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演「活力貓鼬—2020」聯合演習行動的美海軍「羅斯福」號飛彈驅逐艦。(來源:美國《星條旗報》網站)
6月以來,北大西洋頗不平靜。「活力貓鼬—2020」「波羅的海行動—2020」「歐洲捍衛者—2020」,自6月初至今,在美國帶領下,北約組織的三場大型聯合軍演列兵大西洋,劍指俄羅斯。分析指出,疫情當前,北約密集舉行多場軍演,狂秀肌肉,也是想藉此消弭內部分歧,增強北約凝聚力。
然而,多場軍演難彌北約內部裂痕。近日,美國政府正式批准將美國在德國駐軍削減9500人的計劃,法國和土耳其兩國軍艦在地中海摩擦事件持續發酵,一系列事件加劇了北約內部緊張關係。
威懾俄羅斯
6月以來,此前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延期的北約聯合軍演密集「開演」,雖然規模不同程度縮減,但陣仗不容小覷。
綜合多家外媒報導,6月29日,美、英、法、德、加、挪、冰北約7國艦隊集結大西洋,展開為期12天的年度「活力貓鼬—2020」聯合演習行動。6月初,北約「歐洲捍衛者—2020」聯合軍演也在波蘭重啟。在「歐洲捍衛者—2020」軍事演習舉行的同時,6月7日,北約17國聯合瑞典、芬蘭兩國,組成一支19國北約聯合艦隊,在波羅的海舉行「波羅的海行動—2020」聯合軍演。
「北約在俄羅斯家門口加大軍事演習的力度和頻度,威懾俄羅斯的目的非常明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慶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當前,北約頻頻對俄羅斯耀武揚威。這足以說明,美國和北約盟友對俄羅斯軍事威脅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充滿憂慮。其中,「活力貓鼬—2020」聯合軍演和俄羅斯6月24日舉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的紅場閱兵式有直接內在聯繫,是為了壓制俄羅斯展現出的強大武力和意志,尤其是實力猶健的水下核力量。
對此,俄羅斯毫不示弱,強硬回擊。據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放狠話,如果北約動武,俄軍只需5天就可以打下8個北約國家的首都。俄羅斯有表態,也有行動。據俄羅斯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6月17日透露,俄軍在波羅的海進行大規模軍演。據悉,此次軍演出動了大批艦艇以及數十架戰機,對「敵對水面目標」進行了模擬攻擊。
俄羅斯和北約就對方的軍演行動嗆聲不斷。曾擔任英國皇家海軍第一海務大臣和海軍參謀長的艾倫·韋斯特指責,俄羅斯為反制北約艦隊而舉行如此具有針對性的演習,是非常危險且不明智的,雙方存在擦槍走火的可能性。而俄羅斯國防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安德烈·克拉索夫則公開反懟稱:「是北約先在俄羅斯附近水域舉辦針對俄羅斯的軍事演習」,「在疫情尚未過去的今天,北約為恐嚇俄羅斯舉行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非常不合時宜」。
加強凝聚力
「美國帶領北約舉行多場聯合軍演,也是為了提振北約盟友信心,藉機加強北約內部的協調合作能力。」李慶四分析,北約聯合軍演會刺激俄羅斯採取相應的反制措施。美國希望利用俄羅斯的壓力,促使北約成員國加強凝聚力。
但是,就在美國帶領北約成員國列陣大西洋之時,北約內部分歧也不時榮登國際輿論熱搜榜。
