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翡翠泛「螢光」就是因為「拋光粉」,然而錯誤的。「螢光」並不等同於「拋光粉」,這是兩個概念,我們來一看究竟。
上期文章說過B、C類翡翠用紫光燈可以讓它原形畢露。那便是「螢光反應」。
在目前的市場上有塗拋光粉、酸洗漂泊、注膠、浸蠟、烤色、染色、墊底、充填、鍍膜、拼合等等系列造假手段。
而「螢光反應」是浸蠟處理後的不良反應。浸蠟可以讓翡翠水頭變好增加它的透明度,掩蓋綹裂的痕跡,使翡翠品質得到提升,價格也隨之上漲。這種內部有蠟的翡翠在紫外螢光下就會呈現這種藍白色的螢光。
還有通過化學處理,人工強酸漂白後注膠的翡翠也會在紫外螢光下呈現藍白色或者綠白色的螢光。
簡單地說但凡有「螢光」反應的翡翠就不要買,它是翡翠沒錯,但是是經過化學處理的,「假」翡翠,並不是天然A貨。
「拋光粉」之前有在文章中介紹,它是翡翠行業認可的。拋光粉其實是附著在翡翠表面上的一層有顏色的粉劑,這種粉劑在紫光燈下不會有螢光反應,只是起到增強翡翠顏色的目的。
「螢光」和「拋光粉」本質上的區別就是,一個壞在內心,一個做外表面
我是小妤兒,想了解翡翠的跟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