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計算:是流行詞還是未來?

2020-11-20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智能相對論(ID:aixdlun),作者丨陳選濱

市場研究&諮詢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預測,「即使在冠狀病毒在全球肆虐的背景下,邊緣計算以及5G網絡市場最終也將出現顯著增長。到2027年,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市場規模將從35億美元增長到434億美元。」

隨著5G商用化進程的推進,邊緣計算正式站上了市場的風口,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技術趨勢。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邊緣計算的高增長,有可能會在計算領域上演「中心走向邊緣,邊緣走向中心」的一幕。誠然,這樣的論斷並非「空穴來風」。

日前,全球邊緣計算大會在北京成功召開,在該領域率先展開布局的阿里雲、百度智能雲、華為等網際網路科技廠商的專家接連出場,大談自家的邊緣計算布局和發展。市場的追捧似乎正如此前聯想集團CTO芮勇博士所介紹的,「在行業智能化新需求的拉動下,『邊緣』正在變得越來越『主流』。」

那麼,在風口之下,邊緣計算的未來清晰了嗎?

起源

施巍松教授是邊緣計算的早期提出者之一和主要倡導者,也是國際邊緣計算研討會的創始人。

在評上美國終身教授之前,施巍松一直主攻功耗(energy efficiency)方向的研究。2008年,他開始思考,彼時的數據中心已經受到非常高的重視,但是耗電很大,如何才能進一步的解決數據中心的節能問題。

於是,他和他的團隊開始了有關數據中心的節能研究,並在隨後幾年內取得了不錯的研究成果和行業影響力。這在當時,Google等國際頂尖科技企業也同步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

那麼,這與邊緣計算有什麼關係呢?

隨著施巍松與其團隊在數據中心層面,也就是後面常說的雲端領域做了諸多的研究,積累了經驗,他開始順著這個思路,去思考下一步去哪裡執行數據計算。

2014年左右,施巍松開始關注邊緣計算。也是從這個時候,他和他的團隊嘗試著想要把計算推行到邊緣。而此時正是邊緣計算從技術儲備期向快速增長期過渡的階段,自此,邊緣計算進入行業視野,相關論文增長10餘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

同時,這樣的研究轉變,在施巍松看來,是相當於之前的項目延伸。儘管當前對於邊緣計算還有沒有完全確定的概念定義,但是基於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的協同關係,也存在部分業內人士將邊緣計算看作是雲計算的補充和延伸。

誠然,這樣的觀點存在爭議。但是,在此,我們依舊可以將其用以理解邊緣計算。在目前的網際網路科技企業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中,雲邊端一體化的思路往往是主流。

從市場的角度來看,將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結合理解,更有助於我們去認知。實際上,不管如何看待雲計算與邊緣計算兩者的關係,後者的發展也或多或少可以歸結於前者的推動。

在數字時代,物聯網(IoT)的快速發展和雲服務的推動,日常的生活往往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需要收集、處理和分析,以支持智能設備的工作和智慧服務的開展。

當雲計算無法很好的解決現有的數據計算問題,邊緣計算也就順勢推出,成為技術的另一個選擇。

在雲端與終端之間,這是一個居中取優的概念。施巍松在他的論文《Edge Computing:Vision and Challenges》對「邊緣計算」如此定義——

「邊緣計算是指允許計算在網絡邊緣,代表雲服務的下遊數據和代表物聯網服務的上遊數據上執行的使能技術。在這裡,我們將「邊緣」定義為沿著數據源和雲數據中心之間的路徑的任何計算和網絡資源。」

簡單理解,「邊緣」是相對的,位於靠近智能終端(也就是數據的源頭)的網絡一側就是邊緣。智能終端產生的部分數據不再經過網絡到達雲端處理,直接在本土邊緣進行計算和存儲,從而降低了時間延遲和網絡負荷,並保障了數據的安全隱私。

這是邊緣計算相對於雲計算的優越性。也正是基於這些優勢,邊緣計算在今天受到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關注和重視,逐步投入邊緣計算領域研究。

流行

在施巍松教授看來,目前邊緣計算領域取得最大的突破在於應用場景逐漸清晰化。所謂有的放矢,不管是我們理解邊緣計算的概念,或是認知邊緣計算的優勢,實際上都是基於場景應用來判斷的。

而推動邊緣計算發展的,是在5G、AI、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支持下,物聯網(IoT)應用的成熟,隨之而來的是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工業網際網路等場景的建設大步開展,實時計算需求的爆發,直接大幅提升了邊緣計算的應用需求。

