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今天的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而是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的知識體系。——錢學森
1935年,錢學森赴美國留學時期,國內的科技發展技術睏乏不堪,新中國也還沒有成立。心懷鴻鵠報國志的錢學森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艱苦學習,取了航空與數學的博士學位,1947年,作為中國人的他成功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的主任教授。
十多年間,錢學森在美國的研究學習取得了極大進展,與此同時,新中國也在用力萌發。終於,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消息傳遍世界,身在美國的錢學森得知此消息後,便和他的夫人蔣英一起籌備著,希望儘早趕回祖國,想用自己所學為自己的國家效力。
因為錢學森的不屈服和必須回國的決心,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極為不滿。他們把錢學森的科研資格證書吊銷,致使不屈服的錢學森憤然離開,美國政府再次派人去海關攔截他,沒收他的所有行李,把他關進監獄裡,精神折磨他,迫害他。
機遇的種子在美國受困期間,錢學森與當時加州理工學院校長惺惺相惜。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而加州理工學院的校長,送給錢學森的遠不止是炭火,更是燎原的希望。校長多方奔走,為錢學森籌集了一萬五千美元的保釋金,錢學森得以脫離監獄免受牢獄之災,卻仍被各種美國特務監視,竊聽通訊。
在美國之苦,錢學森並沒有被打倒,而是更加刻苦用功,鑽研科學。除了錢學森自己頑強的精神意志支撐著,還有加州理工院長這一位知己摯友為他加油打氣,校長對他說:"不要消沉!好好工作吧。不為政府,為了孩子。將來孩子上加州理工學院學院免試。"
此時,錢學森回國茲事體大,已然成為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外交問題,經過中美雙方多次協商,中國作出讓步,最終在1955年,錢學森終於得以回到自己魂牽夢縈的祖國故裡。回國前,校長摯友前來送行,他說:"回去吧,好好工作,我說過的那句話還是算數的。"
就這樣,錢永剛免試進入加州理工學院的契機已經埋在土裡,等待發芽。
惺惺相惜,誠不欺人有人問,那錢永剛是拼爹嗎?並不是的。他出生於1948年,在他18歲的時候,正值1966年,本來應該參加高考的他,卻因為當時的時局原因,被迫去當兵,耽誤了上大學的機會。
9年後,動蕩結束,高考體制恢復,他毅然向上級申請報名,家風良好,從小成績優秀的他,自然是考上了。
在大學裡,他年齡最大,卻沒有因為年紀大而有所鬆懈,大學畢業時,他已經34歲。但他沒有因為年齡的關係而放棄學習,在38歲自費公派,來到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直到40歲終拿下學位。
一直以來,錢永剛的學習成績都在學校名列前茅,拋開"錢學森長子"的光環,他依然是校園裡最刻苦,最拔尖的好學生。
好成績和好基礎是他繼續深造的動力源泉。他的目標,也正是從前父親學習並且執教過的加州理工學院。入學註冊前,他並沒有參加考試,這是錢永剛教授往後在訪談中提到的。但至於這個是不是因為當年老校長在錢學森落難之時的承諾,就不得而知了。但我相信是的,惺惺相惜必定以誠待人。
大器晚成錢永剛於1986年在加州理工學院學習,時年38歲。但錢學森與錢永剛兩父子不同的是,錢學森38歲之時,已經是加州理工學院的航天系教授和主任,而錢永剛卻只是一名勤懇求學的學子。
但相同的是,錢學森與錢永剛兩父子都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打好了如脊梁一般剛強的知識基礎,他們兩父子也同樣選擇了學成歸國的道路,將自己畢生所學和心力貢獻給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現在的他,是國內眾多985、211重點工程院校的客座教授,經常出席各種各樣的學術講座,更是上海交大"錢學森圖書館"的館長。
錢永剛之大器,是他用永不服輸的毅力換來的,大器之晚成,既是因為時代,也是因為造化。造化弄人,那些被時代耽誤的學習進程,他用心用力去補,因為學,總是永無止境的,也是等價付出便可有所收穫的公平交易。
不爭不搶,不卑不亢從錢永剛被時代耽誤,過後又成功"逆襲"的例子來看,錢氏家族的確擁有好家風好門第,無論是科研,還是文學,或者教書育人,錢氏子孫們總能在自己的領域內鞠躬盡瘁又盡善盡美,錢永剛的堂弟錢永健,是2008年諾獎化學的得主,其餘的親戚也在科研界噹噹有名。
相比之下,錢永剛的確略微遜色,有人問過他:"如果當初你沒有跟父親回中國,或許現在你也會是世界科壇裡的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你後悔當初回到中國?"錢永剛很本能地回答道:"不後悔,因為我們是中國人,回祖國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
錢永剛不爭名,不奪利,不自卑也不埋怨,在國內的他雖然不如其他錢氏子弟一般風生水起,但卻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好友,充實的生活讓他倍感輕鬆愉悅,在知己好友的支持和鼓勵下,他還保持學無止境的精神態度,所以每年都有一些小進步。
他就是輝煌的錢氏家族裡一顆黯淡的小星,卻照亮了他自己所在的那一片天空,同樣是發光發熱,只要不卑不亢,不爭不搶,才可以領略到人生的真諦。
錢永剛有一句常常說的話,他說:"可人生是沒有如果的,這些感慨和牢騷,也就是說說而已。我現在不也挺好嘛!自己覺得日子過得挺充實。建圖書館、出書、拍片、開班、辦展覽……在辦這些事情的時候我也可以結交很多新朋友,他們給了我不少鼓勵,使我覺得自己都有小進步。"
可是人生是沒有如果的。縱然對現實和命運的捉弄感到無奈,但是要做的不是怨恨,而是在逆境中成長,像錢永剛一樣,學會如何在困難中曲曲折折地開出一朵花兒來。
花兒不需要很紅很豔,也不需要芳香逼人,我自孤芳自賞,也有別樣的快樂。同時,不得不感慨的是,成功的訣竅,除了努力和天賦,機遇也很重要。
錢學森兒子免試進入加州理工學習,只因老校長當年對錢學森的一句承諾,雖是摯友之間的一句承諾,卻促使了兩代人的成功。
文/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