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上午,歷經四年多的建設,由鐵四院總體總包的武漢軌道交通8號線二期工程正式開通初期運營,這是繼2017年12月開通運營一期工程和2019年11月開通運營三期工程之後,武漢軌道交通8號線建設再傳捷報。
8號線全長39.2公裡,貫穿市區南北、跨越長江。此次全線貫通運營,將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改變城市交通格局。
8號線二期起於一期終點梨園站
止於野芷湖站
線路全長17.6公裡,設站 12 座
設計最高時速80公裡,採用6A編組
土建預留8輛編組條件
01
「以人為本」打造便捷乘車體驗
直飲水、無障礙電梯、女性乘車區
自助圖書館、自助售貨機
梨園廣場地下P+R停車場
野芷湖站建地面P+R停車場
共計850個停車位
最大限度方便乘客
梨園廣場P+R停車場
02
「大空間設計」革新空間設計理念
充分利用車站有效空間
管線高度集成、集中布置
打造寬敞、舒適的車站公共空間
將自然光引入地下豐富車站內部空間
營造舒適的乘車環境
省農科院站
03
藝術裝修,彰顯文化內涵
洪山路站以「廉潔清風」為設計概念
通過「沿流溯源,靈動地鐵」的設計理念,將沿線匯聚省博物館、省美術館、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串聯,營造出濃厚的文化氛圍,增添了靈氣和活力。
8號線特色車站
04
最深明挖車站+「回」字型地鐵車站
街道口站
街道口站地下四層,緊鄰二環線珞獅路高架橋兩側開挖基坑深度達37米,兩分離島站臺通過6個暗挖通道連接站廳和站臺,並通過兩暗挖通道與2號線車站換乘。
街道口站設計建成為國內地鐵最深明挖車站之一,以及武漢地鐵唯一「回」字型地鐵車站。
武漢地鐵在該站首次採用「三維網格」同步施工方法,合理規劃不同作業面、不同工序的施工,達到地上地下同步實施,加快施工進度,確保按期完工。
05
BIM模型智慧回遷管線
在武漢地鐵首次採用BIM模型智慧回遷管線。針對二環線上車站施工範圍管線多,改遷難問題,調查匯總管線大數據,建立BIM模型,提供了多個比選方案,確定管線以最優路徑遷改,並為不同階段打圍提供優化方案,更加方便後期管線檢修。
06
創新工法保安全
洪山路站~小紅山站區間渡線段,礦山法隧道單跨超過20米,開挖面積超過200平方米,設計團隊通過超前大管棚支護、雙側壁導坑法開挖控制地層沉降,利用炸藥光面爆破與二氧化碳靜態爆破爆破結合,創新工法保障安全。
小洪區間暗挖隧道
07
首次採用主動託換技術
對二環線高架橋承載力25000kn的主橋墩進行託換,採用盾構隧道近間距並行穿越城市橋梁基礎施工技術,成功實現長距離並行、穿越高架橋樁基「零沉降」,確保地鐵的順利貫通和市政工程的安全。
08
綠色建設,智慧聯通
國內首創採用全高站臺門制式地鐵車站軌頂排熱系統協同站臺火災排煙系統,提高了乘客的疏散安全性,降低了工程造價。
09
「共享軌旁設備基站」的特殊設計+5G試點建設
信號車地通信系統首次採用了「共享軌旁設備基站」的特殊設計模式,降低了工程成本及維護壓力,保證了信號傳遞的穩定性。
通信系統在武漢地鐵首次進行5G試點建設,助力武漢「智慧城市」建設。
10
設計理念的創新和突破
大斷面暗挖隧道爆破、高風險超深基坑安全控制、超深基坑多工作面同步施工、極限半徑盾構施工、全高站臺門制式地鐵車站軌頂排熱系統協同站臺火災排煙等技術,帶來了設計理念的創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