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探測器的類型和原理

2020-09-03 數學物理漫講

光電探測器作為人類感知和獲取光波信息的重要工具,可將光信號轉化為可被解析的電信號,從而實現對其信息的感知。光電探測技術已在通訊、傳感、影像、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涉及人類生活的眾多領域被廣泛應用。因此,與光電探測技術相關的材料、物理及器件研究一直是相關領域學者關注的研究熱點,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光電探測器類型及其原理。

(1)光電導型光電探測器

某些半導體在光照條件發生本徵吸收或雜質吸收,吸收光子能量後電導率發生改變,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電導效應。

光電導器件在光照條件下,產生的光生載流子使得器件的電導率升高,電阻變小。室溫激發的載流子在電場的作用下發生定向移動,從而產生電流,在光照條件下電子受到激發,發生躍遷,同時也會在電場的作用下漂移形成了光電流。產生的光生載流子使得器件的電導率升高,從而電阻變小。光電導型的光電探測器在性能上通常會表現出高增益,響應度很大,但無法響應高頻的光信號,因而響應速度較慢,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光電導型器件的應用。

(2)PN結型光電探測器

PN結是P型半導體材料與N型半導體材料接觸形成的,形成接觸之前兩種材料是處於分離狀態,P型半導體中的費米能級的位置靠近價帶邊緣,N型半導體中費米能級靠近導帶邊緣,當兩種類型的材料接觸形成PN結時,位於價帶邊緣P型材料的費米能級將會不斷上移,與此同時,位於導帶邊緣 N 型材料的費米能級不斷下移,直到兩種材料的費米能級在同一位置為止。導帶和價帶位置的變化,也同時伴隨著能帶的彎曲。此時PN結處於平衡狀態,且有統一的費米能級。從載流子的方面分析,P型材料中多數載流子為空穴,N 型材料中多數載流子是電子,當兩種材料接觸時,由於載流子濃度差,N型材料中的電子會向P型中擴散,而N型材料的電子向著與空穴相反的方向擴散,電子和空穴擴散之後留下未被補償的區域則形成一個內建電場,而內建電場又會趨勢載流子漂移,漂移的方向與擴散的方向剛好相反,意味著內建電場的形成阻止了載流子的擴散,PN結內部同時存在著擴散和漂移,直至兩種運動平衡為止,使靜載流子流為零,內部達到動態平衡。

當PN結受到光輻射之後,光子的能量傳遞給載流子,產生光生載流子即光生電子-空穴對,在電場的作用下,電子和空穴分別向N區和 P區漂移,光生載流子的定向漂移現象產生光電流。這也就是PN結光電探測器的基本原理。

(3)PIN結型光電探測器

PIN 結光電二極體是在P型材料和N型材料之間加入I層,I層的材料一般是本徵或低摻雜的材料。其工作機理與PN結類似,當PIN結受到光輻射後,光子將能量傳遞給電子,產生光生載流子,而內建電場或外部的電場會將耗盡層的光生電子-空穴對分開,發生漂移的載流子在外部電路形成電流。

I層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擴大了耗盡層的寬度,在很大的偏壓下I 層會完全變為耗盡層,所產生的電子-空穴對會被迅速分離,因此 PIN結型光電探測器的響應速度一般要快於 PN 結型探測器。I層之外的載流子也會通過擴散運動的方式被耗盡層收集,形成擴散電流。I層的厚度一般很薄,其目也是為了提高探測器的響應速度。

(4)APD雪崩光電二極體

雪崩光電二極體的工作機理與PN結類似。APD利用重摻雜的PN 結,基於APD探測的工作電壓較大,當加較大的反向偏壓時APD 內部會發生碰撞電離和雪崩倍增,探測器的性能表現是光電流增大。當APD處於反向偏壓模式時,在耗盡層的電場會很強,光照產生的光生載流子會被迅速分離,並在電場作用下快速漂移。在此過程中電子有概率會撞到晶格,導致晶格中的電子被電離。該過程不斷被重複,晶格中被電離的離子也會碰撞晶格,致使APD中載流子的數量不斷增加,從而產生很大的電流。正是 APD內部這種獨特的物理機制,基於APD的探測器一般具有響應速度快,電流值增益大以及靈敏度高等特點。相比於PN結和PIN結,APD有更快的響應速度,是目前的光敏管當中響應速度最快的。

