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中醫藥大學設立首批17個「教學名師工作室」。「教學名師工作室」旨在充分發揮各級各類教學名師、優秀教師在教學團隊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培養優秀的中青年骨幹教師,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師隊伍建設和教學內涵建設再上新的臺階。
(工作室介紹先後順序根據文件)
羅頌平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羅頌平教學名師工作室以「立德樹人,傳承創新」為宗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雙主」教學理念,依託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級教學團隊和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中醫婦科學》,以全國中醫藥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羅頌平教授領銜,由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下的女教師組成。中醫婦科學是我校首個博士學位授權點,由中醫教育家羅元愷教授奠基,全國名中醫歐陽惠卿教授為第二代學科帶頭人,羅頌平教授為第三代學科帶頭人。傳承底蘊深厚,又充滿朝氣。成員共9名,高級職稱5名,博士生導師2名,碩士生導師1名,博士8名,碩士1名。工作室教學工作紮實,碩果纍纍。羅頌平教授為首屆中醫藥高等教學名師,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成員有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和廣東省優秀青年教師獲得者,有全國中醫住培優秀帶教老師,有全國高等中醫院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等各類教學比賽獲得者。近3年承擔國家級課題6項,省部級課題12項,教學課題6項,教學論文4篇。工作室將把中醫婦科精華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效融合,注重課程思政,加強中醫婦科學教學內涵建設,以培養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培育高水平教學成果為己任,發揮羅頌平教授的教學名師引領和示範作用,再上新的臺階。
許華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許華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是在教師發展中心指導下,以教學名師許華教授為主持人的集教學、研究、培訓等職能於一體的工作機構。
工作室主持人許華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新生兒科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兒科學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主委,全國中醫高等教育學會兒科研究會副理事長,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兒科分會主委,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廣東省名中醫師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教學工作近30年,積累了豐富的課堂教學和臨床教學經驗,是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學教學團隊》團隊負責人,廣州中醫藥大學研究生教育優秀導師,多次被評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先進工作者、師德標兵、受學生歡迎的任課老師、我心目中的優秀臨床帶教老師。擔任「十二五」、「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及世界中醫學核心教材《中醫兒科學》副主編、中醫、中西醫結合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教材《中醫兒科學》主編;獲廣州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主持並完成廣東省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
工作室稟承「立德樹人,開拓創新;名師引領,交流研討;共同發展,全面提升」的宗旨,建立教學名師師帶徒制度,發揮教學名師傳、幫、帶作用,規範教學方式,傳承教學經驗,指導青年教師學習成長,發揮優良教學傳統,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進而提升教師隊伍總體素質,培育教學名師;推動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增強教學實效;在名師帶領下,建設一支由中青年骨幹教師組成的中醫兒科高水平教學團隊。根據工作室優勢和特色,不斷凝練提升,形成教改教研課題、教學論文、教材、教學成果等,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工作室第一期成員由10名中青年教師組成:劉華、陳曉剛、賴東蘭、羅文、張春紅、羅菲、高爍爍、李宏貴、黃蓓、謝麗。其中高級、中級職稱各5名,均為研究生學歷,博士、碩士各5名。工作室在許華教授主持下,課堂教學與臨床教學相結合,立足教學實際,聚焦教學熱點難點,開展教學訓練與研究,並以教育科研為先導,進行示範觀摩,實踐磨礪,名師引領,協同共進,努力將本工作室打造成為中青年教師成長的階梯、培養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平臺。
吳偉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吳偉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2020年獲得大學批准設立,是首批廣州中醫藥大學大學教學名師工作室。吳偉教授2017年榮獲廣東省教育廳第八屆「廣東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同年榮獲廣東省中醫藥局「廣東省名中醫」,2019年獲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吳偉教授曾榮獲廣州中醫藥大學「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教學名師」,「新南方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研究生導師」等稱號。