據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物聯網設備聯網數達107億個,同增17.58%,預計2020年有望同比增長19%達127億個,2025年物聯網設備聯網數有望達到252億個。不難發展,邊緣計算的發展有著足夠紮實的基礎場景支持。

而這些場景,正是當前網際網路科技公司競相角逐的領域。隨著場景建設起步,邊緣計算的關注與重視也就「水到渠成」,進而發生了從過去的雲端一體化到現在的雲邊端一體化的思路轉變。

這樣的思路也決定了網際網路科技廠商們習慣於將邊緣計算定義為雲能力在邊緣端的拓展。譬如,阿里的物聯網邊緣計算(Link IoT Edge),實際上便是阿里雲功能向邊緣端的下沉,基本繼承了阿里雲在安全、存儲、計算、人工智慧等方面的能力。

雲能力像這樣下沉到邊緣,進而又可以在本地範圍搭建自閉環的管理系統,實現本地自治。騰訊雲的邊緣智能數據處理(IoT EIDP)便支持客戶將AI算法容器部署在邊緣硬體平臺,進而實現離線AI計算,在確保數據反饋迅速、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也保障了智慧運算的隱私安全。

總的來說,邊緣計算在場景應用中的優勢非常顯著,承接雲計算能力,它甚至可以解決雲計算深受詬病的問題,譬如客戶最忌憚的數據安全、隱私等等。

可以說,邊緣計算的流行並非無端起風,在雲邊協同的理念,雲計算有多麼火熱,邊緣計算便能追隨跟上,成為下一個技術布局的重點。

當然,伴隨著兩個技術的差異化,即雲計算的集中化與邊緣計算的分布式,未來後者的熱度甚至可以超越前者,成為更加廣泛的選擇。

但是,這也僅是面向未來的預想。在當下,邊緣計算發展的桎梏還須解決雲邊協同的技術問題和部署問題。

譬如,邊緣節點需要與其他節點整合,與雲中心聯動,數據資源如何進行篩選、遷移,都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而邊緣節點之間、邊緣與中心之間也都需要一個統一的底層傳輸網絡支持,涉及到的協議棧優化、私有協議以及動態選路和組網技術都需要面對。

那麼,解決這一系列問題的前提都在於對雲計算的深入理解,阿里雲與百度智能雲都傾向於擁抱雲原生的理念。其中,阿里雲主要利用雲原生實現資源的抽象和納管,以容器作為主要的服務載體,來實現內外部業務的交付。

未來

百度智能雲對於雲計算與邊緣計算的理解很是有趣,也好理解。其認為,「雲計算是數據跟著計算走,而邊緣計算是計算跟著數據走。」

這種理解也直接推動了百度智能雲基於CDN節點網絡來打造自家的邊緣計算產品BEC(Baidu Edge Computing),以此搭建雲+邊+端一體的分布式計算架構。

誠然,跟著數據走的另一面,本身也就意味著分布式的計算布局。而在現實的應用中,如果所有的終端設備產生的數據都「一股腦兒」的經過網絡到達雲端處理,很難實時滿足越來越嚴苛的數據處理需求。

在萬物互聯的數據時代,快速處理數據是一項至關重要的能力。

以場景來看,在智慧交通方面,華為雲的IoT邊緣(IoT Edge)需要實時提供碰撞告警、紅綠燈相位推送、車流量感知及控制等智能服務,皆是需要場景之下快速的數據處理和反饋能力。

以體驗來看,在視頻觀看方面,愛奇藝應用百度智能雲邊緣計算節點BEC後,分發到用戶側觀看速度提升了20%,用戶體驗有了25%的優質提升。可見,邊緣計算節點支持的分發能力往往就是影響你下飯觀影體驗的一個重要因素。

事實上,計算發展至今,在社會運作過程的影響越來越大。在2016年,浪潮王恩東院士便提出,「融合是未來趨勢,融合的結果是『一切皆計算』。」

多年以來,在邊緣計算的流行風口上,我們看到的恰恰是這樣一個技術融合(5G、AI、雲計算、物聯網等等)、應用融合、場景融合的趨勢,而融合也最終推動了計算的另一個範式,即邊緣計算走上更高的發展水平。

當我們篤定,未來屬於計算,那麼或許我們也可以回答,邊緣計算的未來,清晰嗎?