(5)肖特基結型光電探測器

肖特基結型光電探測器的基本結構是一個肖特基二極體,其電學特性與前面所述的PN結類似,具有正嚮導通、反向截止的單向導電性。當功函數高的金屬和功函數低的半導體形成接觸時,就形成會形成肖特基勢壘,形成的結就是肖特基結。主要的機理和PN結有些類似,以N型半導體為例,當兩種材料形成接觸時,由於兩個材料電子濃度不同,半導體內的電子會向金屬一側擴散。擴散的電子在金屬一端不斷累積,從而破壞了金屬原本的電中性,在接觸面形成從半導體指向金屬的內建電場,電子在內電場的作用下會發生漂移,載流子的擴散運動和漂移運動同時進行,經過一段時間達到動態平衡,最終形成肖特基結。在光照條件下,勢壘區直接吸收光並產生電子-空穴對,而PN結內部的光生載流子需穿過擴散區才能到達結區。相比於PN結,基於肖特基結光電探測器有更快的響應速度,響應速度甚至可達到ns級別。

下面這一部分是另一種更加全面的分類方式,半導體為鈣鈦礦

光電導型探測器

光電導型探測器的工作原理基於光電導效應,在半導體材料兩端加上叉指或條狀電極構成光敏電阻,通常具有共面結構。半導體材料吸收入射光子的能量產生本徵吸收或雜質吸收,形成非平衡載流子,而載流子濃度增大使材料電導率增大,當光敏電阻的兩端加上適當的偏置電壓,便有電流流過迴路。光電導型器件光電流大小正比於器件有效光照面積,從而正比於電極間距。但是為了高效地收集載流子,電極間距應小於載流子傳輸距離,即使得光生載流子渡越時間小於光生載流子壽命。光生載流子壽命與渡越時間之比被定義為光電導增益因子,對於載流子遷移率大的半導體材料,當電極間距很小時,增益可以遠超過100%。光電導型鈣鈦礦光電探測器較之其他兩種常見類型,製作步驟最為簡單。

光伏型探測器

光伏型探測器又稱為結型光電探測器,最簡單的器件由一個透明頂電極、一層鈣鈦礦及一個不透明的底金屬電極構成。光伏效應可以發生在半導體和半導體形成的異質結,也可以產生於金屬和半導體形成的肖特基結處。結區存在內建電場,光照射到結區後能量大的光子能夠產生載流子,在內建電場或外加偏壓作用下產生光電流。半導體和半導體形成的異質結形式多樣,包含了p-n結、p-i-n結、體異質結等不同類型。光伏型探測器通常具有垂直型結構,並且會引入緩衝層或阻擋層以改善載流子傳輸或電荷阻擋特性,進一步提高探測器綜合性能。

對於共面型金屬/半導體/金屬(MSM)器件,當金屬與半導體接觸勢壘為肖特基接觸時,實際上是兩個背靠背的結型探測器串聯 在一起。對 於MSM器 件,當半導體不吸光時,光電探測是基於金屬吸光產生的光伏效應;當入射光波長位於半導體材料吸收的波段內時,由半導體吸光產生光電導效應明顯強於金屬吸光產生的光伏效應,故光電導效應在探測中起決定性作用。與光電導型器件相比,光伏型器件可以工作在低偏壓(包含零偏壓)下,響應速度快。通常為了改善器件性能,還會在頂/底電極與鈣鈦礦層之間引入界面修飾層。

電晶體型光電探測器

光電導型探測器由於存在增益,量子效率可遠超過100%,相應的響應率也非常大,但是它們的暗電流偏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們的應用。至於光伏型探測器,可以通過引入載流子阻擋機制將暗電流降得很低,大部分光伏型探測器具有垂直型結構,它們的載流子傳輸距離由半導體的膜厚決定,最小可以達到納米尺度,相應地,載流子渡越時間非常短,器件響應速度被大幅度加快。只是,它們依賴於光伏效應,量子效率較光電導型偏低,通常低於100%,因而響應率較低。