吳偉教授長期在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的精心指導下從事中醫內科學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34年,長期親身擔負中醫本科班,中西醫結合本科班,針推本科班,國家理科實驗班(鐵濤班)、「5+3」一體化碩士班、九年制卓越班、博士班等多個班種《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內科學》《中醫內科臨床研究》《中醫名家學說與內科臨床》的課堂教學任務,帶領教研室團隊每年圓滿完成五門課程,3500多學時教學任務,還開設本科生選修課,研究生專業課程。
吳偉教授始終堅持「以德為先」「以本為本」「四個回歸」,堅持「教授必須親自上本科生一線課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特別是在中醫內科教育教學領域把國醫大師鄧鐵濤「五臟相關」理論和「五診十綱」理念貫徹到教材編寫中、教學課堂上去。他先後主編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教材多部,對全國《中醫內科學》教材編寫及改革創新作出了富有建設性的貢獻。在教學方法上,倡導多種方式改革,推廣以案例與問題導向的教學法,線上與線下結合法進行,收到學生們的喜歡。多年來,培養的博士、碩士研究生80餘名,經他培養的多名學生獲得國家獎學金、優秀畢業生等榮譽。此外,為了實踐「中醫藥面向世界」的教育理念,他還親自踐行中醫內科學雙語教學和全英教學。
吳偉教授主要開展中醫及中西結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在中醫系統率先開展心血管介入技術工作。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6項,省、部級課題4項。主持教育部遠程網絡教學子課題1項,主持和參與廳局級課題5項。發表學術論文230篇(其中SCI篇),主編國家規劃教材3部,副主編4部,主編和參編專著20部。
邱士軍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邱士軍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以「專業引領、同伴互助、交流研討、共同發展」為宗旨,以醫、教、研、培為核心,努力探索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新路徑、學科教研共同體建設的新模式,形成以網絡為主要載體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的學科教科研機構,打造集醫學影像教育、科研、培訓於一體的高素質教師團隊,以名師示範引領為主導,培養工作室成員成為在醫學影像領域學有專長、術有專攻的知名教師,使成員逐步形成具有引領性的教育教學風格和教育教學特色,以助力優質教育資源均衡發展為目標,聚焦醫學影像,充分發揮學科和工作室的資源優勢,緊密結合教育改革、課程改革和醫學影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重難點問題,進行專題或課題研究,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幫助影像學教師解決教與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優秀教師資源的凝聚、輻射、指導作用,從而形成名優群體效應,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能力及綜合素質,將工作室成員培養成為具備較高專業素質及個人素養的優秀骨幹教師。
李賽美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李賽美教授系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帶頭人,第一臨床醫學院經典臨床研究所所長,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傷寒論》負責人,國家教學團隊「中醫臨床基礎」核心成員。
工作室團隊核心成員涵蓋中醫臨床基礎學科,以「緊扣臨床運用、詮釋傳承經典」為教學理念,打造「傷寒病區和經方班」兩個教學基地,搭建「課堂學習、臨床實習、網絡補習」三個學習平臺,融入「PBL、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四種教學方法,拓展「本科早期-本科後期-碩士階段-博士階段-臨床醫師」五級培訓臺階,形成「案例生動、講授精彩、方式靈活、氣氛熱烈、體驗深刻」六合經典教學風格。
工作亮點:
1. 首創「中醫經典臨床案例庫」
依託全國中醫優勢學科臨床教學基地經典病區數十年學術積澱、全國經方班專家臨床查房基地獨特資源,率先開展中醫經典課堂教學和臨床查房錄像,開發多媒體課件,熟練推廣應用或在線共享,成效顯著。
2. 創《李賽美教授工作室》微信公眾號,精心開展新媒體經典教學,精彩生動,反響熱烈。
3. 運用現代技術 精心打造金課
2007年和2013年先後將《傷寒論》打造為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017年精心打造《傷寒論》慕課,2019年通過廣東省教育廳遴選,推薦為國家在線開放課程。
禤國維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禤國維教授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首席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當代大醫精神代表,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的中醫藥專家,第二、三、五批全國老中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優秀指導老師,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省白求恩式先進工作者、廣東省高等學校師德標兵、新南方教學獎優秀教師等稱號。
禤國維教學名師工作室依託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科而建成,旨在發揮國醫大師的傳、幫、帶作用,培養中青年教師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該學科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是全省最早設立的中醫皮膚科之一。依託科室是衛健委臨床重點專科,廣東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重點專科、廣東省和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皮膚病性病重點專科。目前學科在高層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教學改革、臨床診療等方面總體水平已居於國內同行前列。
