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腦容量與緯度密切相關。(Gettyimages 提供)
最新研究表明,極地附近的人腦容量最大、視力更好——
科學家們發現,原來腦容量大小、視力好壞跟你生活在什麼緯度有關。按照他們的研究,極地附近生活的人有福啦!
腦容量會隨著緯度發生變化
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生活在不同緯度的人的腦容量大小、眼睛瞳孔大小有較大差異。生活在地球極地附近的人腦容量最大、眼睛最大。雖然他們的腦容量確實更大些,但這並不是說腦容量越大越聰明。大眼睛能夠接收更多的光線,大的瞳孔能夠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光照較少的高緯度地區的生活環境——極地光線弱,尤其是漫長的冬季裡陽光的照射更是罕見。而生活在赤道附近熱帶地區的人們則剛好相反,光線太強,因此這種差異效應在這兩個地區特別明顯。
這份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快報》上的最新研究報告介紹,極地的人們的大腦容量和大眼睛能使他們更好地吸納陽光,「明辨」周圍事物。牛津大學認知與進化人類學中心的負責人鄧巴(Robin Dunbar)說,生活在北極圈的人的眼球比生活在赤道上的人的眼球要大五分之一,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們的視力比生活在其他地區的人都要好,這是由環境決定的,在較低的光照水平下,他們需要和在熱帶地區光線強的情況下一樣,獲得清晰的視野。
研究中,鄧巴和同事皮爾斯(Eiluned Pearce)測量了從12個不同地區收集來的55個頭骨,主要側重於眼睛容積和腦容量的檢測。這些頭骨大都是生活在200年前的人們的頭骨。經過對比發現,緯度高低與人的腦容量和眼睛大小是密切相關的。研究者們基於現有數據,提出了「五分之一」這個概念,也就是說,人們的腦容量隨著緯度的變化在20%腦容量之內浮動。
尼安德特人復原像。(資料圖片)
腦容量大小和智力無關
科學家們很快指出,腦容量大小和智力無關。皮爾斯說,我們試著證明腦容量的不同,並不是說在高緯度地區生活的人們的智力更高,而是腦容量的大小與視力好壞有著必然的聯繫,他們對眼睛視力的要求致使腦容量變大。研究認為,這或許正是因為大腦的視覺中心因窺視帶變寬變大造成的結果。因為要處理低光線下的圖景顯示及周圍環境圖景的微小細節顯示,人腦必須進行更加複雜、更加精細的處理。在光線很強的地方,人們看東西不需很費力就能看得非常清楚,而光線很弱的南北極圈,自然需要一雙獨一無二的大眼睛。這種緯度效應其實早在鳥類身上就發生,但在人類身上還是第一次發現。
同時,這也解開了為什麼尼安德特穴居人(距今大約20萬~3萬年的古人類)有如此大的腦容量的謎團。在考慮氣候、脂肪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之後,研究人員最終認為是光線而不是其他因素的作用。
這次研究也證明了人及動物的適應各種環境的能力。「人類為了佔領高地有三種選擇,一是接受這種惡劣環境,自己去適應環境;二是改變視覺領域的大小;三是改變自身去適應環境,增加視覺領域但又保護大腦額葉部分從而增加大腦的容量。」鄧巴說。從事實來看,我們選擇了第三種,因為腦前額葉部分是智能領域,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保持智力常數,而不是為了生存犧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