電晶體型光電探測器結合了光電導型探測器與光伏型探測器的優勢,既能夠實現較低的暗電流,也可以在不犧牲響應速度的前提下獲得非常高的量子效率及響應率。簡言之,和兩端器件相比,電晶體型三端器件可以通過減少噪聲和放大信號兩個方面來保證光電探測器的優良性能。對於場效應電晶體型光電探測器,在柵極與半導體層之間有一層薄的絕緣層,通過柵極所施加電壓的大小來調節電荷在半導體中的傳輸特性。它們既可以工作在積累模式(p型),也可以工作在相反模式下(n型)。積累模式的工作原理具體如下。當柵極加正向偏壓時,會在源極和漏極之間感應形成一條電子的導電通道,導電溝道中的電子來源於半導體區域,這樣與光電導型器件相比,暗態下參與導電的載流子數減少,因而其暗電流得以降低。光照射到半導體區域後產生的電子同樣會在導電溝道中積累,而只有光生空穴被束縛在半導體區域。從而降低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複合,大大延長了載流子的壽命,最終使得器件的響應率優於光電導型器件。

光電倍增型探測器

不同於光電導型探測器能夠實現高的光電增益,具有垂直結構的光伏型探測器,其量子效率通常小於100%,相應的響應率也偏低。光電倍增型探測器與光伏型探測器結構類似,同樣具有垂直形式,但是卻可以實現高的光電增益,帶來響應率的大幅度改善。針對有機光電倍增型探測器的研究已經較為廣泛,其基本原理為陷阱輔助的載流子隧穿行為。近年來,人們發現在鈣鈦礦光電探測器中同樣也可以實現光電倍增效應,並且相比於同類型有機器件而言,它們所需施加的偏壓較低,響應速度更快。

2 光電探測器的基本參數

響應度

Ilight:光照之後探測器的光電流

Idark:黑暗條件下的暗電流

Pλ:入射光功率

EQE:外量子效率

h:普朗克常數

λ:入射光波長

c:光速

G:探測器內部的增益

外量子效率

h:入射光子能量

e:單電子電荷

增益

τ1:空穴壽命

τt:電子載流子輸運時間

d2:器件厚度

μ:載流子遷移率

V:偏壓

比探測率

Δf:帶寬

A:器件的工作面積

NEP:等效噪聲功率

當整個探測器的噪聲主要來源為暗電流噪聲時,可以簡化如下:

瞬態響應時間

探測器輸出的電流從最大值的10%上升到最大值的90%:上升時間

探測器輸出的電流從最大值的90%下降到最大值的10%:下降時間

線性動態範圍

分子:光電流密度

分母:暗電流密度

帶寬

當入射光信號的頻率逐漸增大時,探測器輸出的電信號會逐漸變形最後失真,一般定義輸出信號衰減到最大值的1/(√2)時,認為信號失真,此時入射光信號的頻率稱為截止頻率 fH,即為帶寬。