法國和土耳其齟齬不斷。「這就是北約『腦死亡』的最佳證據!」據法新社6月23日報導,就此前法土雙方在地中海發生的軍事摩擦,法國總統馬克龍憤怒表態。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導,6月10日,北約指揮下的法國大型驅逐艦「科爾貝」號曾試圖在地中海對一艘涉嫌向利比亞運送武器的土耳其貨船進行「問詢」,卻遭到了土耳其護衛艦3次火控雷達瞄準。法國國防部長帕利將土耳其的舉動定性為「一種極端挑釁行為」。帕利強調,北約成員對在北約框架下執行任務的另一盟友做出如此舉動是極為嚴重的危害,「對於土耳其的所作所為不能客氣」。
法國國防部當地時間7月1日宣布,在北約對法國和土耳其軍艦之間的軍事摩擦進行調查之前,法國暫停參與北約在地中海的軍事行動。
李慶四認為,作為北約內部有實力的成員國,法土雙方在地中海和北非問題上的較量日趨白熱化,嚴重撕裂北約。
美國從德國撤出部分兵力也引發德國和北約內部擔憂。據法新社6月30日報導,美國國防部當日宣布,川普總統批准了將美國在德國駐軍削減9500人的計劃。早在6月15日,川普以德國「拖欠」大量北約軍費、斥巨資從俄羅斯進口能源等理由,單方面宣布將把駐德美軍人數從3.45萬人減至2.5萬人。
對此,德國政府雖作出示弱表態,承諾會不斷提高美國駐軍軍費,但也發出警告。據德新社報導,當地時間6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如果美國自願放棄其作為全球大國的責任,那麼包括德國在內的歐洲國家就必須重新考慮與美國的跨大西洋關係。
「美國政府揚言從德國撤走部分兵力部署到東歐,施壓德國,希望藉此可以在駐軍費用、雙邊關係、地區和全球事務問題上讓德國更聽話,也是對其他北約國家發出警示。」李慶四表示,德國以靈活的姿態緩衝來自美國集中凌厲的打壓,展現了明智而有韌性的外交手腕。但在北約內部,德美矛盾還會持續深化。
考驗美歐關係
據《美國海軍時報》報導,北約最近舉行了多場在歐洲的例行軍事演習,顯示了北約盟國軍事夥伴關係的重要性。但由於美國政府威脅削減駐德美軍兵力,人們開始擔心歐洲還能否對抗俄羅斯。
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曾強調,俄羅斯將是北約未來十年內最大的威脅。美國意圖削減駐歐美軍的數量和規模,使得很多歐洲國家不得不「抱團」對抗俄羅斯。
「歐洲依賴美軍保護的時代已經過去,是時候掌控自己的命運了。」法德兩國領導人已多次表態。
「北約的利益不等於歐洲國家的利益。一些北約歐洲成員國正在謀求擺脫美國制約。」李慶四認為,一些北約的歐洲成員國認為,正是因為美國不斷刺激俄羅斯,才引發歐洲地區局勢緊張;美國不僅沒有保護他們,反而為他們製造了威脅。他們不願意被一直綁在美國反俄的戰車上。為保障自身經濟和外交的獨立性,也為應對地中海、北非和中東局勢以及日趨嚴峻的非傳統安全威脅,歐洲必須建立獨立強大的自主安全防務體系。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當前歐洲不得不奉行實用主義策略,繼續依賴北約現成框架保障自身安全。
歐洲仍需要北約。英國《衛報》6月26日報導,在當今世界局勢下,德國、歐盟都必須繼續維護跨大西洋傳統聯盟組織——北約,因為歐洲離不開美國的核保護傘。另據德國《法蘭克福日報》報導,默克爾指出,相比於冷戰時期,歐洲應該在防務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可以從中脫身。
「後疫情時代」的北約將何去何從?「法土矛盾表明,美國繼續推動北約東擴,不僅不能阻擋北約分崩離析的趨勢,反而會加劇北約內部裂痕。」李慶四認為,隨著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北約逐漸成為美國控制歐洲的工具。美國通過將俄羅斯樹立為歐洲的敵人達到牽制歐洲的目的。但隨著歐俄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不斷加強,同時美國在北約的角色也逐漸從給予者轉變為榨取者,未來美國對北約的控制力和影響力都會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