能夠大展宏圖。 在經過幾次面試後,小寧憑藉著自己青春可愛的外貿,對未來樂觀的態度,成功進入了一家外貿公司。
  • 職業上對未來迷茫,不知道以後幹什麼好怎麼辦?
    下班後回到租房,一個人靜靜思考時,突然發現以後不知道做什麼好?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在思考以後時,發現在職業上對未來迷茫了,不知道以後幹什麼好……無論是自己有很多技能在身、懂的很多,或者是身無長處、什麼也不會,出現職業迷茫都是很正常的,而能清晰明確自己以後職業發展的人是非常少的,需要天賦和閱歷。
  • 職場課堂丨應屆大學生,你的職業規劃應該怎麼做?
    對於很多剛畢業,甚至已經畢業五年的大學生來說,迷茫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很多人在這段時期都會失去主見,感覺一切都是未知數,不知道人生方向,不知道未來目標,一切都很迷茫。這段時期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成年初顯期"。
  • 找工作迷茫,不知道做什麼,個人職業規劃從這6點出發
    有很多人認為職業規劃沒有必要,或者不懂得如何做好職業規劃。歸根結底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自己能做什麼,或者說自己適合做什麼。對於職業規劃來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有發展空間的崗位。如果自己確實沒有清晰的目標,那麼至少可以先從排除法開始。
  • 了解職業規劃,成為更好的自己
    第一、 你喜歡什麼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我們只有深層了解了自己,才能在瞬息變化的社會裡,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哪些是我們喜歡做的工作。可以通過一些測評工具去了解自己,比如性格工具,可以用MBTI、DISC,通過性格的解讀,可以了解到自己是怎樣的性格,你的性格中有什麼特點,這些特點對於你的工作有什麼優勢,又有什麼不利的地方。興趣可以用到霍蘭德職業興趣,通過這個測試工具可以了解到你的興趣特長集中在哪些區域,你可以做什麼樣的工作。
  • 職場認知|哪有一成不變的職業規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孫凌Reborn,ID:sunoling】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0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在校學生及職場新人,我常建議大家做下生涯規劃,不一定付費諮詢,但需要花費一些個人時間去認真思考,自己今後想要做什麼。
  • 職場上,當你迷茫時,做些什麼,研究了一堆成功人士得出的結論
    又到了年底了,2020年馬上就要過去了,不少人驀然回首發現,遭受疫情的2020年自己都不知道做了什麼,原來雄心勃勃,要大幹一場,發財致富迎娶白富美,嫁給高富帥,走上人生的巔峰,哪曾想一下子跌倒谷底,差點爬不上來。
  • 工作不喜歡,不知道做什麼,很迷茫!因為你缺了這2樣認知
    經常有讀者私信,訴說自己的職場迷茫和困境,不知道要不要跳槽,不知道要找什麼工作。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寫過,其實很多迷茫都是因為懶!懶得去了解職場世界和行業市場,懶得去了解自己,更懶得去有效匹配這兩者得出結論,因為需要思考。所以你什麼也不知道,你不迷茫誰迷茫。有句話說得好,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 什麼專業好找工作?最好能幹一輩子?教你3招,破局職業規劃迷茫
    還有一些朋友,平時總是想著諸如這樣的問題:我都30多歲了,還在做設計,現在做平面設計挺沒意思的,是個會PS的就敢說自己會設計,行業越來越亂了,前景也不明朗。但是呢,自己除了會做平面設計,其他也沒什麼一技之長,不知道到底要怎麼做才好?轉換成咱們職場人的話,就是「幹點兒什麼工作最好?
  • 職場技能系列:如果你理解職業生涯規劃,就不會一直碌碌無為
    那有的人說了,我現在就是想找份工作,能保證自己最基本的生活。是的,我們首先需要保證自己的生活,但你找了工作,在目前這個工作的基點上,有準備和沒有準備,你未來的收穫會不一樣,沒有準備,你混了半年一年,發現一無所獲,而你有準備,就會有未來。所以,一句話,你想在職場上有所發展,職業規劃是必不可少的。
  • 迷茫中不知道做什麼,真的不想進工廠,25歲了,未來應該怎麼走?
