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三場大收購,暴露了美國半導體野心不能隔岸觀火了?

2020-11-04 互聯狗

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科技大戰之中,當前最受關注的話題就是美國對華為以及對我國晶片製造的「圍追堵截」,尤其對華為,不管是晶片需求還是5G布局上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但是如果我們僅僅認為美國是為了防止華為崛起威脅自己的「通信科技霸主地位「,那就太天真了,實際上美國針對我國的打擊僅僅只是個開始,因為後續發生的一些列收購問題,無不彰顯著美國真正的野心——重新洗牌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想要完全掌握半導體產業的規則!

我們今天就來好好地聊一聊美國真正的野心,這一切還是得從「摩爾定律「說起。

逐漸失效的「摩爾定律「

要說美國之所以此前能夠成為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霸主,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著名的「摩爾定律「。實際上,摩爾定律並非是一個物理學方面的理論,而是指晶片設計製造規模與成本之間的關係——即隨著晶片設計的不斷精進,在產業規模的帶動下整體產品成本會越來越小,並且依仗產業規模的無可比擬性,會帶來」贏家通吃「和老大吃撐、老二吃飽、老三老四老五餓著肚子跑的一種產業規律。

此前的美國的企業不管是在資金還是產業規模上,都是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和公司無法比肩的,因此美國此前能夠在半導體產業呼風喚雨一家獨大,是實打實的「霸主「。儘管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曾經一度飛速崛起對美國的霸主地位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因此美國通過資本手段扶植荷蘭的ASML和韓國三星與日本松下、尼康等公司展開激烈的市場爭奪戰,但是日本畢竟國家體量沒有那麼雄厚,加上美國採取經濟手段對日本展開」絞殺「,強悍如日本的半導體最終是敗下陣來

雖然美國企業幾乎所有的晶片製造都是找臺積電、三星等代工廠生產,但畢竟晶片製造是處於行業中下遊環節,美國依舊保持著晶片設計的頭部主導地位,所以美國在隨後的幾十年時間依舊是全球的半導體產業中心。

但是,摩爾定律畢竟只是產業規律並不代表物理規則,隨著晶片的精度從90nm到28nm再到現在的7nm和5nm,晶片做得越來越小而晶片上的電路卻越來越多,矽基晶片這種需要物理材料設計的產物最終擺脫不了物理極限的限制,所以差不多從14nm晶片開始,每一次的晶片提檔升級時間越來越長,因此此前依靠摩爾定律就能收割全球一大波「韭菜「的利潤現在是越來越難做。

而與此同時,臺積電、三星甚至是我國的中芯國際這樣的代工企業的晶片製造工藝卻越來越好,隱隱約約有要擺脫掉美國技術的桎梏。但這還是不是關鍵,關鍵在於以我國華為為代表的科技公司,這些年在晶片設計的工藝上不斷的飛速精進,直到現在華為甚至都可以設計出比美國高通還要好用的麒麟9000晶片。

而華為僅僅是一個代表,背後還有無數的科技公司正在追趕美國的晶片設計工藝。一邊是自家晶片設計速度越來越慢,一邊是不斷飛速進步的亞洲等國家科技公司晶片設計能力,再加上臺積電、中芯國際的晶片製造能力始終都在進步,美國因為摩爾定律以前所帶來的「贏家通吃「優勢現在一點一點的喪失,進而導致全球的半導體產業中心實際上以及開始了向亞洲地區轉移的進程。

這就導致了美國現在非常的恐慌,因為在人類點亮了「計算機科技「這個技能樹以後,半導體領域成為了幾乎所有高新科技的命脈產業,小到手機、收音機、個人電腦需要晶片的支撐,大到高科技國防軍事項目也需要晶片的服務,就更別說航空航天領域了,全部都離不開半導體晶片。

尤其我國華為在新一代通信科技5G上率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領先了美國四五年的情況後,美國想要重奪半導體產業話語權的心思就愈發嚴重了。但僅僅只是通過科技封鎖等手段對華為甚至對我國半導體產業進行打壓,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這種蠢事已經通過我國的北鬥衛星已經證明了這招其實並不好使,因此美國現在開始採用另一種方式企圖來「重奪江山「——不斷的收購半導體企業,從頂層開始收回規則制定權!

警惕!三場大收購,暴露了美國半導體野心不能隔岸觀火了?