團隊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教師隊伍中,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8人;「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1人,「岐黃學者」2人,「廣東省名中醫」2人,「全國首屆中醫藥傳承高徒獎」1人,廣東省 「千百十」 工程國家級人才1人,由此組成了年齡、學位、學緣與知識結構合理,素質較高、團結協作的教師團隊。
符文彬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符文彬,男,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第二臨床醫學院針灸教研室主任、學科帶頭人,中國針灸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針灸學會會長。從教32年,榮獲「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名中醫」、「廣東省醫學領軍人才」、「新南方教學獎勵基金優秀教師」、「全國中醫藥博士生優秀論文指導教師」和「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優秀指導教師」等稱號。他提出「一針二灸三鞏固」的針灸階梯臨床治療模式,倡導「整合針灸學」,把握針灸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創立了「疏肝調神針法」、「心膽論治針灸術」、「精灸技術」和疑難(腦)病從陽論治的針灸理論,對針灸治療痛症、失眠、抑鬱相關病症及疑難(腦)病的臨床和理論研究有較深的造詣。主持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和子課題6項,國家學科循證提高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際合作項目4項,省部級23項,研究經費約4873萬元人民幣;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獲得者。主編或副主編國家「十二五」、「十三五」等教材10部,主持省部級教學課題6項,廳局級6項;分別榮獲2017、2019年廣州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成果一、二等獎。
在教學上,符教授提出「立德樹人、分層培養、精準施教」的教學理念。引入PBL教學法,營建針灸學BlackBroad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倡導應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裸眼3D虛擬仿真等技術手段進行教學,提升學生的可視性和動手能力;重視學生針灸臨床診治思維的培養;是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的負責人。依託學會、學院、學科平臺,為學生建立學科前沿的交流平臺。
工作室將推動教學改革和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具有高尚的師德、嚴謹的科學思維、過硬的臨床能力和教學水平高」的針灸教師隊伍。
許尤佳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許尤佳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成立於2020年04月,該工作室由許尤佳教授主持,現成員有廖若莎、鄭燕霞、劉卓勳、李彥昕、胡彬文、肖曉嵐等老師。工作室的理念是:以培育優秀教師為目標,營造團結、和諧的教研氛圍,發揮名師優勢,凝聚集體力量,緊密結合當下教育教學的發展潮流,推動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引領中醫學教育走向新的臺階。
許尤佳,中醫兒科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名師,南粵優秀教師,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中醫兒科學帶頭人,現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大兒科主任,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兒科教研室主任,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中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兒科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華中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常務理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新藥評定專家,中華民族醫藥學會兒科分會副會長,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普通醫學院校教學基地評定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督導專家。長期從事中醫兒科及中西醫結合兒科臨床醫療、教學、科研工作,有較深的學術造詣,其提出的「兒為虛寒」理論及臨床實踐,在中醫兒科界獨樹一幟。多年來擔任《中醫兒科學》課程的主講老師,以獨特的「三段式」教學法深得學生好評。
王小雲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王小雲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團隊是一支依託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婦科教研室、第二附屬醫院婦科的教學隊伍。所在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該學科由著名嶺南中醫婦學名家司徒儀教授創建,現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是中醫婦科學博士點和碩士點,並且是博士後流動站所在學科。學科帶頭人王小雲教授是國家岐黃學者,廣東省教學名師,她率領80多名中青年婦科骨幹,全面開展婦科病中西內外結合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本學科先後主辦過多次全國性學術會議、繼續教育學術會議等,在國內婦產科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本學科突出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特色,經過多年的建設,成為師資力量雄厚、學術隊伍合理、教學手段先進的學科。
