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表明: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

2020-12-27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容量大、靈活性強,提高勞動者收入——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傾聽·關注新就業形態)

本報記者 李心萍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22日 第 07 版)

核心閱讀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好於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於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新就業形態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不少人就業的新選擇。

下蹲、吸氣、起身、呼氣……每天晚上,22歲的李文慶都會在直播平臺打卡上班,帶領學員完成一節線上健身課程。「受疫情影響,傳統健身房招聘規模不大,我就加入了線上健身平臺,在網上帶團課,也有一對一指導。」剛畢業的李文慶選擇了線上健身教練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

電商主播、網約配送員、在線諮詢師……新職業不斷湧現、廣受關注,如何發揮新就業形態積極作用,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新形態

網絡數字平臺拆分工序,將任務分包給不同勞動者

新就業形態是什麼?在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莫榮看來,新就業形態與網際網路等新科技息息相關,是有別於標準就業和傳統靈活就業的平臺化組織用工和勞動者就業新形態。

「隨著網絡數字平臺的大量湧現,原本招用1個工作人員的工作,被拆分成10個、100個甚至更多的工序和任務,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分包,讓很多勞動者一起來承擔這些任務,從而造就一批新的就業形態。」莫榮說。

這種新,體現為一批新就業崗位的湧現。

「比如網約車平臺,就催生了網約車司機、司機服務經理、自動駕駛路測安全管理員、自動駕駛測試駕駛員等新的就業崗位。」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馮馨說。

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0)》顯示,2019年,以新業態形式出現的平臺企業員工數已達623萬人,比上年增長了4.2%;平臺帶動的就業人數約7800萬人,同比增長4%。

這種新,也體現為全新的就業模式。

位於福建的一家食品公司有400名特殊的員工。「他們全部都是從欣悅餐飲管理公司派遣過來的,給我們解了難題。」 公司人事部經理李建平說。此前,受疫情影響,部分員工無法及時返崗,影響企業復工復產。

福建省晉江市工商聯加強引導和服務,推動會員企業進行員工餘缺調劑。「我們還嚴把安全關,新用人單位與原用人單位及員工籤訂三方協議,避免出現權責不清的情況。」晉江市工商聯常務副主席鄭科偉說。

新特徵

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

新就業形態能量有多大?

莫榮介紹,我國1億靈活就業者中,約7800萬人選擇依託網際網路的新就業形態。新就業形態容量大,部分崗位門檻不高,能夠助力重點群體實現就業增收。

「只要不怕苦、不怕累、多跑單,每月收入就能超8000元。」今年24歲的李松來自雲南省鎮雄縣。去年,由於哥哥病情加重,母親也患有重病,為更好照顧家人,李松從打工地返回昆明,加入了外賣配送隊伍。

在今年1—5月新加入美團的107萬外賣騎手中,有7.3萬為國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平臺就業規模大,有的就業門檻較低,可以實現精準就業扶貧。」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說。

進出自由,新就業形態具有靈活性與兼職特性。「新就業形態可以幫助重點群體實現靈活就業與長期就業相結合,保障其個人收入有延續性。」張成剛說。

同時,新就業形態的靈活性,也吸引了大量有本職工作的人參與共享經濟,獲得額外收入。阿里巴巴新服務研究中心主任張瑞東介紹,據某外賣公司數據顯示,56%的騎手擁有第二職業,其中26%是小微創業者,21%為技術工人。

「通過兼職送外賣,騎手平均每月可以多賺超過2900元,16%的騎手每月多賺4000—6000元,這些收入平均佔到家庭總收入的40%。」張瑞東說。

新標準

研究制訂保障標準,提升從業人員職業技能

新就業形態,有其生機勃勃的一面,也有成長的「煩惱」:勞動關係不明晰、勞動者權益難保障、就業政策難享受……

「作為一種新生事物,現行勞動法律制度和勞動用工管理方式與新就業形態並不適配。」莫榮說。

這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勞動關係的認定。「勞動關係認定是用工管理的前提,關係著勞動者能否加入工傷、失業保險保障體系。」張成剛說。

張成剛建議,應針對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特點,研究制訂平臺就業的報酬支付、工作時間、休息休假、職業安全等有關勞動標準,保護勞動者權益。同時,建立適合新就業形態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和勞動監察制度,以便在發生勞動爭議時能夠及時得到妥善處理。

「失業保險條例和工傷保險條例的修訂也很迫切,建議專門增加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的社保補貼和享受待遇相關內容。」中國就業促進會會長張小建說。

