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自己,相信自己。」
坐在輪椅上的石勝蘭,被當地人稱為「三峽繡娘」。高位截癱的她,依舊十分樂觀。這個年輕的女孩如何會失去雙腿,還要從1999年的暑假講起。
這年暑假,石勝蘭才12歲。當時的生活條件基本都不是很好,石勝蘭便是出生在農村的清貧家庭。年紀雖小,但石勝蘭很懂事,遇到這種長的暑假寒假,她一天也不會閒著,而是去幹農活為父母分擔家務。
三峽的夏天,將一切風景都籠罩在炎熱的氛圍中。石勝蘭幹了一天的農活,早已筋疲力盡。幹農活的地方離石勝蘭的家,並不是寬廣的大路,可以輕輕鬆鬆地散步回去。反而,這是一條狹窄且高的山路,走的時候不能鬆懈半點。
石勝蘭回家時,天色已經暗沉。她小心翼翼地走在山路上,心裡時刻提醒著自己小心。就算走過了幾十遍,依舊逃不過這次的災難。來不及呼叫求救,石勝蘭便墜下了山崖。
兩個時辰過去,父母才從崖底找到她。送往的醫院不巧在這個危機的時刻停電,父母幾乎快要絕望,苦苦懇求醫生能夠想辦法救女兒。醫生無能為力,空蕩的醫院裡只剩下令人心碎的哭喊聲。好在,電在這個時候突然來了。
情節如同電視劇,跌宕起伏,可現實要比電視劇殘酷很多。幸運的是,石勝蘭拉回了一條命,能夠繼續生活下去。而不幸的是,年僅12歲,她失去了雙腿。
自此,母親成了石勝蘭的「雙腿」,背石勝蘭成了母親的日常。石勝蘭知道一生不能就這樣過去,況且家裡因為自己,也變得有些經濟困難。有一日,石勝蘭在公交車上遇見一個老奶奶,老奶奶見她年紀輕輕,讓人惋惜。就建議她可以學一門手藝,可以養活自己,並且推薦了刺繡培訓中心。
石勝蘭照著老奶奶的話,找到了一位刺繡老師,開始了她三個月的刺繡學習。從早到晚,石勝蘭就坐在那,不是自己做,就是等老師過來指導。她在刺繡中找到了自己的熱愛和希望,這種快樂是久違的。
殘疾女孩變成了大家眼中的堅強繡娘,一開始,石勝蘭的繡品沒有什麼銷路。母親經常會從一個三十米長的臺階上將女兒背上背下,到縣城擺地攤。「哪怕一幅都賣不出去,堆滿一屋,我都支持你。」母親常常這樣鼓勵她。而看著年近70歲的父親,還在家邊打短工,自己的繡品沒人買,石勝蘭十分心痛。
一日,殘聯辦公室工作人員上門走訪,見到石勝蘭的繡作,覺得繡得很好,當即發了兩條圖文朋友圈。這麼一來,許多人開始關注到了石勝蘭,紛紛上門採購,繡作讓買客們也都很滿意。
石勝蘭的繡品被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繡技也在不斷增長,先後得到了許多來自國家和省市的獎項。刺繡帶給她的不光是這些榮譽,更重要的是生活的希望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