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們設計了一種量子「壓光器」,可以將入射雷射束中的量子噪聲降低15%。這是同類系統中第一個在室溫下工作的系統,適用於緊湊、便攜的裝置,從而可以添加到高精度實驗中,以改善雷射測量,因為量子噪聲是其中的一個限制因素。
這種新型擠壓器的核心是一個彈珠大小的光學腔,安置在一個真空室中,包含兩個鏡子,其中一個的直徑比人的頭髮還小。大一點的鏡子是固定的,而另一面則是可移動的,由彈簧狀的懸臂懸掛著。這第二面「納米力學」鏡子的形狀和構成是該系統能否在室溫下工作的關鍵。當雷射束進入腔內時,它會在兩面鏡子之間反射。光所產生的力使得納米機械反射鏡來回擺動,使得研究人員能夠設計出具有特殊量子特性的光。
雷射可以在壓縮態下離開系統,這可以用來進行更精確的測量,例如量子計算和密碼學,以及引力波的探測。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副主任奈吉斯·馬瓦瓦拉(Nergis Mavalvala)說:「這個結果的重要性在於,你可以設計這些機械系統,使它們在室溫下仍能具有量子力學特性。這完全改變了遊戲規則,不僅是在我們自己的實驗室裡,在世界範圍內的大型低溫冰箱裡都能使用這些系統。」
雷射包含大量光子,它們在同步波中流動,產生明亮的聚焦光束。然而,在這個有序的結構中,雷射的單個光子之間有一點隨機性,以量子漲落的形式存在,在物理學中也被稱為「散粒噪聲」。例如,在任何給定時間到達探測器的雷射中的光子數,都會以難以預測的量子方式在平均值上下波動。同樣,光子到達探測器的時間,與其相位相關,也可能在平均值附近波動。
這兩個數值——雷射光子的數量和時間——決定了研究人員如何精確地解釋雷射測量結果。但根據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之一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同時測量粒子的位置(或時間)和動量(或數量)是不可能的。
科學家們通過量子壓縮來解決這個物理約束,即雷射量子特性的不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就是光子的數量和時間,理論上可以用圈來表示。在這兩個性質中,一個完美的圓圈表示相同的不確定性。一個橢圓——一個壓縮的圓——表示一個性質的不確定性較小,另一個性質的不確定性較大,這取決於如何操縱圓和雷射量子特性中的不確定度比。。
研究人員利用光學機械系統來實現量子壓縮,該系統由鏡面等部件設計而成,部件可以被入射的雷射移動到很小的程度。鏡面之所以會移動,是因為構成光的光子對它施加的力,而這個力與在給定時間內撞擊鏡面的光子數量成正比。此時鏡子移動的距離與光子到達鏡子的時間有關。
當然,科學家無法知道特定時間內光子數量和時間的精確值,但通過這種系統,他們可以建立這兩種量子特性之間的關聯,從而降低不確定性和雷射的整體量子噪聲。
目前,光機械壓縮已經能在需要安置在低溫冷藏箱的大型裝置中實現。這是因為,即使在室溫下,周圍的熱能也足以對系統的活動部件產生影響,造成「抖動」,抵消量子噪聲的影響。為了屏蔽熱噪聲,研究人員不得不將系統冷卻到10開氏度(-440華氏度)左右。
(文章來源:OF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