團隊2006年《中西醫結合婦產科學精品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2009年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目前在學科、專科建設上進入國家級優秀團隊行列,在課程建設上進入省級的優秀團隊行列。在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及地位。
孫志佳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工作室依託於第三臨床醫學院內科教研室,組成人員有孫志佳、陳俊榕、孫德宣、張桂榮、李文建、唐詠、何志亮、譚海燕等,是廣東省中醫全科醫學(內科)教學團隊指導老師和核心成員。孫志佳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廣東省本科高校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學校教學督導專家,曾獲得「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名師「、」新南方優秀教師「、」羊城好醫生「等稱號。
主要亮點:
1.構成合理:成員來自中醫內科學、西醫內科學、診斷學、檢驗醫學、中醫護理學等專業,全方位覆蓋了內科教學範圍;年齡、職稱、知識結構合理,既有教學經驗、又充滿活力;
2.全新的教學對象和內容:三院本科招收全省唯一面向基層的中醫全科醫學專業,教學團隊秉承「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
3.目標明確:潛心於提高教學能力,培養青年教師,先後選送老師到北大、復旦、廈門大學等參加培訓,把教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有機結合起來;
4.成績顯著:教學能力得到提升,工作室骨幹主講的三門課程年度評比居三院前三名;先後承擔教學課題、教學項目近十項,發表教學論文多篇;
5.輻射能力強:以團隊為核心,擴大影響,把臨床教學規範化輻射到省內外多個教學基地。
鄺棗園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鄺棗園教學名師工作室由8名成員組成,其中有曾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廣州中醫藥大學師德標兵和廣州中醫藥大學新南方優秀教師等稱號的成員構成。團隊秉持為學生「建構知識,傳授方法,提升能力,啟迪智慧」教學理念,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意識培養和教育信息化建設,建立的在線課程《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獲得廣東省精品在線課程認定。積極為學生打造提升科學研究素養和培養人文精神的第二課堂,圍繞「實驗室」打造「實驗基本功訓練」「實驗室徵文」「我『繪』做實驗」「感恩實驗動物」「課題設計大賽」「我和實驗室有個約會攝影大賽」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愛實驗,勤實踐。近年指導學生獲得廣東省「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評競賽二等獎一項,「遠志杯」全國高等中醫藥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自然科學類一等獎一項,指導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多項。
工作室致力於從教學理念的建立、教學行為的規範、教學能力的提升、教學研究的整合、教學成果的凝練、教育信息化建設等方面進行中青年教師的培養。
蘇寧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蘇寧教授工作室團隊由多學科教師、臨床醫生、實驗員組成,圍繞基礎-臨床結合、知識-能力融合的整合教學理念,以培養中青年教師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已任,旨在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工作室團隊組建於2010年,2013年形成由教師、臨床醫生、實驗員組成的穩定教學團隊,創建了「基礎與臨床結合、素質與知識融合」的《基礎醫學整合實驗》課程。經過多年建設,工作室團隊取得了喜人成績,先後獲廣州中醫藥大學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2014年、2017年、2019年),全國在線課程與教學資源比賽一等獎1項(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年),出版《基礎醫學整合實驗》1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年),建設《基礎醫學整合實驗》在線課程(人衛慕課,2019年);培養校級教學名師1人(2016年),校級先進教學工作基層單位1個(2016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基地1個(2017年),省級教學團隊1個(2017年)。
工作室成員長期從事一線教學、臨床及實驗技術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且愛崗敬業、年富力強、是各學科的業務骨幹。工作室團結協作、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為中青年教師的培養提供了良好氛圍。
2020年5月14日,工作室主要成員與部分學員召開第一次學員見面會,介紹培養目標及學習期間工作要求
全世建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全世建教授從事一線教學工作29年,愛崗敬業,誨人不倦。教學中堅持立德樹人,秉承「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潛心教研,銳意進取,開展的「因方施教,學以致用」方劑學課程改革,取得顯著教學效果,打造出獨具嶺南特色的方劑學課程;以教學為中心,臨床科研兩翼發展,在經典名方防治神經內分泌疾病研究方面取得較好成績,主編和參編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教材,撰寫專著10多部,發表論文40多篇,培養博士、碩士生20多名;在國內率先開設方劑學全英文授課,促進中醫藥走向世界;注重團隊建設和青年教師培養。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全世建教授主講的課程獲評為廣東省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視頻公開課;完成的教學成果獲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帶領的團隊獲評廣東省級教學團隊、校師德先進集體、優秀教學基層單位;個人獲評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新南方優秀教師、校教學名師、師德標兵;取得的成績也獲得國內同行認可,當選中華中醫藥學會方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高等學校中藥專業《方劑學》課程聯盟副理事長,國家「雙一流」學科中醫學二級學科方劑學科帶頭人。