    其實現在社會上還是有很多選擇的,比如跑滴滴,送快遞外賣,還有地產銷售/保險,都是比工廠打工有前途,不過首先,要找對適合自己的道路,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以及興趣個性來做一個細緻的分析。第一,找準自己的優勢,看清自己的劣勢,好做職業規劃。
  • 你還在做職業規劃嗎?弄懂三點,不做規劃也能找對好工作
    包括就讀什麼學校,步入社會做什麼工作,結婚選什麼樣的對象等這些都已經有人給他們規劃好。就如《我的莫格裡男孩》裡,不管是凌宇還是鄭理,都是子承父業,他們按照父親的要求和期待打理沃夫公司,根據公司的發展去規劃自己的人生。相比較鄭理,顯然凌宇是不快樂的。
  • 迷茫?困惑?如何職業規劃?解析數萬名諮詢案例,給你貨真價實!
    作為「教練式」職業規劃諮詢理念的首創機構,我們深信,只有建立在對客戶情況系統、深入剖析基礎之上的諮詢,才具有實踐意義。我們深深理解,掙扎在職場線上,作為普通打工者的迷茫、焦慮、困惑,甚至無奈,我們每天接觸到的客戶,大家說的最多、最愛的一句就是:如何進行職業規劃?
  • 純乾貨分享: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7個步驟
    文/第一職場網文馨關於職業規劃相關的內容,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不少,你可以閱讀以下:女孩畢業7年瞎折騰,涉獵5大行業,心酸之路望你引以為戒從20歲到30歲:多想想後路,少幹些自毀前程的事從211名校優等生到「淘汰員工」,職業生涯誤入歧途的慘痛教訓迷茫?困惑?如何職業規劃?
  • 當您感到迷茫的時候,請試試這幾個事情
    還記得多年以前,大學裡的職業規劃老師,讓我們提交職業生涯規劃,很多同學就是拿著網上或者身邊同學現成的作業抄上去. 等到自己真正臨近畢業,要面臨不同選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這大學幾年,根本沒有內驅力,大概率就是隨波逐流,連自己選擇的機會都沒有抓住.
  • 對未來的恐懼,從職業規劃開始?不,你對職業規劃的「誤解」太深了
    我當時很直接的告訴她,規劃這件事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做的,並且給出了她具體的建議。但是她覺得職業的事情決定了自己的未來,所以不惜花了錢找人幫自己做職業規劃。但昨天從跟她的聊天來看,她的職業規劃並不成功。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說職業規劃不重要,只是想說,職業規劃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重要,它不應該成為某些少數人的職業。
  • 如何做好職業規劃
    職場,差不多要耗掉我們一半的人生,如果把職場比作人生中必經的一段路,那麼,有的人走上金光大道,有的人卻一直深陷泥潭,這就是職業規劃不同,最終導致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的人根本沒有職業規劃這個概念,有的人有這個想法,但卻不知道怎麼做職業規劃。
  • 做好職業規劃是關鍵
    失業後迷茫,我認為迷茫的原因,還是在於沒有具體的職業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先將職業目標確定好,再針對性找工作,比誤打誤撞要省時省力很多。一、我去年年底裸辭,我是今年才找到工作的。去年年底我辭了工作,打算在年後重新找一個工作,但是沒有想到疫情的特殊原因,工作不好找。
  • 不做拉磨的驢,該規劃人生了,職業規劃前,先了解自己的性格
    去年那個商隊想把咱們買走時,我不同意,因為那不是個好機會。這次不同,過了這村可能就沒這店兒了,驢子你也跟我一起去吧!」見驢子窩在草垛裡不吱聲,老黃牛接話道:「驢老弟啊,你不妨考慮考慮,趁著你們正年輕力壯。而我,比你們更適合這裡。」驢子把頭轉過去,悶悶地回了句:「知道了,明天看情況吧。」
  • 你自己都不知道要做什麼工作,那誰知道呢?
    我做過3期的求職訓練營,但隨著每次和大家說的內容越來越多,越來越精細,我越來越覺得「職場」並不好說。因為它太因人而異了。很多人以為找工作是從投簡歷開始的,其實不是,它應該是從職業定位開始。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找到工作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做這個,或者不適合做這個。因為,你一開始的事情都沒有做對、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