相關焦點

  • 光電感煙探測器工作原理
    它分為遮光型和散射型兩種。在使用過程中,需定期清潔去除積灰。特別是光源和透鏡表面,不能有灰塵與髒物,否則將導致靈敏度顯著下降甚至失靈。   光電感煙探測器工作原理   光電感煙探測器是利用火災煙霧對光產生吸收和散射作用來探測火災的一種裝置。
  • 水浸探測器的類別及工作原理
    對於在傳統機房環境監控行業內久經沙場的工程師來說,漏水檢測原理當然是再熟悉不過了。最近幾年新建的機房裡面幾乎沒有不要求做漏水監控的,很多老機房也會加裝漏水檢測系統,畢竟對於寶貴的數據和昂貴的設備來說,裝漏水檢測這點成本真的不算什麼。
  • 四象限探測器工作原理
    打開APP 四象限探測器工作原理 發表於 2018-02-05 15:04:59 四象限光電探測器是把四個性能完全相同的光電二極體按照直角坐標要求排列而成的光電探測器件
  • 最新論文|真空紫外光電探測器
    高性能VUV探測器在空間科學、輻射監測、電子工業和基礎科學等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在VUV區域工作的光電探測器通常必須在清潔、超高真空環境中工作,並且不能在有輻射的情況下相互作用而降解。此外,需要低水平的背景噪聲來幫助檢測相對較弱的信號。最初設計用於可見光譜範圍的矽光電二極體也可用於VUV區域,但顯著的缺點在於其從X射線到近紅外的固有寬帶響應和輻射降解。
  • Nature Materials:拓撲半金屬光電探測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Rain 博士生(清華大學)01導讀光電探測器(PDs)是現代通信與傳感系統的關鍵元件,利用光電或光熱等效應將光信號轉化為電信號。
  • DR五大優點以及平板探測器原理介紹
    5、數位化影像對骨結構、關節軟骨及軟組織的顯示優於傳統的X線影像,數位化影像易於顯示縱膈結構如血管和氣管,對結節性病變的檢出率高於傳統的X線影像。二、 平板探測器的原理及性能分析平板探測器是DR的核心部件,平板探測器從能量轉換方式可以分為兩種:間接轉換平板探測器(indirect FPD)和直接轉換平板探測器(direct FPD)。
  • 兼具高響應度和快速恢復的氧化鎵光電探測器
    近年來,雙端氧化鎵(Ga2O3)光電探測器(PDs) 被廣泛研究,但由於氧化物半導體材料中普遍存在大量的氧空位(Vo)缺陷,由光照產生的光電導在光照撤除後長時間保持不變,這種持久光電導(PPC) 效應會導致雙端Ga2O3光電探測器的響應速度較慢,進而阻礙了器件性能的提升。
  • 應變光電子學:基於二維材料的光電探測器
    圖1 一種應變控制的基於矽光子電路的二維光電探測器的設計圖源:喬治華盛頓大學現代社會對數據的需求一直在不斷增長,人們開始追求更高效的光學數據信號轉換技術,從筆記本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電子設備到光纖網際網路。光信號到電信號的轉換過程是由光電探測器來完成的,光電探測器是光網絡的關鍵組成部分。
  • 薄而超快的光電探測器可以看到整個光譜
    圖片來源:埃拉·馬魯申科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世界上第一臺能夠看到所有陰影的光探測器,該原型裝置可從根本上縮小現代技術的最基本要素之一。 光電探測器通過將光攜帶的信息轉換為電信號來工作,並被廣泛用於從遊戲機到光纖通信,醫學成像和運動探測器的技術中。當前,光電探測器無法在一種設備中感測超過一種顏色。
  • 煙感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決定了它的工作場地!
    ,這也是火災發生後不容易發現的情況下通過煙感探測器的報警形式來告知人們有火災的發生。今天我們主要為大家講解的是煙感探測器的主要內容,希望能夠幫助的到大家。一、煙感探測器介紹煙感探測器主要是用來預測火災的發生,它通過煙霧的傳播給煙感探測器,最後發出警報聲,以提醒人們有火災的發生。二、煙感探測器的優點1、煙感探測器根據智能晶片來預測火災。2、能夠迅速的預測到火災的規模,並根據不同的規模發出不同的警報聲。
  • 大連化物所製備出高靈敏無汙染光電探測器
    在光電子器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就是它的「眼睛」——光電探測器。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韓克利研究員團隊採用溶液法製備了一種基於非鉛鈣鈦礦的高靈敏度光電探測器。據了解,光電探測器在信號處理、通訊、生物成像等諸多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高性能的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大多基於含鉛鈣鈦礦。例如,該研究團隊前期曾製備了一種超級靈敏的鉛基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DOI:10.1002/adma.201703758)。然而其中含有的重金屬元素鉛對環境和人類會造成危害,限制了其商業化應用。