第一步:美國思科收購Acacia

說到現在美國正在大手筆進行的收購行為,還是要從美國的思科集團說起。

思科作為一家美國的網絡設備企業,對我國的企業其實一直都不是很友好。早在17年前,就對華為發了「違規使用思科技術和設備「的訴訟,而且把提起訴訟的時間安排得很噁心——我國的春節期間。不過最後的結果其實有點狗血,因為思科的訴訟本身就是莫須有,自然在」交戰「時底氣不足,最終硬骨頭的華為通過」合縱連橫「拉攏了思科的競爭對手3COM,」逼「的思科不得不和華為達成和解。這就算了不說,後來思科又被曝出暗戳戳地使用華為的測試程序,搞得自己臉上是一點光都沒有。

但思科顯然不會就此認慫,美國也不會允許華為快速的成長發育。去年的7月9日,思科宣布要將美國的Acacia公司收入旗下,也就是說思科的收購行為開始了。

那麼這個Acacia公司又是什麼樣一個存在呢?美國的Acacia是一家從事高速光纖傳輸研究開發和銷售的公司,和我國的中興、華為既是合作夥伴又是競爭對手的關係,華為尚且還好因為華為自己研發的高端光纖通信晶片800G模塊要比Acacia公司的產品要更加先進,因此Acacia實際上不管做什麼對華為的影響都不大。但是中興就沒那麼幸運了,依賴Acacia公司光纖解決方案的我國中興在2108年被以莫須有的罪名狠狠的制裁,繳了一筆天價的罰款,而Acacia正是其制裁行為的執行方。

第二步:美國英偉達收購ARM

思科收購Acacia僅僅只是個開始,因為今年的9月份,美國英偉達公司也啟動了收購程序,準備花400億美元的天價收購目前正在日本軟銀手裡的英國ARM公司,也被業內稱為「世紀大收購「!

美國的英偉達是目前全球最好的顯卡生產製造商,除蘋果公司以外,幾乎全球的高端顯卡用的都是英偉達旗下的產品。而ARM則是一家從事晶片底層架構設計的公司,不管是高通、還是蘋果、或者我國的華為等等企業設計的晶片,都用的是ARM的底層晶片架構技術,可以說是全球通用晶片的「地基「,這樣的收購行為背後的目的實在太過明顯。就連ARM的創始人都不是很贊成英偉達的收購。

第三步:美國AMD收購賽靈思

今年的全球半導體行業本來就被川建國同志搞得雞犬不寧,現在美國內部的企業收購也是在加劇行業「大亂鬥「。

上個月月底,美國的AMD被曝出準備花費300多億美元的天價收購持續虧損的美國賽靈思公司!當時新聞被曝出以後行業內一片譁然,不過我國國內的一些人卻把這個收購行為解讀為賽靈思因為美國政府一意孤行制裁華為導致全球半導體企業受損嚴重,扛不住損失才被AMD收購。

很顯然,這是一種很膚淺的解讀,AMD的野心根本不僅僅於此。

美國企業的收購行為究竟意味著什麼?

美國企業從去年開始的一些列收購行為,看似是在整合國內分散的半導體產業,其實背後有著更大的目的,那就是掌握更多的半導體產業話語權!美國不斷收購重要半導體企業,暴露野心。

首先,Acacia公司是在全球有很多合作夥伴,同樣也有著華為、中興這樣的對手,思科作為網絡設備公司,在掌握了Acacia的高速光纖通信技術以後,相當於雙劍合璧,會對我國華為、中興在全球的網絡建設布局和合作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完全可以捆綁華為的競爭對手掀起對華為的「進攻「。

其次,ARM作為全新幾乎所有晶片的地基,雖然華為已經獲得了ARM架構的永久授權,並且可以自主將進行升級和迭代,但是畢竟ARM一旦被收購成功就是美國的企業,在ARM架構的衍生品上,始終還是矮同樣是美國企業的蘋果和高通等公司一頭,並且還可以針對其他國家的半導體公司進行一些屬於「地基「公司的割韭菜行為。

再次,賽靈思雖然和ARM以及Acacia有所區別,但也是半導體行業的佼佼者,其自主設計研發的FPGA技術形態是所有FPGA產品的「開山鼻祖「。如果ADM的收購行為一旦完成,那麼ADM就直接相當於強強聯合,不僅擁有了CPU+GPU的產品組合,更加掌握了CPU+FPGA的產品形態,這將在全球數據中心業務上,給ADM如虎添翼!

也就是說,看來去是美國企業自己在內部進行的產業整合,實際上是美國政府主導的產業併購,企圖重新推翻目前的產業重新洗牌,想要把半導體產業的規則牢牢的捏在自己手裡,以防止半導體產業中芯隨著摩爾定律的失效以及海外企業技術的發展向亞洲地區轉移。

那麼,美國真的能夠如願嗎?