周玖瑤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周玖瑤教授名師工作室成立於2020年3月,由8名教師組成。主持人周玖瑤教授,長期從事藥理學教學工作,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積極開展PBL、CBL、翻轉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嘗試,教學效果顯著;主編中醫及中藥專業「十二五」、「十三五」國家規劃《藥理學》、《藥理學實驗》、《藥理學思維導圖和習題集》等8部教材、教輔材料,廣受師生好評;主持省級、校級教學團隊項目各1項,獲得教學成果獎2項;此外,具備良好的師德師風,熱心於青年教師培養工作,先後獲新南方優秀教師、校級教學名師等稱號。周玖瑤教授還擔任中國藥理學會全國理事、廣東省藥理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藥理學中藥藥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重要學術任職。
以周玖瑤教授為核心,由多位一線教學骨幹與青年教師組成的教學名師工作室,旨在搭建一個學習、交流、研討的互助平臺,形成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名師的示範引領作用。工作室將以教學科研任務為主線,以協同教研為抓手,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團隊學習、同伴互助、獨立實踐為表徵,以學術交流、教藝切磋、互動提高為宗旨,以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為目標,在學校領導和組內教師的指導下,力爭使工作室成為「研究的平臺、成長的階梯、輻射的中心、師生的益友」。
李海燕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李海燕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是依託中藥學諸多前輩經驗、集成相關優勢、學校首批設立、由6人自願組成的虛擬教研團體。擁有教授1人、副教授2人、講師3人,博士5人、碩士1人。工作室成員曾獲得國家級、校級講課比賽特等獎、一等獎多項;為省級教學團隊核心成員,共主持十餘項省級和校級教改項目。工作室宗旨是堅持教書育人為已任,紮實服務院校發展和中醫藥事業振興。
特點:
接力前輩,守正創新——繼承中藥學教研室前輩專注教學、教研醫一體發展的優良傳統,緊扣中醫藥教學發展態勢,持續提升中藥學教書育人質效。
專家引領,學研芳芬——引聯並舉,縱橫深拓,匯聚同行智慧立目標、擴視野、新理念、謀實舉、求真效,促進工作室成員綜合能力提升。
交叉集成,協同並進——以中藥學為核心,融合中藥學、中藥鑑定學、藥用植物學、藥劑學等相關主幹課程,扣重點,破難點,應熱點,互補互哺,融合共生。
立足嶺南,經典傳承——瞄準本草經典,緊扣地域特色,積極創新教學、科研、醫療傳承的理法方藥,助力中藥學專業發展騰飛。
李敏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李敏教授名師工作室是在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廣東省級在線課程《走進針灸》負責人、廣東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獲得者、廣州中醫藥大學教學名師李敏教授帶領下,組建的一支卓越的中青年複合型針灸推拿康復教學團隊。
教學水平高超:團隊教師在全國中醫藥社杯教學比賽等各級各類教學比賽中屢獲佳績,榮獲「新南方優秀教師」、「南粵建功立業女能手」、廣州中醫藥大學「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及「優秀教師」等稱號。通過學校蓬勃開展的課程思政、中醫思政、故事思政三維思政模式,團隊教師具備「厚德博學、精誠濟世」人文情懷,並在教學中將此理念傳遞給學生。
臨床技能突出:醫學臨床與教學相互促進。教師團隊深入研究多種嶺南特色針灸療法,獲得全國針灸推拿技能大賽教師組一等獎,並指導學生連續三屆榮獲全國針灸推拿技能大賽第一名,指導學生高分通過執業醫師考試。繼承了以司徒鈴、靳瑞教授為學術代表且流傳至今的嶺南特色針灸療法;跟師國家級教學名師、杏林講學教授。通過重大科研成果反哺教學,著力提升學生科研素質。
輻射範圍寬廣:立足華南,多年指導境外留學生和進修人員推廣針灸推拿康復知識,提高臨床實踐技能,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東南亞乃至全球。
周尚成教授教學名師工作室
周尚成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赴英訪問學者,世中聯中醫藥管理研究專業委員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人文與管理科學分會副會長,全國高校健康服務與管理專業教材評審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公共管理類教指委委員。近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等省部及以上項目10餘項(其中國家級4項),在國內外相關重要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2部,主編參編規劃教材10餘部,獲得省級政府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排序1)、市級政府科技獎一等獎2項(均排序1),獲得市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多項稱號。
工作室研究方向:「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課程實踐教學創新」。工作室現有成員7名,博士研究生學歷5名(均有1年以上境外留學背景),高級職稱3名,中初級職稱4名。致力於搭建學校、廣東省和全國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實踐教學協同創新平臺,團結帶領我校相關教師進一步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中醫藥管理特色實踐教學工作機制,形成規範性與創新性相統一的基本運作模式,引入服務學習型(Service-learning)等教學新方法,強化教學國際交流合作,突破瓶頸問題,將工作室建設成為教學研究、協作、提升與推廣中心,打造一支省內具有較高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本領域優秀教學團隊,預期培育出本方向新一代優秀教師和教學名師。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 來源 | 教師發展中心執行編輯 | 黃婧琳 陳曉婷責任編輯 | 廖曉鍵 陳 爽審核 | 孟 楠審定 | 鄭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