答案,是肯定的。

參考文獻

1. 李克暢:邊緣雲面臨的核心挑戰

2. 施巍松丨邊緣計算的發展歷程

3. 專訪邊緣計算早期提出者施巍松教授—探訪邊緣計算的前世今生

相關焦點

  • 展望未來邊緣計算發展 2020中關村論壇之未來智能邊緣計算論壇
    人工智慧在日常生產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邊緣計算作為新型的計算架構為人工智慧技術的創新應用帶來新的空間2020中關村論壇未來智能邊緣計算平行論壇深入探討最新邊緣計算研究方向和熱點聚焦邊緣計算垂直應用領域的實際落地
  • 邊緣計算將成為未來創新的基礎
    企業技術的未來將不再局限於數據中心,甚至也不會局限於公共雲。通過與物聯網的緊密相連,邊緣計算可以將處理能力下放到任何被需要的地方。 與企業技術的其他熱門新領域一樣,邊緣計算也是一個廣泛的架構型概念,而非一組特定的解決方案。
  • 5G時代下,邊緣計算產品的未來展望
    本文從邊緣雲計算「市場潛力、應用場景、未來展望」三個方面,闡述了5G時代背景下關於邊緣計算的認識與思考。持續增長的百億美元級市場5G技術促進了萬物互聯互融,萬物互聯互融帶來海量數據、計算、連接、存儲、處理等需求,進一步促進了邊緣計算發展,邊緣計算重新定義了「雲邊端三體協同」計算組合形態,其本質是實現算力負載均衡優化。據CB Insight預測邊緣計算市場規模2019~2023年年複合增長率超30%以上,2023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有望達340億美元規模。
  • 邊緣計算+人工智慧=?
    但是,隨著強實時數據量的迅速攀升,且數據形態更加多元,邊緣計算面臨的技術挑戰更加複雜。在這一趨勢下,融入AI能力的智能邊緣計算應勢而起。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在近期召開的「未來智能邊緣計算論壇」上表示。
  • 中國聯通推邊緣計算「利器」,沃雲邊緣雲聯接雲邊未來
    隨著5G技術帶來低時延、大帶寬的海量設備接入能力,我們正在飛速經歷從雲計算走向邊緣計算的時代。據Gartner預測,截止2025年將有75%的企業數據在傳統數據中心與雲之外的邊緣產生,而這一比例在2018年僅為10%。面對未來龐大的物聯網節點數和海量數據,只有通過提升邊緣側的數據計算處理能力才能滿足萬物互聯的智能化時代的需求。
  • 5G邊緣計算是什麼意思?5G對邊緣計算的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基於雲的網絡依靠邊緣計算來完成任務。它不是所有服務的解決方案,但在嘗試構建可靠的網絡時,它是必須考慮的一個方面。邊緣計算和5G的未來雖然邊緣計算已經出現了幾年,但5G的實施使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相關性。5G將不可避免地增加通過網絡傳輸的數據量,利用這一技術的連接是快速、安全和可靠的,這一點至關重要。換句話說,5G成功的未來依賴於邊緣計算的能力。
  • 全球邊緣計算大會共創未來 賽特斯榮獲「邊緣計算力量TOP20」
    2020年11月7日,為更好地推動5G邊緣計算技術的發展,促進邊緣計算產業落地,由邊緣計算社區主辦的以「5G·邊緣計算「為主題的全球邊緣計算大會在北京圓滿召開。賽特斯作為最早一批深入探索實踐邊緣計算技術的企業,開拓創新,以技術變革通信網絡,憑藉5G邊緣計算一體化解決方案榮獲「邊緣計算力量TOP20」。
  • 邊緣計算與算力網絡
    邊緣計算有很多難點,因為大家也做了好幾年的邊緣計算,我們在各個地方推廣邊緣計算,但邊緣計算有一個特別難的地方,就是什麼叫做邊緣計算?因為我們的網絡並沒有改動,底層的網絡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來做,比如5G或者某個無線網絡還是通過回傳的方式再回來,所謂的邊緣計算的優勢基本上是不復存在了。
  • 後疫情時代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的未來
    物聯網、5G以及AR / VR的興起一直在推動將計算帶入網絡邊緣的需求。但是現在,在新冠病毒COVID-19大流行中,對高速網絡的日益增長的需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發展。我們看到視頻會議和內容流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水平,這兩者都需要更高帶寬和更低延遲數據傳輸。
  • 邊緣計算:下一代創新
    企業技術的未來將不僅限於數據中心,甚至不僅限於公共雲。邊緣計算已普及到物聯網,可將處理能力帶到任何需要的地方。與企業技術的其他熱門領域一樣,邊緣計算是一個廣泛的體系結構概念,而不是一組特定的解決方案。首先,邊緣計算適用於計算能力必須接近行動的低延遲情況,而無論這種活動是工業物聯網機器人不斷投擲小部件還是傳感器持續生產生產中的溫度。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公司預測,到2022年,將有90%的工業企業採用邊緣計算。