  • WEBENCH工具與光電探測器穩定性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67376.htmWEBENCH設計器工具擁有強大的軟體算法和可視界面,可在數秒內生成完整的電源、照明和傳感檢測應用。這種功能,可讓用戶在進行設計以前進行系統和供應鏈層面的價值比較。WEBENCH 環境中內嵌了眾多工具,其中之一便是「傳感設計器」的光電二極體部分。
  • 康寧玻璃基底上的超薄,節能的二硫化鉬光電探測器
    康寧玻璃基底上的超薄,節能的二硫化鉬光電探測器光電探測器也稱為光電傳感器,將光能轉換為電信號以完成諸如打開自動滑門以及在不同照明條件下自動調節手機屏幕亮度之類的任務。"嘗試在玻璃上製造和縮放光電探測器時,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工程科學與力學(ESM)助理教授Saptarshi Das說。"這必須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完成,因為玻璃會在高溫下降解,並且必須確保光電探測器能夠以最小的能量在玻璃上運行。"為了克服第一個挑戰,Das與ESM博士生Joseph R.
  • 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最後一批光電倍增管完成交付
    近日,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水切倫科夫探測器陣列的最後一批150支20英寸微通道板型光電倍增管(MCP-PMT)通過檢測並在南京完成交付,是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國際上最大靈敏面積的新一代20英寸光電倍增管,增強了LHAASO探測器對50-300GeV能段的伽馬射線的探測能力,並且大幅提升了對伽馬射線暴等瞬態現象的探測靈敏度。
  • 南大《Nano Letters》迄今最薄的單晶雜化鈣鈦礦柔性光電探測器
    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研究組與北京大學馬仁敏教授研究組等國內外五個單位合作,在柔性光電探測器的相關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但是由於單晶鈣鈦礦材料脆性大, 不易彎折,這類材料尚未在柔性光電探測器中得到廣泛應用。 最近,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研究組提出並研製出基於超薄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薄膜的高性能柔性光電探測器。
  • 光電色選機工作原理
    目前市場上所生產的色選機,按照色選技術可以分為:黑白光電色選機、彩色CCD光電色選機、紅外色選機三種類型。本文主為大家簡單介紹彩色光電色選機及其工作原理。彩色CCD光電色選機,系列數位化智能色選機是集光電技術、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精密機械製造技術為一體的高科技產品。是當今世界上,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和現代數位訊號處理技術的完美結合。
  • 找一個「靠譜兒」的煙霧探測器方案,難不難?
    其原理是探測器通過LED發射一個光信號,如果周邊環境中有煙霧,會將LED光折射到探測器中的光電二極體,由於煙霧中的顆粒會對光信號造成散射和衰減,比較發射端和接收端光信號的變化即可對煙霧進行探測。顯然與電離模式相比,光電模式的煙霧探測器更為「主動」,能夠獲得更大的火災預警提前量。
  • ...機所等研製出高靈敏度鈣鈦礦單晶-石墨烯複合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光子實驗室的於偉利與羅切斯特大學郭春雷研究團隊合作,針對基於鈣鈦礦多晶薄膜的光電探測器性能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響問題,採用空間限域反溫度結晶方法,合成了具有極低表面缺陷密度的MAPbBr3薄單晶,並將該高質量的薄單晶與高載流子遷移率的單層石墨烯結合,製備出了高效的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 天津大學開發出自驅動室溫近紅外-太赫茲光電探測器
    【研究背景】由單一器件構成的近紅外-太赫茲(NIR-THz)寬譜光電探測器在成像,遙感,通信和光譜學等諸多領域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特別是隨著太赫茲技術的不斷發展,空間網絡通信和生物醫學成像等領域迫切需要具有自驅動、快速響應和室溫運轉性能的太赫茲探測器。
  • 西班牙研髮膠體量子點光電探測器,可實現中遠紅外光探測
    PbS膠體量子點已成為一種成本競爭力大的高性能光電探測器技術,它與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技術兼容,且在近期被證實在短波紅外(1-2 微米)範圍內也是可用的。不過,目前為止,這種技術存在一個基本限制:這種類型的量子點依賴於帶隙間光吸收(光子在材料的帶隙上激發載流子),因此該技術通常適用於帶隙較低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