在莫榮看來,加強新就業形態職業培訓尤為重要,通過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

今年5月,人社部啟動了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工作,面向新就業形態的重點就業群體提供崗前培訓和技能提升培訓,促進其就業或穩定就業,並將浙江、廣東、湖北、山東等7個省份15個地區列為全國首批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試點地區。

相關焦點

  • 前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 2020年就業目標提前完成
    來源標題:前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 2020年就業目標提前完成 中新網客戶端11月16日電 (李金磊 王恩博)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今年1至11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
    今年1至11月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 提前超額完成900萬人的目標任務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好於預期12月14日,由教育部、人社部、國資委、共青團中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發起,央視頻攜手國投人力主辦的「國聘行動」第二季——「春華秋實
  • 2020年前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 提前完成全年目標
    中新網客戶端11月16日電 11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1-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9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8%,與9月份持平。
  • 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 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原標題:11月份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2020年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11月份,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 國際統計局:前11月全國網購突破10萬億大關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份中國經濟數據,其中,前11月全國網購突破10萬億大關。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比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稱,在網上零售保持較快增長的同時,實體店的銷售也在恢復。前11個月,實體店零售額降幅比前10個月收窄1.5個百分點,這也說明了消費增長的勢頭還在延續。
  • 11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
    文 / Becky2020-12-15 10:12:56來源:FX168 【國家統計局: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
  • ...11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9-FX168財經網
    2020-12-15 10:12:56來源:FX168 【國家統計局: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
  • 國家統計局:全國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現象
    來源標題:國家統計局:全國沒有發生大規模裁員現象 中新網客戶端4月17日電(李金磊)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
  • 就業新形態 擇業新舞臺
     人民日報12月22日報導: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1—11月,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好於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於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在拓寬就業渠道、增強就業彈性、增加勞動者收入等方面,新就業形態發揮了獨特作用,成為不少人就業的新選擇。
  • 玉林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9萬人
    聚焦貧困群體就業脫貧取得成效《玉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玉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涉及就業工作的指標為:「十三五」期間,全市城鎮新增就業不低於15.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新增人數約
  • 我國提前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目標任務
    新華社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陳煒偉、戴小河)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6日介紹,1至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10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比9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 前11個月我市城鎮居民新增就業5萬多人
    12月23日,記者從全市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暨就業創業工作視頻推進會上了解到,截至11月底,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65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182.17%,城鎮登記失業率2.57%,就業局勢保持總體穩定態勢。
  • 直通部委|央行公告:不得排斥和歧視現金支付 統計局:城鎮調查失業...
    統計局:1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連續4個月下降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11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2%,比10月份下降0.1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下降;其中25-59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4.7%,下降0.1個百分點。
  • 善用新業態創造新就業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最新數據表明,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今年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並好於預期,離不開一系列保就業政策的實施,也得益於新就業形態提供了大量靈活就業崗位。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是經濟發展最基本的動因所在。從「六穩」到「六保」,就業問題均居首位。
  •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2019年主要經濟數據
    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前11個月,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2.4%、12.0%和12.0%。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動能持續增強,2019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1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9.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0.7%,比上年提高2.3個百分點。
  • 國家統計局發布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前三季度GDP增長0.7% 多項指標...
    國家統計局10月19日發布的中國經濟運行「成績單」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0.7%,扭轉了上半年下降的局面;同時,多項主要指標同比增速實現由負轉正。其中,前三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季度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 國家統計局:11月份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
    國家統計局今日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11月份,各地區各部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推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著力落實「六穩」「六保」任務,工業服務業繼續回升,投資消費不斷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 統計局:去年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穩步增長
    中國網財經5月15日訊 據國家統計局網站消息,2019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全國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穩步增長。2019年,採礦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實現較快增長,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1.8%和12.7%。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非金屬礦採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3.9%、12.9%、12.1%和10.8%。製造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穩定增長,城鎮非私營單位和城鎮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分別增長8.4%和7.3%。
  •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核心版權出口額為美國10%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張素)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18日發布《中國版權產業的經濟貢獻(2011)》表明,2007—2011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就業人數、出口額保持平穩增長,但版權產業出口存在嚴重不平衡狀態。
  • 如何評價11月國民經濟運行狀況?國家統計局回應
    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5日電 國新辦15日就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指出,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生產和需求繼續回升,就業保持總體穩定,市場發展活力在增強,民生保障也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