  • 邊緣計算總結 - CSDN
    邊緣計算未來可期搭乘「新基建」春風,助力雙循環,邊緣計算未來可期。今年兩會,「新基建」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由此也讓「邊緣計算」成為行業熱詞,不少權威分析機構也非常看好邊緣計算對於未來新基建發展的推動作用。
  • 邊緣計算,計算架構不斷演進的必然
    據IDC數據顯示,未來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邊緣側進行存儲、分析、計算,到2024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將達到2506億美元。邊緣計算作為2020年新興技術趨勢的佼佼者,正日益趨向成熟,賦能各行各業,成為支撐新基建戰略,促進行業數位化轉型的重要抓手。 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在京盛大召開。
  • 邊緣計算向智能邊緣發展
    翻譯自——enterpriseai 雲計算能力從數據中心擴展到某種非定形的網絡邊緣(定義為連接的設備、設備或網絡網關),而且這種程度已經超過了邊緣計算的範疇。隨著人工智慧的加入,邊緣雲計算正在接近所謂的「智能邊緣」的東西,這是一種可以根據應用程式實現的結構,同時結合了人工智慧、超大規模服務、低延遲、高帶寬連通性和安全的IT服務。
  • 什麼是邊緣計算?邊緣計算為什麼重要
    其應用程式在邊緣側發起,產生更快的網絡服務響應,滿足行業在實時業務、人工智慧、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基本需求。邊緣計算正在改變世界上數百萬臺設備處理和交付方式。物聯網的爆炸性增長,以及需要實時計算能力的新應用,將推動邊緣計算快速發展。為什麼邊緣計算很重要?邊緣計算的早期目標是解決長距離傳輸數據的帶寬成本問題。
  • 什麼是「邊緣計算」?5G+邊緣計算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什麼是「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預計這五個行業將在未來數年取得顯著增長,部分得益於5G和邊緣計算結合帶來的 大大提升的連接性
  • 騰訊5G邊緣計算
    事實上,如果單純依靠5G核心網絡來處理未來爆發的大規模數據,核心網及回傳鏈路的負載必然無法承受,網絡擁塞、傳輸速率和時延性能下降等問題也將難以避免。邊緣計算恰巧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互為犄角「互為犄角」可以很好的總結5G和邊緣計算的關係。
  • 解鎖萬億級市場,邊緣計算不「邊緣」
    編輯導讀: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採用網絡、計算、存儲、應用核心能力為一體的開放平臺,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務。隨著雲計算領域寡頭格局的形成,未來十年邊緣側將具備更多的發展和投資空間。本文作者將圍繞邊緣計算進行四點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5G邊緣計算的價值機遇》出爐 解鎖未來5G世界無限機遇
    本報訊 (記者 戈清平) 近日,畢馬威發布《5G邊緣計算的價值機遇》報告,對5G邊緣計算的市場價值與前景發展進行了全方位掃描,並為相關企業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畢馬威的調查顯示,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全球經濟下滑,5G+邊緣計算將有望在引領經濟復甦中發揮關鍵作用。
  • 邊緣計算2.0時代來臨,產業未來會這樣發展
    在這個邊緣計算2.0時代,產學研用各個環節如何推動邊緣計算發展?遇到了哪些問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在2020年12月10日,由邊緣計算產業聯盟(ECC)主辦的2020邊緣計算產業峰會(ECIS2020)上,頂級行業專家、學術帶頭人、協會領袖、行業媒體、分析師以及廣大的產業生態夥伴,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回答。
  • 5G時代的加速器——邊緣計算
    我公司創始人&CEO劉凱攜高管受邀出席會議,雙方就邊緣計算領域達成戰略合作,布局邊緣計算,共同建設數據生態的未來。這其中,雲交換平臺包括:數據交換、邊緣計算、雲網一體;多雲管理包括:締息雲管理平臺和一步上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