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雙11」大促將至,除了「剁手族」們按捺不住,在電商大促中起到關鍵作用的物流生態也火藥味十足,狀況不斷:
從9月開始,阿里菜鳥生態下通達系財報密集發布融資消息,外界紛紛猜測,通達系快遞公司動作頻頻既是為了應對接下來大促的「價格戰」。
而到10月18日,菜鳥通達系快遞企業紛紛回應網傳快遞業出現「罷工」影響包裹投遞問題,均回應稱快遞全網運行正常,並有序備戰快遞高峰。時間一周不到,一份韻達加盟商處《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的「封殺令」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面對今年雙十一快遞業務量新高,如何保證用戶消費體驗?京東物流、菜鳥網絡、蘇寧物流、順豐物流等物流生態將如何應對即將到來的網購高峰,平臺之間又會出現怎麼的競爭?
備戰:京東備貨12億件商品 菜鳥網絡確認凌晨也能取快遞
雙十一到來,各大電商物流生態紛紛發布最新運營舉措,京東物流供應鏈一體化服務協同聯動,推出「十項全能」的運營舉措,助力廣大商家入倉備貨,預計備貨量總計超過12億件商品。
此外京東物流推出的「十項全能」包括360°全託管、高精預測、入倉ETC、一件代發、限時清零、預售商品前置、11.11指揮室、倉單質押、青流出倉、智能大腦。
作為天貓官方供應鏈,菜鳥供應鏈也準備就緒:截至10月21日,已經有近1000萬噸雙11商品備貨進入菜鳥倉,規模比2019年雙11幾乎翻倍。只待雙11正式開售後,從全國各地、各口岸的倉庫又快又好地發往消費者手中。
除此之外,菜鳥驛站10月22日表示,為方便大家批量免費保管、隨時取到快遞,今年雙11期間全國站點將普遍延長營業時間。其中,3萬菜鳥驛站將開到晚上11點;在北上廣深杭,6成站點將營業至凌晨;全國還有6000多個站點24點後仍將開放。
延時服務方便大家更快取到快遞外,菜鳥驛站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投入超過16萬工作人員、增加超過50%場地,做好充足準備。
10月14日,蘇寧物流也開啟全國首個新升級「綠色快遞站」——北京常營快遞站正式亮相。據網經社了解,該快遞站依託全場景智慧零售生態及智能化技術優勢,將快遞末端寄遞、自提代收、社區服務等進行融合,並進行一系列綠色環保措施升級,打造綠色、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末端服務新體驗。
觀點:成本優化、供應鏈控制力成電商物流系比拼核心
如果說此前的融資價格比拼只是企業間一場心照不宣的暗戰,那麼菜鳥系、京東系等依託科技新基建以及電商平臺訂單量、包裹量的比拼,則是寫在財報中的一場明戰。
從近年財報看,多家通達系企業也在尋求各自生態發展,記者注意到,就在今年上半年申通赴港上市時的招股書便直言了這一風險,招股書顯示,2020年6月,中通快遞總包裹量中的90%以上都來自於電商平臺。
中通在財報中表示:公司的業務及增長高度依賴於若干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例如阿里巴巴生態系統,我們預期在可預見的將來,仍將受有關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重大影響。例如,為了維持並促進與阿里巴巴的合作,我們或須適應阿里巴巴生態系統中各參與者的需求及規定,例如採用菜鳥網絡發起的電子面單。有關需求及規定或會增加我們的業務成本或削弱我們與終端客戶的聯繫。
有評論分析就認為,阿里巴巴以做平臺的思路做物流,菜鳥要通過其技術及電商資源優化協同各大B端快遞企業共同前進卻並不容易。可以看到的是,不論是菜鳥系還是京東、蘇寧、順豐等生態,包裹量多寡依然核心指標中的核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投資銀行高盛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曾引發廣泛討論,報告顯示中國電子商務行業在2019年Q2實現增長,在線零售額同比增長20%(第一季度為15%),城際快遞包裹同比增長37%(第一季度為30%),其中拼多多的包裹貢獻佔比不斷提升。高盛預計,到2021年,中國將有33%的電商包裹來自拼多多。
而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近年來電商包裹貢獻了中國快遞包裹的絕大部分,2019年電商包裹佔全部包裹比重已超90%,而這一佔比還在持續上升。拼多多從2017年開始到2019年,佔比已經接近整個快遞業的三分之一。
物流專家楊達卿就指出,行業未來比拼的關鍵在於:第一,成本優化做得夠不夠好,這是對衝低快遞利潤率的保障;第二,對核心資源(供應鏈)的控制力行不行,這是升級上行的基礎。
而菜鳥目前除了承擔B端平臺任務,也開始通過菜鳥裹裹做起了C端生意,計劃未來一年實現 100 城寄快遞按需送達上門服務,服務全國4億用戶。順豐和京東物流也在努力觸達中低端消費者,兼顧直營和加盟網絡,加寬加固「護城河」。究竟此次雙十一中,誰將擁有更低成本、拿到更多市場份額,值得關注。
紅星新聞記者 楊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