中國同樣具備反制措施

面對美國的企圖,我們並非沒有一戰之力,因為不管是ARM還是Acacia,其本身在全球的業務體量已經自動進入了我國和英國等其它一些國家反壟斷監測的範圍,這也就意味著以上三家公司的收購行為,不是兩家公司談妥就直接完成交易的。必須要經過我國、英國、國際行業協會等國家和組織的一致同意才可以完成收購。

實際上,思科對於Acacia的收購行為都已經進行了一年了,還沒有最終走完全部收購流程,就是被我國的壟斷監測部門卡著在,我國相關部門一天不鬆口,思科就一天完成不了收購。同樣的情況也在ARM被收購上出現,我國的反論斷監察部門依舊掌握著能對收購進行一票否的權力。

因此,美國的重新洗牌野心雖然暴露得很明顯,但是我國依然有辦法讓他們不能如願,對於此事,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收購ARM,暴露了美國的野心和布局
    為了收購愛立信,美國也是費盡了心思。為此,美國不惜採用了當年收購法國版華為——阿爾斯通幾乎一模一樣的手段。 美國企業英偉達收購ARM(還有很多變數),美國政府推動收購愛立信或諾基亞,加上最近美國政府企圖對Tiktok斬首或
  • AMD收購Xilinx,背後或有無形的手,不能不警惕
    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對於半導體產業來說,因為華為供應鏈的巨變,英偉達收購ARM的傳聞,多個半導體廠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變局,本來以為這已經是「驚心動魄」的場面了,誰料想,剛剛進入十月,又傳出了,而且進度很快,有可能下周就出現結果,消息一出,引起了不少半導體產業的專家人士的關注,認為一旦成功實現併購,半導體產業將發生不可想像的巨變。
  • 英偉達宣布收購ARM 暴露美國真正野心
    中國網9月16 日訊(記者張娟)美國晶片巨頭英偉達近日宣布將以總價400億美元從日本軟銀集團手中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ARM,並表示欲「打造AI時代的世界頂級計算公司9月15日,美國對華為晶片管制升級令正式生效,臺積電已停止為華為代工麒麟晶片,高通、三星及SK海力士、美光等都將不再為華為供應存儲晶片。ARM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智慧財產權(IP)提供商,全球超過95%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均採用ARM架構。如果英偉達成功收購ARM,將使英偉達成為晶片領域的「全球霸主」,佔據壟斷地位。這也意味著,在全球晶片領域形成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
  • 美國野心逐漸暴露,與東亞小國達成交易,亞洲各國要提高警惕
    之所以能成為超級大國,美國自然有其優勢所在,擁有大量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在航母方面無出其右,在戰機以及其他領域也少有國家能與其比肩。因為擁有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所以美國在國際軍售市場上也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沒有能力研製新型武器的國家,都想購買美國的先進裝備。
  • 美國實施出口管制或重創中國半導體自主野心
    美國實施出口管制或重創中國半導體自主野心 半導體行業觀察綜 發表於 2020-12-16 14:56:46 華爾街日報「股聞天下」專欄作家Jacky Wong在文章中指出
  • 積極響應美國,「臺北」變「臺灣」,一字之差暴露野心
    「臺北」變「臺灣」?  暴露野心  「臺北」變「臺灣」,雖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背後意味多多。如果成行,是在將「美臺」關係官方化,此事肯定會對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而且這一字之差也體現了民進黨當局「臺獨」的野心,民進黨當局勾結外部勢力搞「臺獨」,寧願當美國的「棋子」。美國眾議院頻頻搞「以臺制中」的把戲,臺灣地區便成為了這種手段的犧牲品。
  • ARM即將被收購?半導體領域再掀波瀾,華為晶片之路更難了
    ARM即將被收購?半導體領域再掀波瀾,華為晶片之路更難了!ARm在半導體領域也是赫赫有名,軟銀出售給英偉達的話,就等於是讓美國的半導體領域又添了一枚大將。本身美國在半導體領域就掌握著諸多家企業的命脈,這一次更是直接讓整個行業都受到了影響。基本上在半導體領域比較有名的企業,大部分都被美國給收購或者是直接與美國合作了,未來半導體產業如何發展,美國具有絕對的話語權。
  • 半導體製造業回流美國!反全球化的美帝國野心
    二、美國的焦慮:薄弱的晶片供給與創新乏力美國重振半導體製造業計劃,有新冠肺炎疫情、依賴亞洲晶片製造業、創新乏力等多重因素共同催化。首先是疫情阻隔了各國的物理距離,由此暴露晶片供應鏈短板,加劇了美國對依賴亞洲晶片製造業的擔憂。
  • 又一個國家野心暴露,張開雙臂「擁抱」美國,專家警告:引狼入室
    拿越南來說,二戰後,東南亞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失敗,一時間越南誤以為自己是一個軍事大國,擁有傲視群雄的實力,甚至想做世界第三大國,這樣的野心確實夠大。毫不手軟!印尼比越南還要危險百倍?不過,有專家認為,東南亞出現一強勢國家,直接向美國敞開國門,比越南還危險百倍,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尼西亞。
