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無數的新科技順勢崛起,藉助時代的洪流,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目標,然而也有一些跟不上步伐的企業悄無聲息的被淘汰,時代的好與壞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而手機的發展史幾乎見證了幾代人的生活方式改變,從2000年的諾基亞到現在各大品牌爭奇鬥豔,曾經被稱為「世界工廠」的我國也逐漸變了模樣,代工廠已經不如原來那麼「香」了。
富士康這個企業在我國應該是無人不知,為大批年輕人提供了工作崗位,藉助蘋果這棵大樹,混的風生水起,其做工的細緻、勞動力的低廉都是蘋果所喜愛的,這些年富士康和蘋果基本上就是綁在一起的。
但是近日,富士康卻接二連三的收到噩耗,慘遭冷遇,蘋果似乎鐵了心要晾著它,「去富士康化」已經提上日程。
就連今年備受期待的iPhone12,訂單都全給了別人,新款iPad訂單同樣如此,一個大單都沒拿到的富士康有些難過。
要知道郭臺銘曾經放出豪言:來大陸招工就是給他們賞口飯吃。一時間用戶紛紛開始反感,而如今在蘋果這裡又遭了冷遇,可以說郭臺銘「兩邊不是人」。失去了大眾的好感也失去了蘋果這個大靠山。
當初蘋果覺得印度的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富士康二話不說就拿出50億去建廠,但是手機的銷量證明,蘋果並不是很適合哪裡。
尤其是今年以來,庫克就發現了我國市場的難能可貴,這裡是蘋果絕對不會放棄的地方,所以面對壓力也要佔據我國市場,也要留住這些用戶。
所以庫克對富士康的冷臉,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討好我國市場,而事實上郭臺銘也該意識到,蘋果沒有富士康也可以很順利的生產,但是富士康現在是太依賴蘋果了,這種被動的情況源於自身實力的不足。
無論是創造還是代工,首要任務就是提升自己的價值,如果隨時都能被代替,被扔在一邊,那麼被超越是早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