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學習書法的人很多,但是能真正入門的卻如同鳳毛麟角,很多人甚至學了幾十年,結果卻寫成了「江湖體」,原因為何呢?
拋開意識流的書法不論,很多人其實主要是入門沒有對路!
很多人一入門學習當代人,結果本來就「取法不高」,結果學了一手的習氣,而且習之越久,習氣越重,越難更改。還有人初學楷書,一直在刻板、呆滯的路徑當中走了一生,畢生難以「打通五體」,從而未能真正的入書法之門!
學書法歷代學人皆有不同的取法,晉人以八分書作為書法的基礎,唐代以後人們開始以唐楷為入門,入門從哪種書體開始並無過分要求,關鍵是要方法對!
張彥遠在《法書要錄》當中談到了書法的傳承譜序:
從蔡邕、蔡文姬、鍾繇、衛夫人、王羲之、王獻之、羊欣、王僧虔、陸柬之、虞世南、歐陽詢、張旭等等這樣一直傳了下去,從這種書法的傳承上來看,只要學習其中任何一家,你的書法之路就不會走偏,而其中有一位承前啟後的人物,他的書法在整個唐代堪稱魁首,他是「二王」書法最正宗的傳人,跟著他學書法,方法對的話,3年之後必有大成!
他就是陸柬之!
元代揭溪斯評價陸柬之的《文賦》道:
唐人法書結體遒勁有晉人風格者,惟見此卷耳。雖若隋僧智永,猶恨嫵媚太多、齊整太過也。獨於此卷為之三嘆。」
意思是說陸柬之的《文賦》是真正繼承了晉人的衣缽,如果說智永的書法太過嫵媚的話,那麼這卷《文賦》則令人讚嘆不已!
「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子昂也曾學習此帖,他說:
右唐陸柬之行書文賦真跡,唐初善書者稱歐虞褚薛,以書法論之,豈在四子下耶。然世罕有其跡,故知之者希耳」。
趙子昂這話直接就說陸柬之的《文賦》絲毫不在「初唐四大家」之下,是世間罕有的珍品!
我們如今看趙子昂的書法其實有一半以上是出自《文賦》,點畫之精巧,結體之嫻雅,氣度之高古,後人無出其右者!
在一本評價歷代名帖的《書後品》中說道:
「陸柬之《文賦》最為獨特者,火氣全無,功純神清,一種平和恬靜之氣度令人神往。」
書法的至高境界乃是一種「中正平和」之境界,是「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的獨特風貌,王羲之做到了,陸柬之也做到了。
對於一個書法學習者來講,學習陸柬之的《文賦》既不會有從唐楷入門而板滯的問題,也不會有從近人入門那種難以更替的習氣,上可追王羲之,下可及虞世南和歐陽詢以及唐楷諸家,從而縱橫無礙、遊刃有餘,學習《文賦》有三年之功,便能奠定你的書法的基礎,以此為根基,你的書法必能大成!
大書法家項穆評價陸柬之的《文賦》:
「予嘗見其所書,無一筆不出右軍,第少飄逸和暢之妙爾。」
說這幅字沒有一筆不是出自王羲之,飄逸且酣暢淋漓。足以見此作乃是最為接近晉人的書法真跡!
又因此卷乃是唐代極為罕見的墨跡本,其點畫的起收與細節的變化你能通過墨跡一覽無餘,是歷代「帖學」系統當中的不二之選!
陸柬之此卷《文賦》縱28cm,橫296cm,如今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如今,我們將這卷《文賦》按照原作大小進行1:1複製,還原出了跟原作毫無差別的狀態,字字墨色如新!
欲購此卷《文賦》,請點擊下面惠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