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剎,武林聖地,只要一提到少林寺,這三個字總能讓人有無盡的遐想,也能聯想到不少的電影作品,自李連杰主演的電影《少林寺》走紅之後,數之不盡的以少林寺為主題的影片不斷亮相,而在這些影視作品的推動之下,如今已逐步形成了「少林電影」特有的模式,原本位於河南嵩山的這一處寺院也演變為武俠電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本期俠影社就帶大家解讀一下武俠世界中關於「少林」的電影標籤是如何擴展演變的。
一、少林寺——武俠電影中毋庸置疑的俠義之地
最初的少林寺只是位於山間的一處寺院,而在如今的武俠電影中,少林寺已經有了新的標籤——俠義之地,在眾多影視作品中,少林寺幾乎都代表著正義的一方,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在眾多武俠電影中,有很多關於少林寺俠義故事的講述,江湖門派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需要到少林寺找高僧主持公道,身負家仇國恨的年輕人要不遠萬裡到少林寺拜師學藝進而成就一代宗師,不可一世的富家紈絝子弟拜入少林寺之後會變成行俠仗義的大俠,殺人如麻的大惡人進入少林寺之後會改邪歸正救人於危難之間,亂世之中走投無路的皇子受到少林寺的幫助成就一代霸業……小到為江湖恩怨,大到國家情仇,電影中的少林寺都扮演了極其重要的正面角色。
二、少林寺——武俠電影中高手雲集的武術聖地
「萬法歸宗——少林」這一說法一直在武俠的世界頗為盛傳,武俠電影裡也一直都將少林寺定義為練武學武的「最高學府」,出自少林的僧人個個都身懷絕,身手不凡,所以少林寺一直都是武林中人學習技能的理想之地,所有以「少林寺」為主題的電影中也會有學武、練功、打山門、十八銅人等不可或缺的元素。
在武俠電影中,少林武功代表了一種武學的高度,少林寺這個高手雲集的武術聖地,有著諸多獨門武功是其他門派仰望而不可及的,而最初的少林寺,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的武功,唯一的傳說是相傳達摩祖師在少林寺傳了一套武功讓僧人研習用來保護寺院,在後續的武俠電影中,越來越多的武功招式被創造,也就有了現在諸如易筋經這樣特定的標籤了。
三、俗家弟子——少林故事擴展的另一種可能
雖說少林寺是武林武術聖地,又是學武的最高學府,但這就會有一個問題:因為少林寺是佛門,所以少林的高手就都會是和尚,這對於武俠電影來說,就太過限制了,整個武林那麼大,若是只是將少林限制於寺院之內,很多故事的擴展就會有困難,於是少林電影就有了一種新模式——少林俗家弟子電影,比如《少林童子功》、《少林俗家弟子》等。
少林寺電影的很多故事都是虛構的,少林俗家弟子的故事當然虛構成分更多,可就是這麼一個突破,使得少林故事的擴展有了另外一種可能,咱們姑且可以將電影中的少林俗家弟子認為是少林寺除了正式出家人之外,還設立的「特訓班」。
總體來看,在這些標籤的定義下,少林寺電影已經拍攝有上百部,但真正能成為經典藝術的卻少之甚少,究其原因,一個是由於影片對於少林寺內部的故事表現得太少,尤其是在武術之外的故事延展太少;另一個是關於禪學和禪理的表達有限,電影中除了「阿彌陀佛」、「我佛慈悲」之外,就很難能看到其他的闡釋了。