  • 野心暴露?美國推出「網絡清潔」計劃,國內七家科技公司均中招
    TikTok先是被美國宣布正式禁用,隨後在被爆出川普計劃讓微軟對其進行收購的消息。可以看出川普給出了兩個選擇要麼將TikTok賣給微軟,要麼就是帶著龐大的市場份額退出美國市場。據最新消息,TikTok的創始人張一鳴正在尋找一種最合適辦法來應對TikTok被禁的問題。
  • 美國半導體霸權時代落幕?川普暴露了美國半導體的衰弱
    眾所周知,半導體是中國的痛,中國消耗了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集成電路產品,自給率卻不足20%,每年靠進口集成電路的金額超過了3000億美元。而美國則是半導體霸主,佔了全球50%以上的份額,高通、英特爾、AMD等晶片巨頭都是賺的盆滿缽滿。
  • 英偉達(NVDA.US)收購Mellanox背後的野心和啟示
    美股 英偉達(NVDA.US)收購Mellanox背後的野心和啟示 2020年4月20日 10:10:00 半導體行業觀察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觀察」。英偉達是今天全球公認的GPU技術和市場雙冠王。除此之外,英偉達也在積極布局雲端伺服器市場,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收購Mellanox。
  • 半導體新浪潮,AMD以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AMD YES
    但AMD的野心不止於此,將會在移動晶片領域也會分一杯羹,此前就有曝光過AMD正在開發移動晶片上的GPU,將與三星合作搭載在三星最新的Exynos處理器上。 半導體市場一直在進行行業整合,英特爾、博通、高通等行業巨頭都在大舉收購,為未來業務進行戰略布局。
  • 原來我們都被騙了,日本人野心終於暴露無遺,美國軍工廠洩露天機
    KC46A加油機的秘密被洩露了,此消息一出,立刻引來不少軒然大波,有媒體立刻發文稱,原來我們都被騙了,日本人的野心暴露無遺,有分析認為,KC46A加油機如果列裝,將會使日本擁有美國一樣的戰略能力,彼時戰後75年的格局勢必會被改變,為此有網友感嘆道,安培的野心不是一般大啊。
  • 收購美國半導體設備的核心供貨商
    收購美國半導體設備的核心供貨商,還拿下首單國產離子注入機訂單公司致力於成為中國半導體裝備材料的綜合性企業,子公司凱世通是全球領先的離子注入機生產廠商,具有超高壁壘及巨大的國產替代空間。另外在浦東科投作為第一大股東的背景下,公司的「外延併購」戰略有望逐步實現,我們看好公司未來長期的發展空間。
  • 歐洲公司的抱怨,暴露出美國的私心,聯發科供貨華為遙遙無期
    一直以來,美國明知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也要堅持打壓、限制華為。結果也的確如美國所願,華為晶片供應鏈被切斷,5G晶片被斷供,損失慘重。而美國同樣受到了較大的負面影響,據國際半導體協會透露,美國半導體產業因為禁令遭受的損失達到17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1.1萬億元。
  • 收購是主旋律——2020年半導體行業市場回顧
    美國半導體廠商 Marvell以100億美元收購Inphi;AMD全股票收購全球最大的FPGA獨立供應商賽靈思;韓國SK海力士收購英特爾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和存儲業務;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晶片設計公司ARM;ADI宣布以全股票交易的方式收購另一大摸擬晶片公司美信,五大收購形成了2020年半導體行業的主旋律,並且改變了半導體行業半邊江山的產業生態。
  • AMD一旦成功收購Xilinx,美國企業或將實現壟斷全球晶片市場
    2020年已經過去了一大半,對於半導體產業來說,因為華為供應鏈的巨變,英偉達收購ARM的傳聞,多個半導體廠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變局,本來以為這已經是「驚心動魄」的場面了,誰料想,剛剛進入十月,又傳出了AMD收購Xilinx的驚天秘聞。
  • 不是印度,亞洲又一個國家野心暴露,局座發出警告:是時候出手了
    據資料顯示,印度國內的疫情確診人數已經僅次於美國,經濟發展迎來巨大挑戰。而印度卻無視疫情危機,執著加大對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力度,想和鄰國在軍事對峙中一較高下,吸引了全球目光關注。前不久,我國著名軍事專家張召忠就發出警告稱,亞洲又有一個國家暴露野心,別再盯著印度了。一旦形勢有變就該出手了。首先就是國土面積將近33萬平方公裡的越南。
  • 英偉達收購ARM?對中國半導體影響非常大,但中國能說不
    而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認為這起收購案將影響全球的半導體格局,尤其是在當前這種形勢之下,對中國半導體產業來說是,真的是影響太大了。以前ARM是英國的,所以一定程度上,不受美國長臂管制,還能夠對美國的一些禁令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