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聽說過,在廣東街頭遇到的穿著沙灘褲人字拖擺攤賣菜的大爺,很有可能是在農村坐擁五六棟房子收租的包租公,而且房主的外表和房主一樣,那是要多低調有多低調。
但福建農村的房子就不一樣了,想像一下過年回農村老家,一下車就像進了某個度假村,每隔幾米就換了一座樣式不同的歐式大別墅。
站在山上一眼望去,綠野路邊聳立了一座座白色的洋房,幾十米開外就是整齊的農田。
「聽大學的一個福建室友說他家是農村的,想著他家經濟狀況應該不太好,每次有團體活動都想辦法讓他少花點錢。直到去參加他的婚禮看到他家的房子時,才意識到我才是那個缺錢用的。」
「這哪是農村啊,這就是一富人小區!」
福建農村的別墅,首先在外表上就要裝修的氣派,裝修越大氣,越說明房主財力雄厚。
外牆不能鋪馬賽克瓷磚,要用看起來非常厚重的石材往上掛。
大門要做成拱形,兩邊各兩根羅馬柱,底部要有雕花。
條件好的選優質的石材搭個寬闊的臺階,旁邊擺上兩盆羅漢松。
有的土豪已經不滿足於機器打造的工藝,別墅大門和欄杆上的紋路要找師傅來人工雕刻。
所以有的別墅光是造門都差不多要,相當於普通人在老家蓋一棟新房所用的時間。
外牆要美觀,內部裝潢也要跟上。
一進門就是8米高的大堂,頭頂上方是一盞標配水晶燈,會客區域的牆壁鑲上瓷磚。
由於1樓的空間通常都很寬敞,挖一個魚塘也不成問題。
甚至還能在客廳打羽毛球。
家裡有人喜歡熱鬧的,再到樓上設一個敞開式KTV房,配置七彩旋轉雷射燈,讓K歌更有氛圍。
福建人在農村建別墅,還建出了一條鄙視鏈。
你建三四層的,我就建五六層的;你建五六層的,我就建八九層的,只要被允許,甚至能建十三層高的,就為了從氣勢上壓倒你。
因此在福建的農村,五六層高的宅子只能稱之為「平房」。
外人路過此地看到這九層高的大樓,還以為是當地的其中一棟辦公大樓。
蓋了這麼豪華的一棟別墅,但一年到頭也只回去住一兩次,只有逢年過節全家族的親人團聚在一起時,別墅才真正派上用場,為什麼還要這麼多福建人心甘情願花這個錢呢?
歸根到底,還是那份落葉歸根,衣錦還鄉的情結。
在這些福建農村裡,海外僑胞的比例較高,他們年輕時懷揣著起大厝(蓋房子)的夢想出海淘金,用在海外打拼幾十年存下來的錢在出生的老家建一座自己的房子,或者把祖傳的老宅翻修加層。
有的人在國外居住了幾十年,也要堅持回到自己老家建房子,因為那裡才是他們的根,那裡才是他們的家。
而在老家建豪華別墅,是為了在父老鄉親面前炫耀自己打拼多年的資本,讓遠在家鄉的親人臉上有光。
在農村開多貴的車子都不管用,只有房子能給你爭面子。
這種觀念,在老一輩福建人乃至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福建廈門就有一棟落成於1937年的鸚哥樓,房主曾經南下經商,賺了大錢後就回家建了這棟三層的豪華別墅,到了今天已經成了廈門市區一個著名的老地標建築。
出海淘金的福建人越來越多,村裡的別墅越來越密集,越蓋越高,也導致了拼房大戰,哪怕出現了造價千萬的房子也不足為奇。
在很多外人看來,這些別墅大多都華而不實,放著空房不住不出租是一種鋪張浪費。
但在他們心裡,不過是用自己的錢把根留住,讓五湖四海的親人能相聚在自己家裡。再說了,也不是全部人都能擁有和他們一樣雄厚的財力,這麼一想,所有的閒言碎語都不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