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因為馬雲曾做過教師的緣故,阿里對教育有著特殊的情結。
繼淘寶發布「一億新生計劃」宣布進軍教育領域之後,支付寶昨日宣布和釘釘在教培領域全線打通,並推出「支課堂」。
據悉,支付寶和釘釘打通,涉及釘釘群小程序插件、花唄月月付、先學後付等能力入駐,以及針對教培機構的對公收款和儲值卡等營銷工具的引入。未來用戶可以在機構的釘釘群直接下單支付。
與此同時,新東方在線、學而思網校、作業幫、VIPKID等在線教育機構入駐支付寶,開設「辦事處」。
事實上,阿里入局教育領域並不算太晚。2013年,該公司就推出了「淘寶同學」,通過搭建平臺聚集平臺商、機構、教師、課程等資源。2015年,淘寶同學更名為淘寶教育。另外,在投資方面,阿里分別投資了寶寶樹、VIPKID、CC英語、作業盒子等企業,覆蓋幼兒學前教育、英語以及K12多個領域。
今年以來,從淘寶成立教育事業部,到淘寶發布「一億新生計劃」(未來三年內為1000家教育機構每家招到10萬+新學員),再到支付寶與釘釘打通,這一系列舉措釋放出了阿里巴巴要進一步加碼教育領域的信號。
讓阿里下定決心重塑教育業務的原因又是什麼?一方面,社會對教育的重視,註定了教育仍是一個龐大、充滿想像力的市場。另一方面,今年疫情的影響之下,學生們被迫轉向線上學習,在線教育需求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從淘寶、釘釘、支付寶近期的布局來看,雖然戴著「教育」的標籤,但阿里似乎並不打算著重內容和產品生產,而是更傾向於做平臺和工具。
在近日的教育峰會上,釘釘教育負責人方永新在接受財聯社採訪時談到了釘釘的教育線在阿里內部角色的問題。他表示,釘釘實際上做的是一個教育作業系統,把阿里巴巴的資源融合起來,統一入口。
另外,淘寶教育事業部總經理黃磊近期接受36氪採訪時也坦言:淘寶教育是為所有的商家提供一個完整的生態解決方案,並不是自己跳進去自己生產襪子和褲子。
基於這樣的邏輯,淘寶教育、釘釘、支付寶或許的確更能夠受到教育機構及品牌的青睞。畢竟獲客難是教育機構們共同面臨的難題,一些教育機構的創業者可能擅長內容打造、課程製作,但運營推廣方面可能並非其強項。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不會輕易放過任何一個流量入口。
而且淘寶、釘釘、支付寶若只是扮演數字新基建角色,本身不涉及to C的教育業務,這些教培機構也不用擔心生源被搶走。
阿里執行長張勇在上個月的股東信中指出,阿里將一如既往建設好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設施,繼續堅持「全球化、內需、雲計算大數據」三大戰略。
可以想像,在阿里巴巴的流量優勢以及技術加持之下,在線教育領域的變革或許很快會到來。
作者:電商報 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